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生中国概况课的定位的简单介绍

hacker|
57

文章导读:

为什么说汉语和中国概况应为国际生高等教育必修课?

为规范学校招收、培养、管理国际学生的行为,为国际学生在中国境内学校学习提供便利,增进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提高中国教育国际化水平,日前,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联合制定了《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根据《办法》,“国际学生”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不具有中国国籍且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外国学生。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应当遵守中国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应当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应当规范管理、保证质量。高等学校应当对国际学生开展中国法律法规、校纪校规、国情校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等方面内容的教育,帮助其尽快熟悉和适应学习、生活环境。

《办法》规定,国际学生应当遵守中国法律法规,尊重中国风俗习惯,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完成学校学习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是高等学校培养国际学生的基本教学语言,汉语和中国概况应当作为高等学历教育的必修课,政治理论应当作为学习哲学、政治学专业的国际学生的必修课。具备条件的高等学校,可以为国际学生开设使用外国语言进行教学的专业课程。使用外国语言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国际学生,学位论文可以使用相应的外国文字撰写,论文摘要应为中文;学位论文答辩是否使用外国语言,由学校确定。

《办法》规定,高等学校鼓励国际学生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为其参加文体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国际学生可以自愿参加公益活动、中国重大节日的庆祝活动。高等学校一般不组织国际学生参加军训、政治性活动。国际学生经高等学校同意,可以在校内指定的地点和范围举行庆祝本国重要传统节日的活动,但不得有反对、攻击其他国家、民族的内容或者违反公共道德的言行;国际学生经高等学校批准,可以在学校内成立联谊团体,在中国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并接受学校的指导和管理;高等学校应当尊重国际学生的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但不提供宗教活动场所,学校内不得进行传教、宗教聚会等任何宗教活动;国际学生在高等学校学习期间可以参加勤工助学活动,但不得就业、经商或从事其他经营性活动。

《办法》要求,学校实行国际学生全员保险制度。国际学生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学校要求投保。对未按照规定购买保险的,应限期投保,逾期不投保的,学校不予录取;对于已在学校学习的,应予退学或不予注册。

据悉,《办法》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2000年1月31日发布的《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1999年7月21日发布的《中小学接受外国学生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中国在目前世界上的定位

与前几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的欢天喜地大不相同,近些年国人对国际商业游戏规则更多了几分冷静的思考。中国十几年的“入世(复关)”谈判是为了什么?并不是简单地为了增加出口贸易,其中一个重要动机就是要参与到制定国际商业的游戏中去,去争得修改制定国际商业规则的权力。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问题,就像一根绳索勒在中国人的脖子上,动不动就收紧一下,逼着中国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让步。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大国之一,按理说应该有了更多的对国际商业规则的话语权,但仔细审视中国的国际贸易环境,情况并不容乐观。

在目前世界上通行的贸易规则面前,初来乍到的中国人确实还是个学生,当这个学生亦步亦趋地向先生们学习时,却发现自己无论怎么做都无法改变自己尴尬的地位。

当年周恩来总理身边连一台复印机都没有的时候,发达国家要求中国开放自己的市场,输出资源性商品;但当中国人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成为世界上制造能力最强的国家时,却又成了世界上遭到反倾销最多的国家。“这是因为中国人制造的商品技术含量太低”,有先生这样指责我们,可当中国人努力想掌握高新技术时,却又遇到了“知识产权”这座无法逾越的冰山。当我们输出资源性商品时,工业制品贵得惊人;当我们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需要进口资源性产品时,情况却正好相反。中国现在成了最大的资源性商品进口国之一,却在许多大宗矿产品上不能掌握定价权。

二战以后,世界贸易规则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起初,美国等发达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制品生产国,商品贸易是他们最为关心的事情。所以当时制定世界贸易规则的努力方向是消除贸易壁垒,降低关税,促进自由贸易;但后来随着发达国家产业升级,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国际商业规则就开始向知识产权、资本流动方向倾斜。

