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曹妃甸开发区产业定位是什么
总体产业定位:
京冀共同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框架协议明确,京冀在曹妃甸规划了100平方公里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作为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推进北京产业转移、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重要平台,功能总体定位为:
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先试试验区、国家先进制造业和创新成果转化基地、现代化自由贸易国际枢纽港、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产业发展方向为:汽车及零部件、海工装备、新能源、节能环保、通用航空等产业,形成本地配套产业体系,实现高端制造业集聚发展。发展满足试验区配套需求的都市型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承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推进高端装备、新材料、海水淡化等领域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鼓励金融、贸易、信息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形成高端制造及现代服务优势突出的大型临港产业集群.
具体产业包括:
1、打造现代化自由贸易枢纽港
以港口为龙头,依托与纵深腹地相连的物流通道,规划建设一批以能源、原材料和集装箱为主的现代物流产业园区,打造国内外联通、京津冀一体的现代综合物流基地。曹妃甸已累计建成各类码头泊位69个,开通内外贸航线16条,2015年完成货物吞吐量2.65亿吨。
这里拥有河北首家综合保税区,自2014年4月8日正式封关运营,首期封关面积4.59平方公里,已引进商贸物流、仓储及加工类企业140家,多用途码头2016年年内可投入运营,正在推进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及离岸金融业务,累计实现进出口额4.25亿美元。发挥深水大港优势和综合保税区优势,积极培育发展矿石、煤炭、木材、天然气、钢材、再生资源等六大宗商品交易,吸引商贸物流企业聚集,实现资源就地加工、交易、增值,以此提升港口辐射带动能力,推动曹妃甸港由二代港口向三、四代港口转变。
2、打造国际一流精品钢铁生产基地。
依托首钢京唐钢铁基地,大力发展钢铁、电力、海水淡化、钢铁加工配套、废弃物综合利用、新型建材等产业,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举世瞩目的首钢京唐钢铁厂一期工程于2010年底竣工投产,形成了年产970万吨钢的能力,产品为替代进口的汽车和家电用钢板、高强度钢、高级别管线钢等精品板材,产品中的家电板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3%,车轮钢市场占有率达16.3%,汽车板实现了整车供货;
二期项目于2015年7月30日开工建设,投产后将形成年产2000万吨精品钢的生产能力,这将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加速吸引钢铁配套及中下游企业,建设成为精品钢铁基地。
3、打造世界一流的化工产业基地。
坐拥港口,远离大中城市,又有丰富的土地资源,这曹妃甸发展大型化工产业提供了先天便利条件。
因此,曹妃甸成为国家规划布局的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重点发展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以及化工新材料等,未来将建成大型现代临港石化产业基地、环渤海区域原油、天然气储运中心、中国北方地区化学品贸易集散中心。
我们在曹妃甸工业区东南部规划了100平方公里的化学工业园区,作为石化产业基地的承载区,其北端10.6公里配套岸线,可规划建设若干5-10万吨级液体化学品码头,加上在甸头区规划4座30万吨级原油码头、2座10万吨级LNG码头,每年可接卸6500万吨原油和1000万吨LNG,为企业提供原料和产品船来船走的低成本便利。
同时,在工业区西北部的南堡经济开发区,拥有亚洲最大的盐场--南堡盐场和世界最大的化纤企业--三友集团,年产纯碱330万吨、粘胶短纤维50万吨、烧碱50万吨、PVC50万吨,氯化钙15万吨,形成了“上游海盐生产,中游纯碱、烧碱、化纤制造,下游氯气利用”的盐化工全产业链体系。
随着曹妃甸被列为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石化项目核准全部下放到省一级,化工产业聚集速度明显加快,继267亿元的曹妃甸千万吨级炼油项目已获国家发改委核准后,总投资359亿元的东华能源页岩气新材料项目已开工建设,金道器识甲醇制芳烃、龙成煤清洁高效综合利用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为中下游化工企业聚集奠定了良好条件。
4、打造现代化新型装备制造基地。
