广东省各地市十四五发展定位_广东十四五发展方向和重点

hacker|
103

文章导读:

广东十四五规划

广东省政府印发《广东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要完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实施农村居民消费促进行动,优化农村消费环境,邮政快递业发展获政策支持。

《规划》强调,要坚持助农惠农完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全面实施“快递进村”工程,推动邮政、快递企业加强与农业、供销、电商等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共享网点服务资源,支持农村快递发展与“四好农村公路”建设、农业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等紧密结合,支持智能投递终端“下乡”,推进村邮站建设,加快完善粤东粤西粤北农村偏远地区网络布局,健全农产品(5.880, -0.07, -1.18%)寄递网络,打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完善广东供销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建设优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和公共型智慧冷链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畅通产地预冷、冷链运输、销区冷储、冷链配送等环节,构建覆盖全省特色优势农产品主产区和主销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一体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保障体系。支持各类市场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加强产地冷藏保鲜基地建设,重点在粤东粤西粤北果蔬、肉类主产区及沿海水产优势区,改造建设一批具有预冷处理、初级加工、分拣、储存、包装、信息处理、交易等功能的冷库、集配中心和“田头小站”,落实国家对符合条件的主体在农村建设保鲜仓储设施用电实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的政策。在粤港澳大湾区等主销区改造提升一批冷链配送中心、冷藏箱、冷藏柜等终端销售和配送设施。支持全省重要物流节点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升级,建设一批枢纽型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冷链物流区域配送中心。

《规划》提出,要实施农村居民消费促进行动。着力挖掘农村网购消费潜力,统筹实施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持续畅通城乡双向联动销售渠道。发挥邮政系统、供销社系统农村网点布局优势,引导电商企业在乡镇和农村建设服务网点,优化便民消费载体。鼓励银行、保险、邮政等机构与服务主体深度合作,实施供销、邮政服务带动小农户工程。

《规划》明确,要优化农村消费环境。持续完善农村消费基础设施,实施乡镇与农村地区基础网络完善工程,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健全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加快以中心镇为单位的物流配送中心、专业批发市场、冷链仓储物流等设施建设,开展县至乡镇、沿途行政村的双向货物运输配送服务。

广东省邮政管理局表示,将结合推动落实省政府《关于推进广东省邮政快递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强化省邮政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与该《规划》的有效衔接,加快推进《规划》各项涉邮任务落地落实,为全省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行业贡献。

广州“十四五”规划纲要来啦!细品之下,未来广州置业高地在哪?

“创新”和“科技”是广州未来发展的重头戏,而政策是未来广州各板块楼市发展的风向标。

根据今日下午(5月19日),《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下称《纲要》)发布的内容,广州未来重点发展的区域有哪些呢?还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

重点区域方面:

未来,广州将以 " 一区三城 " 为基点,链接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广州科学城、广州国际生物岛、天河智慧城、广州大学城、白云湖数字科技城等关键节点的科技创新轴,串联广州三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完善沿线产业规划、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集聚国际一流的人才资源、科技基础设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科技型企业。

“一区”指的是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范围包含:琶洲核心片区(含广州大学城),未来将建成世界一流的数字经济集聚区;鱼珠片区,未来将打造以区块链为特色的中国软件名城示范区;广州国际金融城片区,未来将建成金融科技先行示范区。

“三城”是指南沙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和广州科学城。

其中,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是举全力建设,而南沙科学城和南沙国际金融岛则是定位为高标准建设,中新广州知识城则定位为深入推进,广州科学城则是提质升级。

以上这些重点区域未来广州将会着重发展,可以重点关注一下。

各区布局方面:

以珠江为脉络,立足北部山林、中部都会、南部滨海自然地理禀赋,优化枢纽型网络城市格局。

中部突出数字牵引、国际都会功能,着重优化中心城区功能,加快城市发展向内涵提升转变,深化城市更新,提升行政管理、科教文卫、数字经济、高端服务等核心功能,增强高端资源配置能力,建设与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世界一流城市中心。

南部突出科创引领、湾区门户功能,着重提升南沙城市副中心,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深化与深圳西部及佛山、珠海、中山联通发展,创建广深“双城”联动先行示范区。高品质规划建设莲花湾片区,打造连接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

东部突出知识创新、智造高地功能,着重建设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打造国家知识中心和中国智造中心,做强增城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区,促进与深圳优质资源要素畅通流动,积极推动与东莞融合发展。

西部突出区域联动、同城示范功能,着重加快广佛全方位深度融合发展,强化交界区结对合作,提升广佛极点辐射力,加快打造广州南站门户枢纽。

北部突出城乡融合、生态屏障功能,着重做优做强生态功能、绿色经济,高水平发展临空经济,加快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提升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质量。

