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 1、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及地学应用
- 2、常用的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系统有哪些?
- 3、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 4、遥感数据处理系统的基本功能及应用软件简介
- 5、遥感技术发展趋势
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及地学应用
邝生爱
当今,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信息网络等高新技术,已成为一门新的信息产业正在蓬勃兴起,并快速渗透到各学科领域、国民经济和人们生活之中,推动着科技和社会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1 几个概念
1.1 遥感(Remote Sensing)
远距离感知目标物或远距离探测目标物的物性。“遥”具有空间概念,即近地空间、外层空间乃至宇宙空间。“感”表示信息系统,包括信息获取和传输、信息加工和提取、信息分析和可视化系统等。所谓目标物即观测对象,就地学而言,有地表物体、地质体、地学事件等。关于目标物的物性,主要指物体对电磁辐射的特性。人们利用物体波谱特性差异达到识别物体的目的,因而地物波谱特性成为遥感地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遥感图像处理系统(Remote Sensing Image Processing System):借助光学仪器和计算机设备对遥感图像进行加工、分析、综合和可视化的系统,目前常用的是计算机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系统。
1.2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在计算机支持下,采集、存储、管理、分析、综合和描述与地理分布有关的地理空间信息系统。
1.3 遥感地理信息系统(RS-GIS)
泛指遥感图像处理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集成、一体化。
1.4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借助多卫星进行全球导航和定位的系统。
2 发展概况
2.1 一门新的信息产业正在兴起
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信息网络是近几十年来才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由于他们具有很强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在很短的时间内由新技术转化成新产业,形成自身的产品、产值、市场,并产生出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产业的兴起反过来又加速他们的发展和相互融合,形成新的学科和技术方法,并渗透到其他学科领域和社会经济部门。
2.1.1 遥感(RS)
航空、航天遥感使得人们能快速准确地获得大地域范围以致全球的各种信息,如气象预报、资源分布、灾害监测、环境污染等,所以各国竞相发展遥感事业。
航天遥感:苏联于1957年10月4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各国都以极大的热情和庞大的经济预算来开展航天遥感,特别是美国以极快的速度和惊人的成果展现于世。美国于20世纪60~70年代先后发射了气象卫星、资源卫星,开拓了航天飞机、地球空间站,向太空发射了多个探测器探测月球、火星、木星等行星和天体。法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印度等国也相继发射了相应的资源卫星。中国已有自己的气象卫星和资源卫星,实现了载人航天飞行,拟定了探月和太阳系行星的计划。遥感探测地面分辨率已达到米(m)级,波谱分辨率已达到纳米(nm)级,重复周期几天至几小时。在科学和经济部门的应用逐日普及,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很多部门已把遥感技术纳入到生产规范之中。科研部门和院校已设有相应的专业,正在批量的培养遥感技术人才,国家和政府部门已有相应的遥感中心和站点专门从事遥感数据的获取、分发和使用。所有这些在发达国家和我国都已形成了遥感信息产业,并有了相当规模的产值和快速发展前景。
航空遥感:应用飞机获取一定地域范围的遥感图像已成为平常事。就中国而言一些大中城市和一些沿海经济发达区都已飞行获得多个时段的遥感图像,用于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监测,如北京、上海、天津、武汉、西安、沈阳、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长江流域、珠江三角洲等城市和地区。
遥感图像在图像处理系统的加工、增强、分析和综合处理下大大改善图像质量,提取各种专题信息来满足广大用户的要求。图像处理软件层出不穷、功能越来越强大。图像处理硬件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大、中、小型的处理系统以满足国家、地区和个人的各种需求,特别是微机处理系统已相当普及。
