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神经疾病诊断原则是什么
第六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疾病的诊断是医师对患者病情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要求医师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正确地分析、综合和推理。临床医师通过周详的病史采集、细致的体格检查以及有关的辅助检查后,根据收集来的资料,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才能对疾病做出初步诊断。
第一节诊疗程序
确定某种疾病是否为神经系统疾病或病变是否主要累及神经系统是神经科医师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许多神经系统症状是由其他系统疾病引起.某些神经系统的疾病也可能以其他系统或器官的症状作为主诉。一些心血管、呼吸,内分泌等内、外、妇、儿科疾病常台并有神经系统损害.还有些疾病,例如骨、关节、周围血管结缔组织等疾病,其症状也可类似神经系统疾病。因此,临床医师确定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时,要强调整体观念,避免只重视局部而忽视整体的片面观点,要全面了解病情和病损可能累及的器官和系统.确定诊断方向.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一、定位诊断
根据疾病所表现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结合神经解剖、神经生理和神经病理等方面的知识,常可确定神经系统病变所在的部位。神经系统的病变部位根据其病损范围可分为局灶性、多灶性、弥漫性和系统性病变。局灶性病变指只累及神经系统的单一局限部位,如面神经麻痹、尺神经麻痹、脊髓肿瘤等。多灶性病变指病变分布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位.如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等。弥漫性病变常比较弥漫或呈对称性分布,如感染中毒性脑病、病毒性脑炎等。系统性病变是指病变选择性的损害某些传导束或某些神经功能系统.如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亚急性联合变性等。
在分析病变的分布和范围之后,还需进一步明确其具体部位,现将大脑、脑干、小脑、脊髓以厦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特点分述于下.以便于临床定位思考:
(一)大脑病变
临床主要表现有意识精神和认知障碍、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癫痫发作等。各脑叶病变亦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如额叶损害主要表现为随意运动障碍、局限性癫痫、运动性失语、认知障碍等症状;顶叶损害主要为皮质型感觉障碍、失读、失用等;颞叶损害主要表现为精神症状、感觉性失语、视野缺损、精神运动性癫痫等;枕叶损害主要表现为视野缺损、皮质盲等。此外,大脑半球深部基底节的损害,可以出现肌张力改变,运动异常盈不自主运动等锥体外系症状。
(二)脑干病变
一侧脑于病变多表现有病变侧周围性脑神经麻痹和对侧肢体中枢性偏瘫.即交叉性瘫痪,或病变侧面部及对侧偏身痛温觉减退的交叉性感觉障碍,其病变的具体部位是根据受损脑神经平面来判断的。脑干两侧或弥漫性损害时常引起双侧多数脑抻经和双侧长柬受损症状。
(三)小脑病变
小脑蚓部损害主要引起躯干的共济失调.小脑半球损害则引起同侧肢体的共济失调。有时可出现小脑性语言和辨距不良。
(四)脊髓病变
脊髓横贯性损害常有受损部位以下的运动,感觉及括约肌三大功能障碍,呈完全的或不完全的截瘫或四肢瘫,传导束型的感觉障碍和尿便功能障碍。可根据感觉障碍的最高平面、运动障碍、深浅反射的改变和自主神经功能的障碍,大致确定脊髓损害的范围。脊髓的单侧损害,可出现脊髓半切损害综合征,表现为病变平面以下对侧痛、温觉减退或丧失.同侧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和深感觉减退或丧失。脊髓的部分性损害可仅有锥体束和前角损伤症状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亦可仅有锥体束及后索损害症状如亚急性联合变性,或可因后角、前联合受损仅出现节段性痛觉和温度觉障碍如脊髓空洞症。
(五)周围神经病变
由于脊神经是混合神经,受损时在其支配区有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的症状。运动障碍为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感觉障碍的范围与受损的周围种经支配区一致。前根、后根的损害分别出现根性分布的运动、感觉障碍;多发性神经病出现四肢远端的运动、感觉障碍一
