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宋的定位和调性的简单介绍

hacker|
145

文章导读:

如何评价小马宋在的活动中给猎豹清理大师写的文案

中规中矩吧。为了推销自己的文案,小马宋他们必然炫耀文案的创意和吸引眼球的能力。文案有创意当然是好的,但很多时候是否有创意并不重要,关键在于该传达的信息是否到位了。

猎豹在市场上占有率不高,在竞争中适用于跟随战略,恐怕最需要的不是呼吁客户使用安全产品,最需要的是回答客户为毛要选择你。这一系列文案充其量能让更多的人知道猎豹,但不足于促进试用。

文案老手们都明白,创造这样的文案其实是有套路可言的。小聪明有余,没有真正的洞察。话说来,这系列文案应该可以爆掉市面上大多数文案。因为大多数文案既没洞察又没创意……

怎么给自己的公众号取名字?

取名字前,先想好自己的自媒体定位!!!定位真的很重要,如果一开始就取个名字,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下面我将从定位、取名两个方面为你讲一讲,公众号应该怎么取名字。

细心的同学会发现,那些做得比较好的大号都有自己明确的定位。

比如咪蒙定位的是情感,其文章也主要是输出情感类的;

女神进化论定位的是美妆,所以他们专注做美妆内容的输出;

罗辑思维是知识类型的公众号,所以他们专门输出碎片化的干货知识。

1、 为什么公众号要做定位?

做公众号就像做一个产品,你想让用户关注你,就必须要让他给你一个关注的理由。用户关注你不是为你来看你写日记的,也不是为了看你今天发美容的,明天发职场的,后天发养生的,最终用户会因为你的公众号没有他想要的内容而离开。

明确用户是因为什么关注你,然后输出那个领域相关的内容,才是正确的循环方式。关于公众号定位,我给到你这样几个建议。

(1) 如果你有自己的特长或者爱好,那么可以用这个领域作为你的定位。

比如你喜欢健身,那么可以做一个关于健身的公众号;如果你喜欢旅游,可以做一个旅游的公众号;

垂直领域的公众号会比情感类的更值钱,因为粉丝相对更加精准。你可以向你的粉丝推荐一些周边产品,然后利用分成来赚钱。

(2)   人类永恒的话题——命、性、钱

关于生命的认知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之一,也是不错的选题之一,你可以选择故事型的文章来安利给粉丝

性,关于性,如果你敢写,那就大胆地写,这个话题也是在各大平台都长盛不衰的。

钱,关于钱、关于奋斗、关于职场,其实都可以归类到里面来,这也是吸粉能力很强的一类公众号,大家乐意来这里喝毒鸡汤或者吸收职场干货。

(3)      专业性的话题——根据自己的工作来写,比如你是从事互联网运营的,可以分享一些运营干货;从事房地产的,可以写一些房地产相关的文章。(参考:飞鱼船长——运营控;小马宋——小马宋(关注小马宋,营销很简单));汽车类公众号——李老鼠说车

(4)      其他垂直领域,专注于做搞笑视频的Papi酱、专注于人性,心理的剑圣喵大师、专注于写小说的辰东、专注于美食的老妖带你吃西安等等,各个领域,只要你持续做下去,都能够做到一定的声量

这里再啰嗦一点,在定位的时候,尽量不要太小众。比如你打算做美食,但是定位的是某个县城的美食,那么不仅你的内容产出很难持续,而且受众也会比较狭窄,那这个号最终可能达到的高度也就十分有限。

你可以尽量选择更大的范畴来写,这样公众号整体的内容库就会比较丰富,可写的内容也会更多,但也不至于不垂直。

案例:小强职场说——专业职场干货、个人成长

锌财经——专注80后企业家

姑婆那些事儿——移动互联网推广运营知识分享平台

关于名字的取法:

1、 可以通过行业+个性化的命名来取:

例如:馒头商学院

2、 可以用自己的个性化名字命名

例如:Spenser、咪蒙、Papi酱

3、 可以用形容词+输出内容的形式命名

例如:顶尖文案

4、 可以用行业+笔记、空、谈、说等次命名

例如:职场实用心理学、运营学习笔记等

尽量避免用生僻字、错别字(如罗辑思维),这样容易让人搜索的时候误搜。

说说产品的“可见性”,这事儿关系可大了

最近,上海永康路上被称为HINICHIJOU的咖啡店用颤音印刷了屏幕。这家店的店铺只有一个小洞,毛茸茸的熊掌把做好的咖啡从洞里递出来,有时和客人交流,比如耶、摸摸头、送玫瑰……真的很萌,被网民称为最温暖的咖啡店。

这家咖啡店长是聋哑咖啡师,熊掌送咖啡的店员是脸部烧伤者。开店的初衷是帮助残疾人就业。目前抖音上#熊掌咖啡#话题播放量已超过458万次。网民为了维持店铺秩序,必须在主页上表示每天限制500杯。

关于熊掌咖啡受欢迎的原因,业界有帮助残疾人就业的背景、惊喜的游戏感、温暖的萌体验带来的社交通货……这些都是有道理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基于熊掌这一有趣的视觉识别,有效提高产品的可见性,使品牌具有渗透网络的高能量。

说到产品的可见性,也就是产品是否容易被人们看到,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它为我们正确的市场营销和传播,把握市场营销的重点,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方便面为什么有更多的品牌,挂面却很少有品牌?同样是内衣,文胸和保温服在市场营销方法上有什么区别?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客厅家具和卧室家具在品牌诉求上有什么区别?

这些可以从对产品可见性的洞察中回答。

01。为什么方便面比挂面品牌更多?

关于这个问题,小马宋先生在这里补充了重要原因。

方便面吃的时候,家人和家人出去旅行的时候吃,同事加班的时候吃,大学周末在宿舍吃,年轻人在网吧玩游戏的时候吃。这些场景,都是人与人之间在一起的时候,或者是很容易被大家看到的场合吃。为了在人前有个性和面子,当然需要品牌赋予独特的面值和个性。

面条吃的时候,在家庭用餐中吃,包装完毕,做面条成品,吃的时候也在室内,很难被家人以外的人看到,不必太在意别人的意见,消费者不太在意设计感和调整性,更在意实际的价格优惠

从上面的例子也可以看出,不同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或者使用后的效果上,被别人看到的可能性大不相同。根据产品的可见性程度,产品大致分为外显性和内隐性两种。

外显性产品是使用时或使用后的效果,容易被他人看到的产品。一般来说,外部使用的、可携带或移动的、户外的、社交场所使用的产品,多为外部显性产品,典型的衣服、汽车、手机、礼物等。

外显性产品为了有脸见人,消费者重视其面值、格调和象征意义,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形象,表现自己的情趣、社会地位,提高社交关系,具有更强的审美溢价和情感溢价空间。

例如,喝茶时喜欢拍照上传,是为了表现你的兴趣而饿着吃自己的锅而不是康师傅,也许不是因为没有热水,而是表现自己的酷,土豪们买奔驰而不是大众,而是为了强调自己的财富和地位,或者为了让顾客看到自己的价值相反,内隐性产品在使用或使用后不容易被周围的人看到,有时甚至消费者也不会故意注意和感知。一般来说,纯室内使用的、移动不便的、半成品类的、纯个人使用的很少谈论和共享的产品,更多的是隐藏的产品,典型的床垫、电灯、硬件产品等。

内隐性产品在展示形象、标榜身份、强化社交属性方面不强,因此在产品设计和象征价值方面(但不排除高感情价值)并不重要,消费者更关注实用功能和价格。

但产品是否微妙,有时难以区分。

例如,同样是计算机,台式计算机主要用于公司和家庭内部,移动少,隐藏,功能、配置第一,但笔记本电脑有时带到咖啡店工作,带到客户,这关系到你的个人品味,以及客户对公司实力和专业度的判断

例如,沙发、桌子、电视等客厅家具,经常接待客人,客人经常判断你的家庭、装修等品位和社会水平,因此非常明显,设计风格、品质感非常重要,衣柜、床等卧室家庭,别人看不见,消费者看产品是否优质、舒适、对健康有利

