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 1、茂名石化博贺港码头有限公司怎么样?
- 2、中国十大渔港是哪些
- 3、电白县博贺镇的历史
- 4、茂名有渔港吗?就是码头渔港的?地址在哪里?火急呀,谢谢
- 5、博贺港怎么样
- 6、广东茂名滨海新区的新区建成因素
茂名石化博贺港码头有限公司怎么样?
茂名石化博贺港码头有限公司是2016-09-06在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茂名市电白区电城镇岭脚村博贺新港区规划展示中心楼二楼209房。
茂名石化博贺港码头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40900MA4UUFPN3Y,企业法人马永新,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茂名石化博贺港码头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码头设施租赁;普通货物仓储、装卸、运输服务(以上许可经营项目凭有效的《港口经营许可证》经营)。 (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茂名石化博贺港码头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中国十大渔港是哪些
1、浙江沈家门中心渔港
沈家门渔港位于舟山本岛东南侧,面临东海,背靠青龙 白虎两山,构成了一条长约十里,宽约半里的天然避风良港,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渔港,与挪威的卑尔根港、秘鲁的卡亚俄港并称世界三大渔港。它与海天佛国普陀山、海上雁荡朱家尖、海上仙山桃花岛形成了东海旅游的金三角。
2、浙江石浦中心渔港
石浦渔港,又名荔港,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呈东北西南走向,为“月牙”状封闭型港湾,面积27平方公里,水深4-33米,可泊万艘渔船,行万吨海轮,港内风平浪静,是东南沿海著名的避风良港,兼渔港、商港之利,系全国四大渔港之一。
3、江苏吕四中心渔港
“吕四渔港”,全称“吕四国家中心渔港”,位于独具南黄海风情的江苏海洋经济开发区内(位于江苏省启东市吕四)。1989年,渔港被批准为省级二类口岸正式对外开放。
1992年,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一级群众渔港。1995年,渔港水产品批发市场被确定为国家首批重点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2002年又通过国家中心渔港评审,成为六大国家级中心渔港之一。
4、广东闸坡中心渔港
闸坡渔港是全国著名渔港,港口三面环山,港池面积1.4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1米,最深3.4米,可同时停泊船只2000余艘。渔港按水产品深加工、渔船维修、水产品交易、商业服务和休闲渔业五大功能规划建设,
有350米的补给码头465米的渔船泊位码头、5000平方米的水产品交易码头、5000吨级储油库和3000吨级船排修造厂,是广东省东南沿海船舶补给的重要中转站。
闸坡渔港有基础雄厚的渔业捕捞单位6个,有拖、围、刺、钓作业机动渔船260艘,渔船机械总功率41313千瓦,是广东省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
5、福建三沙中心渔港
三沙渔港,系全国五大渔港之一, 位于福宁湾北岸,大嵛山西侧,近年来国家投入巨额资金建设三沙一级渔港,一级渔港总体工程分三期实施,一期工程投资3159万元
建设东防波堤100米,中防波堤400米(透空式结构),护岸50米及其它配套工程,于2005年完成;二期工程投资6300万元,续建中防波堤500米