重点发展设备大型、耗钢量大的港口机械、石油钻探机械、冶金设备、工程机械等装备制造业。唐山是钢铁大市,钢材品种全、门类多,特别是域内首钢京唐钢铁厂一期已建成投产,钢材品种全、门类多,可为耗钢产业提供丰富原材料。在工业区西北部,我们规划了总面积27.1平方公里的装备制造园区,岸线长度15公里,可规划建设60个3-5万吨级码头泊位,能够满足装备制造企业各种类型的原材料、产成品海运需求。该区域将连同100平方公里北京现代产业试验区一起,集中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产业。
目前,华电重工装备一期、唐山重型装备、冀东日彰高效节能离心风机等22个装备制造项目完工投产,华电重工装备二期、龙道环保风电设备制造、唐山桁(héng)岛超大型海上平台等14个项目加快推进,将打造中国北方地区大型临港现代装备制造基地。
5、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
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大力培育具有广阔前景的海洋经济、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先导型产业。
规划建设了11.7平方公里的新兴产业园区和13.2平方公里的中日生态工业园区,同时与北京中关村合作共建曹妃甸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目前该区域水电路讯基本配套,已建成标准厂房60万平方米,可按成本价方式出租出售,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培育、孵化、生产基地。
目前,投产、在建及谋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30余个,总投资约450亿元,以首钢京唐钢铁基地和华润曹妃甸电厂为依托的环保产业体系正在形成;
以汉能光伏产业集群、中兴绿色能源设备制造、华电海上风电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正积极推进;
以纳米氧化锌、二氧化硅生产、石墨烯为重点的新材料项目正加速聚集;
以桁架式超大型海上平台基地、冀东日彰节能风机制造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化发展。
6、打造滨海特色生态旅游产业。
依托湿地和龙岛资源,利用湿地、温泉、河湖、鱼鸟、海洋、曹妃文化六大旅游资源,发展文化创意、商务会展、户外运动、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水疗养生、湿地科普等旅游产业,建成最具北方特色的高端休闲旅游度假胜地。目前建有国家级AAAA级景区—湿地文化旅游度假区,湿地迷宫、湿地公园俱乐部等设施投入运营,欢乐渔谷等项目加快建设,获评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河北省十佳旅游风景区、大中华区最美自然生态旅游景区等荣誉称号,年接待京津等城市游客数万人次。
7、加速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
曹妃甸拥有特殊的农垦体制,是河北省最大的国营柏各庄农场,732平方公里为国有土地,统筹能力强、集约化程度高、基础设施条件好,有利于农业的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作业和产业化经营。以水稻为主导的农作物种植面积37.2万亩,海淡水养殖面积21万亩,已形成以水稻、水产、果菜、畜牧为主的四大主导产业,年产优质稻谷22.6万吨、水产品9.25万吨、果蔬10万吨、肉蛋奶3.2万吨,是京津唐城市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拥有“中国河蟹之乡”、“河北大米之乡”和“国家级科技兴海示范基地”等称号。
目前,曹妃甸与北京签订了《关于共同打造北京农副产品保障供应基地合作协议》,与北京二商集团、新发地农产品市场、古船米业等企业合作,建立了曹妃甸优质农产品对北京的直供渠道;
同时,规划了2000亩北京现代农业产业园。与北京首农集团等36家企业就农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达成合作意向。我们真诚欢迎海内外企业到曹妃甸发展,利用港口、土地及资源优势发展现代农业,共同建设北京农副产品保障供应基地。
8、着力打造木材加工集散基地。
按照“全产业链布局、组团式开发”模式,规划占地1万亩,配套1600米岸线,建设6个木材专用泊位和进口木材检疫除害、木材初加工、深加工项目, 2016年确保完成进口木材100万立方米,计划到2018年接卸进口木材能力达到年300万立方米,建成中国最大的进口木材加工集散基地。
已通航的文丰进口木材码头,占用岸线1000米,建设2个3万吨级、2个5万吨级泊位,接卸来自美国、新西兰、加拿大等地的进口木材25万立方米。
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区,年处理能力220万立方米。以木材码头和检疫除害区项目为龙头,带动下游木材加工产业发展,海森洋森原木加工项目已投产, 20多家木材加工户陆续入驻。木废综合利用项目已开始基础施工。
化工行业目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如何?