另一个例子是内衣,胸部和保温服有本质的不同。胸部的使用不仅关系到自己的舒适健康,也关系到夫妻关系,修饰体型带来的社会感觉,具有很强的外观属性,因此设计多样,产品诉求点也很多,例如维密性感、内外无钢圈、Ubras无尺寸。保温服更纯粹的功能型产品,穿着别人看不见,消费者更关注质量和保温功能,其设计也比较少。

实际上即使是隐藏的产品,隐藏的程度也不同。例如鼠标、餐具等日常用品,尽管他人的可见性不高,但用户自己每天看,每天使用,像朋友一样亲密陪伴,在设计上也很重视人性化,其高面值多是为了让自己愉快的扳手、钳子等少用的工具产品,不太重视设计感和感情价值

02。利用产品可见性创新营销游戏

了解产品可见性的原理,我们可以进行目标营销优化,更准确地促进产品的传播和营销。在这里,我总结了两种常见的想法。一是区分内隐性产品和外隐性产品,采用不同的营销玩法,二是尽量提高产品的可见性,使产品更容易感知和传播。

1.明确内外,每个打破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外显性产品和内隐性产品的需求重点不同,产品传播和销售的逻辑也不同。

举个例子,在广告中,如果把高级沙发控诉为尊贵、成功,还是可以通过的,但是如果把你家的高级抽油烟机也控诉为尊贵、成功,那就是胡说八道。因为抽油烟机别人看不见,也不会用抽油烟机谈论和炫耀高贵,所以最好告诉家人更深的护理。

对于显性产品,我们特别重视产品的面值和格调,不断询问消费者能否建立自己的人设,能否刺激他们的照片,能否表现财富和地位,能否成为提高人际关系的无声媒体

有效的想法是选择相关的参考组,即影响他人的基准组。例如咖啡领域的老手咖啡师、葡萄酒酿造师、服装领域的时尚达人、高级产品的企业家/CEO、农用产品领域的种类培养者,让他们的示范行为见到别人,就会引起模仿。

另一个有效的想法是介绍产品,即使产品本身具有内容和话题,具有分裂的特质。具体的实现方法有很多。例如,产品包装附有心灵复印件和文化艺术作品(江白表达瓶等),提供交互式兴趣功能(奥利奥音乐盒饼干等),产品含有特殊的噱头(例如钟雪高的厄瓜多尔粉钻高价冰淇淋),产品包装美丽的天空(茶颜悦色等),产品跨境联名(白兔香水等)。

对于隐性产品,可以以产品差异化的卖点、周到的服务和经济的价格制作更多的文章。同时,这种产品也可以用感性诉求,但这种诉求更偏向于内在的自我表现,而不是为了外在的身份表现。例如,优质的床可以诉说过着舒适的生活,而不是大流说尊贵的享受。

2.提高产品可见度,引爆社交裂变

营销学有重要的不是事实,而是感知,营销中的产品质量也特别强调感知质量。产品质量本质上是否良好,品牌本身是否有调整性,只有不计算,才能让消费者亲自看到,体验他们。

无论产品是外部显性还是内部隐性,都有助于提高产品的可见性,传播和销售产品。这需要结合消费者的五感体验,使产品感觉、视觉化。这里总结了以下三个小技巧:

(1)建立核心视觉符号/strong

我这里所说的视觉符号不仅包括品牌和产品的核心视觉要素,还包括标志、辅助图形、视觉动作、象征物、吉祥物、包装形象等以内涵接近里斯所说的视觉锤子和华与华与华公司所说的超级符号

基督十字体、象、象征物、吉祥物、包装形象、包装形象等重要的文化、熊的传播、熊的文化

而在商业世界,视觉符号可以帮助消费者清晰地识别产品,形成鲜明的印象,从长远来看可以沉淀为持久的品牌资产。例如麦当劳的金拱、可口可乐的瓶型、米其林轮胎的吉祥物、星巴克的杯子,都已经成为品牌资产。

