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和深圳各自定位_上海和深圳地理位置

hacker|
103

文章导读:

深圳南山区和上海浦东相比发展潜力谁更强?

去过浦东,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口,外高桥自由贸易区是中国第一个也是最大一个,金桥出口加工区,金桥出口加工南区,张江IT高科产业聚集区,张江医药,康桥德国工业区,临港产业区等一系列大规模工业区,外高桥造船厂(航母军舰),上海商业大飞机,上汽通用汽车,上汽荣威乘用车,特斯拉,三家大型整车厂及下属零部件产业,英特尔,IBM,ABB,西门子,蒂森克虏伯,惠普,UPS,DHL,宏力半导体,中芯国际,理光,华为等数千家跨国工厂或区域总部,医教方面有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东方医院,仁剂医院,上海第七人民医院,南汇大学城等,交通有:时速400公里的德国磁悬浮列车,地铁2号,4号,6号,7号,9号,11号,12号,16号共8条己运营线路及多条规划线路,浦东铁路,浦东机场,其他还有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上海科技馆,世纪公园,东方明珠,金茂大夏,滨江大酒店,上海中心,滨江森林公园,野生动物园,世博园,迪土尼乐园等景点.南山区没去过不了解,听说科技发达,

深圳开发与浦东开发的区别,历史

深圳经济特区

1978年12月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979年2月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关于宝安、珠海两县外贸基地和市政建设规划的报告》要求深圳、珠海在3-5年内“建成对港澳的出口商品基地、吸引港澳游客的游览区和新型的边防城市”。1979年7月中央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和灵活措施的两个报告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特区。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这标志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正式诞生。 按照中央和广东省的部署先集中力量把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好深圳起步最早。一是开始城市基础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1979年率先建设蛇口工业区1980年开始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开发罗湖和上步城区建设蛇口、赤湾、东角头、妈湾等港口开发建设一批工业区引进一批外资和先进技术工业开始起步建设深圳大学、图书馆等八大文化设施文化事业开始起步制定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改善特区管理体制制订有关配套法规。二是以市场为取向以基本建设管理体制和价格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在全国率先在工资制度(1979)、基建体制(1980)、劳动用工制度(1980)、价格体制(1982)、企业体制(1983)、劳动保险制度(1983)、干部人事制度(1982)以及政府机构(1981)等方面进行改革。三是在对外开放方面创办蛇口工业区(1979)开放沙头角(1983)先后开放文锦渡(1978)、蛇口码头(1981)、梅沙(1984)、沙头角(1984)、赤湾(1984)、大亚湾(1985)等口岸开放金融业引进一批境外银行。四是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1983)等理念创造三天建成一层楼的“深圳速度”(1984)。这一时期主要是局部改革、单项突破以开放促改革。这些改革冲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为特区对外开放和建设扫除了一定障碍并对全国经济体制改革产生重要的示范效应。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经济特区指出经济特区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对外开放的窗口”。“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浦东

浦东新区位于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的东岸,面积5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80万。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上海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制定了“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开发方针。2005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浦东进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委、市政府明确了“一个作用、三个区”的功能定位(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施建设“四个中心”国家战略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努力成为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区、自主创新示范引领区、现代服务业核心集聚区),标志着浦东改革开放进入了新阶段。16年精心谋划,16年坚实步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在中央各部委、全国各省市大力支持下,浦东开发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初步建立了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框架,浦东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 独特的国内优势 浦东新区地处中国海岸的中点和长江入海口的交汇处,紧靠基础雄厚的上海老市区,背依物阜民丰的长江三角洲。而整个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沿岸地区的土地面积占全国的1/3,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3强。 优越的国际地域优势 浦东新区面对着太平洋,它的扇形面正好对着亚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这就使浦东新区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是各国投资者进入中国的大门。 基础设施 基础建设先行是浦东开发开放的重要战略之一。浦东开发以来的十三年中,先后投入约1800亿元人民币开展基础建设,相继建成了大桥、隧道、公路、地铁、煤气厂、航空港等交通和能源项目,新区的投资环境得以不断的改善。

滨海新区

开发建设滨海新区,是1994年天津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改革开放的战略部署,从服务环渤海及我国北方经济发展的战略角度,结合天津改革开放实际做出的一项跨世纪发展的重大举措。经过全市上下十几年的奋斗,天津迎来了重大历史性机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滨海新区纳入全国总体发展战略布局。为落实中央全会精神,天津市委八届八次、九次全会对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进行了全面部署。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为标志,天津滨海新区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滨海新区处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位于天津东部临海地区,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常住人口140万。包括天津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三个功能区和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三个行政区,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

