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脑室穿刺引流术定位_侧脑室外引流穿刺点

hacker|
143

文章导读:

侧脑室穿刺及引流术的护理

1、目的

用于各种原因所致脑脊液分泌过多,脑脊液回吸收障碍,或脑脊液循环道路梗阻而发生脑积水,过量的脑脊液可使颅压增高,侧脑室引流可缓慢放出过多的脑脊液及降低颅内压。

2、用物

(1)治疗盘1个。

(2)腰穿包1个,内有弯盘1个、镊子1把,培养小瓶2个、孔布1块、小方纱布数块、棉球数个。

(3)侧脑室引流管1根,玻璃接头1个、三通1个、乳胶管2根(30-50cm)。

(4)橡皮手套1副、测脑压管1根、引流瓶1个、8号针头2个、侧脑室引流装置。

(5)需钻颅骨者备用骨钻针1个、2%普鲁卡因1支、2ml注射器1个、酒精灯1个、火柴、2.5%碘酒、75%酒精、胶布(2.5×10cm)4条、固定绳等。

3、操作

(1)剃去头发,紧急情况下,可先剃去头顶部的头发。

(2)备齐用物,抱病儿至治疗的治疗台上。

(3)让病儿取仰卧位,助手站在病儿右侧,双手固定头部两侧,两肘保护病儿上肢,拇指于病儿双眼外眦角处。

(4)术者确定穿刺部位,前囟未闭者,取前囟两侧角连线距中点1-1.5cm处。前囟闭合者,取鼻根正中间向上12-13cm,与两耳际连交点旁开1-1.5cm。

(5)术者戴手套、按常规消毒皮肤,铺孔巾,需钻颅骨者作局麻,钻颅时勿用力过猛,深度以穿透颅板为宜,约0.5cm。

(6)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针,针尖与皮肤垂直,向同侧外眦角方向直刺,约4-5cm,拔出针芯,如有脑脊液流出,连接压力管理脑压。如无脑脊液流出,需要重新穿刺者,应拔针头至脑膜下重新穿刺,切忌在脑实质内随意转动针头,而损伤脑组织。

(7)固定穿刺针后,抱病儿回病室,保护肢体,接通引流管,固定引流瓶与穿刺针垂直距离80-120cm,引流通畅后方可离去。

(8)整理用物、记录、标本送验。

4、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固定头部,约束肢体,使其抓不到头部为宜,以免发生弯针、折针、脱管。烦躁病儿按医嘱适量给镇静剂。

(3)如果保留长时间的侧脑室引流,应每24小时更换一次引流瓶,引流必须经过高压灭菌后方可使用。

(4)每天必须严格观察引流出的脑脊液量及颜色、并要有记录。

(5)拔除针后,局部如有渗液,应局部加压。纱布湿了要及时更换,以免发生感染。

侧脑室穿刺的手术

体位:

1.患者仰卧位,床头抬高20度,颈部放松

2.术侧头部备皮以利于导管通过帽状腱膜下层

3.钻孔处头皮用笔作记号

4.备皮区消毒五分钟为无菌区

5.铺上塑料薄膜,仔细确定中线

6.切口位置皮下注射1%lidocaine

7.钻头长度能够穿透颅骨内外板

8.标记位点处头皮作一1cm长切口,既能通过钻头,又尽可能减少出血;切口深达骨面

9.手摇钻垂直于颅骨钻一孔,钻头可刺破硬膜,但切勿陷入脑实质

10.必要时冲去颅骨碎片

11.将钻头扳手或腰穿针置入骨孔,确定硬膜开口足以通过导管

注:(1)如果硬膜未破而插入导管或金属探针,会导致硬膜剥离而形成硬膜外血肿

(2)而且,如果硬膜开口太小,导管会被硬膜拽住,金属探针会戳破导管头而突入脑实质

12.带探针的脑室导管垂直插入脑表面达6cm;拔去探针以利于脑脊液流出;若达到6cm深度之前已有脑脊液流出,也应拔除探针让导管单独前进至预定深度,以减少探针造成的损伤

13.如果到达6cm深度脑脊液仍未引流出来,不可轻易继续插入:

(1)拔除导管并用盐水冲洗

(2)重新定位

(3)再次插入带探针的导管

(4)均匀轻柔的插入导管是既安全又有效的方法

14.对于“额入法”来说导管必须对准眉间的矢状面,高于同侧耳屏约2cm;这样可确保导管末端在侧脑室前角内,导管头靠近Monro孔

15.将引流管与导管远端连接,握住导管,将引流管从离切口至少5cm远的硬膜下导出;当导管导出头颅,要确定引流通畅

16.导管末端经接口连接到压力转换器和或引流系统,稳定的引流水平以外耳道为参照点

17.与导管连接的接口应用3.0的丝线固定;缝合切口,用3.0的尼龙线将导管固定于头皮至少三处位置

18.无菌敷料包扎 体位:

1.患者取仰卧位,同侧肩收拢,头完全转向对侧肩膀;床头抬高15-20度,或俯卧位(例如枕下颅骨切除术)

2.入路:枕外隆突上6-7cm或3cm,中线旁开3cm

定位:

1.矢状面上仍然以眉间或前额中点为目标,此入路很自然会越过中线,因此必须在水平面上对准同侧眼眦

2.脑室导管垂直插入颅骨,对准前额中点,深达6cm

3如果有脑脊液流出,不要拔出探针,导管前进至8-12cm深度(尖头须超过Monro孔)

重型脑干出血是指脑干出血血肿量5 ml,伴明显意识障碍(意识分级≥Ⅲ级或GCS评分≤12分者[1]。由于重型脑干出血起病凶险,死亡率高,可达70%~80%,而出血量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国内患者可见外科手术治疗(开颅血肿清除术,立体定向手术等)成功的报道,但手术难度大,尚不能普及,因此临床上仍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十年来19例经侧脑室穿刺持续引流治疗重型脑干出血患者临床资料,通过积极的抢救和护理,获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15例,女4例,年龄38岁~68岁,平均年龄52.7岁,患者意识状况分级Ⅲ级~Ⅴ级,GCS评分≤12分,头颅CT/MRI证实为脑干出血,多田氏公式计算血肿量5 ml。存在高血压病史11例,嗜烟、酒4例,动脉粥样硬化2例,病因不详3例。发病至治疗时间为1 h~72 h。

1.2 临床特点

GCS评分:12分~9分10例,8分~4分6例,3分3例,平均7分;呕吐18例,四肢不同程度无力表现19例,去脑强直发作3例,头痛15例,眩晕10例,发病初期血压为(20~30)/(12~18)kPa,中枢性呼吸障碍16例(急促深长呼吸10例,失调式呼吸、潮式呼吸各3例),中枢性高热6例,双瞳孔异常17例(不等大6例,针尖样大小9例,散大2例),双眼下斜视4例,双眼分离斜视3例,双眼固定5例,颅神经麻痹3例,球麻痹表现2例,病理征阳性5例,脑膜征阳性4例。

1.3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经予脱水降颅压,降低脑代谢,抗感染,保护胃黏膜等对症治疗,治疗中行气管切开术14例,需呼吸机辅助控制呼吸8例。19例内科治疗+单侧侧脑室穿刺持续脑脊液外引流术[1],其中5例经脑室引流管注入东菱精纯克栓酶或尿激酶溶解血块,2例分别进行1次,5次腰穿脑脊液置换术,脑室引流时间4 d~50 d,平均16.6 d。

2 结果与预后

2.1 疗效评定

对存活者出院前给予近期生活能力状态评定(ADL)[2]。显效:ADLⅡ级~Ⅳ级。好转:ADLV级~Ⅵ级。植物生存:1个月以上持续昏迷或呈闭锁状态。未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无变化或自动出院。死亡(发病至死亡时间为5 h~15 d,平均9.3 d)。

2.2 结果

见表1。表1 19例重型脑干出血患者治疗结果比较例(略)

3 抢救及护理措施

侧脑室穿刺的术前

术前准备:

1.重新阅片(CT或MRI);

2.两个钻孔位置:一个在前额部(最常见于右侧Kocher点);另一个在后枕部(Frazier孔);右侧脑室外引流术可将优势大脑半球的损伤最小化,除非是左侧脑出血患者;

3.Kocher点为两条直线的垂直交叉处:(1)中瞳线的后半部分,(2)外耳道与外眦中点线的上半部分; 注:(1)简单定位:中线外侧3-4cm(沿中瞳线),冠状缝前1cm(如果冠状缝可触及)

(2)Kocher点的好处在于:它在大脑皮层运动功能区前,切口在前额发际内,又在上矢状窦及其大的额叶桥静脉属支外侧;

4.后角穿刺脑室外引流术利用Frazier孔:枕外隆突上方6-7cm,中线旁开3-4cm;此孔位于人字缝上1cm,可使导管进入侧脑室体部 距离最短;

5.导管的最终定位取决于三个几何变量:导管在矢状面上的位置,水平面或冠状面上的位置,导管插入的深度;

注:(1)对于儿童患者,导管插入的深度可以从CT上估计;

(2)对于成人患者,导管插入的深度(从颅骨外表面计)一般不必超过6cm,此深度足可达到脑脊液。

1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07-17 上午 12:43:00

    9例经侧脑室穿刺持续引流治疗重型脑干出血患者临床资料,通过积极的抢救和护理,获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15例,女4例,年龄38岁~68岁,平均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