前面提到的熊掌咖啡,熊掌这个清晰的视觉符号,具有萌、真诚、温暖的内涵,强调了品牌独特的调性,使品牌更加具体、人格化,网民不由得发出颤抖的声音。

有美团和饥饿吗?快递哥哥的头盔形状——竹蜻蜓、袋鼠耳朵,传达品牌亲和力,引起社会关注。特别是快递的哥哥开着电动汽车在街上跑,这种效果更有效地扩大了。

成功的视觉符号还有很多。例如,科罗纳的柠檬、三顿半的数字罐、仙人炖的玻璃瓶、王小卤的动画形象、花西子的国风粉黛色,成为品牌的视觉大使,让很多人看得很清楚。

还有一种做法,比如快餐品牌的空雕和拉面,他们产品的所有包装风格、构图高度统一,形成鲜明的系列化产品,不同口味的包装保持一致的形象,就像不断重复的广告语,一次强化,相互牵引,消费者识别品牌和产品的成本

对于银行、研修机构、医疗美等服务型品牌,产品本身看不见,服务场所也固定,采用视觉符号传播,看不见,静止移动,使用良好,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招商银行的红伞不断发挥提高品牌形象的作用。

(2)从感觉上暗示产品性能

消费者往往只能用肉眼简单地评价产品质量。因此,在开发和设计产品时,我们应该善于使产品的卖点更直观,以便消费者能够通过产品的外观联想到产品的良好质量。

例如,在果汁饮料中直接加入大果粒,使真果粒的卖点看到的家庭价值服装的体积变大,使阿姨们感到非常经济的化肥中的特别添加成分染色,一目了然。对于城市人们不喝瓶装水就不小心扔掉的情况,LifeWater品牌设计的公益水,真的只有半瓶水,包装上印有缺水地区儿童形象的包装,空出的半瓶水由LifeWater公司直接捐赠给缺水地区的儿童。半瓶水的包装,直观地强调了产品念。

还有一些防晒产品,内包装附带感应区域,当太阳紫外线超过一定值时,它会变成紫色,提醒消费者,太阳太强,要涂防晒。

这种想法也可以用于产品推广和电子商务页面设计。例如,某洋酒来自法国,卖点以原产地为中心,促销时可以赠送具有法国风情的礼物,加强原产地的认知。或者将法式元素放在产品页面设计上,让整个页面呈现出浓浓的法式风情。

(3)内隐性产品的外部显示

内隐性产品,合理的外部显示对产品的传播非常有利。

例如,将产品的功能卖点用具体的语言表达出来,如乐百氏的27层净化。或者用直观易懂的icon图标可视化技术、卖点和处方,英特尔、核心等芯片有设计专用的icon,在购买电脑时可以看到。这些icon的直观形象,更容易入心,可以帮助这些芯片成功打造元素品牌。

有看起来不明显的产品,巧妙的想法也会引起网络屏幕。

比如明星网红的衣柜、美食播音员的冰箱是隐私的,如果品牌方面和他们合作,呼吁粉丝一起晒衣柜和冰箱,就有可能实现霸权级的传播。

例如,为了庆祝新店的开业,宜家将巴黎市中心的地铁站改造成小型模型之间,墙上挂着1500张高脚凳、床单、台灯、收纳箱等,平时看不见的产品,让乘地铁的市民看到。

总结

性是重要的属性,直接关系到产品的价值来源和需求。对于某个产品,首先要判断是外观还是内部隐藏,提出目的战略,使市场营销更加明确。同时,通过视觉符号、直观暗示和隐藏产品的显性化等方法,提高产品的可见性,促进产品的社交分裂。。

微博大号推广种类有哪些?

先说说微博广告投放吧。

利用大数据多维度分析筛选优质,广告主可选择直发或转发模式推送广告。

除了粉丝通之外,我们主要可以做微博大号推广和微博热门话题推广。

微博以6亿用户量,偏年轻化的群体,开放式互动,精准直达,容易做话题引爆和传播引爆,一直备受广告主亲睐。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在投放微博广告时,

一个完整的微博广告转发或者直发包含以上这些素材内容,形式还可以是制造微博热门话题,引发大众参与传播。

常见的微博kol,有以下几个类型,一般我们会根据品牌方的产品,选择用户便签温和的媒介大号组合。

可以简单看下这个游戏投放案例:

接着,说说投公众号大号广告。

公众号消费的是粉丝的时间和注意力,这种宝贵的稀缺资源,是品牌方无法舍弃的营销阵地,去年微信大力打击刷阅读量,一批僵尸粉大号浮出水面。

今年上半年封号潮渐起,新媒体圈一时之间表面风光,实则暗流涌动。如此情形之下,新媒体广告投放仍然逆势增长,品牌方自然是尝到了甜头,即使坑多水深也要前赴后继。

然而,面对2500万公众号,云龙混杂,阅读量是真实的吗?有多少真实精准粉丝?转化如何?怎么选择和自己品牌用户标签匹配的号?

