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如何准确定位课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但当走进教师的课堂时,我们却发现不少教师一堂课下来,要么教学目标不明确,要么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究其原因,有不少教师不知如何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就照搬《教师教学用书》上那仅作参考的教学目标,或随意列几条写在自己的教案上。这样的课堂连“目标方向”都有问题,能不高耗低效吗?因此,教学目标的定位问题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话题,教学目标定位是否准确,是关系到课堂教学能否落实新课程目标的关键。如何才能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呢?我认为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一、吃透课程标准是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的前提(一)找准阶段目标,不越级。有层级,又有照应,哲理性和操作性都很强。它告诉我们:阅读的综合能力是靠阅读技能的分项训练逐步形成的。比如,阅读教学目标中就理解词句来讲,第一学段目标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二学段目标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
课堂教学目标如何定位
文/ 张丽教学是有目标的行为,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或标准。教学目标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效。要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质量和水平,教师就必须对教学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对教学目标进行准确定位,要求教师必须熟悉教材内容,明确大纲要求,从教学的整体功能出发,考虑教学目标的合理性。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教学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呢?通常来说,首先要依据《英语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的描述,即基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纬度的目标,设置每个单元的总目标。其次,合理分配课时后设置每个课时的目标。最后,按照科学的流程,再将课时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活动目标。本文将从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和活动目标三方面对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学目标的定位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纵向分析,横向联系,按照教材梯度定位单元目标 纵观《牛津小学英语》教材,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主题,并且每个主题往往都会在教材中反复出现。因此,我们在设置单元教学目标时,可以按照年级的不同和学生接受能力的强弱,本着长远性原则,设置连续性的单元目标。 以“水果”话题的教学为例,这一话题在《牛津小学英语》3A Unit 3 This is my father Part B, Unit 4 Goodbye Part C, 4B Unit 6 Buying fruit Part B中均有涉及,根据学情分析以及教材的设计编排,我们可以在各单元目标中这样定位“水果”话题的教学目标: 《牛津小学英语》3A Unit 3 This is my father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分清水果的单复数形式,使学生能够理解单数可数名词与不定冠词a / an搭配使用,复数可数名词与some搭配使用。 《牛津小学英语》3A Unit 4 Goodbye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用句型This is a / an...熟练地介绍水果的单数形式。 《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 4 Buying fruit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将水果类单词运用到“买水果”的情景中进行口语交际,能够拼写水果类单词。 从总体上来看,《牛津小学英语》这套教材单元目标的分布呈螺旋上升状态,而《英语课程标准》的五个维度目标也是在这样的螺旋上升状态中通过教学生成实现的。因此,教师在设置各单元目标时要基于理性的考虑,要对教材进行纵向分析和横向联系,要按照教材的梯度定位单元目标。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去粗取精,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地定位课时目标 各课时教学目标的达成是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达成的基础,而各个课时目标都有自己的侧重点。因此,我们不能要求学生在一个课时中就去完成一个单元的目标。如《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 4 Buying fruit的教学包括以下几个课时:第一课时A板块是围绕“购买水果”的话题而展开的对话语篇,第二课时主要学习B板块中的水果类词汇,第三课时C板块学习“购物”话题的主要句型等语言项目。根据以上各课时内容的具体安排,第一课时的目标应定位于根据单元话题在整体上理解对话语篇、初步了解“购买水果”的相关知识、初步理解相关语句和语言项目。其中,语篇理解是中心内容,对于在A板块语篇中出现而在B板块中不再出现的词汇,应该在第一课时的语篇学习活动中进行突破;而对于在A板块语篇中出现但同时又是B、C板块中需要重点突破的词汇和句型等,则应定位在“初步理解和感悟”的层面上。第二课时应将B板块的水果类词汇和C板块的“购物”话题句型作为重点学习的内容。因此,运用这些词句和语言项目围绕话题开展相关的语言交流活动,则是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第三课时主要围绕单元话题的其它几个活动板块开展更高层面的教学活动。