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2019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运行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12月末,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6271家,2019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营业收入12.27万亿元,同比增长1.3%;利润总额6683.7亿元,同比下降14.9%,分别占全国规模工业营业收入的11.6%和10.8%。2019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出口总额7222.1亿美元,同比下降2.8%。资产总计13.40万亿元,同比增长7.7%;资产负债率55.92%,同比上升1.16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1320.8亿元,同比扩大9.7%;行业亏损面达17.6%。2019年,全行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45%,同比下降1.04个百分点;每100元营业收入成本82.67元,同比上升1.39元。
——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效益近年来呈现波动趋势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称,“从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石油和化工大国,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40%”。根据《2020能源化工信心指数报告》统计分析,与2020年上半年相比,2020年下半年中国能源化工产品的需求将有所提升。由于国内对疫情控制卓有成效,经济快速恢复提振信心,超过七成(71.43%)的受访者认为,2020年中国需求有所上升。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增长趋缓。2019年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12.27万亿元,增长1.3%;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营业收入5.07万亿元,下降11.9%。
2015-2020年上半年,中国石油和化工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呈现逐年下跌的趋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下降明显,为6683.7亿元,下降14.9%;2020年上半年,利润总额1416.1亿元,下降58.8%。
2015-2020年上半年,中国石油和化工规模以上企业数呈现逐年下跌的趋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9年底,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6271家,同比减少了5.54%。截至2020年6月末,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5787家。
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前景趋势
目前,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正处于产业变革的历史交汇点,面对着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要素成本上升、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的挑战。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要走好创业信心棋,形成拼搏向上定力,确定好自身经营定位和将来市场发展潜力;要走好战略管理棋,提升战略管控能力,努力提升企业的战略管理水平;
要走好转型发展棋,激发内生动力,加快产业升级转型和产品创新步伐,推动产业布局向产业链高端发展、向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要走好创新发展棋,提升创新驱动能力;走好国际化进程棋,提升国际竞争能力。在对中国经济运行情况,行业生产、价格走势以及结构调整变化等综合因素进行分析后判断;前瞻运用线性回归方式测算出2026年中国石油化工市场销售收入将达到12万亿元左右。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能源化工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煤化工行业如何健康发展?
几年来,随着石油资源的日趋紧张,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涨,中国以煤制油为重点的煤化工项目方兴未艾,煤化工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我国通过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煤化工产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煤化工产品需求量大幅度增加,为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销售市场;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由于全世界范围的石油短缺,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扬,目前的最高价格已经达到约140美元/桶,使得煤制油在经济上更加有利可图,因经济利益驱动推动了煤制油项目的大发展;随着可持续发展观的确立和实施,经济发展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多,推动了煤化工产业把煤炭这种相对不太清洁的能源,转化为比较清洁的石油及类似石油的替代清洁能源产品;由于我国铁路运力不足,交通运输比较紧张,运输费用比较高,推动了煤化工产业把笨重低值的煤炭产品转化为附加值高、运输需求少、使用方便的煤化工产品运输,从而可以有效地缓解交通运输的紧张局面。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目前已经具备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煤化工产业的好机遇。
