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陈皓征查人的词条

hacker|
61

文章导读:

简要介绍一位福州的传说人物故事

1.金鸡山

福州晋安区有座山,叫“金鸡山”。据记载开拓于秦代。有一段美妙的传说是,上八洞大仙李铁拐驾祥云东行,欲同吕纯宾等7位大仙过海。路经邹鲁之邦的福州东关城外的易俗里时,只见有一山冒出一股望气,铁拐子心觉有异,便坠下云头,登山跟踪寻找,只见山峰下面突出一块又长又大的岩石,形似“状元帽”,俗称“金鸡洞”。

他发现了山上有金鸡(雉鸡)成群在这块岩石附近飞翔,“金鸡三唱,天色黎明”。他情不自禁地拄着拐杖在山顶一块状若棋盘巨石上一跺,对周围的山川景色赞不绝口。留连良久,才驾起祥云飞向东海而去。到今,山上还留下李铁拐的脚印及其拐杖拄地的痕迹。这个优美的故事,就是“金鸡山”山名的起因啊!

2.塔头街

福州东门塔头街,原名“抖头街”,这个街名记载了明朝戚家军抗倭卫国的英雄事迹,直至清末民国初期,才改称为“塔头街”。

相传,明世宗嘉靖43年(1564年),倭寇不甘心宁德横屿之役的惨败,又纠合新倭1万多人来犯福州,爱国抗倭名将戚继光奉令赶来剿倭。有一天凌晨,倭寇突然进犯福州城,敌我两军在东关城外遭遇,展开浴血大搏斗。搏斗中,戚军中头队的举旗战士的头被倭寇砍了一刀,抖来抖去血花四溅,而这个战士依然一手高举着戚家军的大旗,向前冲锋;一手挥刀逢倭就砍,连杀了好多个,敌军望之胆战心惊。戚家军的战士在旗手的鼓舞下,奋起追击,杀得倭寇“尸横满城野,血染晋安河”。这次的胜利,为东郊卅六乡村群众争得了多年安宁。当战斗结束时,那个挂头冲锋的举旗战士,其“身”倒在街前,这一带故称抖头街,而其“头”横在另一条街,人谓横头街。

传说,这个举旗的战士,乃姓江,名叫依水,连江县人氏,渔民出身,其父母讨海为生,均遭倭寇杀害,家破人亡,逃生到福州城东门一家店铺当伙计。当戚家军进驻福州后,他毅然从军,担负举旗重任。为了纪念他和戚家军平倭功绩,当地父老把他献身的这条街,命名为“抖头街”,今称“塔头街”。又在晋安河畔,建起一座庙宇“三神殿”,主神乃民族英雄、爱国抗倭名将戚继光等,每逢春秋祭祀。

3.福州春卷

福州春卷,历史悠久,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民间故事:

相传宋朝年间,有一个书生名叫陈皓,年方十八,才貌出众。他有一个非常聪明、贤惠、漂亮的妻子,叫阿玉。两人你敬我爱,情投意合。

陈皓有志气,有抱负,读书专心致志,常常日以继夜,通宵达旦。贤惠的阿玉眼看着自己丈夫消瘦下去,心里好不难受。为了照顾陈皓,她总是伴随着他起五更,睡半夜,每餐给他送去香美可口的饭菜。但陈皓读书实在太专心了,经常总是忘记了吃,阿玉只好拿去热了一次又一次。阿玉想:老这样下去,丈夫的身体累垮了,怎么好啊!她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第二天,阿玉用米磨成粉,制成皮,包上肉和菜,加上佐料作为馅,然后用油一炸,一股香气扑鼻而来。好啊!既能当饭,又能当莱,既省时间,吃起来也方便。陈皓从心里感激贤惠的妻子对自己的体贴关怀,从此他餐餐吃得香,吃得饱,读书的劲头更足了。