在帮客户投放广告之前,我都会先了解几个问题。

第一,投放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是希望直接的促进销量,还是做品牌曝光,扩大知名度,或者引流,提升下载量,吸粉?抑或是刷选潜在的目标用户?

因为,不同的投放目的,我们采取的投放策略不同。

如果是促销引流,那么即时性和短期利益设置要比长期影响力重要,挖掘多个目标用户群比孤注一掷更能降低风险,投一个百万粉丝大号就不如投多个十万粉丝小号。

如果是做品牌曝光,提升知名度,占领用户心智资源,树立品牌定位形象,那么自带流量的自媒体IP大v们就是最好的选择。

在消费心理学有个多看效应,就是你在不同的地方都看到同一个品牌的出现,而且他们传播的内容很有说服力,有信任背书,潜意识里你会觉得这个品牌值得信任,品牌的传播效力于信任度是捆绑在一起的。

实际上,很多客户在投放之前,都没搞明白自己的投放目的到底是什么?瞎投,自然不会有好结果。

其次,有个很重要的误区,很多客户投放时,总把大号的粉丝数多少作为衡量一个号好坏的标准。

其实,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有些几十万上百万粉丝的营销号,其实不如一个只有几万粉丝的原创号,原创号运营多为个人,不以直接盈利为目的,没有过度商业化,内容也不随波逐流,有自己的独特观点和立场,这样的号吸引的都是精准粉丝,有自己的社群,文章的阅读量虽然不高,但是粉丝很强,这样的号,值得投。别忘了,现在很多早期的百万粉丝营销号现在都在迫不及待的洗白,想转型为原创号。

晓涵的个人公众号粉丝只有五位数,在新媒体细分领域却价值百万,为何?因为属于垂直细分,粉丝十分精准,算是小而美的原创号,每年可以为公司传播品牌,引流业务量达百万。

所以,投放大号广告,不要简单直接粗暴的只看粉丝量多少,要看这个号的内容运营,粉丝和忠诚度,同时,粉丝的多少也不决定一的命运,更多的是综合粉丝活跃度,文章转发数,点赞数,阅读数和分享数。

如果你看到一的文章阅读量十万+,在你的朋友圈却很少看到转载,说明这个号是有问题的,千万别被表面数据迷糊了眼,把钱烧在了僵尸大号。

明明看了后台数据评价阅读量有五万,一篇软文投放价格3.5万,合理吗?明明号称五十万粉丝的大咖号,为什么投放后只有不到10个订单?

刷数据是这个行业的潜规则!火眼金睛,你需要学会鉴别!

诊断一个号,有一些黑科技,比如公众号权重测试,也可以根据阅读量、点赞数、留言来判断号的活跃度和粉丝质量。

再者,关于投放的内容,一定是软文比硬广更有效吗?什么样的广告内容是有效的?

不是。针对不同的公众号类型以及自身的供需关系,我们要使用不同的推广形式。

比如你想给一个房地产楼盘做广告,具体到了某个地域的楼盘,那么重点就应该是区位,服务,设施,交通,价格这些亲民的内容,因为这才是一个购房需求者关心的核心重点,所以这种类型的广告,硬广就比软文更直接有效。

如果你想选择这家地产公司的品牌,那么讲故事,说情怀,宣扬品牌文化,代表的生活品质,引发情感共鸣的软文就更适合。

有个误区,大多数人认为自媒体大号发的那种广告是软文,实则不然。

比如咪蒙的常见风格是讲故事,折射出某个生活的道理,最后把这种追求引到品牌上,这更像是与品牌调性一致的独立文章+文末硬广,而不是植入到故事中的润物无声。

搞明白这一点之后再来看内容,思路会清晰很多。早期某些号用神转折的方式嵌入广告,由于形式新奇有创意,粉丝接受度普遍较高甚至引来大量的转发。

而真正有效的广告是让用户忘记广告,只关注眼下的产品及相关话题,比如读者会在文章留言:

1)什么时候上市?哪能买到?