无论是中部地区的天河、海珠、白云,还是南部的增城、南沙,都将承载不同的功能建设。总而言之,各区分工明确,发展规划清晰。

产业发展方面:

产业的规划布局,从大的方面将会提升整个区域的发展价值,从小的方面,对于板块的配套、交通、基建都将得到极大的改善和提高。

一是做优做高沿江产业带。

着力提升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优化升级天河中央商务区、天河高新区、中国(广州)超高清视频创新产业示范区、北京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海珠广场文化金融产业创新区、中大国际创新生态谷、白鹅潭商务区等产业平台,打造数字经济、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集群。

二是做强做大东南部产业带。

充分发挥广州开发区、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埔—从化产业共建合作区、从化温泉生态经济总部集聚区、广州国际生物岛、黄埔港新贸易创新中心、穗港智造合作区、穗港科技合作园、穗澳合作示范园、广州东部交通枢纽商务区、番禺经济技术开发区、万博长隆片区、广州番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粤港深度合作园等重点平台带动作用,形成集中度显示度更高的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三是做实做特西部产业带。

建设广州南站商务区、广州北站商务区、花都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广州民营科技园、白云新城总部集聚区、海龙广佛高质量发展科创示范区等重点平台,建设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特色产业集群,提升产出效益。

产业集聚意味着人才集聚和人口红利,人口集聚与生产要素的空间配置效率密切相关,配置更有效率的地区,在接下来的10年里更易吸引人口流入,因而产业结构能更好地筛选出来人才的属性,相互促进。对于楼市而言,资源投入重点和产业发展方向所在的区域,也会成为置业的方向和热点。

交通枢纽方面:

密集的轨道交通网络和对产业布局的注重,将增强区域的自身辐射力。

一是构建以白云国际机场为核心的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

完善以白云国际机场为中心的综合交通体系,加强空铁联运,推动机场30分钟直达中心城区、1小时通达珠三角城市、3小时联通泛珠三角城市。推进白云国际机场第三航站楼(T3)综合交通中心建设,将高铁、城际、地铁引入机场,实现与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高铁互联;建设白云国际机场至广州北站快速轨道交通,推动空铁双枢纽一体化规划建设,增强对泛珠三角地区的辐射能力。

二是引导货运功能向南沙港区、新沙港区、黄埔新港港口集聚。

建成南沙港区四期,加快南沙港区国际通用码头、南沙港区五期等项目建设,更好适应运输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

三是构建广州站、广州东站、白云站“三站一体”中心组合枢纽。

建成白云站并升级广州站、广州东站,建设广州东至新塘五六线、广州至广州东三四线;实施广州至广州南联络线,新建鱼珠站,增强高铁进中心城区能力;扩建广州北站为北部重要枢纽客站,提升南沙站铁路枢纽地位。

四是以城际铁路为骨架,打造以广州为中心的1小时轨道都市圈。

加快建设广佛环城际、佛山经广州至东莞城际、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等,规划建设中新广州知识城连接南沙科学城的快速通道。

五是重点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项目:

(一)在建项目:3号线东延段、5号线东延段、7号线二期、7号线西延段、10号线、11号线、12号线、13号线二期、14号线二期、18号线、22号线。

(二)规划建设项目:8号线白云湖至广州北站段、8号线万胜围至莲花段、24号线。

(三)规划研究项目:22号线南延线、城市轨道第四期建设规划线路。

路通财通,交通对于人才和产业的集聚起到的是锦上添花的作用。未来,各区的经济发展提速,交通绝对是一大重要影响因素。

总而言之,《纲要》与市民未来的居住置业息息相关,看懂《纲要》,才能看懂广州未来楼市的高地在哪,值得在广州想要置业的购房者深读。

广州市天河区发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规划纲要

天河区十四五规划公开总计345个重大建设项目,总计约4239亿元投资。

6月14日,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政府官网发布《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天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规划提出:今后五年,天河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7000亿元,年均增长6%左右。天河区十四五规划公开总计345个重大建设项目,总计约4239亿元投资。其中城市更新项目合计87个,包括旧村改造16个,旧厂改造30个,老旧小区微改造41个;产业储备项目中重点提及了金融城起步区、金融城东区、天河智慧城以及天河中央商务区等片区。

规划提及:截至2020年,天河区生产总值跨越2个千亿级台阶,从2015年的3432.8亿元增长至5312.8亿元,总量占全市比重从19%提高至21.2%,连续14年全市第一。此外,天河区2020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3374家,比2015年增长5.4倍,数量全市第一。

天河区将依托重大产业功能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点发展平台,天河区构筑“两轴两带多片区”的空间发展格局。其中“两轴两带”分别为现代服务经济发展轴、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轴以及临江高端经济带、中部科技创新带,且发展定位功能分明。

