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国被定位了_中山国为什么灭亡

hacker|
165

文章导读:

“中山国”在战国时期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和特殊的地位呢?

在春秋战国时期,除战国七雄之外,还有一个诸侯国也留下了一段特殊的历史——中山国。

中山国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在建国后的这一段时间里,中山国很快融入华夏文化,最后却没能够在战国时代存活下来,但是正是因为它的存在,给魏国、赵国等其他国家带来了很多的困扰,那么中山国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呢?在战国时期又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和特殊的地位?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今天的故事。

“中山国”在战国时期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和特殊的地位?

公元前414年,中山武公正式建立中山国,它是第一个吸收大量中原文化的诸侯国。据史料记载,中山国,可能是周王室的一个分支,至此就连国姓也是姬姓,中山武公的中文姓就是由姬姓而来,并且在领地上一直都是最靠近中原,与赵、魏、齐相连的诸侯国。

要说中山国国力如何,还是让当时的魏国、赵国吃尽了苦头。武公之后的中山国君主是中山桓公,桓公继位之初有点不思进取,内政也有点不稳,魏国首次攻击中山国的时候带兵的是吴起,中山依靠武公时期的留下来的底子顽强的抵抗住了。

后来,乐羊带兵,攻克了中山,桓公出逃。以前过惯了好日子的桓公,现在却背上亡国奴的称号,而后桓公醒悟,励精图治,一心复国。结果真的成功了,击败了当时鼎盛的魏国,此时的赵国觉得中山国立足不稳,想借此就除掉中山,结果碰到一个大反转,被中山国打败击败。

后中山国迁都、修长城、发展民生和农业生产,经济发达,在不久的后来,甚至还主动攻击赵国,占领了赵国很多领土,慢慢的中山国就成为北方一强大的存在,到鼎盛时期的时候,国力甚至战车九千乘,在当时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大国而存在!

但是,什么都有覆灭的时候,在后来历史的不断演化中,中山过最终还是没能逃脱灭亡,其后被赵国所灭,因为中山国地理位置处在赵国的腹地,将赵国南北的国土分割了开来,周赧王十九年(前296)时,赵国出兵彻底消灭了中山国。

可想而知,中山国在当时的处境是怎样的了,一个生命力顽强,坚忍不拔的国家就这样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山国历史介绍

中山国,是春秋战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狄族建立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河北省的中部,太行山东麓一带,因城中有山而得名。在当时诸侯争霸,群雄迭起的局面下,中山国不仅能够长期驰骋于大国之间,并且成为仅次于燕、赵、齐、楚、魏、韩、秦等"七雄"的"千乘之国",其历史地位十分重要。

"中山"一名,始见于《左传·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杜预注云:"中山,鲜虞"。据史料记载,这支姬姓白狄,在春秋时已立国,先称鲜虞,后又改为中山。但何时改名,不见记载。春秋末年,鲜虞在列强纷争中逐渐兴起,并开始仿效华夏诸国建立国家。据《史记》记载:"(赵)献侯十年(公元前414年),中山武公初立,居顾",顾位于今定州市。中山国建立之初,仍保留有浓重的北方民族的习俗,《吕氏春秋·先识》云:"中山之俗,以昼为夜,以夜继日,男女切倚,固无休息,康乐歌谣好悲,其主弗知恶,此亡国之风也。"武公死后不久,年幼的桓公由于"不恤国政",加上大国的不断进攻,于公元前407年被"七雄"之一的魏国所灭,成为魏的属国,长达二十余年。魏国在执政期间,执行怀柔政策,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和魏国文化,使中山在经济、文化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公元前379年前后,中山国再度崛起,桓公迁都灵寿(今河北省平山县一带),国势增强,成为赵国的心腹之患。中山复国后,共立五代,分别为桓公、成公、王�、王 、王尚。其国力在王�时期(公元前327年--前313年)达到鼎盛,拥有战车千辆,兵甲过万。参与了"五国相王"运动,可与"七雄"平起平坐,并于公元前314年与齐共同伐燕,取得辉煌战果。王 时期,由于内外交困,国力日衰,公元前296年终被强大的赵国所灭,将年幼的王尚迁于肤施(今陕西榆林一带)。

中山国几经起落,创造过辉煌的历史,但由于史籍中对其只有零星的记载,其历史显得扑朔迷离,因而被称为"神秘王国"。

中山国当初也是强国之一,中山国最后为什么会走向灭亡?