(六)肌肉病变
病变损害肌肉或神经一肌肉连接点时,最常见的症状是肌无力,另外还有病态性疲劳、肌痛与触痛、肌肉萎缩、肌肉肥大及肌强直等.无明显的感觉障碍。
二、定性诊断
定性诊断是建立在定位诊断的基础上.将年龄、性别、病史特点、体检所见以及各种辅助检查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病史中特别要重视起病形式和病程特点这两方面资料。一般而言,当急性发病,迅速达到疾病的高峰.应考虑血管病变、急性炎症、外伤及中毒等}当发病缓慢隐匿且进行性加重.病程中无明显缓解现象,则多为肿瘤或变性疾病;发病形式呈间歇发作性,则多为癫痫、偏头痛或周期性瘫痪等。
现将神经系统几类主要疾病的临床特点列述于下.为临床定性所参考:
(一)脑血管病
起病急骤.症状在短时间内(几秒、几分钟、几小时或几天)达到高峰。多见于中、老年人.既往常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糖屎病及高脂血症等病史。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呕吐、肢体瘫痪、意识障碍、失语等。如年轻患者突然头痛、出现脑膜刺激征者,多为脑动脉瘤或血管畸形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a cT、MRI、DSA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脑血管病。
(二)感染性疾病
起病呈急性或亚急性,病情多于数日、少数于数周内达高峰,伴有畏寒发热、外周血白细胞增加或血沉增快等全身感染中毒的症状,神经系统症状较广泛弥散。有针对性地进行血厦脑脊液的微生物学、免疫学、寄生虫学等有关检查可进一步明确感染的性质和原因-
(三)变性痛
起病及病程经过缓慢.呈进行性加重。发病年龄相对偏大,如阿尔茨海默病常于60岁以后起病.但有些变性病也可于青壮年发生,如运动神经元病。变性病常累及某些神经元群,其病理改变有系统性,而出现如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遗传性共济失调等。临床症状各异.如阿尔茨海默病主要为认知障碍.帕金森病主要为肌张力增高和运动障碍,运动神经元病主要为脑神经核和脊髓前角损害所引起的症状。
(四)外伤
多有外伤史,呈急性起病,但也有外伤较轻,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发病,如慢性硬膜下血肿。要详细询问外伤经过,以区别其是否先发病而后受伤,如癫痫发作后或脑卒中后的头部外伤。x线及cT检查有助于诊断。
(五)中枢神经系统肿痛
起病缓慢t病情呈进行性加重。但某些恶性肿瘤或转移瘤发展迅速.病程较短。颅内肿瘤除常有的癫痈发作、肢体瘫痪和麻木等局灶定位症状外,尚有头痛、呕吐、视孚L头永肿等颅内压增高的征象。除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外,还应注意部分癌的颅内转移,可呈弥漫性分布,早期除颅内高压症状外.可无局灶性神经受累症状。脑脊液检查可有蛋白含量增加.有时可检出肿瘤细胞。颅脑cT、MRI检查很有必要,有时还应根据需要作颅脑以外的x线、B超、放射性核紊扫描、cT、MRI等检查以发现转移瘤来源。脊髓肿瘤时.可出现逐渐进展的脊髓压迫症状和脑脊液蛋白增高。
(六)脱髓鞘疾病
脱髓鞘疾病常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有缓解和复发倾向,部分病例起病缓慢.呈进行性加重。常见疾病有多发性硬化、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等。MRI、脑脊液检查和诱发电位检查有助于诊断。
(七)代谢和营养障碍性疾病
代谢和营养障碍性疾病常发病缓慢,病程较长,在全身症状的基础上出现神经症状。代谢和营养障碍常引起较固定的神经症状.如维生素B。缺乏常发生多发性神经病,维生素B,z缺乏发生亚急性联合变性,糖尿病引起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等。
(八)其他
有中毒和遗传性疾病等。神经系统中毒性疾患可呈急性或慢性发病,其原因有化学品、毒气、生物毒紊、食物及药物中毒等,诊断中毒时必须结合病史调查丑必要的化验检查方能确定。神经系统遗传病多于儿童及青年期发病,家族中可有同样疾病。其症状和体征繁多,部分具有特征性,如先天性肌强直症出现的肌强直、肝豆状棱变性的角膜色素环等.为这些疾病的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第二节临床思维方法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医学科学的发展,从而给临床医疗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现代技术的发展也使临床医学日趋形象化、客观化、数字化,使科学分析更加精密.使临床诊治疾病的水平大大提高。但是,现代技术永远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物理诊断和科学的临床思维,在当前医学发展的形势下,培养及提高神经科医师的临床能力显得十分重要。神经科有其发展的特殊性而使之有别于其他医学学科,因此,建立符合神经科本身特点的临床思维方法对神经科疾病的诊断治疗至关重要。