建设渔业码头11个泊位及其它附属设施;三期工程建设西堤210米、渔业码头等项目。建成后的三沙中心渔港,将有效利用水域面积可扩大到120万平方米,水深增至8米,陆域面积扩大1200多亩,不仅可提供近千艘船只的避风、停泊作业,而且对三沙的港口经济发展直接产生巨大的拉动。
6、山东石岛中心渔港
石岛渔港西有群山环绕, 东有镆铘岛为屏障。建国前有3个简易小码头,主要为鱼行服务, 是货轮的主锚泊地,也有少数流网渔船卸货。1972年,国家投资878万
元进行内港建设,到1976年主港建成,岸壁码头长1047米,护岸长142米,防波堤长150米,并附建两座突堤冰桥码头,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群众渔业港口
也是国家在山东省投资最多的渔港。 码头共设31个泊位, 最大水深5米,最小水深3米,可以同时靠泊185马力以上渔船70余条,高潮时1-5号泊位可以停靠5000吨级货轮。
7、广东碣石中心渔港
碣石中心渔港地处粤东碣石湾东岸,毗邻港澳,一九六五年被誉为全国万吨渔港称号,是早期全省十大渔港之一,碣石镇是陆丰市三大镇之一,也是广东省中心镇和全国重点镇
沿海滩涂宽阔,海岸线43公里、总人口22万多人,其中渔业人口三万多人,申报国家一级渔港的各项前期工作正在抓紧开展之中,我们期望上级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帮助
以使碣石渔港尽快申报为国家一级渔港,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8、广东博贺中心渔港
博贺是广东省渔业重镇,镇内的博贺渔港是国家一级群众渔港、广东省文明渔港。
9、山东蓬莱中心渔港
蓬莱中心渔港通过国家、山东省有关专家的验收,正式投入使用,该渔港总投资6600万元,可停靠1000多艘渔船,最大可停泊3000吨级冷藏加工船舶。该渔港位于蓬莱栾家口港东,拥有大小泊位30多个,水域面积50万平方米。
10、福建沙埕中心渔港
沙埕镇处港湾中心,经贸活动繁荣,是福鼎最大渔区集镇、渔业主产区,外海台山渔场资源丰富,是闽东主要渔场之一,盛产黄鱼、带鱼、鳗鱼、墨鱼、虾、梭子蟹等。
扩展资料
1、渔港是为渔船停泊、鱼货装卸、鱼货保鲜、冷藏加工、修补渔网和渔船生产及生活物资补给而设的港口,是渔船队的基地。渔港具有天然或人工的防浪设施,有码头作业线、装卸机械、加工和储存渔产品的工厂(场)、冷藏库和渔船修理厂等。
2、专供渔船和渔业辅助船停泊、使用的港口。用于船舶停靠、锚泊、避风、装卸渔获物和补充渔需及生活物资,并可进行渔获物的冷冻、加工、储运、渔船维修、渔具制造、通讯联络、及船员休息、娱乐、医疗等。
3、由在水中的设施和陆上的设施两大部分组成。供外海、远洋渔业使用的现代大型渔港一般有锚地 港池 、码头和护岸等水中设施 ,和供水、供冰、供油、储运、冷冻、冷藏、加工、渔船渔具修造等陆上设施,以及水产供销、渔民福利、通讯、气象、海上救护和渔业管理等机构,并设有捕捞生产指挥调度系统。此外还有铁路专线。
4、中型渔港主要供近海渔业使用,进出口港渔船的吨位、马力较小、辅助船只少,渔港设施基本配套,至少包括防波堤、码头、冷冻制冰、燃油及淡水供应、渔船维修等五方面设施。小型渔港年卸鱼量一般在 5000吨以下,一般只有避风港、简易码头和小型冷库等设施组成,主要为小型渔船补充少量 淡 水和生活资料 。
5、由于渔业生产的季节性强,渔汛期间的渔船和渔获物高度集中,渔港宜建在有天然屏障,不受强风直接侵袭、岸线基本稳定、水深适宜、泥沙量小而不致严重淤积的水域,并接近渔场、水电、交通、市场供应等条件较好的地方,以便于生产、运输、储运和销售,此外,还应与邻近城镇的总体建设规划相结合,以方便生活和防止港区环境污染。
6、渔港年鱼货卸港量在8万吨以上,可满足800艘以上大、中、小型渔船停泊、避风和补给,水、陆域面积分别达到40——50万平方米和20万平方米以上,渔用岸线长度1000米以上,码头岸线长度不少于600米
7、码头前沿陆域纵深不少于100米,渔港防灾减灾能力达到50年一遇以上,具有吸纳一定数量转产转业渔民能力。