中山国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顽强的国家,经历了三起三落,可惜终究最终走向灭亡。主要是因为前几次的复兴之路耗费了一定的国力,好不容易在艰难中杀出一条血路,而国内的王公贵族却自我膨胀,好逸恶劳,与各盟友也没有维护好关系,加上赵国的虎视眈眈,最后只能任由赵国宰割,彻底亡国。

中山国本来只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小国,他们起源于戎狄,虽然是他们是非华夏人民,但也是属于汉人,以农耕生存。由于他们国家的人吃苦耐劳,中山国经过他们的不断努力逐渐壮大,并在诸侯国中崭露头角,后来在河北一代建国,取名中山国。

这是他第一次兴起,但很快伴随着一落。由于中山国与晋国接壤,晋国当时为了争取诸侯国间的霸主之位,在疯狂吞并周边国家,中山国自然也不除外。在面对晋国的侵犯,中山国也是负隅顽抗的,还曾几次打败晋国大军,不过因为晋国太强大了,最后还是被晋国灭国了。

他的第二次兴起是因为赶上了好时机。在赵、魏、韩三国争斗时,赵国为了不让其它国家占领中山国,把中山国收为附属国,让中山国代替赵国和魏国和亲,这给了中山国契机摆脱赵魏两国,并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最后复兴。

但很快中山国又被魏国灭亡了,魏国发现中山国日渐强大非常恼怒,调转枪头对付中山国,而这时的中山国国君只是个年幼孩子,完全不是魏国的对手,中山国就这样再次衰落。

它的第三次兴起是年幼的中山国国君经历了这次重创,卧薪尝胆,通过20年的努力打败了魏国,重新复国,还成为了七国中的第八国。

中山国最后走向灭亡是被赵国灭国的,中山国的贵族们以为打败了魏国就高枕无忧,骄奢淫逸,还得罪了不少盟友,原本实力就不够强,赵国又一直忌惮中山国,在赵国的连连攻击下,中山国最后彻底灭亡。

中山国号称战国七雄之外的第八强国,它是如何产生的?为何会走向灭亡呢?

中山国是春秋晚期到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虽然没有位列战国七雄。却以它独特的文化和顽强的民族精神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但史书中对中山国的记载不多,近年来通过考古才逐步揭开这个遥远古国的神秘面纱。

古方国的艰难求存路

中山国起源于戎狄,也就是早期在西方和北方的非华夏部落的先民,但他们也是汉族的起源之一,也同样以农耕文化为主,并不是游牧民族。

周部落的劲敌:戎狄的称呼本身就是周人开始使用,他们把不同于周文化的古代部落方国按方位称之为“西戎、北狄、南蛮、东夷”。一开始这个称呼的范围并不大,仅仅局限在周部落活动的陕西周原一带,所以一些戎狄经常作为合称,代指周部落西北一代的非华夏部落。从周部落崛起之时,这些戎狄部落就是周人的劲敌,西周王朝多次面对西戎的威胁,攻破镐京灭亡西周的犬戎就是西戎的一支。

诸夏的梦魇:西周灭亡前后,西北戎狄势力强悍,中原诸夏诸侯国失去周天子的统一指挥,多次遭到这些戎狄部落的侵袭。在西周末年,一部分白狄人从陕北一带越过太行山东迁到达如今山西、河北一带,这些人由鲜虞、肥、鼓、仇等几个部落组成,其中鲜虞部落就是中山国的前身。文化的不同以及生存空间的争夺,导致这些白狄部落和分封在这些地方的华夏诸侯国多次发生战争。一开始这些刚刚东迁过来的白狄部落势单力孤,多次被华夏诸国击败,后来逐步发展壮大,鲜虞部落开始大规模反攻,甚至一度攻破中原腹地的卫国,最终齐桓公联合诸侯国反击才击退鲜虞人。

