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 1、列宾的油画有哪些,画中人要多,典故呢?
- 2、这个列宾的哪幅画?背后是不是又什么背景以及故事
- 3、《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谁画的
- 4、俄罗斯风景画与欧洲风景画的关系~ 在线等,好的话追加分数
- 5、列宾的《查波罗什人给土耳奇苏丹写回信》讲的是什么内容
列宾的油画有哪些,画中人要多,典故呢?
代表作: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蜻蜓》(列宾女儿列宾娜)
《萨特阔在水下王国》
《不期而至》
《伊凡雷帝杀子》
《萨坡罗什人》
《库尔斯克省的宗教行列》:
列宾在莫斯科生活六年之后又回到彼得堡,和斯塔索夫恢复了密切的交往。就在这个时期创作了这幅载入俄罗斯画史的作品。画家通过浩荡的群众性宗教行列,描绘了当时俄罗斯社会各个阶层和各种身份的人物群像,行列里的中心人物是戴着头巾、手捧圣像的女地主。旁边是脑满肠肥的御用商人,他们也满怀着同样的权威意识。走在中间留着长胡子的傲慢的祭司长身着锦缎祭服,他是一切统治者的神圣代表。画中不同人物衣着打扮不同,行为姿态各异,简直是俄罗斯的缩影。画家的画笔触及了所有人,村长、警官、农民和乞丐挤满了画面,他们有着各式各样的社会心理负担。数百人的宗教行列是以地主和祭司为排头,农民和乞丐只能靠边行走,尤其在前头刻画一位跛子乞丐和农民妇女,那个拿小棍子的当差不准跛脚孩子走近行列,这一切都表明了画家的态度。原来画家只重视场面的光与色彩表现,托尔斯泰看后指出画中没有重视人物本身的刻画,没有画出作品的基本思想。列宾接受了,完成后的这幅画描绘了烈日下行进的群众,在这里光的照,加强了对人物的形象刻画,深刻地揭示了人物和时代的本质。这幅画以鲜明的色彩,开放运动的构图,给观众巨大的视觉冲击。
《查波罗什人写信给土耳其苏丹王》:
《查波罗什人给土耳其苏丹写回信》是关于历史和历史风俗的绘画作品,作品给人粗犷、豁达、睿智、任性、自由的最初印象,它表现了查波罗什人――这些武装的哥萨克自由流民的生活中生趣盎然和幽默豪迈的场面。
列宾在创作这幅作品时说:“无论在各民族人民方面或是艺术遗产方面,特别是在城市的结构和建筑术方面,经常吸引我注意的是共和制度方面。……我们的查波罗什使我高兴的地方就是这个自由,这种武士精神的高涨,俄国人民的英勇力量放弃了世俗的福利而树立了平等的兄弟友谊,来保卫自己正教信仰和人格的最优秀原则,……由于这种理性的精神,强大到不仅保卫欧洲抵御东方的掠夺者,而且甚至威胁到我们当时强有力的文明,并尽情地哈哈笑取东方掠夺者的高傲。”从十六到十八世纪,这些哥萨克的自由流民就把自己武装起来,在乌克兰成立了自治组织“查波罗什契卡”,自由是这个组织的最高原则。
画面所描绘的,是查波罗什人收到土耳其苏丹给他们的劝降书后回信的一个群众场面。武士们以开怀大笑、会心微笑、轻蔑的笑、挖苦的笑、讽刺的笑、幽默的笑、戏谑的笑、嘲弄的笑……等等各样笑的波涛所汇成的汪洋大海中,土耳其苏丹遭到了灭顶之灾,他的骄傲、愚蠢,一相情愿的梦想,受到了淋漓尽致的鞭苔。画幅中,他们的首领叼着烟斗、神采飞扬的赛尔柯随口发出的获得大家赞同和响应的庄严声明,也有周围的人七嘴八舌所发出的唇枪舍剑:表达了不畏强暴、酷爱自由的浩然正气。画家匠心独运的巧妙构思,突出了所要表达的主体:人们的视线全都凝集在写信这个规定动作上,写信人和他们的首领居于人群中央,其首领是他们的灵魂,他睿智、明亮、坚定、诡秘的眼神集中体现了查波罗什人的不屈精神,人们围着他如同众星拱北辰。背景上高扬着的一只指向远方的窠穴所在,也将是这封信落脚的地方。整个画面笼罩着一片和平、胜利和欢乐的氛围,是一首笑的交响乐,是对人民的歌颂。然而,每个战士随身佩带的刀剑和刺向天空的长枪,却同这种氛围和谐地统一在一起,说明这种和平、胜利和欢乐是以武力为后盾的,是用战斗来赢得的,也是用战斗来保卫的,一旦敌人敢于进犯,他们立刻会把笑的海洋变成愤怒的火山,向敌人喷射出仇恨的火焰和岩浆,直至把他们一个不留彻底地消灭为止。
这个列宾的哪幅画?背后是不是又什么背景以及故事
列宾《伊凡雷帝和他的儿子》
伊凡雷帝和他的儿子(全名:1581年11月16日恐怖的伊凡和他的儿子) 1885年 列宾 俄国 199.5cm×254cm 现藏于莫斯科特列恰柯夫美术馆
在80年代列宾的2幅最大的历史画便是《查波罗什人给土耳其苏丹的信》与《伊凡雷帝和他的儿子》。该画选择了伊凡四世在日常生活中的暴行,在一与儿子的的争吵中,伊凡四世用笏杖击中儿子的太阳穴,这一偶然的冲动致使儿子丧命。该画具有如此强烈的感染力,以致评论家斯塔索夫几乎每天在报纸上收集个方面的反应。油画所描绘的惊人事件,引起了官方的抗仪。俄国圣宗务院总检察官波毕得诺斯泽夫在给皇上的奏折写道:“现今艺术真是不可思议,不作一点好的榜样,却是一些带有批判和揭发倾向的赤裸裸的现实主义感情。费解的是画家偏以全部真实去描绘这些事件,其用意究竟何在?为什么要画伊凡雷帝?除了某种倾向外,找不到别的理由."该画展出不久即被摘下,再见到它时已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谁画的
是列宾……
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ИльЯ ЕфИМОВИЧ РеПИН,1844—1930) 英文名Ilya Yafimovich Repin