临床思维的培养应以循证医学理念为指导,要求临床医师应用已掌握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推理。从错综复杂的线索中,我出主要矛盾t并加以解决。这是一个观察事物并思考问题的过程。正确的临床思维是医师长期从事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临床医师白q基本功。
具体来讲,神经科医师宦按如下几个步骤进行临床思维的培养锻炼:①养成全面细致的习惯,通过详细的问诊、查体以及实验室检查,收集可靠翔实的临床资料。②将上述资料综合分析.利用神经解剖学、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尽可能合理地解释出病变的部位.进行定位诊断。③根据病变的部位、临床的病史与体征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最终分析判断疾病的病因,做出定性诊断。④明确疾病性质后,制定一个合理的治疗方案。⑤根据疾病的性质、部位、患者的综合状态等因素进而评估疾病对患者本身生理功能、心理状况、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影响.评定患者的预后。
上述培养神经科医师l临床思维的过程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要始终把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总原则.普于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透过现象抓住其本质特征。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疾病的诊断也显露出—些不可避免的局限性t首先,临床医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包括医师、患者和仪器设备等各方面因素t有信息的输人、加_=【二、处理和输出等各个环节;不仅有诊断过程的内环境,而且与外环境密切相关;不仅有技术问题,而且还包古有精神、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的问题。其次,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和疾病的复杂变化使得医学已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疾病已表现为一个多系统、多结构、多层次的病理状态,人体疾病的信息群也成为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不仅许多疾病的概念在变化,而且对疾病的病理机制的认识也在发展。疾病的认识过程日趋复杂,有自然,社会,心理等多方面因紊的参与。此外.医学基础科学不断进展,大量新的检测手段应用于临床,使得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发现新的疾病种类。这些因素导致疾病的诊断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十分强调对『临床资料的综合分析,提倡辩证思维的分析方法.避免对疾病认识的片面性和不真实性.减少误诊、误治,提高诊断率和治愈率。 在基础医学方面,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疾病机制的研究,已由整体器官水平进人细胞和分子水平,对生命的了解,已由现象进人本质的探讨。在临床医学中,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的发展体现了分子生物学在医学中的应用。并且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疾病发病机制的阐明.并进而对疾病l嘘床诊断、治疗和预防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而,医师要意识到疾病的诊断标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要把辩证思维的分析方法应用到l临床工作中。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青年医师只有在日常的医疗工作中不断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各种临床检查技术.为日后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青年医师还要善于学习,不断总结。