上海和深圳的全方位比较

上海生活品质远不如深圳[转帖]

有些人到上海只来几天,觉得上海外滩、陆家嘴怎么那么有国际大城市气魄,而对深

圳贬责。其实,这是一种假象。我在深圳上海都呆过很长时间,应该有发言权。实际

上在上海呆的时间长一点,就会发现,上海的生活品质远不如深圳,上海人的生活比

深圳差多了。

上海是一个冲积大平原,平坦的像个大桌面——无趣;深圳到处都是山,爬山是我们

圳人的一种锻炼休闲方式,在上海却是一种奢望。而且,一个城市到处都是钢筋水

泥,不觉得压抑吗?

上海虽叫“海”,却没有大海和海滩,充其量叫“泥滩”——深圳多好,大小梅沙,

南澳,

滨海大道,景色美不胜收,心胸豁然开朗。

上海没有大片绿地,仅有的几小块公园绿地还用栏杆围起来,生怕你去踩。深圳街上

到处是绿地,周末到莲花山的大片绿地上去放风筝,深圳普通人的生活在上海有钱也

是买不到的。

上海的公园又小,人有多,更好笑的是还要收2元钱的门票。内地很多城市都不收了,

国际大都市是要收的。深圳市内的公园都免费,人民的生活质量远高于上海。

上海没有好的报纸,晚报晨报尽是一些婆婆妈MD小事。南方都市报是多有深度的一份

报纸。原先觉得深圳特区报很难看,到上海后发现至少比国际大都市的报纸强多了,至少

是彩色印刷的,报纸虽没什么内容,广告还是给我们带来方便的。

上海看不到香港的电视,尽是些内地电视台。想看稍微一点自由的信息,在911时看直

播,PEARL的九点三十分——深圳人的普通生活在上海不可能。

晚上没有好的报纸、电视看,星期六星期天因为上海是个大平原,没地方去——上海

人的业余休闲生活实在太差,生活品质与深圳实在相差太大。

普通上海人休闲的方式就是逛街,个人在深圳呆得比较久,觉得上海这种逛街实在是

很没有意思,与大自然、与绿地、与海滩、与蓝天亲密接触,多好。

上海的生活成本远高于深圳。房子起价8000,两房两厅一卫普遍设计成120/130平米(

深圳如果这么大,可以设计成4房2厅2卫)——受不了,上海的房子,无论从社区环境,房

屋设计都远不如深圳,还比深圳贵得多。在深圳50万的房子,上海至少120万,还赶不上深

圳的房子。陆家嘴一个楼盘,容积率3.6,均价3-4万以上。千万富翁在上海的定义是,除

了陆家嘴一套250平米的房子以外,一无所有。

上海买车还要收牌照费,3-4万。在陆家嘴写字楼停车,均价1500一个月,一年2万左

右。在上海你买得起车吗?

如果说生活成本高,工资高也行啊。可是,上海的薪酬和深圳差不多,普通人也就一

两千块钱,可怎么活呀。

深圳是一种自由的空气,上海是一种霸气。明明房子有泡沫,可是你听说上海市公开

承认过房地产有泡沫吗?