列宾是十九世纪后期伟大的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列宾在充分观察和深刻理解生活的基础上,以其丰富、鲜明的艺术语言创作了大量的历史画、肖像画,他的画作如此之多、展示当时俄罗斯社会生活如此广阔和全面,是任何一个画家都无法与之比拟的。
1844年,列宾出生在俄罗斯哈尔科夫省的楚古耶夫镇。其父是一个屯垦军军官。全家人在屯垦地辛勤劳作,童年的列宾亲身体会到了生活的贫困和艰难,他也不只一次亲眼目睹了囚犯如何被驱赶着由此经过,这些印象成为他日后创作的素材。但列宾的绘画才能是受到了在画坊当学陡的表哥的影响。表哥时常给他带回一些纸张、颜料、画笔,耳濡目染,列宾逐渐对绘画着了迷。
1864年他考入彼得堡美术学院,习画6年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获得了大金质奖章和公费到意大利、法国留学的机会。1876回国并开始了坚持不懈的创作。
俄罗斯一些具有进步民主思想的写实派画家和雕刻家组成的“巡回展览画派”主张真实地描绘俄人民的历史、社会、生活和大自然,揭露沙俄专制制度。1878年列宾加入该画派,创作了大量现实主义的绘画作品。他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其现实主义绘画杰出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画家的成名之作。画面上展示的是:烈日酷暑下,漫长荒芜的沙滩上,一群衣衫褴褛的纤夫拖着货船,步履沉重地前进着。列宾在油画中塑造了11个纤夫,他们的年龄、身材、性格、体力、表情各不相同,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的不仅是沙俄专制下普通民众奴役般的生活,更体会到了他们的智慧、善良和力量。这也正是画家的创新之处,巡回画派艺术家以往的作品都是把人民当作同情、可怜的对象,而列宾在反映现实的同时,通过人物的神态和姿态来充分体现人民身上所蕴藏的巨大能量,给人以激励、震撼。19世纪80年代以后,列宾被公认为是批判现实主义的泰斗,成为巡回展览画派的旗帜。
列宾的创作中始终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同时他本人也与进步的革命民主主义者、知识分子保持着密切的交往,因此他绘制了许多以反映“革命者不屈斗争”为题材的优秀作品。描绘流放者突然回家场景时的《意外归来》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这幅油画就象是一部小说向人们讲述一个革命者被流放后经受了怎样的痛苦,家人是多么的悲伤,以及流放者不期至后他和家人是多么的意外、兴奋。这是画家创作鼎盛时期的一幅作品。画家的绘画天赋在该作品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画面上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一袭黑衣的老妇人刚从坐着的椅子中站起来,转向“归来者”,似乎要扑过去拥抱,又抬不动脚步;桌边坐着的两个孩子,稍大的男孩儿欣喜地抬起头注视着,嘴巴吃惊地半张着,好像要喊出声来;较小的孩子有些胆怯地把目光从读着的书本移向“陌生人”;……再看归来的“流放者”,个子高高的,瘦瘦的,身穿褪色的肥大的大衣,脚上是沉重的沾满泥土的靴子,他是经历了长途跋涉才得于与亲人相见,他的姿态有些犹豫,甚至有些不自信,似乎在这久违的家中他觉得自己像个外人,但他的神态却透出坚毅、勇敢。从流放者身上我们感觉到了革命者不屈不挠的英雄主义精神。列宾抓住“流放者跨进门坎的一瞬间,他及每个家庭成员的表情、行为”向人们展示“惊喜、意外”及其它种种复杂的情感。画家其它革命题材的作品还有《泥泞路上的押送》、《宣传者的被捕》、《拒绝忏悔》等。
在歌颂当时革命英雄的同时,列宾对以“历史事件”为主题的历史画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后人留下了《伊凡雷帝杀子》、《扎波罗什人给土耳其苏丹的回信》、《索菲亚公主》等不朽的历史画作。其中《伊凡雷帝杀子》最具代表性。这是发生在16世纪的一个历史悲剧。伊凡雷帝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位沙皇,从历史的角度看他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虽然阻力重重,大力推行了一系列利于中央集权的改革,备受后来彼得大帝的推崇。但伊凡雷帝生性残暴,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他听了别人的谗言,怀疑儿子篡位,在一次与儿子的争吵中,伊凡雷帝使用权杖击中儿子的太阳穴,致使儿子最终丧命。画家选择这一悲剧情节精心描绘:深红色的地毯上,紧紧搂抱着鲜血如注、垂死的儿子,伊凡雷帝的瘦脸上,瞪着两只惊恐万状的大眼珠。像是在后悔,又像是在祈求儿子不要死,我们从中看到的是那种不可逆转的弑子之痛。画家通过该作品,一方面,预示伊凡统治濒临灭亡,向世人展现残暴的沙皇注定要失败;另一方面,也展现出人类情感的复杂性,人性和兽性交织在一起。列·托尔斯泰观看了这幅作品后感概:“好,太好了,技艺那么巧妙,又不露痕迹。”
列宾自己也曾说:通过历史画,为痛苦的悲剧寻找出路。
