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为什么现在年轻人结婚越来越晚?
经常有长辈对年轻人抱怨:我在你这么大的时候,都有了小孩儿了。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同上一代相比,结婚年龄真的延后了吗?
年轻人结婚年龄逐渐推后
在了解结婚年龄是否推后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一下什么时候能够结婚。《婚姻法》第6条对法定结婚年龄做出了规定:“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男女双方不到这个年龄就不能结婚,只有达到或高于这个年龄才能结婚,至于结婚的最高年龄,则无限制。关于“晚婚”年龄在《婚姻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根据计划生育政策,男性年满25周岁、女性年满23周岁,属于晚婚。
根据统计,我国人口的初婚年龄从上世纪70年代的21岁增加到了目前的25岁,且还有上升的趋势。根据中国妇联在2015年发布的《中国幸福婚姻家庭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平均结婚年龄为26岁,男性比女性高2.3岁,四分之三的男性在25至34岁之间结婚,超过九成的女性在 30岁之前结婚。其中,70后比其他代际结婚时间更晚,平均结婚年龄在29.6岁,而60后、80后及90后的平均结婚年龄依次是26.3岁、 26.2岁、24.3岁。
数据资料来源:李建新,王小龙.人口生育政策变迁与初婚风险——基于CFPS2010年调查数据[J].人口学刊,2017,39(2):18-27.
那么,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早点结婚呢?
伴侣和财富的客观条件不成熟
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22岁是刚刚走出校园的年龄。在这个阶段,很多年轻人各方面的物质基础几近于零,面对结婚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的巨大支出,除非是父母的支持,自己很难拿出资金的支持。此外,毕业之后由于男女双方可能做出不同的未来规划,导致双方的差异性扩大,从而出现了很多“毕业分手”的现象。
受教育程度是影响结婚年龄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校园内(尤其是本科以前),由于求学的任务和经济不独立等条件的限制,很多情侣并没有发展到结婚的地步。但是一旦离开校园,年轻人的自由度加强,就容易更早的组成婚姻。
很多初中、高中毕业后未深造的年轻人,由于较早地进入社会开始工作,在更早的时间形成了独立的经济能力和一定的财富积累,也拥有了相对更加自由的恋爱环境,不论是恋爱成熟,还是奉子成婚,这些人在更早的年龄,就已经具备了结婚的条件——相同背景的伴侣、一定的财富积累。根据调查显示,在北上广深的新生代农民工中,教育程度越高,已婚率就越低,初婚年龄就越晚。
资料来源:冯虹, 赵一凡, 艾小青. 中国超大城市新生代农民工婚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 15(1):57-63.
高学历带来了高回报,那么为什么高学历的年轻人不能在毕业后就尽快结婚呢?这是因为很多高学历的年轻人,其获得高收入的基础,是因为其在大城市。如果回到地方,很多高学历的年轻人是心有不甘的。在大城市各种高支出的影响下,其很难在短期内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较丰厚的经济基础,同时面对婚后子女的各种开支,其自觉难以支撑,就更加倾向于选择单身。
相比之下,在很多三、四线城市,房价和物价相对较低,同时,当地年轻人的高学历比例也远没有一二线城市高,从而形成了年轻人更早结婚的现象。当然,经济因素在世界各国都对结婚年龄产生了影响。根据联合国的调查数据(颜色越深,初婚年龄越晚),我们可以发现美国、西欧国家等发达地区的人口,其初婚年龄明显偏后;而非洲等地国家的人口其初婚年龄则更加靠前。
月下老人的故事?
月下老人,是源自唐朝时期的著名典故。出自唐朝文学家李复言所著的《续玄怪录·定婚店》。
唐朝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有一个叫韦固的书生路过宋城借宿在宋城南店的客栈,夜晚遇一老人在月光下翻检一本婚姻簿。月下老人为韦固牵红绳指明婚嫁对象,后来韦固果然应月老之语与相州刺史王泰之女结为连理。
由于这个典故发生在宋城的南店,唐朝文学家李复言便把这则传闻取名为“定婚店”,收录在《续玄怪录》(原名《续幽怪录》)一书中,世代相传,男女老少咸知。
“月下老人”的故事产生在唐代,体现了唐朝人对爱情与婚姻“前世注定今生缘”的认知态度。
扩展资料
上古月老还没出现之时,媒神之职由女娲充任,古人非常尊崇负责撮合男女的媒神,这也很好理解。
上古时候,一个人丁兴旺的部族必定强大,生产力和战斗力也相应强大,想要人丁兴旺,自然要祈求媒神的保佑,上古时候的媒神同时兼任生育神,因此也就成为受到部族或者国家祭祀的重要神灵。
每年仲春时节,君主都要祭祀媒神,用鸡、猪、羊、牛等牲畜来供奉。传说,女娲是中国最早的媒神。我们知道,女娲是造人和补天的神,而女娲是媒神还不大广为人知。所以把女娲看做媒神其中很大的因素就是女娲造人的功劳。
女娲造人,把人分做男女,得以交合,让人可以繁衍生息。婚姻的出现亦是女娲的一大功绩。女娲造人,给予了人们一种生活方式,而这正是因为男女的分别而存在并建立的。
由于男女的性别,在此种生态下,人们建立了一种伦理的婚姻制度。因此,人们把这种姻缘归与女娲,认为她是最古老的媒神。祭祀媒神女娲在从前是普遍而隆重的事情。
古书上说,因为女娲让人们有了生活的能力,并把人们组织在一起,因而有了民族,人们渴望生命的延续这才把她作为媒神来祭祀,并兴建女娲庙等。女娲因为有了婚媒的神职,所以人们总要祭祀她,并祈求自己美好的婚姻。女娲庙由此香火不断。
直到后来有了新的媒神出现,人们渐渐改变了对女娲的看法,就更愿意把女娲看作自己的先祖来祭祀。替代媒神女娲的就是月老。月老是月下老人的简称。大约在唐朝前后,月老便开始在民间出现了。月下老人牵红线,是大家都熟知的,经常听到老人说起,或是在民俗的记录中看到。
月老是媒神,司职便是掌管民间的婚姻。方法就是牵红线。在青年人求偶之际,月老就回开始安排青年男女的婚姻了。只要月下老人将红线与小伙子和姑娘在脚上绑住,那么,就注定了两个青年男女的本世姻缘。个论有怎样的坎坷与困难,都会在这样的考验下结成夫妻。
世间男女的姻缘全由月下老人来决定的。月下老人亦就成了年轻人在爱情的上冀望,祈求媒神能够给予自己合适的姻缘,而不至于痛苦一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月老
《香蜜沉沉烬如霜》月下仙人为什么不喜欢润玉?