8、渔港年鱼货卸港量在4万吨以上,可满足600艘以上大、中、小型渔船停泊、避风和补给,水、陆域面积分别达到30——40万平方米和10万平方米以上,渔用岸线长度800米以上,码头岸线长度不少于400米,渔港防灾减灾能力达到50年一遇以上,具有吸纳一定数量转产转业渔民能力。
9、渔港年卸货量在2万吨以上,主要满足当地渔船停泊、避风、补给需要,能容纳渔船数200艘以上,具有一定的水、陆域面积、岸线、码头长度能达到一定标准
10、沈家门国家级中心渔港
沈家门渔港位于舟山本岛东南侧,面临东海,背靠青龙 白虎两山,构成了一条长约十里,宽约半里的天然避风良港,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渔港,与挪威的卑尔根港、秘鲁的卡亚俄港并称世界三大渔港。它与海天佛国普陀山、海上雁荡朱家尖、海上仙山桃花岛形成了东海旅游的金三角。
沈家门早在清朝中期便形成了热闹的街市,曾有“市肆骈列,海物错杂,贩客麇至”的记载,素有“小上海”、“活水码头”之美誉。这里常年万船穿梭。每逢渔汛,沿海十几个省市的几十万渔民云集港内,桅樯林立,鱼山虾海,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海岛渔港景观。入夜,渔灯齐放,繁星如织,美不胜收。
沈家门常年汇集着各地的鲜活鱼、蟹、虾、贝、海水产品,每到夜幕降临,沿港十里海鲜排档摊点,来自各地的品鲜商客游人数不胜数。“尝海鲜、观海景、采海货”成为沈家门渔港的又一特色旅游项目。 沈家门渔港依山傍海,以观海景、尝海鲜、购海货为特色
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普陀山、朱家尖以及金庸笔下 的桃花岛隔海相望。通过多年努力,目前沈家门夜排档在华东地区及至全国均有一定 的知名度,每年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每当夜幕降临,滨港路上人声鼎沸,夜排档摊位绵延里许,与渔火交相辉映,是十里渔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渔港
电白县博贺镇的历史
名地区的习惯调查:::
1)方言情形:福佬民系和广府民系的交错居住区,主要是以方言来区分民系,方言是区别福佬人或广府人的标志。虽然在这个区域,福佬民系也通用广府话,但他们的语言以黎话为主,福佬民系区域内的交际语言为黎话。其实在这个区域,广府民系与福佬民系有着很大的区别,即广府民系一般不通晓黎话的。毕竟福佬民系在电白、茂南区、茂港区形成的一个方言岛,在整个地区他们是一个较弱势的群体,他们的文化在广府文化的夹缝中生存,只有广府文化对他们的文化影响大,而他们的文化对广府文化影响弱,表现在语言上,由于广府话、北方官话(普通话)做为社会的交际语言,而黎话只作为福佬民系方言岛的交际语言,他们的语言会逐步弱化,甚至有消亡的可能。还有一种情形,就是福佬人已经广府化的情况,在这个区域普遍存在,他们的原来方言已经淡化,主要或完全操持广府方言,那么我也认为他们已经属于广府民系而存在,这些情况也将在下面分析。
(2)村落形态:在茂南区、茂港区的两个民系的交错居住区,主要是袂花江中下游的冲积平原区,土地并不太肥沃,这两个区大片土地贫脊,历史上水、旱、风、虫灾害十分严重,是有名的灾区。茂南土瘦地干,开发较晚。乾隆年间,皇帝有鉴于高州各属曾下诏垦荒,允以免税。当时茂南一带村落稀疏,现在市郊区的村落,大多是近二三百年才发展起来的。市区许多村庄,也是清中叶以来,由于人口繁衍,农业发展,逐步形成聚落的。这也有清朝康熙禁海迁界的影响。对于袂花江流域,由于有水源的优势,自然是发展居住地的首选。我认为,俚越族汉化为广府民系后,袂花江流域也是广府民系的一个主要居住区域,这是为什么袂花江形成福佬民系和广府民系交错居住区和自然分界线的原因。古代茂南区人烟稀疏,也为福佬民系的扩张带来机会。在近代,这一地区由于人口增多,可耕种土地减少,迁移的情况逐步减速,村落的基本固定,村落规模形态开始发展。处在平原地区,村落规模比较大,但是又基于土地的贫脊,又限制了村落规模的发展。福佬民系的村落相对较大,他们由于自身的凝聚力强、团结、宗族观念强,为了对抗外力,他们喜欢聚族而居,同时土地并不是限制他们聚族而居的因素,他们经商能力强,可以有向外界发展的余地。