由上可知,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是与空间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密不可分的。除此之外,在下面几个方面,遥感技术方法和理论开拓创新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传感器——有摄像机、扫描仪、温度辐射计、微波辐射计、荧光辐射计等;波段——有近紫外、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微波等;重复周期——由早期的几十天到现在几天到几个小时;分辨率——空间分辨率由几十米到几厘米,波谱分辨率由微米(μm)到纳米(nm)级;图像处理方法——由一般的增强、提取信息到人机交互对话、半自动识别;波谱信息——有实测地物波谱到直接从图像中提取或光谱重建;多尺度——由单一尺度发展到多种不同尺度图像融合;多数据源——由少数几种数据源发展到多种平台数据源,遥感信息和其他信息一起进行多元信息综合;理论拓宽——图像处理的理论依据由原来的概率统计理论拓宽到非线性理论、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所以多波段、多时相、多尺度、多数据、高精度和快速,形成了遥感技术的很多特色,再加上图像处理技术和信息提取方法,使得遥感应用领域越来越宽,在某些行业已不可代替。
2.1.2 地理信息系统(GIS)
20世纪50年代,在欧洲刚刚萌芽的土地信息系统(LIS),其功能十分简单。到70年代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实用化的GIS已在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瑞典、日本和澳大利亚相继出现。80年代GIS已进入普及和推广应用阶段,世界各国在基础GIS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开发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代表性的软件有ARCINFOR、MAPGIS等,在土地利用管理、城市规划、人口规划、资源管理、交通运输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成为有关部门的必备工具。90年代随着GIS的深入发展和数字化产品的普及,数字城市、数字生活、数字地球的时代已经到来,GIS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地理信息的产业化已不可避免(标准化、信息共享、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共享等)。
2.1.3 全球定位系统(GPS)
为军事目的服务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现已向全球开放,人们在地球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快速获取相应的地理坐标位置,只需持一个小小的定位接收器便可如愿。美国已发展到第三代定位系统,欧盟也在确立自己的“伽利略”计划,中国也有自己的定位系统(三个星),并与“伽利略”计划合作。
2.1.4 信息网络
20世纪70~80年代,人们为使得到的信息及计算机硬软件资源的共享,发展了计算机联网,出现了局域网络(如一个单位、一个局部地区),这些网络一出现就显示了极大的优越性,人们坐在自己的终端前就可调用他人、他部门的信息和享用别人计算机中的资源。80~90年代,人们可以跨区、跨国界以至国际间的通讯网络快速获取有关信息,网络以进入千家万户。随着无线通讯的普及化,人们可随时随地进出网络,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尽管网络会出现各种负面效应,但其发展趋势不减。
上述几个方面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化告知我们,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快速获取目标物的信息,以地理信息系统作为载体,快速流动在国际网络上,“信息高速公路”已经开通,信息革命正在我们身边发生,数字地球的时代即将到来。
2.2 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正在发生变化
2.2.1 由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局部的思维方式
遥感的出现使得人们有可能从大地域范围以致全球角度,从宏观、整体上认识很多问题,使得局部不能认识的,从整体得到,使人们的思维方式更加全面、完整,使得事物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具体、明确,可避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片面思维方式。
2.2.2 一套全新的技术路线和工作方法
遥感图像处理不仅能给我们改善图像质量、增强和提取信息,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信息综合、图像识别半自动化以及自动成图的技术前景。
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空间信息的存储、分析和成图功能,实现地理信息系统成图的自动化,大大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力。
网络使人们对社会已有的信息和计算机资源实现全球共享,加速信息传播,真可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2.2.3 出现了新的学科体系和机构
以遥感为基础的学科有:遥感地质学、环境遥感学、农业遥感学、城市遥感学、资源遥感学等。建立了很多的遥感机构:资源卫星发射机构、地面卫星数据接收站、遥感应用研究部门和遥感学科的专业及培训中心等。