不久,陈皓进京赶考,一路上除了带去应试的用品外,携带的干粮,就是妻子特地给他制作的这种食品。

三场试毕,陈皓得中头名状元。红榜一出,他高兴得把自己带来的干粮送给考官先生品尝。先生一吃,赞不绝口,便问陈皓是从哪家名师的饭铺里买的。陈皓笑着告诉他,是自己的妻子做的。先生一听,诗兴大发,顿时写诗作文,一时纷纷传闻,并称这干粮为“春卷”。从此,福州春卷名声大振,后来竟成了地方官吏向皇帝进贡的上等礼品。

4.关于祭灶的传说

传说之一

吉庇巷的由来:宋代,福州有个叫郑性之的落魄书生。祭灶时他没有可以祭供的东西,他就把人家砍掉的甘蔗尾捡回去作为供品。祭灶时,他写了一首诗:“一只乌骓一条鞭,送你灶王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就道文章不值钱。”后来此人当了高官,曾经欺负他的人在他衣锦还乡时,急忙躲避,三坊七巷中的“吉庇(急避)巷”由此得名。

传说之二

“阿凡提”劈棺材:明代,住在朱紫坊的郑堂被称为“福州的阿凡提”,传说在祭灶这天,曾被他戏弄的富人给他送了口棺材想让他晦气一下。没想到郑堂把棺材劈开,一块块地丢进火里烧掉,边烧边唱:“郑堂劈棺材,除死(意指一生)无大灾。”这句话一直流传到现在。

5.福州温泉的传说

传说一是: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龙王龙母看上了东南沿海这块宝地,下凡到今之福州,

立春为什么要吃春卷?

立春不仅仅只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而且是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又称之为“打春”,立春这天是有很多的习俗的,其中以吃春卷最为常见,所谓的春卷就是将火腿丝、豆芽、干丝等做成菜,然后卷在薄薄的面皮里面,有点儿像我们大家现在所吃的那种烙馍卷菜。立春吃春卷的习俗已有些历史了,那么大家知道为什么立春这天要吃春卷吗?立春吃春卷又是怎么来的,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立春吃春卷的由来

说起立春吃春卷的习俗的由来还要从宋朝说起,在古代民间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说是在宋朝时期,有一个勤奋好学的书生,这位书生名叫陈皓,陈皓虽然家里并不怎么富有,但是却有一位贤惠持家的妻子,陈皓的妻子名叫阿玉。

阿玉不但长得漂亮,而且贤惠持家,做得一手好菜,和陈皓的感情也很好,两个人情投意合、举案齐眉。陈皓呢,平时学习比较勤奋刻苦,经常因读书入迷而忘记了吃饭,有的时候虽然没有忘记吃饭,但是经常一手持饭边吃饭边看书而忘记了吃菜,而妻子阿玉也常常为此事儿烦忧。她就琢磨着该怎么才能够在不影响陈皓读书的情况下,又解决他经常忘记吃饭这个事情。

这天,阿玉突然就想到了一个方法,她琢磨着可不可以做一种菜、饭混合在一起的食物,这样陈皓可以在吃饭的时候读书,边读书边吃饭互不影响。于是这天她想到了一个办法,将面皮擀得薄薄的,然后里面放上炒好的蔬菜,然后将薄薄的面皮卷起来,这样就既可以当饭又可以当菜,饭菜同吃,餐餐吃得美味可口,自此以后陈皓读书的劲头更大了。

此外在成吉思汗征西域的时候,耶律楚律随其出征曾命厨师做春盘(春卷),而且还为此专门作了一首诗:

昨朝春日偶然成,试作春盘我一尝。

本案初开银线乱,砂瓶煮熟藕丝长。

匀和豌豆揉葱白,细剪蒌蒿点韭黄。

也与何曾同是饱,区区何必待膏粱。

细心的人大概已经看到在这里春卷是叫“春盘”,有些地方又称之为“春饼”。其实关于立春也有很多不同的称呼,如“打春”等。

此外在清朝的“调鼎集”里有记载春卷的做法:“擀面皮加包火腿肉、鸡肉等物,或四季应时菜心,油炸供客。又咸肉腰、蒜花、黑枣……”