(3)姓氏状况:这一区域,存在不少的大姓独姓村落,福佬民系以独姓村落、主姓村落占比较大比例,而广府民系独姓村落、主姓村落的比例比福佬民系小,杂姓村落有不小比例。这是因为广府民系形成与福佬民系不同,广府是土著民系,有较长的历史积淀和发展,宗族观念也没有福佬民系强烈,杂姓村落易于形成和发展。福佬民系是后来者,他们有强烈的宗族观念,他们的在迁移开拓中易于形成独姓村落。福佬民系的大姓有郑、陈、吴、刘、李、杨、林、倪、梁等,广府民系的大姓有黄、李、梁、许、柯、陈、张、徐、邓等姓。广府民系有的姓氏却也是由闽南移民而形成的,象许、柯、杨、陈、吴等姓氏,福佬民系也有从广府民系演变过来的姓氏,典型的有古俚族大姓冼、冯、陈等姓氏。从姓氏族谱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地区一些民系变换的状况。典型的是吴姓,吴姓在鳌头是福佬民系的大姓,吴姓在西移的过程中,却演变为广府民系,这是分布在镇盛的几条村庄如彭村、乌石等的吴姓,他们已经基本上以广府话为主了。这种从福佬民系演变为广府民系的情况在后期是比较普遍的,而由广府民系演变为福佬民系的情况也有,如茂港区羊角和坡心的冼姓、陈姓居民是讲黎话的,但在后期这种情况则变得罕有,这仍然是福佬民系文化占弱势的结果。另外是福佬民系有主动扩张的情形,而广府民系向福佬民系居住地扩张的情况则少,这是福佬民系的个性所然,因为福佬民系凝聚力强,对外来民系有抗拒力,他们形成了局部的集团优势,广府民系是很难进入他们的地盘的。吴姓的演变可以说明这种情形,他们进入广府民系的居住地,周围是讲广府话的居民,逐渐他们也忘记了原来的方言,主要以广府话为主了。福佬民系的扩张性可以从古越地名来研究,在福佬民系居住的区域,存在许多古越地名,如羊角的那邹、潭禄、三桥、博罗、禄段、罗浮,坡心的潭陂、潭莲,七迳的那螺、那艮、那增、那楼,袂花的罗禄,沙院的米稔、那澳、那读、那碌、那赖、那兴、禄蓬,小良的覃黎、覃利、那房头、那兴仔、那庄、调美、覃底、覃社、那覃等等,说明这些原来是汉化的俚越居民居住地,后来为福佬民系占据或同化了。茂港区七迳的文贡村还有古俚族生活的遗迹存在,而在广府民系所在的区域亦存在很多古越地名。
(4)习武风气:尚武习武的风气是这一区域的特色。福佬民系传承了闽南福建人的尚武传统,福建地狭人稠,居民以好狠斗勇为能,福建的宗族村落的械斗是十分厉害的。沿习而来,明清闽南移民也存在着这种传统。在整个茂名地区的福佬民系居住区,尚武的风气主要是在与广府民系的交错居住区。这一地区的福佬人较迟从闽南迁来,他们到来时,有扩张的需求,这样武艺是很有用的手段,而电白县较早期的闽南移民尚武的风气则不浓厚。我们知道鳌头、镇盛地区的习武风气都很浓厚,习武人数很多,其武术流派主要都是传承于福建。同时,这一区域在民国时期出现了很多将军,著名者有中将邓龙光(镇盛白沙)、中将陈沛(袂花坡仔)、中将梁仲江(袂花宋村)、中将邓鄂(镇盛白沙)、中将李以劻(坡心正村)、少将倪鼎桓(袂花华谷村)、少将梁文(鳌头白鹤坡村)、少将陈赓桃(袂花椰子村)、少将郑武(鳌头飞马村)等,占据了民国茂名地区将军的比例很高,这并不是偶然的。
(5)经商意识:经商并不一定是他们的天赋,而是在于土地因素和迁徙因素的影响,人口的扩张和迁移使他们走上经商之路,从而形成他们经商的传统。他们未必十分聪明,未必是他们很有经商天赋,而他们胜在专业性,加上勤恳努力有冲劲,有传统的经商意识。这在茂名的商业状况可以看出,大企业未必是福佬民系做的,他们专注于精细专业的商业传统,把一个看似很不为人注意的小生意经营到极好极致,是非常成功的一个群体。
(6)土地状况:福佬民系的人口扩张十分快,这也是造成他们不断向外移民的情况。人口的扩张,土地就会紧张,土地不足以养活人口,会出现很多的状况:一是向外移民;二是为了土地,械斗严重;三是改变只是经营土地的情况,就是去经商,去读书,去当兵。福建省本身就是这种情况。而处在这个交错居住区,近代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所以也出现了以上几种状况。这个区域,土地并不肥沃,山地也不多,但处在平原,人口增长的速度比山区更为严重。在古代中国这个以农业为重的社会里,没有土地就意味着无法生存。这一地区解放前的大地主也特别多,家族势力作大,如许氏、邓氏、陈氏地主官僚,土地主要集中在这些大地主手中,更加剧土地的紧张。