上海的服务奇差。在深圳工作很累,理发小姐按摩是很好的恢复疲劳方式,价格也不

贵,洗剪吹20-25元。上海的洗剪不分,男先生的一双大手几分钟粗糙了事。100块钱也买

不到深圳的洗剪服务。餐厅的小姐服务也差,爱理不理——在深圳,早就被炒掉了。

说上海有文化氛围,难道花几百块钱看场演出就算有文化氛围?我个人觉得,深圳这

个城市相对来讲,文化特点最鲜明,崇尚个人奋斗,关系简单明了;热爱大自然,热爱旅

游;热心公益事业,愿意帮助别人——在上海的地铁里,你很难看见给老年人让座。

上海的交通和出行之苦想必无需多言,深圳的公交系统是全国一步到达率最高的,从

深圳任何一个地方出发,到深圳90%的其他地方都是不用转车的,而且95%的机会都有座

位。

上海PK深圳综合实力那个强?拜托各位大神

单独的说上海或深圳那是不科学的,谁也无法否认深圳上海是中国有特殊地位的两个城市, 二者之间有可比的地方,也有不能比的地方,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但我反对绝对化的比较,作为邓小平先生心目中的两个城市,深沪应当有相互学习的胸怀,之所以列出深圳上海的一些数据,只是想说明以上的目的,关键是不要以势压人,不要以已之长比别人之短,这不算本事。 深圳发展得好,从全国战略格局来说对香港稳定有好处,对上海也没有坏处吧。一些上海网友力图打压深圳,说了一些过激的话,相信不是有主观恶意的,只是要明白一句话:公道自在人心,深圳和上海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岂是你我能够曲解的? 下面就从两城市主要的政治地位和发展做个分析对比。 一、政治地位 深圳: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和窗口,市委书记是中央候补委员。深圳既是邓小平理论的试验场地,又是邓小平理论的光辉结晶;邓小平的初衷决不是简单地立足于中国南方一个小镇的发展前景,深圳是作为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试验地”而创立、是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特殊“窗口”而存在的,它的“辐射”与“带动”功能要影响整个中国。 上海:直辖市,中国最大的城市(市区人口最多),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市委书记是政治局委员。 二、经济地位 (一)发展定位: 深圳:用20年左右的时间,在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上,将深圳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重要的区域性国际化城市。(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是胡总书记视察深圳提出的希望和要求) 上海:国际经济、贸易、金融、航运和信息五大中心。 (二)经济发展速度 1、深圳发展速度令人瞩目,建城以来一直高于上海。自1980年成立经济特区以来,深圳市GDP年平均增长28%,1990年GDP仅为135亿元,居大中城市第二十位,2000年跃至第四位至今,每平方公里土地创造的GDP产值和税收长期位列中国城市之首。这个被誉为"发展奇迹"和"中国改革之窗"的城市背负着中国人早日实现现代化的梦想。 2、上海八十年代一度沉寂,被深圳压了风头,90年代初,上海在浦东开发的带动下,重振雄风,占全国GDP比重由1990年的4%增至2000年的5%。 (三)人均GDP、地均GDP 深圳6000美元左右;上海5000美元左右。地均GDP深圳也是全国第一。 (四)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是经济实力的具体表现,是经济运作和发展的有力支撑,上海的地方财政实力强,但深圳的地方财政收入也比较高,占GDP比重比上海还高。 (五)工业经济 上海工业的优势很大,工业总产值比深圳多出一倍以上。但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总量比重是中国第一,发展后劲强劲。 (六)需求情况 投资、内需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方面,国内固定资产投资上海多年来投入最大,吸引外资方面上海深圳目前均处于同一水平,但上海的外贸八成是以跨国公司为主的工业、战略投资;内需方面,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上海领先;出口方面,深圳已连续11连冠,去年仍比上海高出一成多。 (七)居民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分配收入方面,深圳是全国第一位,上海在珠三角只能排第七。深圳的人均收入是上海的一倍多。在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大件家庭电器产品方深圳亦处于前列,深圳人的消费已转向住房和汽车,深圳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17平方米,上海只有11平方米。深圳百户家庭拥有汽车在六城市中占首位。(2004年上半年收入情况:1 深圳 148682东莞 11658 温州 9366 台州 8983 珠海 8856 广州 8839 上海 8513 中山 8503 绍兴 8439 佛山 8385) (八)企业竞争力 1、深圳不愧是改革开放的先锋,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万科,最好的房地产上市公司。即使依托已经平稳、理性的深圳房地产市场,2002,2003连续2年利润大幅增长。连续10送10,10送5大比例送股。而有着上海浦东开发龙头概念的陆家嘴、外高桥、浦东金桥则要逊色得多 2、IT行业,最好的通信设备制造公司华为与中兴都在深圳,这两家企业依靠自身强大的研发实力,不仅在国内遥遥领先,也争夺了各跨国顶级通讯企业如朗讯、北电、西门子的国内市场大片江山。