医学知识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文献资料浩如烟海,来自书本的系统知识远远不能满足i临床的需要.所以必须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勤奋学习,尽快掌握新的理论和知识。只有夯实基础理论,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另外,青年医师还要向专家学习,学习他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检查技巧、灵活的思维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这一切都有助于临床能力和自我索质的提高。同时在平常的临床工作中,要勤于思考,注重观察,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增强自己处理疑难问题的能力,努力探索.不断培养和增强临床科研意识和能力•
作为自然科学领域中生物应用科学的医学.其任务是舫病治病,保障人类健康。在科技!El新月异的今天,神经科学已成为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时代要求培养一支基础扎实、临床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高素质技术队伍,为此加强神经科医师自我素质及临床思维的锻炼十分重要。
神经内科都做哪些检查?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包括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定位诊断是第一步。临床医师在综合考虑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后,对病变部位做出初步推断,再结合辅助检查,即可确定疾病性质。
神经内科的检查相对来说较为全面,要了解所需的检查项目,就必须熟悉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分类,包括周围神经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运动障碍疾病及脑血管疾病等。除了血液生化指标的支持,还要以下检查提供可靠依据。
一、头颅影像学检查
(1)头颅CT,主要针对颅脑外伤、颅内血肿、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脑肿瘤等疾病的诊断。
(2)血管造影(CTA、DSA),主要用于大动脉狭窄、闭塞及脑动脉瘤等诊断,两者区别在于DSA需要动脉插管注射造影剂,花费较多;而CTA是静脉给药,但是不能显示小血管分支的病变。
(3)头颅MR,此项检查是利用人体内H质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产生的共振信号成像,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颅脑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其中,DWI检查对急性脑梗死的识别具有优势,发病2小时内即可显影。
点此查看图片折叠原因
二、腰椎穿刺及脑脊液的检查
脑脊液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内,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血液中的化学成分只能选择性进入脑脊液。腰椎穿刺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血管炎、自身免疫性脑病、炎性脱髓鞘疾病、累及脑膜的恶性肿瘤疾病等。
三、 神经电生理检查
(1)脑电地形图:识别癫痫及其分类。
(2)肌电图:主要为运动神经元疾病、肌肉萎缩的诊断提供依据,鉴别神经源性及肌源性损害。
四、超生检查
(1)经颅多普勒:对于判断颅内外血管的狭窄、闭塞、动静脉畸形具有重要意义。
(2)颈动脉彩超:观察颈部血管的管壁、管径,识别颈部血管动脉硬化、狭窄、动脉瘤及动脉炎。
神经系统疾病有哪些
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的以感觉、运动、意识、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又称神经病。
简介