因为月下仙人早就知道润玉心机深沉,所以不怎么喜欢润玉。
而相反,旭凤一直都是非常坦荡荡的,他喜欢什么就直接说出口,做了什么事也敢于承担,不会耍心机。所以这才是月下仙人如此偏心于旭凤的原因,这也是因为月下仙人很心疼旭凤的原因。所以在后面的剧情中,月下仙人为了旭凤,也会帮助锦觅与他再续前缘。
剧集评价
该剧的剧情轻松解压。虽然该剧讲述的是神话爱情故事,但剧情却能落足于现实生活,不偏离、不悬浮,人设、细节也都尽可能地贴近生活,并将传统文化融入剧情细节中,通过生活常识、价值观念强化观众追剧时的代入感。
同时,锦觅积极向上、乐观生活的态度,也体现出该剧对年轻人的真实关照。该剧通过将轻松解压的剧集氛围与传统文化精髓相结合的方式,不仅使艺术创作与文化传播达到平衡,也与观众形成了良性互动。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留在家乡?
1
大城市压力大,房价高,自己的工作经验也有了一定的沉淀,所以大多数人会在这时候回老家选择一份体面的工作,买一套房,过着自己的余后生活。
2
从时代进步上看,过去我们需要在城市里才能进入网络时代,生活才更便利,才能开拓自己的视野。但是现在小城市与大城市之间的鸿沟也没有那么明显,回老家也可以做到这些。
3
现在一般生活不错的人,除自己在城市里有一套小房子以外,绝大多数也会选择在僻静的山村再购买或是老家再修建一套房屋,不为什么,城市节奏太快,偶尔也需要回乡村给自己放个假,那么对于我们普通百姓来讲,干脆自己回老家发展,又何尝不可?
4
当人到了一定年纪便不会像年轻人那样追逐过多的物质或其他使自己疲惫的东西,只要儿女一切都好,自己也只想回老家找个稳定的工作安度晚年。
当城市建设越来越好,农村在悄然间也开始发生变化。
了。只要月下老人将红线与小伙子和姑娘在脚上绑住,那么,就注定了两个青年男女的本世姻缘。个论有怎样的坎坷与困难,都会在这样的考验下结成夫妻。世间男女的姻缘全由月下老人来决定的。月下老人亦就成了年轻人在爱情的上冀望,
生路过宋城借宿在宋城南店的客栈,夜晚遇一老人在月光下翻检一本婚姻簿。月下老人为韦固牵红绳指明婚嫁对象,后来韦固果然应月老之语与相州刺史王泰之女结为连理。由于这个典故发生在宋城的南店,唐朝文学家李复言便把这则传闻
告》显示,目前我国平均结婚年龄为26岁,男性比女性高2.3岁,四分之三的男性在25至34岁之间结婚,超过九成的女性在 30岁之前结婚。其中,70后比其他代际结婚时间更晚,平均结婚年龄在29.6岁,而60后、80后及90后的平均结婚年龄依次是26.3岁、 26.2岁、24.3
百度百科-月老《香蜜沉沉烬如霜》月下仙人为什么不喜欢润玉?因为月下仙人早就知道润玉心机深沉,所以不怎么喜欢润玉。而相反,旭凤一直都是非常坦荡荡的,他喜欢什么就直接说出口,做了什么事也敢于承担,不会耍心机。所以这才是月下仙人如
功绩。女娲造人,给予了人们一种生活方式,而这正是因为男女的分别而存在并建立的。由于男女的性别,在此种生态下,人们建立了一种伦理的婚姻制度。因此,人们把这种姻缘归与女娲,认为她是最古老的媒神。祭祀媒神女娲在从前是普遍而隆重的事情。古书上说,因为女娲让人们有了生活的能力,并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