此外,在立春这天有鞭打春牛、吃萝卜的习俗,吃萝卜又称“咬春”,而鞭打春牛估计是做不了了,毕竟现在农业生产器械发展迅速,全国农村农业几乎已经被机械化器械覆盖了,人们再也不用牵牛耕种了,而耕牛也早已退出耕种土地的舞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农业器械设备会更加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也会脱离劳累劳苦这些辛苦的词眼。

井冈山根据地在中国历史上有何地位?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大革命失败后,由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建立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因其建军、建政和土地革命的伟大实践,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她包括江西省的宁冈、永新、莲花、遂川和湖南省的茶陵、酃县(今炎陵)六县。茶陵作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六县之一,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中又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呢?本文拟对此作些探讨。

b一、茶陵城是工农革命军进驻井冈山后打下的第一座县城。茶陵人民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b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对湖南秋收起义部队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将部队缩编为一个团。10月7日,率部队进驻宁冈茅坪。在茅坪安家之后,便开始对边界茶陵、酃县等几县的情况进行考察。考察后,毛泽东决定由前委委员、团党代表宛希先率一营之二连、三连经安仁攻打茶陵。

毛泽东决定攻打茶陵,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茶陵有很好的革命基础。茶陵有百分之七十的土地在地主手中,土地兼并度高于边界平均度,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人民群众向往革命。1926年7月,茶陵就建立了共产党组织——茶陵党支部。10月,成立了县农民协会,全县4个区、140多个乡有124个乡成立了农民协会,有会员20多万人。农民协会组织遍及全县,普通开展了清算公堂公乡、减租减息斗争。建立了农民革命武装,全县农民自卫军有枪300支。马日事变后,中共茶陵党组织成立了茶陵游击队,开始了武装斗争的道路。这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做好了组织准备。二是茶陵地理位置重要。茶陵位于湖南东部,处在贯通湘赣粤交通线上的要津,素有“三路襟喉”之称,历为兵家必争之地,更是井冈山西边的门户和屏障,也是井冈山信息来源和物资供给的主要通道。打下茶陵,将茶陵建设为革命根据地,有利于沟通井冈山与湖南方面的联系,对于扩大政治影响,震慑敌人,建立井冈山巩固的前沿阵地,拱卫大本营有着重要的意义。三是打下茶陵有利于解决部队供养,增加兵源。工农革命军进驻井冈山后,生活艰苦,给养困难,这一问题在井冈山难以解决,因为宁冈仅是几万人口的小县。而茶陵在井冈山六县中是最大的县,人口多,地域宽,经济实力强,土豪也多。攻占茶陵打土豪、筹款子,既可解决给养问题,又可发动群众,营造革命声势,吸纳茶陵革命志士参加工农革命军。

1927年10月21日,宛希先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第一次攻占茶陵城,史称“一打茶陵城”。“一打茶陵城”扩大了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唤起了茶陵民众的革命热情,鼓舞了茶陵游击队的斗志,震慑了敌人,使曾嚣张一时的豪绅顿感惊恐,并从敌人手中救出了茶陵李炳荣等80余名革命中坚分子,尔后他们积极参加了井冈山斗争,不少人成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革命骨干。1927年11月18日,工农革命军第二次攻占茶陵城,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茶陵成为了井冈山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此,茶陵人民和茶陵党组织热情支持、积极参与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工农革命军占领茶陵县城后,茶陵县城的工人纠察队和乡间农民赤卫队等组织,平日站岗放哨,负责维护城乡秩序,为工农革命军分担保卫政权的责任,一遇战事,则支援工农革命军作战。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了半个月时,中共茶陵县委、县政府率纠察队、赤卫队配合工农革命军击溃了前来进攻茶陵城的敌人,缴枪20余支。12月26日,湘敌吴尚的加强团及几个县的挨户团向茶陵进攻时,茶陵游击队和赤卫队、纠察队与工农革命军一营、特务连一道堵截进犯之敌,击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使工农革命军安全地撤出茶陵城。