列宾一生创作都非常勤奋,对每幅画都精益求精,他不仅是俄罗斯民族的骄傲,在世界美术史上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俄国画家。1844年7月24日生于乌克兰丘古耶夫,1930年9月29日卒于库奥卡拉。早年随圣像画师学画圣像,1864年进入皇家美术学院,1871年参加毕业生命题创作竞赛获金质大奖。1870~1873年创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为了创作这幅描绘沙皇统治下俄国人民痛苦生活的作品,他两度到伏尔加去,深入观察纤夫生活,使画面上的纤夫既是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压迫的人,又是具有坚强毅力的生活的强者,表现了人民的强大力量和精神美。1873年去法国进修,绘画技巧得到进一步提高。1876年回国后借助小城镇的宗教习俗画的一系列风俗画,反映了农村中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导致阶级分化的加剧。他的历史画也很出色。代表作《索菲亚公主》和《伊凡雷帝杀子》、《查波罗什人写信给苏丹王》表现了悲剧性冲突,刻画了复杂的历史人物精神面貌和心理变化。他还用画笔描绘了19世纪后期俄国民粹派反对沙皇专制的政治斗争,代表作有《拒绝临刑前的忏悔》、《意外的归来》、《宣传者被捕》等。他也是一位肖像画家,他把为同时代名人画像看作是最有意义的事情。在一系列肖像画中,最杰出的是《穆索尔斯基肖像》、《斯塔索夫肖像》、《托尔斯泰肖像》。还喜欢用轻松、欢快的笔调描绘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诸如《蜻蜓》、《休息》、《秋天的花束》等,实际上是一种类似风俗画的肖像画。在皇家美术学院任教的14年中,他为俄国美术界培养了一代后起之秀。晚年以自传体形式写了回忆录《抚今追昔》。
为了描绘沙皇统治下俄国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他在毕业前曾两度到伏尔加去,对纤夫的生活作了长期的观察,画了许多速写,熟悉并了解他们的个性和生活经历。在经过反复推敲和长时期的酝酿之后,列宾笔下的纤夫们,既是苦难的生活底层的人们,也是有毅力的生活的强者。在构图上列宾利用了沙滩的地形和河湾的转折,使11个纤夫犹如一组雕刻群像,被塑造在一座黄色的、高起的底座上。画面上对伏尔加河的景色作了很好的布局,使这幅尺寸不很大的画面具有宏伟深远的感觉。它不仅揭示了现实的矛盾,同时肯定了社会的积极力量,使俄国风俗画增添了新的语言。
列宾的历史画:画家把历史人物复杂、矛盾的精神面貌,通过紧张的 戏剧性的场面揭示了出来。在历史画《查波罗什人写信给苏丹王》,则以英雄的群像和乐观的色彩,描写了17世纪查波罗什部落的一段历史。画面上有20多个人物,表现了查波罗什人热爱自由和勇敢豪迈的性格。列宾还以19世纪后期俄国民粹派反对沙皇专制的政治斗争为题材,画了一组油画。其中闻名的有 3张:《拒绝临刑前的忏悔》 《意外的归来》和《宣传者被捕》。
列宾也是一位出色的肖像画家,他把肖像画称作"最有现实意义的绘画体裁"。他为同时代的名人作了一系列出色的肖像。
列宾在改革后的皇家美术学院任教14年,为俄国绘画学派培养了一代后起之秀。
列宾在晚年,曾以自传体的形式写了回忆录《抚今追昔》,用生动的文笔写下了自己童年和青年时代的经历,回忆了他和艺术家们的交往,以及他主要作品的创作经过,还附有他对当时欧洲绘画的评论及书信10余篇。这本读物对了解19世纪后期俄国的艺术概况,很有参考价值。
俄罗斯风景画与欧洲风景画的关系~ 在线等,好的话追加分数
标题:赵力中:对目前艺术环境的检讨暨俄罗斯近代绘画艺术赏析
《白嘴鸦飞来了》是萨甫拉索夫于1871年,根据他的科斯特罗马附近的莫米尔诺夫村的两次写生草稿创作的,这年秋天在彼得堡首届巡回展览会上第一次展出。如果说展出的其他一些画,在观众中间引起了这样那样激烈争论的话,那么只有这幅画得到人们异口同声的称赞。萨蒂科夫·谢德林、斯塔索夫等都给它以很高评价,克拉姆斯科依在给瓦西里耶夫的信中,说它是实际上最好最美的作品。他说,尽管有鲍加留包夫、克洛特、希什金这样的风景画家,但他们画的只是乡村、空气和水,而在《白嘴鸦飞来了》中“却有着灵魂,而且只有它才有这种灵魂”。这个评价是抓住了要点,是符合实际的,不然,为什么从第一天开始,人们就在它面前流连忘返,而当恋恋不舍地离去时,也往往带着激动而沉思的神情呢?
的确,在这幅画中,有某种把痛苦、喜悦、微笑和深思统一起来的东西,某种用语言难以尽述的隐秘的东西。你感到春天的气息,不光是用眼,而是用全部五官感觉:田野上虽然还覆盖着白雪,第一次春汛后的乡村还很冷,但是,已经听得出冰雪融化的叮咚声,白嘴鸦归巢的啁啾声,白桦树随风摆动的沙沙声。同这些早春的自然音响相和谐,赤裸的纤细的白桦树枝沐着微弱的阳光,融化的雪水在雪堆中间形成蓝色的湖泊,农舍、教堂、塔楼从严冬的萧瑟中抖擞起精神,广阔的天际凝聚着薄云,弥漫着水气。深邃的原野被融雪滋润,显得苍黑而肥沃。如果再深入一步观赏,那么,你会看到,疏稀树林的粉红色枝头正在抽芽、膨胀,那喧嚣的鸦群在盘旋奔走,忙碌营巢……,你感到春在胎动,同时也触动了你的乡土之情,也许你就出生在那个普通的俄国农村中,穿过长满了绿苔的篱笆就是你的家,你从孩提时代开始就迎着早春的晨光,在噗哧响着泥浆的大地上嬉戏,在滋润的留着残雪的村道上追逐,甚至荡着散发着香气的松木做成的小舟,去探讨春潮的涨落……
画的色彩是明快、纯净和谐的,基本上是两种色彩的交织和对比:树和房子的灰色—深棕色,水和天空的白色—蔚蓝色。这两种色彩不仅达到和谐的统一,而且它们在各种具体对象上的运动变化,如雪地上的褐色斑点,反映在水中的石头房子的深黑色,赋予绘画以生动性、透明性和运动感。这种和谐的色调不仅悦目,而且表达了自然本身所含的诗意,它的意境的真实性和作者感受它时跳跃着幻想的心理素质。运用一切色彩来表现光和空气,是萨甫拉索夫一向特别注意的,他曾说过:“没有空气的风景画,不成其为风景画;……如果你没有画出空气来,——那就意味着是一幅糟透了的风景画。”