中山国的先民从陕北一带东迁,在与华夏诸侯国的斗争中逐步壮大,到春秋初期开始就已经在河北一带建国,因为国都所在的中人城城中有山,因此称为中山国。

对抗强晋

齐桓公死后,中原霸主之位由晋国接掌,晋国也扛起了对抗戎狄的重任,由于中山国的地理位置紧邻晋国,因此晋国对中山国的打击益发频繁。

从春秋中期开始后,晋国采取先枝后干的方式逐步吞并中山国的盟友和属国,也就是当年随同鲜虞一同东迁的其他白狄部落。公元前527年,晋国彻底吞并鼓、肥等中山国的属国,而且还一度攻破中山国的国都中人城。

但是中山国也并非毫无还手之力,公元前507年,中山国攻打晋国,大败晋军,俘虏了晋国名将观虎,向晋国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感受到压力的晋国甚至拒绝蔡国伐楚的请求,专心对付中山国。

当然总体而言,实力更强的晋国多数时候还是占据上风。中山国只能利用晋国的内讧和列国之间的矛盾来对抗晋国的步步紧逼。到了春秋晚期,晋国基本扫清了中山国外围的属国和盟友,开始专心进攻中山国本土,公元前457年,中山国终于被晋国攻破,中山国第一次亡国。

第一次复兴

第一次亡国的中山国遇到了一个良好的复兴机遇。强大的晋国从内部崩溃,赵、魏、韩三家分晋,彻底瓜分了所有晋国领土。赵国在混乱中占据了中山国故地,但是战国第一位霸主魏文侯也对中山国的领土垂涎不已。赵国眼看很难独吞中山国领土,但又不愿将到手的肥肉拱手送给魏文侯。于是两国各退一步,复立中山国为赵国属国,又让中山国君娶魏国公主为妻。以达到赵、魏两国共同控制中山国的目的。

但是这个被当成傀儡的中山国国君——中山文公却利用这个机会,脱离赵、魏两国的控制,让中山国重新复兴。中山文公死后,他的儿子中山武公率领国人向东部平原迁移,同时效法华夏诸侯,建立起一整套与华夏诸国相似的政治军事制度。

眼看中山国日益崛起,当时称霸中原的魏国极度不满,魏文侯开始积极攻打中山国,特别是中山武公在位六年就去世,继位的中山恒公年幼无知,国政混乱,魏文侯乘机加紧进攻。在名将乐羊和吴起的努力下,经过三年的苦战,中山国再次被灭,魏国吞并中山国。

第二次复兴

中山恒公在被魏国攻破国都之后,率领残部退回太行山区。遭遇亡国之痛的中山恒公励精图治,经过二十年的努力他带领中山国重新复兴,击败魏国在中山国的守军夺回故土,中山国再次复国。

此后赵国开始频频进攻复兴不久的中山国,中山恒公带领国人艰苦奋斗,连续挫败赵国的进攻,到后来中山恒公带领兵马反攻赵国,频频收复失地,赵国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只好采取守势并遣使求和。

力挫魏、赵两国的中山恒公带领中山国走向了最鼎盛时期,不仅疆域大增,国力也迅速上升,不仅军士实力强悍,而且国内经济繁荣,商贸发达,尤其手工业非常发达,铁器制作精良,中山国号称战国第八强也就指的是这个时期。

走向衰亡

中山恒公死后,中山国开始走向衰亡,国内经济的发展,使国内贵族阶层开始失去之前的进取精神和忧患意识。他们陶醉于击败魏、赵两国的辉煌中,仿佛中山国真的已经可以和战国七雄相提并论了。