规则一定是随着利益的变化而变化的。按照现在经济全球化的产业分工,中国就应该定位为跨国公司的加工车间。也就是施振荣先生所说的“笑脸定律”的最低端。这样,我们用几亿件衬衣换一架波音飞机才是“理所当然”的事。这样,中国也不需要什么“自主品牌”、“自主的核心技术”,有跨国公司在你这缴些税,解决点儿就业问题(其实并非如此,国有企业合资后的第一件事往往就是裁员)就可以了。

即使是这样,中国人也不会成为“好学生”,当发达国家国内政治需要时,随时可以举起反倾销的大棒,随时会抽出“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利剑,还有不胜枚举的安全标准、技术标准、环保标准、卫生标准、员工福利标准等等。随时可用这些“规则”为自己的利益服务。

也许会有人说,这些“规则”都是合理的,可如果中国企业按照这些规则一步步走下去会是一种什么情况?谁也说不清楚。诚如此次争论中一位读者所言:中国在履行这些规则时还有很多“利益盲区”。就如同目前有关“人民币升值”的争论,如果按此规则行事,到底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实在要加十二分的小心。

没有规则是不行的,但如果以为现有的规则就是一切,也是一种幼稚。发达国家在其国内执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将有毒有害垃圾运往中国(中国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有毒有害垃圾销纳地)。因为他们没有制定这种有益于别国的规则。中国现在是一个数量级的经济大国,但不是质量级的经济大国,更不是掌握标准和规则话语权的经济大国。现有的一些所谓“规则”并不利于和谐世界的建立,中国人民要有更好的生存环境,就要争取更好的规则环境,而不能掉进规则的陷阱。

尊重规则,但不能迷信规则,学习规则,更要认清规则后面的利益。真正对中国人民有利的规则不是顶礼膜拜得来的,而是通过艰苦谈判斗争得来的。当年中美知识产权问题的谈判,面对美国的高压,中国人敢争敢斗。美国人开出10亿美元的报复清单,中国政府马上开出12亿美元的反报复清单,美国人开出30亿美元报复清单,中国人就开出30多亿美元反报复清单。有理,有利,有节,终于赢得了对中国人民比较有利的谈判结果,为中美贸易定下了新规则。这些斗争丝毫不影响中国的改革开放,反而有西方媒体称“狮子终于怒吼了”。法国人说:“法国不伟大,就灭亡。”中国人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要有敢于争夺修改世界商业规则话语权的气魄。就像吴仪同志所说:“更多地参与国际经贸立法活动,使我国在国际社会制定多边经贸规则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中国在国际上发展定位是什么

关于中国的国际定位,应分成三部分,即世界之中国、亚太之中国和中国之中

国。

国际生高等教育必修课有哪些?

近日,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联合制定了《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办法》指出,国际学生应当按照高等学校的课程安排和教学计划参加课程学习,并应当按照规定参加相应的毕业考试或者考核。学校应当如实记录其学习成绩和日常表现。

汉语和中国概况应当作为高等学历教育的必修课;政治理论应当作为学习哲学、政治学专业的国际学生的必修课。

《办法》所称学校,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实施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校。《办法》所称国际学生,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不具有中国国籍且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外国学生。

《办法》指出,招收国际学生的高等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事项和程序进行备案。高等学校招收国际学生,接受学历教育的类别为: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接受非学历教育的类别为:预科生、进修生和研究学者。

《办法》明确,高等学校应当对报名申请的外国公民的入学资格和经济保证证明进行审查,对其进行考试或者考核。国际学生的录取由学校决定;对不符合招生条件的,学校不得招收。高等学校经征得原招生学校同意,可以接收由其他学校录取或者转学的国际学生。

《办法》指出,国际学生入学后,经学生申请、高等学校同意,国际学生可以转专业。转专业条件和程序由学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是高等学校培养国际学生的基本教学语言。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达不到学习要求的国际学生,学校可以提供必要的补习条件。具备条件的高等学校,可以为国际学生开设使用外国语言进行教学的专业课程。使用外国语言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国际学生,学位论文可以使用相应的外国文字撰写,论文摘要应为中文;学位论文答辩是否使用外国语言,由学校确定。

《办法》明确,高等学校一般不组织国际学生参加军训、政治性活动。国际学生经高等学校同意,可以在校内指定的地点和范围举行庆祝本国重要传统节日的活动,但不得有反对、攻击其他国家、民族的内容或者违反公共道德的言行。高等学校应当尊重国际学生的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但不提供宗教活动场所。学校内不得进行传教、宗教聚会等任何宗教活动。

国际学生在高等学校学习期间可以参加勤工助学活动,但不得就业、经商或从事其他经营性活动。

本《办法》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2000年1月31日发布的《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1999年7月21日发布的《中小学接受外国学生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中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定位认识

只是一个大国,还不是一个强国.