画家希施金(1832-1898)一生为万树写照,探索森林中的秘密,是一位俄罗斯森林的歌手。他的作品以精细、深入以及善于发现和创造自然界的幽邃意境而引人入胜。他的名作大多为描写俄国的松树和橡树,他喜欢宏伟、豪放、粗犷的大森林,从他19世纪60年代的《砍伐森林》到70年代的《松树林》、《森林深处》、《麦田》,几乎都是对松树的描写。他的《在平静的原野上》、《三棵橡树》和《橡树林》,又描写了橡树坚定、稳固、强大的相貌特征。
《松林的早晨》是一幅在民间流传很广的作品,希施金在画中欢畅地描写了森林中大自然的盎然生机。雾气弥漫,阳光从松梢射入密林,观众如入清新的密林中,呼吸着带雾的潮湿空气,闻着枯树上青苔的芳香,看着顽皮小黑熊的嬉戏。
希施金在创作后期,画了不少冬天里的森林,具有代表性的有《在玛尔特菲娜女伯爵的森林里》(1891),在高大茂密的林间深处,人们在感受寂静气氛的同时,似乎还得到某种哲理的思考,在他逝世的那年,他画了一幅取名《大松树林》(又译作《造船木材森林》)的作品,此画写大自然的富有,同时有很高的技巧。
艾伊瓦佐夫斯基(1817-1900)是一位专攻海洋风景的画家,画海的名手。他笔下的海景,气魄雄伟而庄严秀丽,他有丰富的想象力,也有写实的技巧,在海洋风景画领域独树一帜。作为巡回画派中年长的画家,他的作品在19世纪中期就受到艺坛的重视。他画于1850年的《九级浪》,是他一生中最成功的作品。在巨大的画面上,他用变化无穷的色彩,展示了海浪的惊险和壮美。
艾伊瓦佐夫斯基自小生长在海边,对大海有浓厚的感情和丰富的知识,因此他画的海景有真实感,有磅礴的气势。他一生中画了3000多幅作品,还有不计其数的草图和小稿。他笔下的海景,不论是风平浪静,还是惊涛骇浪,不论是日出、日没、月夜、霓虹、风雨、雷电,无不具有内在的力度。
库茵芝(1842-1910)是一位以浪漫主义的画笔来咏叹自然的风景画家。如果说希施金的作品像“大自然的肖像”那样细腻,那么库茵芝的画幅则以其装饰情调而独立于众之外。他爱画月光、夜色、晨曦、傍晚,如《在凡拉姆岛上》、《乌克兰的傍晚》和《拉多加湖》,他以某种看似单一的色彩,表现景色的迷人风采。
库茵芝在1879年同时展出的《白桦树丛》、《北方》和《雷雨之后》,描绘了自然界不同的风姿,画中的色彩和光影的变化,使普通的自然景色达到诗一般的境界。《第聂伯河上的月夜》的描绘手法更为浪漫,艺术效果强烈,列宾曾用“触动观众心灵的诗”这样的评语来赞美这幅作品。
19世纪后期俄国风景画派中最后一位大师是列维坦(1861-1900)这是一位兼有抒情和史诗品格的风景画大师,是一位对俄罗斯自然有独特的认识、深刻的理解,并善于揭示自然奥秘的艺术家。
列维坦青年时代在莫斯科绘画雕塑建筑学校学习,他的老师是萨符拉索夫。在他的早期作品如《索柯尔尼基之秋》中,还能看到萨符拉索夫那种偏重叙事的痕迹,但画中已经显示了列维坦用抒情的笔调再现自然的才华,他善于抓住自然形象中与人们思想感情有联系的部分,表达自然界内在的情绪。
列维坦在1888年左右创作的“伏尔加河组画”已充分表现了自己的创作风貌。组画中的《傍晚》、《白桦丛》、《雨后》、《黄昏·金色的普寥斯》等,画出了伏尔加河岸明净的美,传达了伏尔加河流域雄伟开阔的乡土气息。
19世纪90年代是列维坦的创作盛期,这时他完成了《深渊旁》、《符拉季米尔路》、《晚钟》和《墓地上空》等佳作。在这些作品中,似乎没有伏尔加河组画那种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他注意表达的是一种情绪,《符拉季米尔路》的压抑,《深渊》的民间传奇悲剧,《晚钟》中人们在古老宗教中寻求的感情寄托,列维坦又在两年以后的《墓地上空》画中加以综合的表现。这幅画集中地体现了他的创作意图:严峻、宽广、富饶的俄罗斯,贫困、受难的俄国人民。列维坦是生长在俄国的犹太人,父母早亡,自童年起就过着极度贫困的生活,90年代初沙皇对犹太人的迫害,使列维坦内心十分痛苦。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我现在的精神面貌和内在的一切,都包含在这一画中了。”《墓地上空》的画面,表达了雷雨将临,狂风吹折树梢的时刻,严峻的天色,宽广的河湾,正处在极大的变化中。在荒僻的山冈上,是一座被人们遗忘的小教堂和寂静的墓地。一切似乎正孕育暴风雨的来到。画家在构图处理上的大胆和才智,使画面更具博大恢宏之气势。
列维坦在最后五年中,画了一系列有愉悦、欢乐情绪的风景。和他的挚友、作家契诃夫一样,感受到这一阶段社会进步势力的活跃,情绪有所变化,他们的作品中自然流露出对生活的信心和爱。在1895年列维坦画了《伏尔加河上的清风》、《三月》和《金色的秋天》三幅出色的风景画。伏尔加河上绚丽的夏天,三月艳阳天里暖和的阳光,金色秋天是诱人的白桦和宝石般透明的溪水,都流露出了画家内心的激动之情。
1895年以后的作品,如《春天·大水》、《黄昏·月亮》、《农村中的月夜》、《黄昏里的草垛》,列维坦的艺术技巧更加完善。在他逝世前不久完成的《湖》,对自然形象进行了高度概括,造型手段凝练,可以作为他对俄罗斯大自然多方面的探索和总结。列维坦的艺术风格带着一种内在的忧伤感,这与他的命运有着密切的关系,15岁丧母,17岁丧父,艰辛的童年和求学之路给了他创作的基因,以至在他的作品中透射出性格的坚韧和对生命的渴望,他终生未娶,没有子嗣,晚景凄凉。1900年,当俄罗斯春回大地,鲜花开满了白桦林中的时候,列维坦在修道院钟声的祈祷下,静静地离开了人世。