而多片区则包括了以下5个片区:天河中央商务区,打造“四个出新出彩”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自由化示范区、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广州国际金融城,定位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示范区、金融科技先行示范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融合发展区天河智慧城(含天河高新区),打造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城市更新的样板示范区天河路商圈,打造国内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第一商圈,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亚太的世界级商业门户、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核心承载区沙河片区,推进片区全面改造升级,打造成为广州建设中部时尚创意高端文化产业集聚区。

深圳“十四五”规划建议出炉

2020年的最后一天,《中共深圳市委关于制定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全文发布。

2.7万字,详细阐述了深圳今后5年、10年乃至1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2020年,深圳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8万亿元,居亚洲城市前五。根据深圳的“十三五”发展目标,2020年GDP目标为2.6万亿元,即深圳将超额完成2000多亿元。

而深圳设定的“十四五”主要经济目标为,经济总量超过4万亿元,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也意味着,未来5年内,深圳年均名义GDP增速要达到7.4%左右。

综合改革试点牵引“改革开放再出发”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深圳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第一阶段发展目标的五年。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

这也意味着,“十四五”时期正是深圳完成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任务的关键5年,《建议》对综合改革试点任务进行了专章部署。

改革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深化科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完善民生服务供给体制以及完善生态环境和城市空间治理体制。

这六大改革方向既与上述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形成呼应,同时,深圳在一些方面提出了更细致的安排,譬如,在创新科技投入方式方面,完善非竞争性拨款、竞争性拨款“双轨制”模式,健全多渠道社会投入机制。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各地的“十四五”规划建议都会涉及改革的内容,但深圳可能改革任务更重,不仅要改革,还要示范。

郭万达同时表示,深圳设立了一系列经济发展目标,如何实现?要靠人才、靠创新,而这些有赖于体制机制的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激发人才的潜能。

“过去40年,改革开放推动了深圳的高速发展,未来,改革还有空间,还有红利。”郭万达表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广东“十四五”规划建议也提出,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深化粤港澳高水平互利合作,把“双区”打造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主引擎。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博士后杨海波向记者表示,深圳要继续践行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创新性地开展工作,以特别作为回报特别期待。

建设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对于深圳而言,科技创新无疑将是长期贯穿发展的一条主线,《建议》也多层次、多角度谈及创新目标、路径等。

其中,“十四五”期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将达5%左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要突破,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事实上,2020年深圳的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已经达到4.93%,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在全国重点城市中,这一比例预计仅低于北京和西安。

在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构成中,深圳更多体现出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特点,龙头企业尤其发挥了带动作用。以华为为例,2019年华为的研发支出高达1317亿元。

但长期以来,深圳的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仍比较突出。

《建议》提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深圳路径”,面向前沿领域共性需求,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合成生物、新型显示、关键新材料、基础软件等领域,实施重大装备和关键零部件技术攻关计划。

郭万达表示,在“卡脖子”问题方面,深圳的企业尤其有着切身感受,并且,深圳发展到当前程度,有的企业率先走入“无人区”,走向原始创新,因此,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方面,深圳可以有更大的担当和作为。

关于基础研究,《建议》提出,深圳将以主阵地作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高标准建设光明科学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加快综合粒子设施、脑解析与脑模拟设施、合成生物研究设施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并且,为了保证经费的投入,深圳将完善基础研究长期稳定持续投入机制,确保每年基础研究资金投入不低于市级科研资金的30%。

深圳原副市长、哈工大(深圳)经管学院教授唐杰最近在公开场合表示,走向基础研究是深圳正在发生的重大变化,深圳将来会从传统工业化的专利技术迅速走向科学化的过程,在计算技术、AI、材料技术、生命科学等方面获得突破,从产业中心向科学和产业中心过渡,这也将是深圳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定位。

加快建设都市圈

此次的《建议》专门强调了加快建设都市圈,提出将制定实施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以深莞惠大都市区为主中心,以深汕特别合作区、河源都市区、汕尾都市区为副中心,形成中心引领、轴带支撑、圈层联动的发展格局。协同东莞、惠州强化临深片区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优化布局,共同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在经济观察人士看来,深圳强化生产性服务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的地位,同时保留一定的制造业,莞惠河汕也将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方面形成新的优势。

《建议》还提出,加密都市圈交通网络建设,规划建设1000公里地铁、1000公里轻轨和城际铁路、1000公里高快速路,促进国家铁路、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对接融合,与周边城市构建半小时交通圈。

从国际上诸多都市圈的经验来看,通过轨道交通,在45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实现远距离通勤,是疏解中心城市功能的有效方式。