(7)文化人才:过去这一地区文化教育并不比茂名其他地区发达,这可以从高考的上线人数和高分人数来观察,是不是因为民系之间的磨合,还有经济上的落后,以及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有关系呢?加上这里尚武风气经商风气浓厚过读书风气,小农小商又一时不足以致富,造成整体的落后。但是这一地区的福佬民系或广府民系缘于他们敢做敢为、讲求义气、精明能干、精诚团结,在现代社会中涌现愈来愈多的精英人才,不仅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在经济上亦有所成就。
(7)宗教宗祠:福佬民系带来浓重的宗族文化,这里的宗族寺庙十分多,保存又非常完好,比如茂南区文物保护单位袂花石浪墟的广福庙、袂花扶提庙、袂花椰子村陈氏宗祠、袂花墟的白帝庙、鳌头文武庙等,广福庙与杨氏有关,扶提庙是吴氏宗庙,陈氏宗祠更不用说是陈氏的,他们都属福佬民系的家族宗庙,这些庙宇与高州等广府民系居住区的庙宇不同,它们很少祀奉冼夫人,多祀奉观音关帝玄武等神祗。所以文化形态上属于闽南文化的成份占多数。
(8)风俗节日:年例这个茂名地区特有的节日,在交错居住区是十分盛行的,而远离交错居住区的电白福佬民系居住区,年例节日就不算太兴盛了。茂名地区年例最盛的是茂南区,还有以前属茂名地区的吴川市,这个节日应该是源于广府民系,当然从这个节日在茂名地区三个民系都盛行的情况,也说明三者在文化上的融合。
处在这一区域的福佬民系,较电白县东部沿海的福佬民系迁移迟,可以在语言上区别,在交错居住区及周围的水东、南海、陈村、沙院、小良、七迳、坡心、林头、霞洞、袂花、鳌头、兰石流行方言为黎话,而电白东部沿海的电城、岭门、树仔、博贺、麻岗、旦场、马踏等流行海话,虽然同为闽南语系,但已经有不少差异。电白县东部沿海福佬移民在唐宋时代就已经开始迁移过来定居(即使如此,电白县也存在为数不少的古越地名,如电白县、博贺镇、麻岗镇、罗坑镇、那霍镇、麻茂村、禄岳村、那菉村等),而交错区的福佬移民甚至有的是清朝才从福建迁移过来,加上是与广府民系的交错居住,他们与较早来的福建移民在文化个性上有不少的差别。茂名地区的福佬民系和广府民系的交错居住区,不是福佬文化的核心区,也不是广府文化的核心区,两者在这里形成交汇和冲突,最终是文化的融合,这种融合主要方向是向广府文化融合。广府文化是茂名地区的主流文化,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广府文化、福佬文化也向着大中国的汉文化趋同,自己的特色越来越弱。这个区域福佬民系及其文化的存在,也说明最早之前,这里主要是广府民系的文化区域,而福佬民系是后来者,虽然他们和电白县形成了福佬文化区域及其方言岛,但他们处在广府文化的包围之中,很大程度他们已经向广府文化靠近,吸收了很多的广府文化,无论是语言(通晓广府方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都与广府文化有了较大的相似相同性,可以说两者间除开语言的重大区别外,大部分是相近的。当然他们在语言(闽南语)、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亦保持有自己的特色,形成广东汉族文化一个次文化层。
寻找茂名老年俗 :::
1.正穷节吃艾(米乞)�
农历正月最后一天为“正穷节”,即正月结束的意思。茂名地区“正穷节”还有另一层含义,因本地“正”与“蒸”同音,“正穷”即“蒸穷”,是将穷苦病患从人世间“蒸发掉”之意。这天,乡间户户饮艾茶、插艾花、吃艾(米乞)�。人们都到田野里采摘艾菜,拿回家中洗净、晒干,搓成茸状,放进锅中煮熟,搓干水,伴以米粉、红糖搓匀,做成艾(米乞)。因艾有去尘排积、镇灾驱邪的作用;故艾(米乞)也称“正穷,吃了“正穷�”,可使身体健康,无病少痛,人们非常喜欢吃。
2.年廿六、七做(米乞)吃