列维坦生命短促,他在39岁正当创作日趋成熟时离世。他属于巡回画派的后起之秀。他在俄罗斯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包括法国印象派绘画的技巧,进行了艺术上的革新和创造,使俄罗斯风景画派进入一个更高的文化艺术层次。
第2部分:19世纪的俄罗斯的历史画
读历史画,先略论历史画在历史上的位置和意义。
我们应对自己历史中的精神缺失而勇于检讨!我们一个文明古国,却鲜见时代的标志性作品和艺术的精神内涵。
当我们翻开世界美术史,不乏有历史画的经典之作映入眼帘,并为之撼动,而在中国的美术史上,此类的作品却不多见,是为什么!这是值得思考的。
西方绘画史上的18、19世纪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都将历史画作为十分崇高的主题来表现,而且都以此来确立画家的历史地位,历史画在西方美术史上实际形成了光彩夺目的绘画史。在西方历史中文化艺术巨匠往往最终形成时代英雄,其贡献显赫存在于社会历史中,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他们的文化艺术精神最终演化为时代精神,而在东方,这一现象却属罕见,以艺术家的精神为社会时代的旗帜似乎是没有的,由于艺术在中、西方历史上的功能完全不同,特别是在文化传统中的形态及精神世界中存在的巨大差异,因此其存在地位和现状大不一样也就是历史的事实与现象而已了。
对于影响我国美术界较广泛而深刻的俄罗斯美术有着深厚的历史画传统,其丰富而经典的作品常见于19世纪的俄国巡回画派,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了解的俄国绘画是十分片面而狭窄的,产生了诸多的历史误会,然而苏联时期的历史画和我国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历史画却散失了历史画本身的学术意义和审美功能,弱化了其精神内涵,这个时期的历史画显得苍白无力,甚至曲解历史,被政治斗争浸透画面,使之多少丧失了历史画的崇高意义和人文价值。
中国近现代历史画和历史画家与西方历史画及画家比较在若干方面有着较本质的区别;首先是历史画本体上的学术没有达到深度,对历史上的主题事件在其历史上的意义和精神层面上的价值以及在现实中的启示。均未达到如《自由领导人民》、《近卫军临刑的早晨》等经典作品的人文价值。其二是历史画家的个人问题,也就是艺术家本体的问题,画家对历史及其事件的思考和判断都受到社会传统文化及政治因素的局限,综上所述、对审美人性社会道德等各方面的评价这就取决于画家的个人历史文化背景和独立精神的思考。画的本体思想决定了作品的价值内涵。由于中国画的内在精神和形式的欠缺,长期形成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消遣方式,没有以科学的精神和洞察社会的方法与手段融入绘画,以创作出波澜壮阔的以人物为主要对象的惊天巨作而垂青史,这就是历史留下的缺憾。其三是历史画家艺术创作能力,一个成熟历史画家的绘画技能是不言而喻的,只有具备了完美的技能才能够成为一个具有控制力的历史画家,历史画是一个写实画家的试金石,否则画家的宏图之志就会变为一席空谈,由于历史画的因素十分复杂,其审美的意象随着历史的进程也在流动,历史画家也应更富有探索精神,更深入揭示历史画的精神价值和人性的尊严,对我们过去凝重和漫长的历史多加思考、忘记自己历史的民族是悲哀的,如果中断了历史性绘画的民族更加可悲!
在巡回展览画派中有杰出成就的,是伊里亚·列宾(1844-1930),他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一画,奠定了俄国19世纪绘画在世界美术史上的地位。列宾在此画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独到的深度,外光的表达和炎夏闷热空气的渲染非常出色,在构图上——巧妙地利用沙滩的地形和河湾的转折的描写,使画中的人物犹如一群雕塑,被塑造在一座黄色隆起的底座上,这空间布局上的成功,使这幅尺寸不大的画面具有宏大雄伟的效果。
在画完《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以后,列宾随后去法国留学。19世纪70年代初,正是法国印象主义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刻,印象主义画家对光和色彩的探索成果,无疑对列宾产生了影响和启发。他在法国画成的《渔民的女孩》、《巴黎咖啡店》、《萨特阔》等,表现出他对绘画语言形式的浓厚兴趣,这位年轻画家,内心里关注的依然是绘画的内容,所以当他1876年回到俄国以后,很快画出了像《祭司长》和《库尔斯克省的宗教行列》那种有强烈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对俄国的民俗宗教作了深刻的描写,并刻画了心地纯真善良及形形色色各阶层人士遭受社会歧视的小人物。
如在列宾的《索菲亚公主》这一油画中,描写了17世纪末、18世纪初俄国改革初期宫廷中的保守势力的代表彼得一世的姐姐索菲亚公主的悲剧下场。在《伊凡雷帝杀子》中,列宾深刻地揭示了俄国16世纪的暴君、一个生性狐疑、性格怪癖的沙皇的形象,他杀害了皇储后的恐怖和精神上的崩溃,被列宾刻画得精细入微。