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的以感觉、运动、意识、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又称神经病。发生于骨骼肌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与神经系统本身受损所致的疾病往往不易区别,故肌肉疾病也往往与神经病一并讨论。中枢神经系统受致病因素影响(尤其是未能查出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时)而以精神活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称为精神病。俗话中常称精神病为“神经病”,实误。但神经病与精神病常可并存,如散发性脑炎往往以精神症状为首发症状,麻痹痴呆患者亦可早期即出现神经症状。有些神经病,如脑血管疾病、癫痫、脑炎、脑膜炎等临床上常见。神经病中慢性病占多数,往往迁延不愈,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很大影响,致残率很高。神经病可由多种病因引起,许多神经病病因不明,也有许多是遗传病。脑CT扫描和磁共振成像等技术的应用使许多脑和脊髓疾病能得到迅速准确的诊断。但因神经细胞损伤后不易再生,许多神经病仍无有效疗法。
2病因
感染
各种病因均可引起神经系统疾病。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仍不清楚。
包括细菌感染,如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由各种化脓菌引起;病毒感染,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流行性乙型脑炎、 B型库克萨基病毒引起的流行性胸痛、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脊髓灰质炎,库鲁病或属慢病毒感染而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可能由麻疹病毒的突变株引起;寄生虫侵染,如脑型疟疾、脑型并殖吸虫病、脑型囊虫病;真菌感染,如白色念珠菌性、隐球菌性脑膜炎;钩端螺旋体亦可致脑膜脑炎。一部分癫痫的病因是脑膜或大脑皮质感染后局部瘢痕形成为病灶。
中毒
包括金属中毒,如铅中毒可致外周运动神经麻痹、铅中毒性脑病,汞、砷、铊中毒亦影响神经系统;有机物中毒,如酒精中毒、巴比妥类中毒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有机磷中毒使胆碱能神经过度兴奋;细菌毒素中毒,如肉毒中毒可致颅神经麻痹和四肢无力,白喉毒素可致神经麻痹,破伤风毒素可致全身骨骼肌强直性痉挛;动物毒(腔肠动物、贝类、毒蚊、蜘蛛、河豚等所含毒素)亦可致神经症状(肌肉软弱、瘫痪、抽搐、共济失调等)。
遗传缺陷
许多影响神经系统的代谢病(如苯丙酸尿症、糖原贮积病、粘多糖病、脂质贮积病)、变性病(如脑白质营养不良、帕金森氏病、肌萎缩侧索硬化、遗传性视神经萎缩等)和肌病(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遗传病。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而高、低血钾性周期性瘫痪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营养障碍
夸希奥科病(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的一个类型)患者可有震颤、运动缓慢、肌阵挛等神经症状。维生素A 缺乏或中毒均可致颅内高压症。维生素B族缺乏可影响神经系统,如维生素B1缺乏症(脚气病)表现为多数周围神经损害,维生素B12缺乏可致亚急性联合性退行性变。
免疫损伤
预防接种后脑炎可能是疫苗中所含蛋白质抗原引起的变态反应所致。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面神经麻痹、感染后外展神经麻痹、感染后舌咽神经麻痹等可能为周围神经的变态反应性疾病。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等结缔组织病属自身免疫病,可累及神经系统,如风湿性热可表现西德纳姆氏舞蹈病。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自身免疫病,如弥漫性硬化、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多发性硬化、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视神经脊髓炎、横贯性脊髓炎、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脑桥中央型髓鞘融解症等。重症肌无力也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代谢紊乱
除上述遗传代谢病(如糖原贮积症等)可影响神经系统外,后天获得性代谢病,如缺氧、高钠血症、低钠血症、低钙血症、尿毒症、低血糖、肝性脑病等,均可伴神经系统症状。
内分泌紊乱
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脑的髓鞘化,刺激RNA和蛋白质合成,克汀病患儿脑发育迟滞,并可有小脑性共济失调。甲状腺功能亢进可伴震颤及腱反射亢进。糖尿病时胰岛素分泌不足,致周围神经脱髓鞘,出现神经障碍。
先天畸形