每年到了农历十二月二十六或二十七,我市民间都有做�吃的习惯。相传,从前茂名本是一片荒芜之地,五谷不生,后来来了一群躲避战乱的人,见此处丘陵连绵,了无烽烟,便扎根开荒种作,繁衍生息。人们初时只能种些薯类等杂粮,聊以充饥。为充分利用粮食,人们便将杂粮用木槌捣成粉,加水搅成糊状蒸煮,令其体积增加几倍,成为木薯糊、玉米糊之类的食物。再后来,人们已成功地在这块土地上种上了稻谷,并连连获得好收成。为庆祝丰收,也为调换口味,人们便按先前之方法,将米捣成粉,并配以蔬菜之类简单的馅料,做成了有一定形状和一定味道的食物,这就是“(米乞)”了。初时,人们还只是用梗米(俗称“粘米”)粉做�,后来发现糯米粉黏性更强、造型更易,口感更佳,便专门用糯米粉做(米乞),年复一年,渐成风俗。
茂名糯米(米乞)式样很多,有煮汤(米乞)、菜包(米乞)、寿桃(米乞)、水(米乞)、糖心糍、糖板(米乞)、槌挞(米乞)、灰水粽、艾(米乞)、糯米糍、发(米乞)等。各种(米乞)都有不同的做法,不同的形状、不同的吃法、不同的味道。每年在过年前几天,即腊月二十六、七的时候,我市民间便兴起做(米乞)的习俗,一来表示送旧迎新,二来可准备一些�以“摆年”(即将(米乞)放在家中跨越新旧两年),以祈求来年五谷丰登、生活美好。
3.年晚张贴春联 守岁分压岁钱
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是除夕,茂名地区称年晚或年三十晚。这一天,农村的生产活动基本停止,家家户户开始贴春联、门神,门额上贴上利是,灶头、水缸、猪栏、牛栏、谷桶等也要开始贴上一张小红纸,以示吉利。还搞一些祭祀活动,备办鸡、猪肉、鱼等酒菜,烧纸烧香祭祠堂、庙宇、社稷、祖宗、灶君等。
除夕晚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团圆饭基本上是一年之中最丰盛的一顿。外出的人一般都回家过年晚,与家人团聚吃年饭。吃时,若家里有人外出未归时,则要给外出的人留下1个座位和1副碗筷,以寄托思念之情,团圆饭也要剩些到第二天(即第二年)。团年饭的菜式多样,但一定要有鱼,表示年年有余的意思。
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祭祖宗。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
当晚,长辈要给孩子分压岁钱,还要在家中摆上一些生蒜、蘑菇、甘蔗、糯米�、煎堆、果品、蒸糖笼等,此谓“摆年”,都是表示来年多福多寿、甜甜美美、平安幸福的意思。此外,家中每间房子还要点上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守岁。直到交年时分,家家燃放烟花炮竹,以示除旧迎新。
4.年廿三 送灶君 扫灰尘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茂名地区俗称“小年晚”,也称“祭灶节”,家家户户备办茶酒、素菜、果品、甜品,在厨房中烧纸敬祭灶君,送其升天,然后从里到外清洁卫生、打扫灰尘。
祭灶,是一项在我市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灶王爷像上大多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到了腊月二十三,人们便备办茶酒果品等,烧纸祭灶,送灶君上西天,以表达对灶君的尊敬之情。
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大庭小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街小巷,各家各户洋溢着忙忙碌碌、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我国春节,俗称“新年”、“阴历年”,是我国汉族人民最隆盛的节日。据了解,殷商时,每年的首日是从农历十二月开始,秦朝和汉初则从农历十月始。汉武帝太初元年采用“太初历”,规定以孟春正月为岁首。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后,采用阳历纪年,以阳历元月一日为岁首,将农历正月初一改称春节,沿用至今。