因此,将前两个课时形成的相关语言技能向相关语言能力转化则应该是第三课时的教学目标。 既然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要分为几个课时来进行,那就意味着我们在几个课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之后才可能将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实现。因此,在课时目标的定位上,我们应当体现层次性和侧重性。比如,如果将语篇学习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那么语篇中涉及到一些较难掌握的新句型便不应该要求学生在第一课时掌握和熟练运用,而只能要求学生理解该句型应该在何种语境下使用。又如,即便将词汇和句型的学习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我们也不能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为要求学生完全掌握这些词汇和句型,因为掌握这些词汇和句型是整个单元的目标。如果要求学生在第一课时就全部掌握到位的话,那后面巩固和操练的课时也就完全没有必要了。 三、立足学生,关注实效,有的放矢地定位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落实到课堂中就是各个教学环节的目标,而各个教学环节的目标又可以基本定位在一些语言知识或语言技能在具体活动中的落实。活动目标的关注点应该是该活动的有效性。还是以《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 4 Buying fruit为例,我们在进行“购买水果”这一活动时,应该首先考虑学生对此话题的熟悉程度以及他们对这一话题的哪些内容感兴趣,他们还需要了解些什么等,并以此为依据来设置各环节目标中的侧重点。 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个体,所以为之服务的课堂也必须不断调整,但“基于学生的发展,关心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主题是不变的。因此,在具体的操作和定位中,“感受——体验——实践”这一课堂的“三步曲”是我们为教学活动目标进行定位的有效思路。 四、结论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基础,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标尺,也左右着课堂教学过程,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新课程继续前行的过程中,正确认识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和活动目标的逻辑关系,科学定位每个阶段的目标,无疑是英语教学重要的课题之一。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洛社中心小学
如何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一)什么是重点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举足轻重、关键性的、最重要的中心内容,是课堂结果的主要线索,掌握了这部分内容,对于巩固旧知识和学习新知识都起着决定性作用。
那么怎样确立教学重点呢?
(二)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
1.教学目标
古语云“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其实教师在确定教学重点时,也应该做到这样,教学重点是教学目标中所要完成的最基本、最主要内容,而确定教学重点应该首先以教学目标为根本依据。以前学科教学目标更多强调掌握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确定教学重点更多地是从本学科的角度出发,将某一知识是否在知识体系中有重要作用或影响作为确立教学重点的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确定为教学目标。只有明确了这节课的完整知识体系框架和教学目标,并把课程标准、教材整合起来,才能科学确定教学重点。例如: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这节课中,知识能力目标是价值判断的含义及其影响价值判断的因素。理解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初步具有认识和选择正确价值观、价值判断与选择的能力;培养学生牢固奉献意识,培养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将人民利益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从学科教学内容的科学系统来看,组成基本知识体系的主要环节为教学重点;从教育学的活动要求来看,培养学生能力,掌握学习方法是教学重点;从情感教育和品德养成来看,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教学重点。总之,老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根据教学目标,恰当地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统一起来确立为教学重点。
2.结合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
如果说教学目标是确定重点的根本那么深入钻研教材,弄清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则是确立教学重点的基础。不仅要对所教授的内容作深入地剖析,理出知识的层次与联系,还要相应地找出已学知识和后续知识与这些内容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确定好教学重点。
3.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确定教学重点
新课改的重要改变之一是为教材 服务变教材为我服务。所以要求我们不仅立足教材还要跳出教材结合知识内容的时代性,现实性和教育意义来确定是否可以作为教学重点。如:在讲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认识上要让学生清楚地明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是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有着理论上的继承性,而且在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具有现实性的意义。因此成为了重点。再者,当今社会对于创新意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对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唯物辩证法的最终落脚点培养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也就成为了该课的重点。
