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可的便利店的经营定位是什么?便利店与超市的差异在哪里?
便利店业态有明确的市场定位,所有经营均需围绕自身定位开展,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和该做的,必要的放弃一些不属于自身的业务和竞争手法。便利店对目标顾客的吸引力,决定便利店须保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这些产品和服务不能仅以其本身的经营效益来评估其经营地位。便利店所有商品配置均依据目标顾客需求而定,不能片面的评估商品陈列的必要性和随意改变商品配置。
便利店的目标顾客应该怎样定位?
根据你的商品的一个价格进行定位啊,基本上比如说卖一些进口的产品的食品之类的东西,那么定位就是白领,你上几级了?
谁说一下便利店有什么特点?
便利店的优势是:以满足顾客便利性需求为主要目的的零售业态。
便利店最大的特点就是“便利”
一是时间上的便利;二是空间上的便利,开店地点灵活,填补消费空白;三是商品上的便利,销售的商品全是日常必需品。
便利店以一种小型的模式快速的渗透于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里,它一般采用全年无休,营业时间一般为24小时的经营模式。开店地点较为灵活,很好的填补了消费空隙,其销售的商品主要以顾客日常的必需品为主,经营品种在2000种左右。要经营好便利店,市场营销策略非常关键,必须针对便利店的特点及目标顾客群,制定适当的产品策略以及价格策略,系统的降低连锁便利店的管理成本,提高物流配送效率,提升规模效益,提供多元化服务,从而提高便利店的整体经营效益。
便利店主要是注重服务品质。
服务的多样化和购物的便利性是便利店区别于其他零售业态的重要特征。因此,便利店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能够提供便利的商品和服务。
便利店具有与超市区别的4个“便利性”业态特征: 距离的便利性。购物的便利性。时间便利性。服务便利性。
便利店如何细分目标需求市场
最近一段时间,小小便利店热度不低。一边是去年以来不少品牌便利店易主,一边是部分城市专门出台促进便利店发展的政策举措,甚至,便利店还被写入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
平日不起眼的便利店究竟有多重要?中国便利店往哪儿发展?本报进行了采访。
谁在推开便利店的门?
——顺手买早餐、渴了买瓶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图的就是方便
“平常上班经常到便利店买一份早餐,或者是一杯咖啡,还有一些简单的日化产品也会选择离家近的便利店购买。”便利店已经成了在上海实习的杜一菲每天必须光顾的场所,在她看来,“便利店最应当突出的是‘便利’,首先店面数量要足够多,比如一条街上最少要有两家到三家,其次是商品品类要足够丰富,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对于生活在北方省会城市山西太原的刘雅璠来说,便利店也是满足日常需求的好去处。除了早餐,一些临时需要的生活必需品也能在周围的便利店里找到。“提供便利服务,在需要时能很快买到,这是便利店吸引我的地方。”刘雅璠说。
在采访中,还有不少这样的案例。在城市生活中,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及时性的服务,成为便利店最吸引消费者的地方。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的研究表明,根据各国零售业态发展经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零售业态的演变。人均GDP介于3000-6000美元时,便利店迎来成长期。近年来不少城市便利店的发展,也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便利店日益成为街头一景。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健全便民市场、便利店、步行街、停车场、无障碍通道等生活服务设施。小小便利店何以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罗森(北京)公司副总经理车文焕认为,这的确值得关注,他同时注意到2017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也进行了调整,便利店零售作为一个单列项进入零售业分类中。“加上这几年中国改善营商环境的举措和一些地方政府密集出台的便民政策,都说明了便利店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零售经济中的重要部分。”
图为消费者在河北省邯郸市滏东美食林超市使用自助收银机的人脸识别功能。郝群英摄(新华社发)
便利店运行怎么样?