列宾的《查波罗什人写信给苏丹王》,以其英雄的群像和乐观的色彩,表现出与《伊凡雷帝杀子》迥异的绘画风格。整个画面洋溢在一片笑声中,豪迈而自信的查波罗什人,围坐在桌边,用尖刻、幽默的语言给土耳其苏丹王写复信,耻笑苏丹王对他们劝降的企图。为作此画,列宾曾到查波罗什人聚居过的乌克兰,先后数次搜集素材,因此画面上查波罗什人的服装、用具、乐器、装饰品等,都相当真实,具有历史研究的价值。
列宾的肖像画十分卓越,他认为肖像画是“最有现实意义的绘画体裁”。他为同时代各个阶层的代表人物作了各种类型的肖像,他的名作如《穆索尔斯基肖像》、《托尔斯泰肖像》、《斯塔索夫肖像》、《特列恰可夫肖像》等,用笔自由,刻画深入,是俄罗斯肖像画艺术中很见功力的作品。陈列在普希金博物馆中的《国务会议》一画是列宾在20世纪初接受官方订件,为沙皇的国务会议作一幅大型的群像画,此画在助手们的协助下完成,《伊格纳吉耶夫伯爵肖像》和《盖拉尔德和高列梅金肖像》是列宾为国务会议中的重要人物绘制的肖像,此肖像作品是《国务会议》很有代表性的习作。
列宾长寿而多产,他丰富的艺术创造和卓越的表现技巧,把俄国绘画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他接受了当时俄罗斯进步文学的影响,吸收了西方艺术的精华,辛苦耕耘,他艺术中深刻的批判精神,标志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绘画的高峰。
苏里科夫(B.И.Суриков,1848-1916),是在俄国批判现实主义艺术成熟阶段成长起来的画家。他的历史画,在取材和创作思想上,都作出有价值的革新,在巡回展览画派中他与列宾齐名,并同被认为是俄罗斯的历史性绘画巨匠。
在巡回画派的创作中,历史画原是比较薄弱的,因为历史题材处理往往不易与现实生活关联。苏里科夫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作出了重要贡献。
苏里科夫从事历史画创作,有他得天独厚的条件。19世纪中叶,在他出生并度过童年和青年时代的西伯利亚小镇,还保留着古老的传统生活方式和习俗,而在他学习的城市圣彼得堡,地处欧洲,深受欧洲的影响,并已经是一个相当现代化的大城市。
在1871年的第一次巡回画展上,有一幅题材新颖的历史画,这是画家盖依创作的《彼得大帝审问王子阿历克赛》。这幅画表现了俄国历史上一场尖锐的政治斗争的片断,揭示了改革与守旧两种对立观点的冲突。彼得大帝及其时代,给当年还是学生的苏里科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从他定居莫斯科以后,红场上的历史陈迹使他对彼得时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在1878年着手起稿《近卫军临刑的早晨》(30岁时创作此画),画面描写的是彼得从国外赶回莫斯科镇压近卫军的场面。为这幅画,苏里科夫花了三年时间,他阅读了相关历史文献,在博物馆研究了大量的实物资料。鉴于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在红场,因此画中用著名的华西里·伯拉仁诺教堂为背景,右侧是克里姆林宫的卫城,这些高大的历史建筑物,大大烘托了这幅作品肃杀与铁血的时代气氛。
这幅画展出于1881年第九次巡回画展,列宾对它曾有极高的评价,认为此画是整个展览会上印象最深的杰作。
继《近卫军临刑的早晨》以后,苏里科夫接着创作了《缅希科夫在贝留佐夫》。前一幅描写了彼得大帝事业的开端,后一幅则是彼得身后事业的衰落。缅希科夫是彼得大帝的宠臣,他曾协助彼得大帝巩固了俄国的政权和国家地位。在判处近卫军的事件中,缅希科夫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彼得去世后不久,在安娜女皇和宫廷中德国人的阴谋策划下,缅希科夫和他的全家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的小镇贝留佐夫。缅希科夫的悲剧,是彼得时代以后宫廷权力之争的缩影。
苏里科夫在这幅作品中对历史人物的心理描写,至精至微。他深入到这个失意者的内心深处,刻画了他复杂而又微妙的精神世界。对缅希科夫形象的塑造,苏里科夫下了很大的功夫,从构图、色彩、人物安排到服饰和穿戴,无不进行精心的推敲。这幅画在1883年展出后,立即被著名的收藏家特列恰可夫收购。
苏里科夫的另一巨作《女贵族莫洛卓娃》,描写的是彼得大帝父亲时代的事件。17世纪初,日趋扩张的俄罗斯专制政权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教会以加强沙皇和贵族的统治。当时在宗法族长尼孔主教的倡议下实行了教会改革,但社会下层的教徒仍坚持民间的传统礼拜仪式,因而他们被称为“旧教徒”或“分裂派教徒”。莫洛卓娃女贵族就是一位分裂派教徒,她虽有相当的政治背景,由于他坚持旧教而遭到残酷的迫害。画面上,苏里可夫描写莫洛卓娃被人从囚禁的修道院带到另一处审讯的场面。市民们拥挤在修道院门口,等待这位闻名妇人的出现。莫洛卓娃坐在简陋的雪橇上,高举右手,并以两个手指示意自己信仰的坚决。她的动作,除了象征神学上的争论以外,其意义还在于引起社会各阶层对分裂派的同情和对宗教改革的反抗。苏里科夫刻画了一个苦行者消瘦的、没有血色的清癯面颊和狂热,她眼中散发出令人可怕的光芒。她放弃了自己的财富,抛弃了贵族的显赫地位,勇敢执迷地走向自我牺牲之路。在苏里科夫这一反叛的、不可驯服的形象中,人们似乎看到了俄国妇女倔强性格。
《攻陷雪城》是苏里科夫在故乡西伯利亚画成的一幅风俗画,也是他惟一的一幅风俗画。冬天的积雪,节日里的民间游戏,古老的哥萨克服饰,唤起了他的创作欲望。