由病毒或毒素等致畸因子引起,或为遗传性。如脊柱裂、先天性脑积水、脑穿通畸形等。
血液循环障碍
血管疾患、血液成分致变、血流动力学紊乱、或栓子等可引起脑血管疾病。
异常增生
组织异常增生可形成肿瘤。可见于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
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原因不明、未找到病因的疾病常被称为“原发性”。
3分类
神经系统疾病中有许多病因不明,分类也很混乱、重叠现象,因此大致可按病因、部位、病理等分类。
按病因分类 如上节所述。但许多疾病病因不明,难以归入病因明确的类别。
按部位分类 分为中枢神经疾病、周围神经疾病、植物神经疾病以及肌病等。各部位疾病又可按病因、病理变化而分为细类。
按病理变化分类 可分为变性病、脱髓鞘疾病、炎症性疾病、畸形、出血。
按病程分类 分为急性(如流行性乙型脑炎、化脓性脑膜炎)、慢性(占大多数)。
4临床表现
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可分为缺失症状、释放症状、刺激症状及休克症状。神经系统遭受损伤时正常功能丧失,此即缺失症状。例如大脑内囊出血时运动及感觉传导束损伤,对侧肢体瘫痪,感觉消失。正常情况下,高级中枢能抑制下级中枢的活动,高级中枢损伤后,对低级中枢的抑制解除,其功能活动便增加,此即释放症状。如内囊出血后,大脑皮质对皮质下运动中枢的抑制解除,皮质下中枢活动增加,引起瘫痪肢体的肌张力增高(痉挛性瘫痪)。锥体外系疾病时的不自主运动(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也是释放症状。刺激症状指神经系统局部病变或全身性病变促使神经细胞活动剧烈增加,如周围神经损伤后产生的灼性神经痛,大脑缺氧时皮质细胞活动过度可致惊厥发作。休克症状指中枢神经系统急性病变时的暂时性功能缺失,如内囊出血时突然神志昏迷(脑休克),脊椎骨折后出现驰缓性截瘫(脊髓休克)。休克期过后,逐渐出现缺失症状或释放症状。
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体征可表现为意识障碍、感知觉障碍、运动障碍(如瘫痪、不自主运动、步态异常、共济失调等)、肌张力异常(肌张力增高见于锥体束病变、锥体外系疾病、僵人综合征、破伤风、手足搐搦症等,锥体外系时的肌张力增高称肌僵直;肌张力减低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肌炎,周围神经病变,脊髓后根、后索、前角灰质病变,肌萎缩侧索硬化,小脑病变等),头痛、头晕、眩晕、反射异常、肌萎缩以及排尿、排粪、性功能障碍等。
神经系统疾病时除有各种异常体征外,脑脊液亦常有异常。
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的病损可表现不同的病变综合征。
5诊断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要包括定位诊断、定性诊断和病因诊断,往往要先作出定位诊断即指出病损在神经系统具体部位。不同部位的病变综合征是定位诊断的依据。定位诊断往往有助于疾病性质的决定。许多疾病病因不明,因此难以作出病因诊断。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方面,病史和体格检查十分重要,脑脊液检查和其他实验室检查、肌电图、脑电图也往往能提供重要线索。神经系统影象学检查在一些疾病的诊断上起重要作用,尤其是电子计算机断层成像术(CT)和磁共振成像术应用后,气脑造影、脑室造影、脑血管造影等的应用大为减少。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定量脑电图、神经系统诱发电位、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眼震图等新技术均有助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
6神经检查及辅助检查
神经科检查能查出脑、神经、肌肉和脊髓疾病。神经科检查包括病史、精神状态评估、体格检查和实验室诊断性检查四大部分。与评估病人行为的精神病学检查的区别是:神经科的评估需要做体格检查。不过,异常行为常常提示有关脑部器质性改变的线索。
病史
在查体和实验室检查前,医生会见病人,了解其病史。要求病人描述目前的状态,确切地讲清楚这些症状在什么地方、时间发生,发生频率,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及是否影响日常工作生活。神经系统症状可包括头痛、疼痛、衰弱、全身状况差、知觉降低、感觉异常、无力和精神混乱。
病人应告诉医生过去和现在的疾病或手术史,严重者应了解血缘近亲的情况,过敏症状和目前所用药物情况。此外,医生要询问病人是否有与工作或家庭有关的困难,或是否遇到任何困惑,因为这些情况会影响健康和机体抗病的能力。
精神检查
通过询问病史,医生对患者的精神状况已有一定了解,但是对于影响思维过程疾病的诊断还需要做进一步鉴定精神状态的检查。
体格检查