以地理信息为基础的有:地理信息学,信息工程学等。建立了地理信息中心、站点、资源与环境遥感信息系统实验室及学术团体等。
2.2.4 政府的决策行为
西方国家政府正采取措施加速遥感发展和促使地理信息系统进一步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中国政府也十分重视,有关部门正采取对策加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3 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3.1 RS技术新进展与趋势
3.1.1 遥感数据获取正在出现三多(多平台、多传感器、多角度)和三高(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高时相分辨率)的新技术和趋势
多平台——如低、中、高轨道卫星,大、中、小、微型卫星等。
多传感器——如同一平台上装有摄像机、扫描仪、热成像仪、不同空间分辨率的成像仪等。
多角度——如垂向与侧向多角度成像。
高空间分辨率——如米级、厘米级的地面分辨率。
高光谱分辨率——如纳米级的波谱分辨率(如可见光波谱范围内分出十几个等级)。
高时相分辨率——如可重复观测的时间段达到小时级。
3.1.2 遥感图像处理正在出现新技术方法
海量数据压缩,数据融合,大地域图像无缝镶嵌,光谱重建,混合光谱分析,超多维光谱图像信息显示,信息提取模型化,智能化处理的理论与方法,SAR信息处理与成像理论,多波段多极化影像分析方法等技术新进展和趋势。
当高空间和高光谱分辨率遥感出现后,提出了一系列的技术方法问题:分辨率的提高遥感数据量呈几何数量级上升,成为所谓的“海量数据”,要处理这些海量数据自然受到存储、速度和时间的制约,所以就要进行数据压缩;高光谱分辨率可以使我们识别出更“精细”的地物,如何从图像的混合光谱中分离、重建和多维显示这些精心地物的光谱就成为技术方法的关键。
同一平台可获得不同地面分辨率的数据,如何让不同地面分辨率的数据满足不同尺度的实际需要,数据融合必不可少,而数据融合又受到几何精度和波谱保真的限制,为满足实际需要又有兼顾两个方面,所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融合方法。
大地域范围是遥感的优势,但是一景卫星遥感图像覆盖地面的范围总有一定的限度,而这个限度还随着地面分辨率的提高在缩小。当今人们的需求远远的超出这个限制,如几十至几百平方公里的地域,就需要几十景至几百景的图像镶嵌,这么多景图像可能出现由于时间差异带来的色彩、色调的不协调,为使整体图像的协调一致,无缝镶嵌技术应运而生。
3.2 GIS技术新发展与趋势
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库管理一体化;
多种数据格式转换;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通用化、标准化;
专业应用二次开发;
WebGIS开发与完善等。
3.3 GPS技术新进展与发展趋势
高精度第三代GPS;
“伽利略”GPS系统。
3.4 RS-GIS-GPS集成一体化(略)
4 地学应用及实例
4.1 地学应用
现在的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在地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虽然应用的先后和效果不尽相同,但都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有的已经成为行业规范。据不完全统计,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区域地质调查应用,
(2)矿产资源调查应用,
(3)水资源与水环境监测应用,
(4)土地利用监测应用,
(5)土地荒漠化监测应用,
(6)海岸带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应用,
(7)海洋岛礁及浅海海底地形调查应用,
(8)生态环境监测应用,
(9)区域地质环境调查应用,
(10)灾害监测应用,
(11)城市规划应用(含数字城市),
(12)区域规划应用。
…………
4.2 实例
至今,应用实例不胜枚举,但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方面是前人应用中带有规律性的认识和成果,另一方面是前沿探索性的成果。
4.2.1 带有规律性的认识和成果
前人所作的带有规律性的认识和成果也是相当的丰富,都值得我们去认真吸取,而作为有限教学时间内的教学内容,只能略举一、二。依笔者认为,无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在哪方面的应用,信息提取技术方法是共同的,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关键,所以用三个不同领域的实例说明遥感地学信息提取模式的共性和特性。
遥感地学信息提取模式:
实例一:遥感在金矿地质调查中应用,
实例二:遥感在土地荒漠化监测中的应用,
实例三:遥感在盐湖监测中应用。
4.2.2 前沿探索性成果
在众多前沿探索性成果中,笔者认为高光谱遥感在识别矿物方面的应用是当前的难点和热点。实例:“高光谱遥感矿物填图研究”(略)
5 理论、技术方法问题
5.1 理论问题
5.1.1 地物的异物同谱或同谱异物问题
前面已提到,地物电磁辐射特性是遥感最基础的理论,人们利用地物波谱特性差异来识别不同地物。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异物同谱或同谱异物的现象,即不同地物有相同的波谱特征,这时遥感就不能发挥作用。
5.1.2 地物分布的随机性和非随机性