而此时战国七雄中开始出现多位英主,尤其是与中山国相邻的燕、赵两国相继出现燕昭王和赵武灵王两位英主。中山国在与这些人的较量中开始频频失策,原本实力更弱就需要多方结盟以求自保和发展。但是中山国却频频在外交上失去盟友,最终日益孤立。

而此前被中山国打的没脾气的赵国却在赵武灵王的带领下迅速强盛,胡服骑射又让赵军一跃成为天下强军,而中山国嵌在赵国领土之内,赵国上下一直视中山国为心腹大患,赵国强盛之后立刻向中山国发动进攻,而此时的中山国已经失去了当年的抵抗列国进攻的顽强和悍勇,民风的迅速转变让士兵在作战中怯懦懒怠,农夫也不愿意耕作,最终在公元前296年被赵武灵王攻灭彻底亡国。

中山靖王刘胜所在的中山国,地势有多重要?

首先先说一下中山国的地理位置,中山国大致的位置是在现在河北省石家庄东北方向,它的范围是向北是直到河北省的无极县,向东是到达新乐市,向西边就是保定市,而南面就是到达易县,而且中山国其实是紧挨着太行山的。

在古代中山国的北边就是幽州也就是现在的北京,而它的南边是冀州,东边就是青州,在当时来说战略地位是相当重要的。根据当时宋代的人对于地理位置的理解,当时的中山国的地理位置,在中山国这个位置能做限制镇州和冀州,而且还能控制幽州关键的地方,在西边中山国的位置是云州的咽喉,而且中山国的东边是当时水路和陆路汇集的地方。

就是因为中山国的地理位置如此的重要,所以在五代十国的时期,后燕就是定都在了中山。而当时的中山就相当于燕国都城的门户,如果说当时中山国失手的话,那么当时的后燕就相当于没有了可以退守的地方。再之后燕被北魏所消灭,之后中山国这个地方就落入了北魏的手中,而当时的北魏在占领了中山国之后,就如上面所说的北魏的军队长驱直入,如履平地一举就将后燕给消灭了。

但是当时的北魏并没有将都城定于中山国,更多的是把中山国作为一个军事基地,也就是军队集结的地方,因为北魏也是知道中山国在当时平原地带的战略位置,如果把军队放在了中山国,那么就相当于占据了制高点,就比较主动。在北魏之后,经过各个朝代的变更再加上中山国的地方经过几次的改名,但是照样不影响中山国在军事领域所存在的地位,这个地方依然是每个朝代的军事重地。

3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07-25 上午 10:05:57

    分了所有晋国领土。赵国在混乱中占据了中山国故地,但是战国第一位霸主魏文侯也对中山国的领土垂涎不已。赵国眼看很难独吞中山国领土,但又不愿将到手的肥肉拱手送给魏文侯。于是两国各退一步,复立中山国为赵国属国,又让中山国君娶魏国公主为妻。以达到赵、魏两国共

  • avatar
    访客 2022-07-25 上午 07:11:19

    公联合诸侯国反击才击退鲜虞人。中山国的先民从陕北一带东迁,在与华夏诸侯国的斗争中逐步壮大,到春秋初期开始就已经在河北一带建国,因为国都所在的中人城城中有山,因此称为中山国。对抗强晋齐桓公死后,中原霸主之位由晋国接掌,晋国也扛起了对抗戎狄的重任,由于中山国的地理位置紧邻晋国,因此晋国对中山国的打

  • avatar
    访客 2022-07-25 上午 07:36:04

    神和忧患意识。他们陶醉于击败魏、赵两国的辉煌中,仿佛中山国真的已经可以和战国七雄相提并论了。而此时战国七雄中开始出现多位英主,尤其是与中山国相邻的燕、赵两国相继出现燕昭王和赵武灵王两位英主。中山国在与这些人的较量中开始频频失策,原本实力更弱就需要多方结盟以求自保和发展。但是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