按照毛泽东的指示于1928年2月组建的由谭家述任队长的茶陵游击队,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1928年4月,茶陵游击队与朱德部会合,导迎朱德部顺利攻占茶陵城,促成朱德赴宁冈与毛泽东会师。在茶陵高陇战斗中,茶陵游击队配合红二十八团和红三十一团作战,击溃湘敌吴尚一个团,为开辟和建立九陇山军事根据地打下了基础。5月,中共茶陵县委、县政府和茶陵游击队遵照毛泽东的指示移驻介于茶陵、永新、宁冈、莲花四县之交的九陇山安营扎寨,与永新、莲花、宁冈的赤卫队并肩作战,苦心经营7月余,使九陇山成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二个军事根据地,创造了群众武装割据的经验,丰富了井冈山根据地的内容。1929年1月,当湘赣两省敌军第三次“会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茶陵游击队与永新、宁冈三县游击队积极配合主力红军,与敌人展开游击战,有力地配合、支援了井冈山的反“围剿”斗争。当敌军围困龙陇山时,茶陵党组织和游击队率先突围,打破了敌人对九陇山的“会剿”,使“会剿”军在九陇山扑了个空。这对于掩护红四军主力转战赣南和坚持井冈山的斗争起了重要作用。茶陵游击队后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的种子部队。正如谭家述所说:“我们这支游击队就在艰难残酷的斗争中锻炼成长起来,由几十人、几百队、几千人,一直发展成为红军二方面军六军团。”

毛泽东上井冈山后,谭思聪、陈韶、尹宁万、龙开富和陈叔同、陈泽同等一批茶陵籍优秀儿女曾直接在毛泽东身边工作,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赞扬。

从井冈山走出去的茶陵籍将士,英勇奋战,前仆后继,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及其后来的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牺牲,有5万多人为革命捐躯,现追认在册的革命烈士有5000多人。

b二、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也是全国的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茶陵的建政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b

1927年11月18日,工农革命军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第二次攻占茶陵城,随即成立了一个新的县政府,但新政府仍按旧政府的样子升堂办案、纳税完粮。部队整天在操坪里“三操两讲二点名”,工农革命军团长陈皓一伙生活腐化。毛泽东知晓后,对此提出了严厉批评,指示宛希先成立工农兵政府。宛希先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从基层产生工人代表谭震林、农民代表李炳荣、士兵代表陈士榘,组成新政府常委,由代表推举谭震林任政府主席,设立了民政、财经、青工、妇女等部门。12月28日,举行了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大会,从而诞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这个政府的成立既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革命政权的尝试,也是毛泽东关于中国红色政权建设的实践探索。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引用毛泽东的原话说:“自1927年11月中国的第一个苏维埃在湖南省东南部茶陵成立以来,还没有一个人自告奋勇,穿过那道长城,再回来报道他的经历。”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的诞生为尔后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建设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有着不可磨灭的实践意义。

经验之一:充分发挥工农兵代表大会的作用,实行民主建攻。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的领导人是通过自下而上层层推举出来的,因而,这个政权就有群众作基础和支柱,赢得群众的承认和拥护,也把群众吸引到政府的周围,使群众经受政治训练,提高革命觉悟。这种自下而上民主产生政府领导人的做法,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各县建立政权时所仿效,也为尔后的各级苏维埃代表会议、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所仿效。