90年代中期前后,苏里科夫创作了三幅大型历史画:《叶尔马克征服西伯利亚》、《苏沃洛夫越过阿尔卑斯山》和《斯切潘·拉辛》,前两幅画的是俄国民族历史上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画幅的场面很大,主调鲜明,苏里科夫把“近卫军”中刻画的俄国人的顽强的性格特征,再次赋予了叶尔马克和苏沃洛夫的士兵。而《斯切潘·拉辛》则是苏里科夫花了相当精力去塑造的一位农民起义领袖的形象。这幅画完稿于1910年,画中的拉辛在战斗中受了挫折,他瞪大眼睛,满腔积愤,遏制着怒火,在思考复仇的计划。这位使沙皇统治者们闻风丧胆的英雄,在起义失利后被富裕的哥萨克人出卖,最后在1671年就义。
在以后几年中,农民起义的历史题材常使苏里科夫激动,他开始起稿《布加乔夫》、《克拉斯诺雅尔斯克的暴动》,但这两幅画都没有最后完成。他后期创作的《公主参观女修道院》,已带有风俗画的特点。
苏里科夫画过一些肖像,画中人物大都是与创作有关的模特或自己的亲友,而且大多为故乡的哥萨克妇女,她们都是平凡的无名人物,因而画来比较随意、自由,画风质朴。
苏里科夫力求通过历史题材,呼应当时的社会思潮,这既是巡回画派的创作倾向,也与俄国文学中的批判现实主义潮流一致。从绘画领域来看,他革新了俄国的历史画,并在人物刻画的深度和表现技法上,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和成就。
谢洛夫(B.Aceepoв,1865-1911)是一位世纪转折期的大师。他的创作,承前启后,在这一阶段的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谢洛夫初期的创作活动,正逢巡回画派的盛期80年代,自小跟列宾学画,列宾的创作对谢洛夫有过较大的影响。他的创作后期,正值1905年以后俄国各种艺术流派崛起的时候,谢洛夫和当时的青年画家一样,探索新的艺术表现手法,在艺术形式上作过大胆的追求。因此在谢洛夫的绘画中既可看到俄罗斯美术在内容和形式语言上的进一步提高,同时也可觉察20世纪初期绘画中经历的新的变化。
谢洛夫的成名之作是《少女与桃》和《阳光下的少女》。两幅画虽是具体人物的肖像画,但表现的都是自然和人类的青春这一主题。这两幅作品显示了谢洛夫卓越的表现技巧,画中格调清新,人与自然景色和谐融洽。两幅肖像使当时画坛十分震动。
90年代起,谢洛夫以专业肖像画家驰名于俄国,社会名流纷纷以重金向谢洛夫定画。谢洛夫接受了一系列肖像订件。在订件人中,有沙皇、公爵、达官显贵的工商界的暴发户,谢洛夫对他的入画对象始终抱着严肃的、客观的态度。
谢洛夫在绘制画家亲近和尊重的人物肖像时,则力求表达对象性格中高尚、美好的品质。如他的《科罗温肖像》、《列维坦肖像》等画中人物或是潇洒而富有才华,或是可亲而善良,或是具有坚强的意志力,尤其是列维坦的忧伤情绪,充溢着画面。如叶尔玛洛娃这位卓越的、曾演出过300多个不同性格角色的老演艺家,被人们称为戏剧界的女杰。在狭长的画面上,叶尔玛洛娃站在休息室的大厅里,高视点的构图,突出了她形体的庄重与高大,黑色的长礼服,灰色的墙面,在朴素的色调律动中,显示了这位艺术家的内在气质。这是一幅代表俄罗斯肖像绘画新水平的作品。
谢洛夫为寓言作家克雷洛夫作了很多插图,那些人格化了的动物,神态逼真,使克雷洛夫的儿童读物更显华彩。
由于对18世纪文化的爱好,谢洛夫还画过一组彼得大帝时代的组画,如《彼得在工地上》、《彼得一世在夏宫散步》、《彼得二世和伊丽莎白公主巡猎》等。
1910年,谢洛夫在巴黎观看由佳吉列夫率领的俄国芭蕾舞剧团的演出,俄女演员伊达·鲁宾施坦领衔主舞《埃及之夜》,她出色而新颖的现代表演,在法国十分轰动,谢洛夫当时画了一幅未卸装的《伊达·鲁宾施坦》,谢洛夫以单线平涂的技法,以夸张而简约的线条,画下了伊达·鲁宾施坦的半裸肖像,这在谢洛夫的绘画中虽极少见,从中可以看到他对现代画风和对形式感探索的兴趣。这幅画在俄国画派中曾有不同看法,但未引起太大的波澜。1911年夏天,在罗马的世界美术展览会上,谢洛夫的作品在俄国绘画馆中单独占了一间展览室,欧洲艺评界对谢洛夫的艺术给予了高度评价。秋天他回到俄国,不久即和友人一起去高加索作画。回莫斯科以后即感到心脏不舒服,医生劝他休息,但他自己认为正处在壮年阶段,创作上比较得心应手,要做的事实在太多,因而继续废寝忘食地工作起来,就在这年冬天,这位肖像画大师因心脏病突发离开了人世。时年46岁。
谢洛夫对他同时代的法国艺术现象极为关注,他多次去意大利和法国观摩那里的艺术作品,他没有像一些肤浅的艺术家那样对外国的时髦亦步亦趋,也没有像一些思想僵化的画家那样抱残守缺,不能容忍别家的探索和新人的涌出。他对革新不抱成见,善于吸收他人之长,但又深知自己和自己的民族,所以他的艺术,具有鲜明独特的风格。他肖像画的深度和在绘画技法上的进展,对当时的俄国和后来的苏联画坛,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20世纪初,俄罗斯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巡回画派此时已是强弩之末了,许多画家相继去世和移居海外。这一成为时代精神的一面旗帜渐渐地淡出了历史舞台,但其影响超越了文化和艺术的范畴,以至于百年之后还能见到其影响和听到其历史的回声。今天,在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夏宫、普希金博物馆和特列季亚科夫国家画廊里,来自世界各地的学人、艺术家、旅游者摩肩接踵,人头攒动,川流不息。
历史证明:艺术家留下的只有作品,一切思想、观念都蕴含在作品之中。当代也不例外,出力作是硬道理,表明了艺术家只有靠作品说话,决非是主义和流派,精品、力作,才能永驻史册!