虽然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具备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煤化工产业发展也面临着很多挑战。
首先是技术挑战,就煤制油这一最热门的煤化工项目来说,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成功的科学技术和工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其次是成本挑战,原来衡量煤制油的成本时煤炭资源本身的价格比较低,近几年来,煤炭价格涨了少则1-2倍,多则好几倍,在煤炭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煤制油等化工产品的生产成本毕竟要大幅度提高,在煤价迅速上涨的新情况下,发展煤制油等化工产品在经济上是否有利需要进一步进行评估和核算;第三是煤炭资源紧张,就我国目前的煤炭需求来说,在煤化工产业需求不大的情况下,煤炭产品仍然供不应求,如果在煤炭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势必造成煤炭产品更加供不应求,煤炭供应的缺口会进一步加大;第四发展煤化工产业使电煤供应更加紧张,近几年来,我国最大的煤炭用户电力行业煤炭供应持续紧张,电煤持续供不应求,在电煤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发展煤化工有需要大量的煤炭资源做保证,这样,就会使我国的煤炭供应更是雪上加霜,供不应求;第五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会不会带来严重的新的环境污染,需要进一步进行评估和在实践中进行科学验证;第六在煤化工发展问题上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哄而上、无序盲目发展的问题,这对煤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无疑将带来一些无法解决的隐患,这些隐患将不可避免地影响着煤化工产业的顺利发展。
煤化工产业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但是,从我国目前的资源状况和市场需求来说,必须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我们必须采取大的动作、下大力气把煤化工产业规划好、设计好、建设好、发展好。
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定位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方向呢?这里谈谈自己的看法。
国家要制定科学的发展煤化工产业的政策。
发展煤化工产业必须有科学的政策作保障,这样,才能确保煤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据悉,我国《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将于今年出台。据报道,07年底,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指出,《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编制对规范和引导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张国宝强调,煤化工发展不仅要考虑煤资源合理利用,还要考虑到环境容量、水资源及市场等制约因素;煤化工发展必须符合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要求,要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全面评价煤化工产品能源利用效率和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他要求工业司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尽快提交委办公会审议。可以预计,在06年底就发布征求意见稿的《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经过一年多的审核,很可能将于08年正式出台。
煤化工产业必须合理布局,科学发展。
目前,在我国的煤化工产业发展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考虑资源条件、不考虑环境制约、不考虑成本影响、不考虑承担风险的能力、不考虑技术水平而追求时尚、贪大求全、一哄而上,盲目发展煤化工产业的情况,如果这样下去,肯定会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如有的地区煤炭资源本身就特别紧张,由于又不切实际地在本地区发展煤化工产业,造成了当地煤炭资源严重短缺,由于煤炭资源短缺,必然影响当地相关产业的顺利发展,也会造成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成本较大幅度提高,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从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因此,我们在发展煤化工产业时,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科学的态度,对煤化工产业进行科学布局、科学规划、科学发展,确保整个煤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煤化工产业发展的重点要放在中西部地区。
发展煤化工产业必须考虑以下三个因素:一是煤炭资源丰富,煤化工基地必须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二是生产成本较低,煤炭资源的价格比较低,尽量就地取材,运输方便,生产支出较少,成本较低;三是运力要有保障,交通运输特别是铁路运输一直是我国的瓶颈行业,运力紧张,运输成本高,只有把煤化工产业基地建在煤炭产区或相邻地区,才有利于缓解我国交通运输的紧张局面,避免由于运力不足,资源短缺,导致煤化工行业无法顺利发展。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消耗大量的煤炭原料,根据我国的煤炭资源分布特点及基本国情,由于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煤炭资源短缺,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我国的煤化工产业从企业布局上应实施“限东促西,资产转移,西进东退,均衡发展”的宏观发展策略,即在东部及沿海经济发达等能源相对短缺的地区要限制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不再新建和改扩建煤化工企业;对经济发达、煤炭短缺地区的煤化工企业要采取科学稳妥的措施,逐步把部分企业的资产、设备转移到西部经济落后但煤炭资源充足的地区;在产业布局上西部要加快发展,加大基本建设投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东部要适度缩小产业规模、降低生产能力、减少市场份额,达到煤化工企业布局科学、经济高效、协调发展的目的。