在粤西茂名,过年一般是指从腊月二十三开始至正月结束这一段时间,主要的地方习俗有祭灶、扫尘、做(米乞)、贴春联、贴门神、吃团年饭、燃放烟花炮竹、分压岁钱、守岁、拜年、派利是钱、做年例、唱大戏、吃艾(米乞)等。
5.做年例 睇大戏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我市俗称“年例”。但茂名地区的年例日却各地有所不同,大体上是从正月初二起至正月底止,也有些地方是在农历二月份的,其余一些“翻秋”年例则每个月都有,年例节一般一个村庄为同一天,少数两天。也有附近数条村庄的年例节都是在同一日的。年例节多集中在元宵节前后。
年例是茂名地区民间过年最隆重的一个节日,在农村素有“年例大过春节”的说法,也是茂名地区最具特色的一个节日。年例期间,家家张灯结彩,村镇街道布置彩楼、彩廊、画廊等,路旁插满彩旗,鞭炮声及锣鼓声此起彼伏,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力竭所能,尽献于众。粤剧、电影、歌舞、木偶戏、采茶戏、杂剧以及各种各样的文娱活动纷纷亮相。其中尤以粤剧最为受欢迎。粤剧本地俗称“大戏”,是各地年例日必备的表演节目。一般在年例日前后连演数天,观者络绎不绝。此外,醒狮班前来舞狮助兴,也是年例日的必备项目。
年例的主旨是敬神、游神、摆钟、祭礼社稷,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一村过年例,周围村庄群众都来看热闹助兴,家家户户大摆宴席招待亲朋戚友,不论是否相识,一律热情款待茶饭酒菜。
6.春节派利是 拜年舞狮子
茂名有渔港吗?就是码头渔港的?地址在哪里?火急呀,谢谢
电白博贺渔港,广东省最大的渔港。博贺港位于电白县博贺镇,濒临南海,呈狭长形,南北纵长2.5公里,东西宽约0.72公里,面积18平方公里,是天然避风良港之一。
博贺港怎么样
不一定很多人知道,但却是很大的一个渔港,在全国都算很有名的,还有就是,放鸡岛就在对岸。
广东茂名滨海新区的新区建成因素
广东省茂名滨海新区(以下简称茂名滨海新区)位于南中国海之滨,广东省西南部,泛珠三角、大西南经济圈、东盟的交汇点和重叠核心地带,是中国最大的炼化一体化基地,广东粤西地区正在崛起的具有较大开发潜力和支撑引领作用的新兴增长极。滨海新区要通过建设世界炼化中心和广东省重要的能源物流基地,要把滨海新区打造成为国家海洋经济试验区、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后发展地区加快城市化和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试验区,成为实施国家南海战略和能源战略实施的重要的载体和平台,逐步成为粤西崛起的推动力和南中国智慧型生态宜居海韵绿城。 茂南区:鳌头古镇、袂花镇、镇盛镇、公馆镇、金塘镇、新坡镇等6个镇,及河西、红旗、新华、露天矿等4个街道办。
茂港区:七迳镇、坡心镇、小良镇、沙院镇等4个镇,及南海、高地2个街道办。
电白县:水东镇、电城镇、林头镇、旦场镇、博贺镇、麻岗镇、树仔镇、岭门镇、马踏镇等9个镇。 滨海新区规划面积1688平方公里,有250多万人口,19个镇、6个街道办。新区围绕着“一带一轴两城四港五区”的空间发展格局”展开战略布局。划分为海湾发展带,南北发展轴、环水东湾新城、博贺湾新城,博贺新港区、水东港区、博贺渔港区和吉达港区。
规划面积约220平方公里(包括水东湾水面27平方公里)。依托环水东湾,将滨海特色融于城市核心区建设。在水东湾东岸及南岸构建集商务、金融、经济、休闲度假旅游、时尚滨海生活区等中心于一体的中央商务区,成为滨海新城乃至整个茂名城市形象的标志性区域。在水东湾北岸,构建集行政办公、文化体育等多功能为一体,公共服务机构相对集中的中央政务区。在水东湾西岸构建教育培训产业基地以及生态居住区。将环水东湾新城建设成为具有滨海特色的核心区。