2)昨天刚入手,今天就看到XX的推荐,再给我来一打!

神转折的广告形式正在失去吸引力,什么样的内容组织更有效呢?

在营销这件事上,感性总是碾压理性,所以讲故事、卖情怀总是比摆事实、列数据有效。

看看咪蒙的文章,标题取的那叫一个酸爽!

可是,适合你的品牌吗?

未必。

标题劲爆,刺激人性,可是不同的公众号,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标签,不是标题党,就代表转化高!稍有不慎,有可能会造成对品牌的伤害!

每个号,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别是一些优质大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调性,品牌方要找与自身用户标签和品牌调性接近的号!

不要随便做标题党!要重视内容!

此外,数据检测,转化统计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投放一定要看数据数据数据,应该让数据发声,只有精确的数据分析,才能提升传播效果。

如果需要通过阅读原文跳转到落地页,务必在带参数,做好每个渠道贡献流量的数据统计,以便监测不同渠道的实际效果,为下次投放提供更科学的参考依据。

公众号文章一旦推送是无法修改的,所以在推送之前预览文章非常重要。

对于动辄几万几十万的广告费,如果推送后才发现误、二维码无法识别、版式问题等,后续的调解会相当麻烦。

但是,标题取得好,内容也不错,阅读量也很高,可是实际销量转化就是不行,业绩拿不出手,如何解决这种较好不叫座的难题?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产品!产品!产品!

最后,在投放之前,晓涵建议你至少还应该评估这几个点:

第一,公众号的类型:营销号、企业号、还是个人自媒体?同样都是10万粉丝,自媒体由于自带品牌效应,粉丝黏性和信任度自然更高,转化效果也就更好。(但自媒体接广告的门槛也相对更高)

关于单个阅读成本,一般而言,一个阅读量的平均花费在3-5毛钱一个。超过7毛钱,请慎重考虑,总之,单个阅读成本越低,roi越高。

第二,原创比例:纯粹靠转载和拼凑堆砌出来的公众号价值不大,顶多是增加曝光量而已,但某些曝光再多也是无意义的,这跟粉丝群体的类别相关。

c.小马宋说渠道代表了消费人群,这点完全同意。比如去搞笑视频上推广理财产品,能期待多少转化呢?常识性的分辨就不细说了。

你要看打开率,粉丝,用户互动性,谁更强,选谁。不要盲目相信粉丝数,那就是一个数而已。

第三,互动情况:比如点赞率、赞赏数、评论量甚至是首条评论的点赞数(如果有这些数据的话),拿去跟行业平均值做个对比,若低于平均水准,其报价也就不应该超过行业均价。

文末点赞数,是个很有魔力的数字,他代表读者看完了这篇,并且表示了认可。

一般来说,点赞数是阅读数的1%,这是健康的比例。

首条留言的点赞数,这个很容易作假,如果自媒体想推谁,把谁放出来,或者找了水军推,一眼就能看出来。

想刷选大号,看留言评论是个好途径。评论质量,反应了号的质量,内容长,走心,数量多,说明粉丝对文章有较高共鸣,号的质量较高,值得投放!

第四,历史推送:查看其历史文章的内容基调,如果形式混乱、毫无个性,也不值得投放。其次是发广告的频率及类型,若是过往的广告密度较大,或有黑五类的历史(减肥丰胸等),你投得再多也不会产生效果。

第五,发文习惯:推送的周期,推送时间是否固定,推文数量是否稳定等等。

对于广告主来说,微信投放不是粗放型的广告投放,要做到有效果有效率,除了大数据的分析,还需要人工熟悉和对微信公号了解程度,只有“大数据精准选号+优秀的文案+第三方的监测数据+合理的推送节奏”才能事半功倍,甚至“以小博大”!

1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09-05 上午 09:08:19

    有信任背书,潜意识里你会觉得这个品牌值得信任,品牌的传播效力于信任度是捆绑在一起的。实际上,很多客户在投放之前,都没搞明白自己的投放目的到底是什么?瞎投,自然不会有好结果。其次,有个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