尾 声
100多年过去了,俄罗斯巡回画派大师们为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遗产,虽然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显得纷乱和浮躁,需要冷静和思考,我们到底需要什么?因此学习和研究这些优美、充满时代精神的作品,仍然会使我们获得思想的启迪和美的享受。今天的讲座,主要介绍俄罗斯巡回画派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不同的画家。
列宾的《查波罗什人给土耳奇苏丹写回信》讲的是什么内容
列宾在19世纪70年代与80年代初,完成了一幅重要历史画《1698年新处女修道院内的索菲亚·阿列克赛耶芙娜公主》。不久,又在第13届巡回展览会上展出了他的另一幅重要历史画《伊凡雷帝和他的儿子》,引起了社会的很大反响。最后,列宾的一幅早从1878年开始酝酿的巨作,又在1891年公开展出了,这就是构思达13年之久的杰作《查波罗什人给土耳其苏丹回信》。这幅画可说是列宾集人物性格刻画之大成,它展示了一种学派,一种19世纪俄国写实主义绘画最光辉的学派——重视典型人物的个性特征。列宾以很大的热情来塑造哥萨克查波罗什人的不同类型,注意他们每个细节,搜集他们特有的民族服装、道具,选择每个不同形象的性格特征,并用俄国学院派所讲究的构图方法去处理这个多人物的戏剧性场面。这幅油画给俄国近代油画史增添了光辉。
画家为此画作了很久的准备。他去了解关于查波罗什雪契的历史资料,亲自游遍了查波罗什,画了大量习作。习作中不仅有肖像,还有衣服、日常用具、武器等速写和素描。查波罗什雪契是16至18世纪时期俄国哥萨克在乌克兰的自治组织。它由武装的移民所组成,其中主要是从地主那里逃亡至查波罗什来的农奴。画上所叙述的事情是讲17世纪时,土耳其皇帝要这批哥萨克人脱离俄国而归附于他。这封信惹恼了这些农奴出身的勇武强悍的哥萨克人,他们虽然流落此地,却深深热爱自己的祖国,从不想离开自己的家乡。画上就描写这些性格豪迈的查波罗什人在领袖赛尔柯(第一幅画稿上一个中间坐着抽烟斗的人)的授意下,正给土耳其苏丹写回信的情景。回信的措词相当尖刻,既表达了俄国哥萨克查波罗什人的爱国主义,也嘲笑了对方的收买用心。画家以集体拟信这个场面,来展现各个人物的不同姿态、形状、性格和表情。它是一幅人物众多,特征鲜明又饶有绘画趣味的查波罗什人物谱。
列宾在谈到这幅画的构思时说道:“无论在各族人民的历史方面,还是艺术遗作方面……经常吸引我的是市民共同生活和团体活动的情景。当然,最使我注意的是共和制度方面。……我们的查波罗什使我高兴的地方就是这个自由,这种武士精神的高涨。俄国人民的英勇力量放弃了世俗的福利而树立了平等的兄弟友谊,来保卫自己的正教信仰和人格的最高品质。这些勇士——当然也是当时最能干的小股民族——由于这种理性精神强大到不仅保卫欧洲抵御东方的掠夺者,而且甚至威胁他们当时强有力的文明并倾情地哈哈取笑东方掠夺者的高傲。”这段自述为我们鉴赏和理解这幅画的主题思想有很大的启示。
画上的每个人物都是经过认真思考而设计的,所以在这幅画的前后,有好几幅变体画。我们这里欣赏的第一幅画:右侧近景那个哥萨克胖子正在捧腹大笑(在第二幅变体上,这个人物已被移到桌子右侧后边),左侧那个光着上身的查波罗什人,据说名叫塔拉斯·布尔巴,是果戈理著名历史题材小说中的主人公,一位有崇高气质的哥萨克英雄。列宾为这个人物形象,曾搜集了许多生动的生活资料,以强调这个老人好说俏皮话的性格,此外,他还是个牌迷。在中景中间,站在桌子后面的八字胡老人,正用手指向后方点点,表示要在信中给他们(土耳其苏丹)“撒上点胡椒面”。当时由于首领说了句挖苦话,引起了在场的人哄堂大笑。画上所展现的正是这一大笑的瞬间。
这些自由武士有形形色色的装束和性格表现,差不多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这里有土生的查波罗什人,他们头顶上那一撮灰色辫发是一种习惯“发式”;也有年轻的神学学校出来的学生;有掉完了牙齿的老头和头包伤布而沉默寡言的战士;有穿得漂亮的纨绔子弟,也有皱缩着脸的干瘦老人。观众在这幅画上找不出两个相同的形象和两种相同的表情。由于人物众多,画家不断地修改,更动他们的位置,前后十数年,易稿几十遍,直至无可增删为止。因此产生了几幅人物大致相同而位置不同的变体油画:1870~1887年的一幅油画, 就人物排列看,不如这里的一幅,那一幅现藏特列恰柯夫画廊;1880~1891年的一幅, 画家以两个左右站立,右侧一个人物背朝观众的查波罗什人的构思,把中央一群人物联系起来,以使构图取得一种平衡,现藏俄罗斯博物馆;而本文欣赏的第一幅图片,则是1880~1893年间完成的。人物减少了许多。中间的首领, 即那个抽烟半伏案而作的哥萨克被删减了,借此突出了那个戴着眼镜笑着脸在写信的书记官。此画现藏哈尔柯夫造型艺术博物馆。
这些形象散发着整个查波罗什雪契的勇敢与无畏。他们的眼睛里闪耀着热爱祖国的民族自强的光辉。这是一首俄罗斯人民的颂歌,是列宾创作盛期末尾阶段最优秀的油画作品之一。
做成的小舟,去探讨春潮的涨落…… 画的色彩是明快、纯净和谐的,基本上是两种色彩的交织和对比:树和房子的灰色—深棕色,水和天空的白色—蔚蓝色。这两种色彩不仅达到和谐的统一,而且它
草垛》,列维坦的艺术技巧更加完善。在他逝世前不久完成的《湖》,对自然形象进行了高度概括,造型手段凝练,可以作为他对俄罗斯大自然多方面的探索和总结。列维坦的艺术风格带着一种内在的
画本体上的学术没有达到深度,对历史上的主题事件在其历史上的意义和精神层面上的价值以及在现实中的启示。均未达到如《自由领导人民》、《近卫军临刑的早晨》等经典作品的人文价值。其二是历史画家的个人问题,也就是艺术家本体的问题,画家对历史及其事件的思考和判断都受到社会传统文化及政治因素的局限,综上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