神经科的体格检查需要做全身各系统检查,但重点是神经系统。检查范围包括颅神经、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和神经反射。此外,病人的共济功能、姿势和步态,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和脑血液供应情况也需检查。
颅神经检查 医生要检查直接与脑相连接的12对颅神经的功能。外伤、肿瘤或感染都可损伤颅神经的任何部分。需通过检查来确定损伤的确切部位。
运动系统的检查 运动神经支配随意肌(随意肌产生运动,如像走路的腿部肌肉。)运动神经损伤可导致其支配的肌肉瘫痪或肌力下降。缺少外周神经的刺激,可导致肌肉萎缩(原发性萎缩)。医生要求病人逆阻力做推拉动作,了解各组肌肉的肌力。
感觉神经 感觉神经把压力、疼痛、冷热、震动、运动及图形感觉传递到脑。
通过检查体表感觉来查感觉神经是否正常。当病人体表某部分有麻木、刺痛或疼痛感时,医生先用尖头针轻刺这部分体表,然后用钝头针轻刺同样区域,以此判断病人是否有区别尖锐和钝性感觉的能力。利用轻压力,热或震动同样可检查感觉神经的功能。检查运动感觉时,医生令病人闭目,然后轻轻地上下活动病人的指(趾),并令病人告诉移动指(趾)位置。
反射 反射是机体对刺激的一种自动反应。例如,用叩诊锤轻叩膝盖下的肌腱,下肢就产生反射。这个反射叫膝腱反射(这是一种深腱反射)。膝腱反射显示传入脊髓的感觉神经,脊髓内突触连接和返回下肢肌肉的运动神经的共同功能。其反射弧是一个完整的从膝到脊髓再返回腿部的回路环,并不涉及到脑。
常用的反射检查是膝腱反射和与其类似的肘、踝反射和巴宾斯基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检查是用钝性物划脚底外缘。除开6个月左右以下的婴儿,正常反射是脚趾都向下屈。如果大拇趾向上屈,其余各趾向外侧展开则是脑或由脑到脊髓的运动神经异常的征象。此外,还有许多神经反射检查法适用于评估特殊神经功能。
共济功能、姿势与步态 检查病人的共济功能时,医生要求病人先用食指触自己的鼻尖,然后触医生的手指,如此反复迅速地重复此动作。做第一次指鼻试验时,病人可睁眼,然后整个检查过程中病人都闭上眼睛。医生要求病人双手伸直,闭上眼睛直立,然后令其睁眼步行。这些检查用来检查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和脑的功能。此外还有许多其他不同的简单检查方法。
不经脑的反射弧 反射弧是神经反射的路径,例如膝反射。
1.轻叩膝盖,刺激感觉感受器,产生神经信号。
2.信号沿神经通路传达到脊髓。
3.在脊髓,信号由感觉神经传递到运动神经。
4.运动神经把信号返回到大腿肌肉。
5.肌肉收缩,引起小腿向上反跳。整个反射发生没有经过大脑。
自主神经系统 植物(不随意)神经系统异常可导致体位性低血压,无汗和勃起不能或不能维持等性功能障碍。有许多检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试验,比如医生可在病人坐着时测病人血压,然后叫病人站立并立即测其血压来检测病人的植物神经功能。
脑的血液供应 脑动脉严重狭窄的病人有脑卒中的危险。老人,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较高。把听诊器置于颈动脉之上,可听到血流经过狭窄血管段所发生的杂音。更精确的诊断需要做多普勒超声扫描等高级检查。
诊断性试验检查
为了准确地诊断疾病,医生可根据病史、精神评估及体检情况要求病人做相关的特殊试验。
脊椎穿刺术
脊椎穿刺(腰椎穿刺)是用穿刺针穿过椎间隙插入椎管,采集脑脊液标本检查。整个穿刺过程不需全麻,15分钟内即可完成。正常脑脊液清亮无色。不同疾病的脑脊液有其异常特征。例如:有白细胞和细菌的脑脊液呈云絮状,提示有脑脊髓感染,见于脑膜炎、莱姆(Lyme)病或其他感染性疾病。
蛋白质含量高的脑脊液通常是脊髓肿瘤,急性周围神经疾病,如多发性神经炎或吉-巴氏综合征的征象。含异常抗体的脑脊液提示多发性硬化。脑膜感染或某些癌症,脑脊液含糖量降低。血性脑脊液显示脑出血。许多疾病包括脑瘤和脑膜炎,可使脑脊液压力增高。
. 计算机体层摄影(CT)
CT是用增强的计算机扫描技术分析X线片。计算机产生二维、高分辨图像,这些图像类似于脑或其他所摄影器官的解剖切片。检查时受检查者必须在舒适情况下安静平卧。借助于CT,医生可以广泛地探测脑和脊柱的疾病。CT不但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也用于监测治疗效果。这种精确技术使神经科领域起着革命性的变化,提高了神经科医疗质量。
. 磁共振成像(MRI)
MRI是将病人头或整个身体置于一个强大均匀的磁场中,以获取病人受检查部位的清晰解剖图像。MRI无X线,非常安全。
MRI对陈旧性脑卒中、大多数脑瘤,脑干和小脑疾患及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优于CT检查。经静脉用显影剂强化成像能得到更清晰的图像。新型MRI的计算机程序可以测定脑的功能。
MRI的最大不利是昂贵且需较长时间(10~45分钟),而且对用人工呼吸机、有严重幽闭症倾向、携带心脏起搏器或其他金属物品(如假牙)的病人不适用。
. 脑回声图检查