在准确确定重点之后,就应该考虑采取措施如何做到真正突出重点。
(三)突出教学重点
1.攒聚突出法。每节新课都是由许多知识构成的,各知识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当我们讲述各知识点时, 都要有一个明确的指向,即指向教学重点。好像攒自行车辐条一样,每一根钢线都与中轴绷得紧紧的。 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完善补充法。是围绕重点作必要的补充,以求课堂讲授内容具体、深入、明确,使重点更加突出、丰满。在处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这个重点问题时,我结合了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进行了学科间的综合。设置探究性的问题:请你结合法国波旁王朝的复辟及其灭亡的过程,说说波旁王朝最终被资本主义取代的原因。设置问题二:波旁王朝的多次复辟又说明了什么道理?在讨论和思辨中,学生不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探究并获得知识。通过探究,学生明白了为什么“新生事物的发展其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我顺势地过渡到第二个探究,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上了高中以后,遇到过那些烦恼和挫折,应该怎样看待成长中的烦恼?”这一设计,关注学生生活实际,从而使学生对这一堂课产生很大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并把所学的理论用于自身实践,获得最深刻的情感体验。进而更加丰富重点。
3.板书突出法。一般说来,写在黑板上的都是重要的。但如果写得芜杂、混乱,缺少必要的关联,学生就不得要领。板书要根据教学重点来设计。
教学重点的突出离不开教学难点的突破,那么教学难点又是怎样确立及突破呢?
二、教学难点
(一)什么是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教学中难于理解或领会的内容,可以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或较抽象,或较复杂,或较深奥。
(二)教学难点的确立依据
难点是由两个方面决定的。一是教材的难度大。教材本身从内容、形式到语言都有难易之分。抽象的、宏观的内容难度就大;具体的、与学生生活距离小的,难度就小些。形式有单一的,也有复杂的。语言有艰深晦 涩的,也有明白易懂的。二是由学生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决定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的,解决问题就容易一些;相反的就难一些。难点的存在跟一个人的禀赋也有关系。反应敏捷的,解决问题就快些;反应稍慢的就难 一些。这样就使问题复杂化了——要讲清难点,且要有很强的针对性。所以确定难点有个前提,这就需要我们要了解学生,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的状况,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种是对于学习的内容,学生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因而难以开展抽象思维活动,不能较快或较好地理解。例如,在学习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基本观点和局限性时学生对唯物主义的认识基本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容易形成唯物主义的观点都是完全正确的错误认识,而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的基本观点又很抽象,所以形成学生理解的难点。
第二种是在学习新的概念、原理时,缺少相应的已知概念、原理作基础,或学生对已知概念、原理掌握不准确、不清晰,使学生陷入了认知的困境。例如在学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知识点时,如果教师不能把物质和意识概念讲透,那么学生在学习一系列辨证唯物论的知识时,就会存在认识不清的问题。所以,让学生明白这些概念的内涵就是教学时必须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第三种是已知对新知的负迁移作用压倒了正迁移作用。即已学过的知识在对学习新知识时,起了干扰作用,因而在已知向新知的转化中,注意力常常集中到对过去概念、原理的回忆上,而未能把这些概念、原理运用于新的学习之中,反而成为难点。
第四种是教材中一些综合性较强、时空跨越较大、变化较为复杂的内容,使学生一时难以接受和理解,而这些内容往往非一节课所能完成,又是教学中的大知识板块,这是教学中的“大重点”和“大难点”。如矛盾的相关知识。这些问题讲好了,可以循序渐进地完成教学任务,融汇理解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进而形成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体系,讲不好则会步步干扰,乱成一团。
因此备课时,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对可能出现的教学难点做出判断,并采取有效措施。教师只有科学地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做出预见,预见学生在接受新知时的困难、产生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
(三)教学难点的突破
突破教学难点,方法很多,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复杂为简单,或变生疏为熟悉,其目的都是为了化难为易。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 我认为突破这些难点的方法主要有