博贺新港区拥有“水深好、泥沙少、掩护佳、建设快造价低”的特点, 规划建设76个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吞吐量3.5亿吨。30万吨级原油码头泊位1个,20万吨级矿石码头泊位2个,10~15万吨散货码头泊位12个,10~15万吨级集装箱及通用码头泊位16个,5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泊位9个,发展定位为:以油气、大宗散货接卸、集装箱运输为主,通过保税港区建设,发展成为影响东南亚、辐射大西南和中南地区的油品、铁矿石、煤炭、化工品、化肥、粮食、食糖等大宗货物集散、区域性航运及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吉达港区立足于为博贺临港工业区服务,加快港口及集疏运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服务后方园区企业的专业化港区。
水东港区是以成品油、液体化工品、煤炭、集装箱码头为主,兼一定数量杂货和农副产品运输。2011年,水东港区已建成码头泊位14个,其中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8个,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2384万吨,水东港区已达到中等以上规模的综合性港区。规划发展散杂货运输和旅游客运服务为重点,着力发展成为城市生产、生活和商贸发展服务的综合性港区。
规划用地面积100平方公里,首期30平方公里。依托茂名港博贺新港区深水港资源,重点发展石化、能源、装备、船舶、冶金、物资集散、出口加工业、粮油加工、集装箱制造、港口机械、海洋产业及其他关联产业,打造华南重要的临港产业基地。探索建立符合国际规范、适合滨海新城定位的国际产业合作园区,依托博贺湾,建设临港产业商务运营及物流会展中心,为在港区和产业园区的企业提供办公、商务和财务、管理、研发、物流、会展及培训和技术支持等商业活动配套设施。
信息产业区规划用地55平方公里,首期13平方公里。以广东省“双转移”为契机,主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引入计算机、通信终端、家电等领域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企业,大力发展加工装配制造产业,建立电子信息制造业基地。利用茂名石化原料的优势,提升和延伸石油化工产业链,加快发展电子试剂溶剂、光刻胶、印刷线路板材料、封装材料等电子精细化工材料产业。紧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趋势,培育发展物联网、平板显示、半导体照明等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以数字内容为重点,加快建设数字媒体内容库,搭建数字媒体内容传播和动漫、游戏服务平台。建立面向石化、物流等优势行业及金融、IT、政府部门等重点领域的呼叫中心,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建设粤西信息产业“双转移”基地。
茂名滨海休闲旅游湾包括大、小放鸡岛、博贺--龙头山、浪漫海岸、虎头山、“中国第一滩”、晏镜岭-歌美海等功能组团;御水古温泉、观珠温泉等温泉度假区;浮山岭、罗坑水库等自然区;庄山冼太庙等文化古迹。发展定位为国内知名的滨海旅游休闲游、会议度假游、观光商务游目的地。建设成为国家级滨海旅游产业试验区。
服务,加快港口及集疏运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服务后方园区企业的专业化港区。 水东港区是以成品油、液体化工品、煤炭、集装箱码头为主,兼一定数量杂货和农副产品运输。2011年,水东港区已
力较小、辅助船只少,渔港设施基本配套,至少包括防波堤、码头、冷冻制冰、燃油及淡水供应、渔船维修等五方面设施。小型渔港年卸鱼量一般在 5000吨以下,一般只有避风港、简易码头和小型冷库等设施组成,主要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