除了轨道交通之外,《建议》还提出推动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民生服务共建共享,创新城际住房合作机制,促进教育、医疗、养老、环保等政策衔接。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过去很多深圳人在东莞、惠州等地买房,但这称不上“城际住房合作”,有的人只是买,并不居住,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有效疏解深圳的住房需求。真正的“城际住房合作”,指的是不同的城市在用地、生态环境、交通、民生服务等方面统一规划,深圳“输出”购房人口,实体经济不会因为高房价受到过大的冲击,都市圈内其他城市也获得楼市发展空间。

而这必然涉及政府之间的协调,譬如民生服务共建共享,需要建立公共财政支出的分摊机制等,李宇嘉认为,这恰恰是深圳“十四五”需要探索和突破的地方。

“在城市发展方面,深圳的先行示范作用一定要发挥出来。”李宇嘉表示。

2021广东两会召开,两会有着怎样的目标?

内地进入“两会”时间,各省市陆续公布2020年经济成绩单。其中,广东2020年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大关,成为内地首个破11万亿元的省份,连续32年位居全国第一。据世界银行数据,广东的GDP也超越了俄罗斯、韩国2019年的经济总量,紧随加拿大之后。有观点称,全球在疫情冲击之下,中国是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这意味着广东GDP肯定超过2020年俄罗斯、韩国的GDP。另外,江苏去年GDP达10.27万亿元,成为继广东后全国第二个GDP破10万亿的省份。

广东省省长日前在发表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2020年广东省经济综合实力迈上大台阶,质量效益显著提高。广东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5年为7.5万亿元,2020年超过11万亿元,年均增长6%,总量连续32年位居全国第一。这一总量,超越世界上90%以上的国家,与加拿大、俄罗斯、韩国相当,远超西班牙、澳洲、荷兰等国。

俄GDP料缩水4% 韩跌1%

按照2020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平均值6.8974计算,广东2020年GDP约为1.61万亿美元。按照2021年最新汇率计算,广东GDP约为1.71万亿美元。2019年加拿大GDP1.73万亿美元,俄罗斯1.69万亿美元,韩国GDP1.64万亿。2020年多数国家GDP尚未公布,但普遍负增长。俄罗斯GDP预计下滑超过4%,韩国下滑1%,加上汇率变动,大概率跌落到1.6万亿美元以下。换言之,广东GDP今年有望首度超过俄罗斯、韩国。

有专家认为,这得益于广东已初步形成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并且基本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水平。目前,广东已形成7个万亿级产业集群,进入世界500强企业从7家增至1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5.5万家。珠三角核心区发展能级不断提升,广州、深圳辐射带动作用显着增强,佛山进入万亿元城市行列,东莞经济总量接近万亿元。广东对于2021年的GDP增速定为6%,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认为,这一目标并不保守。不过,广东GDP基数很大,未来要实现6%以上的增长,要付出更大努力。

26日,为期三天的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在广州闭幕。

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广东将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不少人大代表为此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历史机遇、推进人文湾区出招献策。其中,江明秦代表建议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网络视听产业协作联盟,推动三地开展合作,提升湾区网络视听产业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

江明秦表示,目前广东网络视听市场规模约占全国产值规模的40%。近三年来,广东网络视听市场规模年均增长率都超过30%,2019年直接产值规模达1790.5亿元(人民币,下同),上下游复合产业产值3829亿元。广东拥有全国性的网络视听头部平台,其中网络音乐产值占全国份额近八成。同时,还有约十万家网络视听产业链条上的中小企业。如果善加培育引导,未来将有一批高成长性的独角兽企业诞生。

穗莞深城际 海底隧道施工

备受关注的穗莞深城际机前段(机场—前海)工程首台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深湾一号”26日顺利始发,标志该工程最为复杂的长距离跨海隧道正式进入隧道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穗莞深城际机前段工程起于已开通的穗深城际深圳机场站,终至前海站,全长约15.2公里,设计速度160km/h,全线地下敷设,共设3座车站。此次施工的深圳机场站~固戍工作井区间全长约4.5公里,为全线最长的盾构区间。其中,海域段长3.1公里,是全线唯一的穿海段水下隧道,最大埋深达海面下63米。

该工程计划2024年底建成开通,届时将与琶洲支线、佛莞、莞惠等城际互联互通。

2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07-15 上午 04:04:21

    干网,建设优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和公共型智慧冷链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畅通产地预冷、冷链运输、销区冷储、冷链配送等环节,构建覆盖全省特色优势农产品主产区和主销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一体

  • avatar
    访客 2022-07-15 上午 01:51:06

    各类市场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加强产地冷藏保鲜基地建设,重点在粤东粤西粤北果蔬、肉类主产区及沿海水产优势区,改造建设一批具有预冷处理、初级加工、分拣、储存、包装、信息处理、交易等功能的冷库、集配中心和“田头小站”,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