遥感应用中,普遍认为在一较大的地域范围内,地物分布是随机的,于是可借用概率统计的一套方法来增强和提取目标地物信息,这样做往往获得成功,所以在图像处理软件中有一套完善的方法来满足专题信息提取的要求。但实际地物的分布还存在着非随机性,那么概率统计方法失效。例如有些地物分布存在着自相似性,人们采用非线性的分形分维方法加以解决。例如还有模糊理论、人工智能理论来完成相应的任务。
5.2 技术方法问题
5.2.1 实测地物波谱与遥感图像波谱的不一致性
实测地物波谱有室内标准样品波谱和野外实测地物波谱。遥感图像波谱是瞬间获得的实时像元混合光谱。二者在观测时间上和像元分辨率上都存在差异,其波谱显然有差异,有时还会很大,这就需要分析和处理。
5.2.2 地物图像波谱的时效性和地域性
有些地物的图像波谱会随着时相的不同而变化,如植被、土壤等,这种变化可称为时效性;有些地物波谱会随着地域的不同变化,如同一种岩石在潮湿地区和干旱地区,其波谱有差异,这叫地域性。在应用时必须注意这些特性,并采取必要的方法。
5.2.3 地物信息增强和提取方法的不唯一性
遥感图像地物信息增强和提取方法众多,虽然有不少方法是公认的但不是唯一的。特别是在增强和提取隐信息和微弱信息时,有些方法不奏效,并不等同不能提取,而可能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有待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陈述彭等.1995.遥感大辞典.北京:科学出版社
陈述彭等.1995.遥感资源纲要.北京:科学出版社
马霭乃.1997.遥感信息模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陈述彭.1998.遥感信息机理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
傅肃性.2002.遥感专题分析与地学图谱.北京:科学出版社
李树楷.2003.遥感时空信息集成技术及其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
曾志远等.2004.卫星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及地学应用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
魏钟铨.2001.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北京:科学出版社
孙天纵等.1995.城市遥感.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国土资源遥感.(季刊)1990年至今各期
用户简讯.中国科学院遥感卫星地面站(季刊)1998年至今各期
陈建飞译.2004.地理信息系统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
何建邦等.2003.地理信息共享的原理与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
李洪涛.2000.GPS应用程序设计.北京:科学出版社
地理信息世界.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季刊)1995年至今各期
张永生等.2005.高分辨遥感卫星应用——成像模型、处理算法与应用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
赵英时等.2003.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
承继成等.2004.遥感数据的不确定性问题.北京:科学出版社
钱乐祥.2004.遥感数字影像处理与地理特征提取.北京:科学出版社
李天文.2005.GPS原理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
汤国安等.2004.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北京:科学出版社
邝生爱等.2002.农牧交错带土地沙化遥感监测.国土资源遥感
田淑芳等.2005.西藏扎布耶盐湖总盐含量遥感定量分析.现代地质,2005年第19卷,第4期
常用的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系统有哪些?
遥感图像处理的硬件系统
图4-5-1显示了图像处理的硬件系统的主要部件,它由以下几部分构成:计算机、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设备以及系统操作台。

图4-5-1 遥感图像处理的硬件系统
(1)计算机。计算机是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系统的核心,对主机的选择可以根据处理的规模来定。对于数据量特别大、处理速度要求很高的情况,应选择大型及至巨型计算机。而对于一般的用户而言,工作站和微机足够满足通常的遥感图像处理的要求。特别是微机的发展,使得以前需要大型计算机完成的处理工作,微机就可胜任。
(2)输入设备。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系统常用输入设备有磁带机、磁盘机(包括光盘)、摄像机、胶片扫描仪、析像器、数字化仪等。
(3)输出设备。遥感图像处理系统常用的输出设备有磁带机、磁盘机(包括光盘)、胶片扫描仪、彩色显示器、绘图仪和各种类型的打印机等。
(4)存储设备。由于遥感图像数据量往往很大,因此遥感图像处理系统中还需要有大容量的存储设备。常见的存储设备有软盘、磁盘和磁带,大容量的光盘现在也开始广泛地用于遥感数据存储。
(5)系统操作台。系统操作台是安置计算机、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及开展图像处理时所需的辅助设备。良好的图像处理环境,无疑对保证图像质量会起到促进作用。但是,随着微机的发展,操作台已逐渐消失,而代之以键盘和鼠标及简捷、实用的操作界面。操作终端与显示设备合二为一。