经验之二:政府组成人员坚持以工农兵为主体,并吸收革命知识分子。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的组成人员主要是工人、农民、士兵代表,也吸收了一部分革命知识分子,如革命知识分子杨绍震和罗尚德、罗青山、陈叔同分别担任了民政、财经、青工、妇女等部门的领导职务。这为以后的工农兵政权广泛地团结各阶层的群众,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经验之三:要正确处理好党组织和政府的关系。党要领导政府,但又必须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工农革命军开始成立的茶陵县政府和尔后成立的茶陵县工农兵政府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开始成立的县政府由于缺乏党组织的领导,因而存在种种弊端,而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是在党代表宛希先的直接领导下建立起来的,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并且自觉服从党组织的领导,其重大决策往往要请示茶陵县委。陈士榘在《井冈山斗争的片断回忆》中谈及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时说:“谭思聪、陈韶是县委的,住在天主堂(今茶陵福音堂),有什么事都到天主堂去商量,实际权力在县委。”茶陵党组织和茶陵县工农兵政府关系的处理,为我党农村政权的建设提供了示范。因而,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为了后来全国红色政权建设的典范。

但是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由于强敌进攻,存在的时间太短,没有来得及进行土地革命,群众发动得不够充分,许多工作没能展开。这也是个教训,以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各县借鉴茶陵的经验,吸取茶陵的教训,少走了许多弯路,较好地将武装斗争、政权建设和土地革命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把革命引向深入,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日益巩固和扩大。

b三、毛泽东在茶陵湖口挫败陈皓一伙的叛变阴谋,挽救了年幼的工农革命军,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与壮大保存了实力/b

陈皓在“三湾改编”时担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长。1927年11月18日,他和党代表宛希先受毛泽东的委派第二次攻打茶陵城。陈皓一进城后便贪图享乐,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开始走向歧途。宛希先为了制止这种错误行径,将其行为写信向毛泽东作了汇报。毛泽东复信时,对陈皓一伙进行了严厉批评。为此,陈皓心怀不满,记恨宛希先,排斥宛布先等同志的正确意见,并起了反水叛变之心。12月下旬,湘敌方鼎英、吴尚等分别从安仁、攸县、高陇等地进逼茶陵时,陈皓对革命悲观失望,企图叛变革命,欲把在茶陵的工农革命军六、七百人拉到敌十三军军长、他的老上司方鼎英那里去。12月26日,湘敌吴尚第八军的一个加强团纠集邻近几县的挨户团共两千余人大举进攻茶陵城,工农革命军在茶陵党组织和茶陵游击队、赤卫队的配合下,英勇奋战,但因敌我力量悬殊,战势对工农革命军不利。为保存革命势力,宛希先、张子清主张率部撤退,而此时陈皓欲把部队带往湘南,下令拆除茶陵城东门河上的浮桥,切断了工农革命军回井冈山的退路,最后部队无法东渡,只好南撤。

毛泽东一行12月25日从宁冈茅坪出发,于26日傍晚到达与茶陵城一水之隔的中瑶村,发现县城情况有变,便夜宿中瑶陈韶家。27日拂晓得知部队南撤的消息时,当即决定追赶南撤的部队。

27日上午,陈皓率领南撤的部队先于毛泽东到达茶陵大墟镇湖口。在湖口,陈皓仍然坚持率部继续南撤,欲去桂东投靠方鼎英。而宛希先等人则坚持率部东进井冈山,回到毛泽东身边。两种意见相持不下。但摄于陈皓以团长身份的命令,部队被迫向南缓慢行进。恰在部队不情愿地离开湖口墟不远的严峻时刻,毛泽东一行赶至湖口,传令部队开回湖口宿营。当晚,毛泽东在其住处湖口墟背老园里王其生家主持召开连以上干部参加的前委扩大会议。会上,宛希先、张子清等揭露了陈皓一伙妄图将部队拉向湘南叛变投敌的阴谋,当即命令逮捕陈皓一伙。随即讨论决定了部队的行动方向。第二天早晨,毛泽东在湖口墟东侧的一块稻田里召开了工农革命军全体指战员会议。会上,毛泽东代表前委公布了陈皓一伙的罪行,宣布撤销他们的职务,将他们逮捕法办,并宣布由张子清代理团长。随后,毛泽东发表了激动人心的讲话,给与会人员以很好的教育和极大的鼓舞。当场茶陵有200多名游击队、赤卫队、纠察队队员经毛泽东批准参加工农革命军。这一事件,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是为“第一次肃反”。