1.阶梯设疑法。就是说设计问题要有梯度,由浅入深,由易而难,步步推进地解决问题。如在讲解商品价值量的决定时,首先设置了一个情境,轿车大幅度降价了,但仍然值几万元,自行车价格上涨,但与轿车相比,还是相差甚远。设置问题:A为什么轿车的价格与自行车的价格有着这样的差距呢?由此引出第一课学过的价值的含义。问题B价值应该有什么来衡量呢?是个别劳动时间还是社会劳动时间呢?由价值推出----劳动——劳动时间——价值量——价值量的决定,这样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步步为营,层层深入,最后,再利用图表的形式,通过列举恰当的事例,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单位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决定的。难点迎刃而解。
2.分解整合法。把一个问题从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分解成几个小问题来讲,然后再加以概括归纳,这样就 容易把问题讲清楚。如在讲解物质决定意识时,以意识的含义为切入点,将问题转换为三个小问题:A意识是怎样产生的?B意识的物质器官是什么?为什么?C意识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随着这三个问题的突破,意识的含义的整合,最终综合得出无论是从意识的产生还是载体还是本质都说明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
3.图示解答法。比如为了帮助学生把“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这一难点理解透, 我利用图形以层层包含的方式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加以区分、比较, 从而使学生对于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有了直观的认识, 明确了一个是一对多个的统一体,一个是一对一的一个统一体中的一个方面,在结合标志性词语,很快的掌握了这个难点内容。
4.联系实际法。教学实践证明, 理论只有与实际相结合才更容易理解,才更有说服力。我在上《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时,我以四川地震后的拯救工作为背景材料,我们的总理,80后的青年人,部队在这个利益矛盾冲突的时刻,都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并设了两个问题1、材料中不同行为主体各自的价值选择是什么?2、你赞成哪一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为什么?作为80后的你,假如正身处地震灾区,你会怎么做?在感动和探究中,获得知识和情感体验,更为深刻的体会到当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冲突的时候,应当把个人与集体、社会三者统一起来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而对于80后的青年人的价值选择,更让我们看到了社会主义国家中人民利益远远高于一切的价值理念,这远远超越了理论的说教。
5.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法。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有利于学生突破教学难点。因为教学难点是动态的, 这就意味着学生如果对上一节课的难点没有理解, 那么下一节课这个难点还会进一步阻碍他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把课与课的知识构建起来, 形成知识体系, 从而使学生从起点出发,逐步深人的理解知识, 达到层层突破教学难点。
6.巧设课堂习题法。教师通过精,合设计与本课时教学内容相匹配的课堂检测题, 也可以达到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这些检测题形式多样, 有利于突破难点教学的, 我认为主要有①连线选择②漫画型试题③填表对比④疑点判断⑤主观性试题。
7.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广大教师已经有目共睹了。其中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形象、直观。恰当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学难点。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关系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有时二者是统一的。如:规律是客观的。这个问题不仅是该框题的中心内容,而且也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前提,是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规律观的基础。因此成为本课的重点。而规律的客观性强调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却又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利用规律过程中的作用,形成知识上的表面冲突,所以又成为了教学难点。
重点的突出有利于难点的突破,而难点的突破也有利于重点的深化理解。所以以上所说的方法又可以交叉使用或综合使用。如能灵活地、有针对 性地加以运用,就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实际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还有许多,有待于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总结。以上是我的一些体会,多有不当之处,恳请大家不吝赐教。
来把握。一、吃透课程标准是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的前提(一)找准阶段目标,不越级。有层级,又有照应,哲理性和操作性都很强。它告诉我们:阅读的综合能力是靠阅读技能的分项训练逐步形成的。比如,阅读教学目标中就理解词句来讲,第一学段目标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单复数形式,使学生能够理解单数可数名词与不定冠词a / an搭配使用,复数可数名词与some搭配使用。《牛津小学英语》3A Unit 4 Goodbye的教学目标:使学
达到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这些检测题形式多样, 有利于突破难点教学的, 我认为主要有①连线选择②漫画型试题③填表对比④疑点判断⑤主观性试题。7.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广大教师已经有目共睹了。其中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形象、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