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遥感是指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一般指运用传感器/遥感器对物体的电磁波的辐射、反射特性的探测,遥感影像我们可通过遥感集市云服务平台免费下载或订购的方式获取。
GPS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GPS起始于1958年美国军方的一个项目,1964年投入使用。20世纪70年代,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了新一代卫星定位系统GPS 。
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搜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讯等一些军事目的,经过20余年的研究实验,耗资300亿美元,到1994年,全球覆盖率高达98%的24颗GPS卫星星座己布设完成。
在机械领域GPS则有另外一种含义: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eometrical Product Specifications, 简称GPS)。另外一种含义为G/s(GB per second)。GPS(Generalized Processor Sharing)广义为处理器分享,网络服务质量控制中的专用术语。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遥感数据处理系统的基本功能及应用软件简介
目前,各种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系统的功能大同小异,大致包括如下内容: ①数据的输入与输出功能; ②海量数据的存储功能; ③图像的压缩功能; ④图像的恢复与校正功能;⑤图像的变换与增强功能; ⑥图像的自动分类识别功能; ⑦图像的融合功能; ⑧分类后处理与精度评估功能; ⑨特征信息提取功能及其他。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软件中,目前国际上较为通用的有美国 Research System INC 公司开发的 ENVI,加拿大 PCI 公司开发的 PCI Geomatica,美国 ERDAS LLC 公司开发的 ERDASImagine 等。国产遥感图像处理软件主要有原地矿部三联公司开发的 RSIES,国家遥感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开发的 IRSA,中国林业科学院与北大遥感所联合开发的 SAR INFORS 及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与四维公司联合开发的 CASM ImageInfo。
从功能角度而言,PCI 软件较适合于影像制图; ERDAS 包括数据预处理、图像解译、图像分类、虚拟 GIS 等多个模块,其数据融合效果较好,并且在三维虚拟 GIS 建模及可视化方面功能较强大; ENVI 在针对像元处理的信息提取中功能最强大,适用于多光谱、高光谱及雷达图像处理,并且具有基于 IDL ( Interactive Data Language,交互式数据语言)的二次开发功能,可实现用户功能扩展。国产软件中,RSIES、IRSA 可进行常规的图像处理工作,SAR INFORS 是专门针对成像雷达开发的软件,CASM ImageInfo 功能相对较为完善。
遥感技术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空间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取得了巨大发展。新的传感器使遥感技术应用的领域进一步拓宽,监测精度不断提高;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和容量不断提升,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应用为分析处理大量遥感数据创造了有利条件,未来世界范围内遥感信息科学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发展趋势:
(1)进行地面、航空、航天的多个层次的遥感,建立综合对地观测数据获取系统。该系统是一个全天候、全方位的综合系统,将由航天、航空、地面观测台站等子系统组成,具有提供定位、定性、定量数据的综合性技术系统。这其中微波遥感技术是当前国际遥感技术发展的重点之一,其全天候性、穿透性和纹理特性是其他遥感方法不具备的,利用这些特性解决我国海况监测,恶劣气象条件下的灾害监测,冰雪覆盖区、云雾覆盖区、松散层掩盖区及国土资源勘查等问题,将有重大作用。此外,小卫星群计划将成为现代遥感的另一发展趋势。所谓小卫星,是指质量小于500kg的小型近地轨道卫星,其地面分辨率可达5m,甚至1m。由于其研制和发射成本低,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IKONOS-2是美国SpaceImaging公司于1999年9月成功发射了第一颗高分辨率商业小卫星,并已开始出售数据;Orbview-3,4卫星是美国Orbimage公司研制和即将发射的小型卫星,其空间分辨率为1m(全色)和4~8m(多波段),其中Orbview-4还是一个拥有200个波段高光谱传感器的卫星。高分辨率小型卫星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高频率的、立体的观测能力,其数据将是近年来商业服务最为活跃的数据源,在大比例尺图件制作、GIS制图和DEM立体图形制作等方面,均能产生良好的应用效果。除此之外,机载和车载遥感平台,以及超低空无人机载平台等多平台的遥感技术与卫星遥感相结合,将使遥感应用呈现出一派五彩缤纷的景象。