煤化工产业发展要组织科技攻关,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目前,我国的一些煤化工项目,特别是热度特高的煤制油项目,目前还没有经过实践检验过的成熟的煤制油的成功技术,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煤制油管理经验,还没有建成一个成功的煤制油现代化企业,在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肯定要遇到很多技术难关,出现很多技术上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在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新的挑战面前,没有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就不可能有煤化工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用大力气,下大功夫,花大投入,进行科学研究,组织科学技术攻关,及时解决煤化工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科技进步,推动煤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煤化工行业发展应提倡积极吸收国外资金,引进国外技术,走合资合作之路。
世界经济一体化是无法阻挡的历史潮流,在煤化工这一风险性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更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采取资金、技术等合作的方式,增加资金投入,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增强煤化工行业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实力。在进行合资合作的过程中,只要合作成功,就不要怕合作的外资方赚钱,人家给你合资合作的目的就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如果只讲让人家承担风险,而不想让人家获取效益、怕人家赚钱,那就大错特错了,这样,人家也不会给你合作,即使合作了,也不会顺利地健康发展。
要密切关注煤化工产业发展前景存在的不确定性。
在5月24日召开的“第四届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上,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表示,今年以来,国内煤炭需求持续旺盛,而环境压力也更为明显。面对国内外资源环境压力,我国今后的能源发展要坚持多元化能源发展趋势,改变一煤独大的格局,使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水电、可再生能源各自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他提醒,对于国内呼声高涨的煤化工行业发展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不能靠大量的煤炭来搞煤制油、煤制气。从煤炭工业方面来讲,我国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把煤更好地、更清洁地、更安全地、更高效地生产出来和合理利用。而对于呼声很高的煤化工行业,他却提醒道,真正想靠大量煤炭来搞煤制油、煤制气,以后会有问题。从长期的战略性来讲,大规模搞煤化工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从战略上和长期上来讲,中国没有那么多的煤来随意发展煤化工,煤炭供应偏紧,一多半煤用来发电,另一方面要用在冶金建材行业。面对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煤化工替代石油被看成了一种趋势。鉴于此,业内一些人士认为,我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我国发展煤化工更具成本优势。2006年7月,国家发改委对煤化工项目的限制审批规模作出了具体规定,不再批准年产规模在300万吨以下的煤制油项目、100万吨以下的甲醇和二甲醚项目、60万吨以下的煤制烯烃项目。2007年年初出台的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国要有序推进煤炭转化示范工程建设;2007年底《煤炭产业政策出台》表明了国家鼓励大型煤炭集团参与化工等企业联营,煤化工朝着规模化方向发展。分析人士指出,新型煤化技术相对并不成熟,因此还有一定的风险。另一方面国家鼓励煤化工形成规模化发展,而且煤化工投入大,发展周期比较长,因此也要承受投入与产出的风险。从上述两方面来说,煤化工发展不确定性比较强。但持反对意见的分析人士指出,新型煤化工对煤炭需求比较少,需求量占整个煤炭总需求量不到2%,因此,对电力等行业的煤炭需求不会造成太多的影响。
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三大产业
化工产业主营“龙盛牌”染料、助剂、化工中间体等三大门类360多个品种,其中分散染料年产12万吨以上,系全球最大的分散染料生产和出口基地,产品畅销全国,远销世界五大洲60多个国家及地区。1999-2005年公司染料产量、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出口创汇等指标均在国内同行业中排名第一,其中分散染料的产量连续七年居世界第一。
化工产业以世界级纺织用化学品生产和服务商为核心定位,携精细化工领域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之背景及优势,逐渐向其他精细化工和基础化工领域、向深加工、高附加值化工产品拓展。公司通过整合运行,收购、兼并等多种手段,实现企业化工产业链的延伸。力争到2010年,化工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利税8亿元。 公司前身是浙江省上虞县浬海公社微生物农药厂,创立于1970年6月13日,主要生产农药产品;
1979年研制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树脂“CPU”,开始转产生产纺织印染助剂产品,成立了“上虞县纺织印染助剂厂”,企业由此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1984年3月“上虞县纺织印染助剂厂“更名为“上虞县助剂总厂”。