毛泽东在茶陵湖口挫败陈皓一伙的叛变阴谋,是非常成功地在中国共产党内、人民军队内进行的第一次肃反。这次肃反,清除了隐藏在党内、军内的一小撮反革命投机分子,化解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的分裂危机,在极端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年幼的工农革命军,壮大了工农革命军,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与壮大保存了力量。谭家述在《回忆毛泽东同志早期在茶陵的革命活动》一文中说:“我工农革命军通过三湾改编以后,当时仅有两个营的兵力,极大部分都到了茶陵,如果不是毛泽东及时赶上部队,让叛徒的阴谋得逞了,那我们的革命还会要走一段弯路。”即使当时宛希先等坚持斗争,也只能与陈皓一伙决一死战,同样难免全军遭难。因此,我们可以说,没有毛泽东在湖口英明果断地处置陈皓一伙,秋收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会毁于一旦,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将无从谈起,中国革命可能还要走更多艰难曲折的路。正如陈伯钧在《毛主席率领我们上井冈山》一文中所写的:“这样,新生的幼年红军所遭遇到的一场极端严重的危机,被我们党英明的、伟大的舵手毛泽东同志挽救了。”

四、毛泽东总结工农革命军在茶陵的实践提出了工农革命军的“三大任务”。“三大任务”的制定和实施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工农革命军从占领茶陵城到撤离茶陵共一个多月。毛泽东通过宛希先的汇报和从茶陵回宁冈的路上与工农革命军战士的广泛接触,详细了解了工农革命军在茶陵的实践活动,对工农革命军打仗勇敢感到欣慰,但对工农革命军打下茶陵城后不做群众工作、不打土豪筹款子、按兵于茶陵洣江书院“每天三操两讲二点名”的做法深表不满。他把部队从湖口带到宁冈砻市后召开了总结茶陵战斗的大会,发表了重要讲话。毛泽东在讲话中肯定工农革命军在茶陵打仗很勇敢,缴了不少枪,同时也指出了工农革命军的缺点:一是没有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二是没有打倒土豪劣绅筹款子。毛泽东说,茶陵有那么多土豪劣绅,为什么不下去发动群众打土豪、多筹款子呢。接着,毛泽东宣布了工农革命军的三大任务:第一是打仗消灭敌人;第二是打土豪、筹款子;第三是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并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

“三大任务”的制定和执行,使工农革命军与一切旧式军队有了质的区别。“三大任务”明确了工农革命军的建军宗旨,正确地确定了工农革命的任务,使工农革命军的干部、战士对什么是革命、怎样革命有进一步的认识,懂得工农革命军不能单纯地为打仗而打仗,他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外,还必须筹款子和做群众工作,因而工农革命军的干部、战士自觉地把做不做群众工作作为评判自己是否革命的行动准则。这既有利于密切军队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关系,也对工农革命军的成长与壮大起了先导作用。

“三大任务”的提出,有力地促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武装割据。大革命失败后,边界各县党组织大都被打塌,因而缺乏党的坚强有力的领导。“三大任务”提出后,工农革命军自觉地做了大量工作,并从部队抽调人员到地方当干部,弥补地方干部的不足,使边界各县都建立了县委一级的党组织,还帮助地方建立了政权,发展了武装,开展了分田地的斗争,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经过一段实践,1928年5月建立的湘赣边界特委和军委进一步把部队做群众工作的任务上升到政策的高度加以肯定,制定了“军队党先帮助地方党的发展,正规军队帮助地方武装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直接推动了革命,促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巩固。总之,用茶陵的经验教训凝聚而成的“三大任务”在当年军队建设和井冈山武装割据斗争中显示了巨大威力,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深远的意义。

综上所述,茶陵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乃至全国的“红色之源,建政摇篮”。茶陵人民用智慧和鲜血奠定了茶陵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朽的历史地位。

b参考文献:/b

[1]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M].吉安:中共党史出版社,1987年版.