没有中兴,华为,国外巨头在中国国内市场垄断的日子不会结束。中国50%的现有固话客户交不起初装费,70%的现有移动用户付不起高昂的资费。另一迅速崛起的通信企业UT-STARCOM,研发中心也在深圳。这家公司的小灵通占据国内市场60%强的份额。小灵通的廉价使许多低端用户买得起、打得起,高端用户兜里别着两个手机,一个GSM/CDMA,另一个PHS。INTERNETE服务中,风靡全国的QQ制造者腾讯公司,也在深圳。 3、而反观上海有什么呢,上海的高校资源全国第二,90年代以来依靠政府倾斜资金源源不断涌入。IT行业的两大要素人才与资金得天独厚,却没有一家象样的本土企业。有的只是洋买办的销售用服中心,加上港台企业的部分研发分支机构。上海贝尔,这家在90年代初靠着比利时的产品作为国内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龙头老大,随着中兴,华为的兴起而日渐衰弱。2002年与ALCATEL的合并重组,实际技术牢牢掌握在他人。一旦ALCATEL撤资,后果不堪设想。相对而言,中兴华为的上海研发机构在当地都是相当不错。 4、金融业,最好的商业银行招商银行总部在深圳。招商银行的网络建设、服务质量、收费标准在全国都是一流的。我出门通常带一张招商卡。上海除了一些外资银行的分支机构外,本土没有一家走出去的银行。证券业,众所周知,由于国家政策,上交所的规模是深交所的两倍强,而且差距不断扩大。但证券业巨头国信证券、国泰君安,南方证券都扎根在深圳,以深圳如此相对劣势的资源,能在总量和上海相当实属不易。 5、为什么深圳的本土企业有着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呢?这与深圳成熟的市场经济理念,深圳拼搏创新,勇于进取的精神是分不开得。而上海的意识却要差很多。很多新老上海人洋洋自得于自己在中国国际化的窗口,保守,裹足不前。这是很危险的。 三、 交通环境 1、上海的交通状况恶劣到什么地步呢?在徐汇区,到闸北区的办公点上班时。如果坐公司班车,5天一般有2天要迟到。如果改坐地铁,加转两趟公汽,还可以保证一小时左右到达。地铁1号线与2号线的交接处人民广场,在高峰期的拥挤状况怎么样形容也不过分。从这你就可以看出上海居高不下的房价确实有理由。地铁2号线人民广场至陆家嘴一段,高峰期能挤上就不错了。 2、而深圳,由于一开始城市建设就规划得很好,交通状况在全国各大中型城市中可能是最好的。除了深南大道在高峰期可能会堵车外,很少听说有堵车或班车迟到事件发生。在滨海大道与滨河大道,汽车开起来的速度可以以省际高速公路媲美。 四、人文环境 很多人说深圳人情关系冷漠,没有归属感。这主要是由于深圳绝大多数都是外来人口的缘故。随着越来越多外地人定居深圳,成为新的“本地人”,这种感觉将逐渐淡化。而上海人口老化和负增长是全国出了名的。深圳是全世界最年轻的城市,平均年龄28岁,谁有活力不用说了吧。 五、治安环境 不用说是上海好过深圳。原因只有一个:深圳流动人口远超上海,深圳有700多万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全国第一,户籍人口只有154万,试问全中国甚至全世界有哪个城市有这样的人口结构? 六、生活环境 深圳是世界花园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花园式海滨城市,森林覆盖率超过35%;上海也算沿海城市,可是生活环境不行,别说什么海滩海岛,到现在还没有评上国家环保模范城。 七、结论 从上述分析比较可以看到,深圳是中国第一强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和现代化水平傲视群城,上海在各城市中具有全面优势,目前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时期,正朝着建成五大中心的方向迈进,将与港深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一道,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强壮有力的两条腿。 希望你能看得明白。

海南岛、深圳和浦东的定位有何异同?

主要是发展的方向不同,浦东和深圳市经济特区发展,海南岛是博彩业。

3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09-11 上午 05:54:45

    ”。“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浦东浦东新区位于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的东岸,面积5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80万。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

  • avatar
    访客 2022-09-11 上午 06:51:57

    机会都有座位。上海PK深圳综合实力那个强?拜托各位大神单独的说上海或深圳那是不科学的,谁也无法否认深圳上海是中国有特殊地位的两个城市, 二者之间有可比的地方,也有不能比的地方,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但我反对绝对化的比较,作为邓小平先生心目中的两个城市,深沪应当有相互学习的胸怀,之所以列出深圳上海

  • avatar
    访客 2022-09-11 上午 03:36:33

    与大自然、与绿地、与海滩、与蓝天亲密接触,多好。上海的生活成本远高于深圳。房子起价8000,两房两厅一卫普遍设计成120/130平米(深圳如果这么大,可以设计成4房2厅2卫)——受不了,上海的房子,无论从社区环境,房屋设计都远不如深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