为了满足上述要求,传感器向电磁波谱全波段覆盖,以及高分辨力、高灵敏度、高光谱方向发展。目前,传感器在近年来已有长足的发展,波谱域从最早的可见光(0.4~0.76μm)、近红外(0.76~1μm)、短波红外(1~3μm)、热红外(8~14μm)、微波(1mm~10m)、紫外发展,扩展到了电磁波谱的相当宽的波谱域。波段域从早期的黑白摄像、3波段、4波段、7波段(TM),直到现在利用的100~200个波段,利用傅立叶光谱分析技术可达到上千个以上的波段。波段宽度也从最初的0.4μm(黑白摄影)、0.1μm(MSS)到5nm(成像光谱仪)。空间分辨率从15cm到1m,5m,20m,30m,80m,…,1km等,形成一个完整系列。时间分辨率从半小时、2天到30天形成不同时间分辨率的系列。高光谱分辨率传感器是未来空间遥感发展的核心内容,既能对目标成像又可以测量目标物波谱特性的光学传感器。其特点是光谱分辨率高、波段连续性强。其传感器在0.4~2.5μm范围内可细分成几十个,甚至几百个波段,光谱分辨率将达到5~10nm。1999年美国发射的EOSTerra卫星上装载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具有36个波段,而最近几年可能发射的澳大利亚资源信息和环境卫星(ARIES)将有105个波段。人们希望通过高光谱遥感数据对矿物、岩石的类型,农作物、森林的种类,环境中各种污染物质的成分进行遥感定量分析,未来遥感技术发展趋势中,高光谱和超高光谱传感器的研制和应用将是重要方向。表1-2为目前已发射和即将发射的部分商用高分辨率卫星系统。
(2)以高速、大容量和高精度为目标,建设遥感与地理信息数据处理系统也成为未来遥感信息科学发展的主要趋势。目前,空间遥感技术不断发展,导致传感器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的大幅提高,这些传感器投入运行的结果将使卫星影像的数据量和计算机处理运算量大幅增加。据初步统计,原来需要百万次级计算机解决的遥感影像识别问题,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发展为需要由10亿~170亿次计算机完成。因此,如果遥感数据在处理速度、精度和处理能力等方面的问题不解决,将造成大量的遥感数据积压,处于数据爆炸状态,无法发挥遥感技术所具有的宏观、快速和高精度、综合的优势。建立遥感地理数据处理信息系统,引进人工神经网络、小波变换、分形技术、模糊分类与专家系统等技术和理论,进行自动分类与模式识别是未来遥感信息科学的重要趋势。
表1-2已发射的部分商用高分辨率卫星
(3)“3S”技术的联合应用在未来将大大拓宽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占领更广阔的市场。“3S”技术是指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合称。GIS是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描述和应用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计算机系统,GIS各种软件可以进行空间数据的插值、叠加、空间缓冲及建立模型等分析功能,实现动态监测、质量评估、适宜性评价和选点定址等功能。RS主要用于提供信息源、获取信息,利用RS观测范围广、获取信息量大、速度快、实时性好及动态性强等特点,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和时间,以较少的投入获取常规方法下难以获得的资料,并且这些资料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少,比较可靠。GPS主要用于实时定位,为遥感实况数据提供空间坐标,用于建立实况环境数据库及同时对遥感数据发挥校正、检核的作用。以上“3S”技术各具特色,在实际工作中单独使用时各自存在缺陷。如GPS可在瞬间产生目标定位坐标,却不能给出点的地理属性;RS可快速获取区域信息,但又受光谱波段限制,而且还有众多地物特征不可遥感;GIS具有较好的查询检索、空间分析计算和综合处理能力,但数据录入与获取始终是个瓶颈问题。未来,“3S”一体化集成系统将显示出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可实现对各种空间信息和环境信息的快速、机动、准确、可靠的收集、处理与更新。
复习思考题
1.叙述遥感及遥感地质学的基本含义。
2.简述遥感技术的主要特点。
3.遥感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有哪些类型?
4.简述我国遥感技术发展概况。
5.简述未来遥感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它是一种特
方法下难以获得的资料,并且这些资料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少,比较可靠。GPS主要用于实时定位,为遥感实况数据提供空间坐标,用于建立实况环境数据库及同时对遥感数据发挥校正、检核的作用。以上“3S”技术各具特色,在实际工作中
识别功能; ⑦图像的融合功能; ⑧分类后处理与精度评估功能; ⑨特征信息提取功能及其他。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软件中,目前国际上较为通用的有美国 Research System INC 公司开发的 ENVI,加拿大 PCI 公司开发的 PCI Geomatica,美国 ERDAS LLC 公司开发的
处理。5.2.2 地物图像波谱的时效性和地域性有些地物的图像波谱会随着时相的不同而变化,如植被、土壤等,这种变化可称为时效性;有些地物波谱会随着地域的不同变化,如同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