[2] 胡涤非.茶陵人民革命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

[3] 井冈山的武装割据[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4] 毛泽东与茶陵[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 江西苏区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6] 茶陵党史丛书(第一辑).中共茶陵县委党史办编,1986年版.

[7] 茶陵党史丛书(第三辑).中共茶陵县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办公室编,1991年版.

[8]茶陵县档案史志局党史档案资料.

四象是什么?

“四象”一词最先出自《易·系辞》,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即太阳、太阴、少阴、少阳。先哲在天文学中也有“四象”一词,不过,这与《易》中的概念完全不同。先哲在观察星辰时,选择了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作为坐标。东南西北各有七宿,每个七宿联系起来想象很象一种动物。如,东方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角 象龙角,氐房象龙身,尾宿象龙尾,它们连起来象一条腾空而起的龙,于是先哲称东方为苍龙;南方的并、鬼、柳、星、张、翼、轸七宿,柳为鸟嘴,星为鸟颈。张为嗉,翼为羽融,它们连起来象一只展翅飞翔的鸟,于是先哲称南方为朱雀。此外,北方有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象一只缓缓而行的龟。因位于北方放称玄。因身有鳞甲,故称武。合称玄武。西方有奎、娄、胃、昂、毕、觜、参七宿,象一只跃步上前的老虎。白虎是已经绝 种的大毛虫之长,《山海经·西山经》记载盂山“其兽多白狼、 白虎”。这四种动物的形象,称为四象,又称为四灵。

“四象”作为方位,先秦的《礼记·曲礼》已有记载:“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疏》:“前南后北,左东右西,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这里,朱鸟即朱雀。“左东有西”的概念与我们看地图有区别。现在的地图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古人的地图是倒过来的,下北下南,这样就成了“左东右西”。风水先生将“四象”运用到地形上,以“四象”的形象及动作譬喻地形,又附会吉凶祸福。《三国志·管辂传》记载:“格随军西行,过毋丘俭墓,倚树哀吟,精神不乐,人间其故,辂曰:林木虽茂,开形可久。碑言虽美,无后可守。玄武藏头,苍龙无足,白虎衔尸,朱雀悲哭,四危以备,法当灭族。不过二载,其应至矣。”这就是根据四象处于四危状态,判断毋丘俭二年之内灭族。郭璞在《葬经》中也宣扬这一套,他说:“经曰地有四势,气从八方。故葬以左为青龙,有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頫。形势反此,法当破死。故虎蹲谓之衔尸,龙踞谓之嫉主,玄武不垂音拒尸,朱雀不舞者腾去,土圭测其方位,玉尺度其遐迩。以支为龙虎者,来止迹乎冈阜,要如肘臂,谓之环抱。以水为朱雀者,衰旺系形应,忌夫湍流,谓之悲泣。”

“四象”对民俗有很深的影响。如果我们到北京中山公园去看社稷坛,就会发现坛中的土色各有不同。由于东方是青龙。土色为青;西方是白虎,土色为白;南方是朱雀,土色为红;北方是玄武,土色为黑。中间的土色是黄的,象征人。这些土,是明清时期由四方的府县专程运来,表示四方朝贡,天下祥和之征。

1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07-16 上午 01:28:09

    产生政府领导人的做法,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各县建立政权时所仿效,也为尔后的各级苏维埃代表会议、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所仿效。经验之二:政府组成人员坚持以工农兵为主体,并吸收革命知识分子。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的组成人员主要是工人、农民、士兵代表,也吸收了一部分革命知识分子,如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