——南方市场成熟、北方待发展,房租、人工等成本上升快
便利店的发展规模在一定程度不仅可以有效解决消费者最后一公里的需求,而且反映出一个城市服务居民民生需求的水平。中国便利店的发展情况,也可以从规模、增速等不同维度获得直接的感知。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8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便利店行业增速达23%,市场拥有超过10万家门店,销售额超过1900亿元,开店数量及同店销售双双增长。
但同时,地区之间的差异化特点明显。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17年针对36个城市的调查显示,在中国便利店密度最高的城市,约每千人就拥有一家便利店,而在约一半城市,每万人才拥有一家,密度最低的将近3万人一家。其中,一线城市上海、广州、深圳的便利店市场发展已趋于成熟,但基于各城市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再加上气候、生活习惯、消费水平差异等因素,二线城市便利店市场的发展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象。其中,西部地区城市西安、昆明、重庆增长最快,增速分别为25.0%、23.8%、21.3%。
如果以是否24小时营业为标准来看,便利店的区域性特点仍然很明显,南方地区城市的24小时便利店比例普遍高于北方地区。若综合考虑便利店增长率、饱和度和24小时营业等指标,总分排名前十的城市中仍以南方城市占据大多数。
这种南北差异从何而来?车文焕总结了一个“三个半”的说法,即半年、半天、半条街。他解释说,半年是说北方冬天冷,外面人少,冬天销售额会下降很多,和南方城市没法比。半天是说北方到了晚上外面人就很少,同样只有“一半”生意。半条街是指一些北方城市的街道宽,道路中间有隔离带,店铺往往也只能做半条街生意。
差异之外,各区域便利店的发展也承受着一些共性压力。上述报告显示,2017年,便利店房租、人工、水电成本分别上升18%、12%、6.9%,未来成本上升的问题仍然不容忽视。
未来便利店怎么走?
——政策补齐短板,企业提升服务,让消费者真正享受便利
便利店发展怎样,可以说直接影响居民的幸福感。针对便利店发展面临的问题,不少城市拿出了政策举措。
去年北京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便利店发展的若干措施》,一一补齐政策短板。应对店铺紧缺问题,《措施》提出“利用疏解整治腾退出的空间资源”“利用原锅炉房、煤场、煤气站、奶站等空间资源”;应对手续繁琐问题,《措施》提出“简化登记注册审批流程”“在3个工作日内办结”。此外,连锁便利店企业新建门店还将获得50%的装修和硬件设备购置费补贴。
同时,多地也已明确要求繁荣“夜间经济”,主打24小时的便利店也有望获得更好的发展土壤。例如,上海市正有计划地推出4-5个能满足海内外游客多元消费需求的“地标型夜市”;天津市提出2019年底前打造形成6个市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重庆市规划到2020年,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色夜市品牌。
从消费者角度看,对便利店还有哪些期待?
“针对性服务”是高频词。在北京工作的“90后”邹佳懿说,希望便利店能结合地理位置和目标用户,推出贴心的针对性服务,而不是一味追求大和全。比如,在写字楼附近,上班族最常见的场景是早餐和下午茶、健康速食等,最好能做到排队时间短、食品保温好。杜一菲则希望能提供更多刚需产品和服务,比如隐形眼镜容器和护理液、公交卡充值服务以及常备药品方面的服务等。
针对这些需求,政策在试点放开。北京允许便利店按有关标准申请零售经营乙类非处方药、二类医疗器械,将相关便利店的试点数量增加到20个,还将继续增加便利店的搭载服务项目。企业也在有针对性补短板。例如,车文焕介绍,在日本,罗森的服务类型收入高于商品销售金额占比,在中国目前还远非如此,未来将作为重点提升。
便利店怎样选择好目标市场?
便利店要选择靠近居民生活区的地方,而且交通便利,做生意一定要活络,为居民服务好,人家自然喜欢上门。
(北京)公司副总经理车文焕认为,这的确值得关注,他同时注意到2017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也进行了调整,便利店零售作为一个单列项进入零售业分类中。“加上这几年中国改善营商环境的举措和一些地方政府密集出台的便民政策,都说明了便利店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零售经济中的重要部分。”
什么?便利店与超市的差异在哪里?便利店业态有明确的市场定位,所有经营均需围绕自身定位开展,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和该做的,必要的放弃一些不属于自身的业务和竞争手法。便利店对目标顾客的吸引力,决定便利店须保证提供的产品和服
买早餐、渴了买瓶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图的就是方便“平常上班经常到便利店买一份早餐,或者是一杯咖啡,还有一些简单的日化产品也会选择离家近的便利店购买。”便利店已经成了在
璠来说,便利店也是满足日常需求的好去处。除了早餐,一些临时需要的生活必需品也能在周围的便利店里找到。“提供便利服务,在需要时能很快买到,这是便利店吸引我的地方。”刘雅璠说。在采访中,还有不少这样的案例。在城市生活中,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及时性的服务,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