脑回声图是利用超声波做脑成像检查。因其检查过程简单,无痛,相对便宜,适用于检查小于2岁幼儿的脑出血。因脑积液而致脑室扩大的(脑积水)病例,可以在床旁检查。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成人这种检查已被CT或MRI所取代。
.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
PET是通过显示特殊放射性核素在体内分布状态而获得大脑的内层结构和功能状态图像。把放射核素示踪剂经血液传送到脑组织,即可测定大脑的功能。例如:当被检查者在进行数学计算时,PET可显示脑的某一部分功能最活跃,PET同样适用于检查癫痫、脑肿瘤和脑卒中。PET多用于研究。
.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
SPECT利用放射性核素了解脑的血供变化及代谢功能。一旦注射或吸入的放射核素经血入脑组织,其在大脑不同部位的强度就反映出脑的供血情况或能摄取此放射核素的神经递质感受器的功能。这种技术的精确性和特异性比PET差。
. 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造影是把血管造影剂(一种X线可见的物质)注射入供应脑血液的血管中,显示出脑血流图像,以检查动脉瘤、动脉炎、动静脉畸形、脑血管阻塞等脑血管异常疾病。改进的MRI图像也能显示颈部和脑底部的血供状态,但其图像不如脑血管造影显示的详细清晰。
. 多普勒超声扫描
多普勒超声扫描通过测量颈动脉和颅底动脉的血流量来评估脑卒中的危险。不同的脑血流量用不同的颜色显示在监视器上。这种技术的优点是无痛,可在床旁检查,且相对便宜。
. 脊髓造影
脊髓造影是把造影剂注入脊髓腔做脊髓的CT或X线检查。脊髓造影能检查出椎间盘突出或癌性新生物等脊椎疾病。这种技术的CT扫描特别清楚。由于MRI简单、安全且图像更详细清楚,目前多由MRI取代脊髓造影。
. 脑电图(EEG)
EEG检查简单无痛。EEG是把20根导线安置在头皮上检测记录脑电活动。各种波型的脑电记录帮助诊断癫痫和一些少见的脑代谢性疾病。对一些难于检测出的癫痫,采用24小时记录。但是这种检查并不提供明显的特异性资料。
. 诱发反应
诱发反应是大脑对某些刺激发生反应的特征。视觉、听觉和触觉刺激都可激活脑的特异区域。比如闪光刺激就可以引起感受视觉的脑后部发生反应。正常情况下,脑对单一刺激的反应很小,EEG上无明显改变。但对一系列的刺激通过计算机处理后,可显示出脑已接受到刺激。脑诱发电位反应特别适用于检查不能交谈的病人。例如:医生可检测脑对声音刺激的反应来检查婴儿的听力。
脑诱发反应能揭示多发性硬化病人的轻度视神经损害。癫痫病人可以用深、快呼吸和闪光刺激法诱发异常放电。
. 肌电图
肌电图检查是用细小的针插入肌肉记录其电活动。肌电活动显示在示波器上并可通过扬声器听到。正常情况下,静息的肌肉不产生电活动。但很轻微的肌肉收缩就可产生电活动。随着肌肉收缩强度的增强,肌电活动增大。肌肉、外周神经和脊髓运动神经疾病肌电活动异常。
通过研究神经传导即可测量到运动神经冲动传导速度。用很小的电荷刺激运动神经可引发一次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神经传递,最后到达肌肉引起肌肉收缩,通过测量神经冲动到达肌肉所用的时间,就可计算出神经冲动传导速度。
类似的检查方法用于检查感觉神经。如果肌力软弱是肌肉疾病所致,神经冲动传导速度保持正常。如果肌肉软弱是神经源性疾病所致,神经传导速度通常减慢。
重症肌无力病人肌肉无力是神经冲动通过突触传递到肌肉不足所致。反复的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传递到肌肉导致突触对神经递质的耐受性增加,结果造成反应进行性减弱。
7治疗
病因明确、病原体可消除的疾病(如流行性脑膜炎)可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治愈。有些免疫性疾病可用免疫抑制药治疗。有些畸形可用手术治疗。许多变性病、代谢病无特殊治疗,多行对症治疗。
中枢神经系统可以做哪些检查?
脑池造影:
适应于鞍区占位性病变;空蝶鞍;后颅凹病变,如小脑桥脑角肿瘤及听神经瘤等。
一般情况差或神志模糊不合作者、碘过敏者禁用。
脑血管造影:
适应于颅内血管性病变;有定位体征之颅内占位性病变;颅脑外伤疑有颅内血肿者;原因不明的脑内和蛛网膜下腔出血;颅骨、头皮以及眼、面部病变。
有严重出血倾向者;麻醉剂或造影剂过敏者;穿刺部位有感染者;有严重心肾疾患者,均禁用。
脊髓碘剂造影:
适应于肿瘤或蛛网膜粘连引起的阻塞性病变;椎间盘后突或椎管内韧带肥厚;血管畸形。
脑半球深部基底节的损害,可以出现肌张力改变,运动异常盈不自主运动等锥体外系症状。 (二)脑干病变 一侧脑于病变多表现有病变侧周围性脑神经麻痹和对侧肢体中枢性偏瘫.即交叉性瘫痪,或病变侧面部及对侧偏身痛温觉减退的交叉性感
功能。例如:当被检查者在进行数学计算时,PET可显示脑的某一部分功能最活跃,PET同样适用于检查癫痫、脑肿瘤和脑卒中。PET多用于研究。.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SPECT利用放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