有着承东(东方国家,又被称为发展中国家)启西(西方国家,又被称为发达国家)的关键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地位也大幅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开始发挥真正的决定作用.

但中国本身,对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权利和义务还利用不够.

经济发言权大于政治发言权,所以,还需在政治上努力.

国际学校课程体系有哪些?

国际学校的课程体系:

国际课程主要有:A-level课程、AP课程、IB课程、加拿大高中课程、澳大利亚高中课程等。

A-level课程:英国的全民课程体系,也是英国学生的大学入学考试课程,就像我国的高考一样。较适合中国学生,尤其是那些明显“偏科”的学生,可通过课程的自由组合,扬长避短获得很好的成绩。

AP课程:Advanced Placement美国大学预修课程,简称AP课程。是为了让在高中阶段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先修部分美国大学基础课程以获得美国大学学分。AP课程可自由选择,较适合基础扎实,学习好,且有意向自我挑战的优秀学生。

IB课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me国际预科证书课程,简称IB课程,是由国际文凭组织为高中生设计的为期两年的课程.较适合学习能力比较全面,基础扎实,英语功底好的优秀中国学生。

加拿大高中课程主要有BC省课程和安大略省课程两种,分别是依据加拿大BC省和安大略省教育部的中学教学大纲设置的课程。

澳大利亚高中课程:目前国内引进的澳洲课程有QCE、VCE、WACE等课程,是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西澳大利亚州、南澳大利亚州、新南威尔士州、维多利亚州及ACT(堪培拉地区)等地区的高中课程。

扩展资料:

选择国际学校的准则:

1、确认孩子本身的意愿

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去国际高中读书。首先,家长要确认孩子是否有出国留学的意愿,孩子是否认可国外文化和教学模式、是否有国外深造的打算。确认孩子不是一时兴起,再做决定。

2、看学校的办学理念

好的办学理念会给学校一个好的定位,也会帮助学校蓬勃发展。那个学校重学术还是综合素质,看学校的教学理念与家长孩子的期望是否相符,是择校的一个重要考察维度。

3、了解学校的文化

当有机会提前参观学校时,可以向向导询问学校的文化,看他们能否准确描述学校的整体办学方针,评估这所国际学校有没有将当地的文化和价值观融入教学。

4、看教学课程体系

当前国际教育的门类和方向各不相同,提供的课程也有所区别。如:A-LEVEL,ap等不同的体系自然所教授的知识侧重点和考察方向也有差异,家长、学生在择校时应该注意这方面的选择。

3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07-17 上午 11:17:34

    律”的最低端。这样,我们用几亿件衬衣换一架波音飞机才是“理所当然”的事。这样,中国也不需要什么“自主品牌”、“自主的核心技术”,有跨国公司在你这缴些税,解决点儿就业问题(其实并非如此,国有企业合资后的第一件事往往就是裁员)就可以了。

  • avatar
    访客 2022-07-17 上午 11:20:43

    国国籍法》不具有中国国籍且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外国学生。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应当遵守中国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应当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应当规范管理、保证质量。高等学校应当对国际学生开展中国法律法规、校纪校规、国情校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等方面内容的教育,帮助其

  • avatar
    访客 2022-07-17 下午 12:18:02

    有利,有节,终于赢得了对中国人民比较有利的谈判结果,为中美贸易定下了新规则。这些斗争丝毫不影响中国的改革开放,反而有西方媒体称“狮子终于怒吼了”。法国人说:“法国不伟大,就灭亡。”中国人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