1991年12月30日,经浙江省工商局核准,由“上虞县助剂总厂”更名为“浙江助剂总厂”。
1993年2月17日,经浙江省工商局核准,“浙江助剂总厂”更名为“浙江染料助剂总厂”,产品也逐渐由助剂转向染料、化学中间体等产品。7月1日,实行了内部股份合作制,召开了首届股东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董事会,阮水龙当选为董事长。
1997年12月28日组建规范化股份公司,朝着现代化企业方向迈进。
1998年1月18日,召开了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立暨首届股东大会,阮水龙当选为董事长,阮伟兴为董事会聘任为总经理。3月23日,经浙江省工商局核准,“浙江龙盛集团公司”整体改组并更名为“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总股本1亿元。
1999年7月2日,增资至1.7亿元。
2003年8月1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实现资本经营, 8月22日,注册资本贰亿贰仟柒佰万元。企业朝着外向型、多元化方向不断发展。
2004年2月,由“盛邦”增资变更为“浙江龙盛控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贰亿五仟万元。
2004年4月,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注册资金肆亿五仟肆佰万元。
2005年,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变更注册资金伍亿玖仟零贰拾万元。
2005年7月,浙江龙盛召开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高票通过股权分置改革。 1、1970年6月13日,阮水龙、阮建堂等13位赤膊兄弟在称山脚下创办了公司前身——上虞县浬海公社微生物农药。
2、1979年公司转产做助剂产品,第一只助剂产品——CPU诞生,改变了龙盛发展的轨迹。
3、1993年,公司上马染料项目,拉来了龙盛由助剂转向染料生产的序幕。
4、1997年12月28日组建规范化股份公司,朝着现代化企业方向迈进。
5、 2003年8月1日,“浙江龙盛”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证券代码600352),实现资本经营。
6、2003年公司开始上马“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的60万吨/年冷轧钢项目”和“嘉兴华城右岸房地产项目”,向多元化经营迈出了重要一步。
7、2005年2月16日,浙江龙盛控股有限公司与世界500强企业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30万吨/年硫磺制酸项目暨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隆重签约,加快了龙盛的国际化战略部署。 第一只产品:920植物生长刺激素
第一只助剂产品:CPU
第一次出口:1988年荧光增白剂BC首次出口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创汇50万元。
第一次参加国外展览:1990年厂长阮水龙首次出国赴泰国参加“中国新技术成果展览会”,本厂展出产品荣获展览会“金奖”。
第一台微机管理系统:1991年,投资10万元,购置了第一套微机管理系统,向管理现代化迈出了一大步。
第一次染料生产:1992年龙盛开始筹备染料生产。
第一次突破亿元大关:1993年9月15日,产值首次突破1亿元大关,并举行了“首创亿元产值暨“八五”末争创4亿元目标信息发布会”,成了企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第一批移动电话:1993年,投资50多万,购置了第一批移动电话和传呼机,厂内总机由手工式更新为自动化程控交换机,实现了通讯自动化。
第一届董事会:1993年7月1日,实行股份合作制,召开第一届股东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一届董事会。
第一只注册商标:越州
第一次获得“自营进出口权”:1996年,被国家外经贸部授予“自营进出口权”
第一次通过ISO系列认证:1998年10月,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第一次获得“上虞市工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第一名”:1998年,首次获得“上虞市工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第一名”
第一条以龙盛命名的大道:1999年10月,出资750万元,对自人民西路至杜浦闸头的泾肖公路进行硬化、;绿化、亮化,2001年被上虞市人民政府批准命名为“龙盛大道”。全长1080M,路基宽40M。
第一次获得全球第一:1999年,龙盛年产能力猛增至5.5万吨,分别占全国和全球总产销售的35%和15%,从全国“单打冠军”成为全球“单打冠军”,此后连续保持分散染料生产和出口全球第一地位。
第一家上市公司:“浙江龙盛” 股票代码 600352 时间2003年8月1日
第一家子公司:上海科华染料工业有限公司 2000. 7.5
第一张报纸:2004年3月,《龙盛报》出版
第一个与世界500强企业合作项目:浙江龙盛控股有限公司与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合作开发“年产30万吨硫磺制酸项目”
第一个中国名牌:2006年9月龙盛“科华素牌活性染料”被授予中国名牌称号。
第一卷钢卷:2006年,龙盛薄板第一卷冷轧薄板正式下线。
,坚持科学的态度,对煤化工产业进行科学布局、科学规划、科学发展,确保整个煤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煤化工产业发展的重点要放在中西部地区。 发展煤化工产业必须考虑以下三个因素:一是煤炭资源丰富,煤化工基地必
石化产业基地、环渤海区域原油、天然气储运中心、中国北方地区化学品贸易集散中心。我们在曹妃甸工业区东南部规划了100平方公里的化学工业园区,作为石化产业基地的承载区,其北端10.6公里配套岸线,可规划建设若干5-10万吨级液体化学品码头,加上在甸头区规划4座30万吨级原油码头、2座10万吨级LNG码头
深腹地相连的物流通道,规划建设一批以能源、原材料和集装箱为主的现代物流产业园区,打造国内外联通、京津冀一体的现代综合物流基地。曹妃甸已累计建成各类码头泊位69个,开通内外贸航线16条,2015年完成货物吞吐量2.65亿吨。这
盛集团公司”整体改组并更名为“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总股本1亿元。1999年7月2日,增资至1.7亿元。2003年8月1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实现资本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