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中国政府对美国总统访华期待已久,对于中美关系的改善,中方会有什么样的回应?
听听专家的分析,对你或许会有帮助。
中国网友对美国总统奥巴马将于本月15日拉开序幕的中国之旅充满了期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分析认为,网友对奥巴马中国行的关注恰恰说明中美关系不断上升的重要性,而网友关注的台湾问题和中美贸易问题正是当前中美关系中最核心的两个问题。对于网友在调查中表现出的“不安全感”,金灿荣认为,这基于中美力量对比,是正常现象,中国像个快速成长的小伙子,他既担忧对手,有渴望挑战对手。另外,金灿荣期待,奥巴马中国行在推动中美新能源领域合作中产生积极作用。
中国民众对奥巴马的好感源于其清新友善的形象
网络调查显示,明确表示“喜欢奥巴马”的网友占到18.7%。在中国互联网上,奥巴马的人缘明显好于他的前任布什先生。金灿荣分析认为,这主要得益于奥巴马年轻清新的形象、上台以来对中友善的表现和媒体正面影响。
其中金灿荣着重分析了奥巴马上台的“亲中态度”。他说,首先,奥巴马上台以来,中美关系没有遇到大的实质性障碍,这为奥巴马“亲中”奠定了基础。另外,上台以来,奥巴马对进一步改善和推进中美关系态度积极。比如G20峰会胡奥会中,奥巴马“升格”中美关系重要性,将美中关系定义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金灿荣表示,这是自1972年尼克松时代中美恢复邦交正常化以来,美国最高领导人对中美关系给出的最高定位。
金灿荣并表示,从网络上折射出的奥巴马在中国民众中的好人缘,必将为其中国之行加分,对政府层面推进中美关系发挥积极作用。
网友对台湾问题和中美贸易问题的关注符合中美关系实际
中美关系涵盖的领域涉及方方面面,其中网友最关注的当属台湾问题和中美贸易问题。金灿荣认为这是符合中美关系当前实际的。他分析说,台湾问题是我国国家利益的核心问题,而台湾问题悬而未决必然干扰中美关系发展,只要美国用台湾遏制中国发展的基本态度不改变,中国民众对美国的不满就一定会存在。
经济实力是各国综合国力的基础和核心,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美之间贸易量必然会增加,而贸易摩擦也将不可避免增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中美经济力量此消彼长的对比也更受各方瞩目。“网友对中美贸易问题的关注就不难理解了。”金灿荣说。
分析网友的“不安全感”:中国就像一个快速成长的小伙子
网络调查暴露出中国网友的“不安全感”,67.2%的网友认为中美是“竞争对手”而非“合作伙伴”,92.4%参与调查的网友认为“美国目前是在遏制中国”。对此,金灿荣首先表示,网上民意有一定的偏差。另外,他认为这种“不安全感”基于中美两国力量的对比,“人在面对一个比自己强大的对手时,难免会产生不安全感”。金灿荣分析说,从中美两国的发展趋势看,中国近些年来的发展势头显示其增量优势明显,但美国经过近百年的高速发展,其存量优势别国难以匹敌,“中国就像一个快速成长的小伙子,既忧虑对手强大,更想挑战强大的对手”。
金灿荣强调,中国政府的对美政策希望扩大中美合作,控制并尽量消除对抗。而民间的对抗性态度必然会对官方政策造成负面影响,不利于中美关系的发展。为此,金灿荣强调,中国政府应该加强与民众的交流,因势利导,让民意朝着更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期待奥巴马中国行推进中美新能源合作
谈到此次奥巴马访华之旅可能取得的成果,金灿荣的语气变得热切而充满期待。他告诉记者,首先中美两国会借助奥巴马访华在领导人层级建立更加稳固的友谊和战略互信。他分析说,以前每次美国国内政党轮替都会带来中美关系的低潮,但奥巴马上台打破了这个周期,中美关系热度在奥巴马甫上任就表现强劲的攀升,这将中美关系发展推入一个新的上升通道。金灿荣认为,这是相当令人振奋和欣喜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即将到来的奥巴马中国之行必然会进一步加强中美之间的战略互信,推动中美关系稳步向前发展。
另外,奥巴马中国行可能达成哪些具体的成果?金灿荣认为,最值得期待的是中美在新能源合作上可能取得的重大推进。金灿荣说,与中国和俄罗斯、中东、非洲等国家在能源方面的传统合作不同,中美在低碳经济、循环能源、建筑节能、碳捕捉、可再生能源等新能源领域的合作是面向未来的,它不但将深刻地改变中美两国,也将对全世界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产生深远影响。
中美关系未来去向
金灿荣:中国在过去几年发展比较快,美国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都不太理解,美国对我们的战略疑虑加深。中国政府注意到了美国的疑虑,在2004年APEC会议期间,胡主席见布什时,主动提出战略对话,美国犹豫了一段时间,接牌了。
去年中美有两次战略对话,战略对话效果不错,佐利克提出了一个responsible stakeholder (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概念。responsible stakeholder是个新东西,有几个方面值得肯定,一是态度值得肯定,对方是在思考如何和中国搞好关系;二是肯定中国是国际社会的成员,认为中国有筹码在国际社会里;三是认为中国非常复杂,中美关系复杂,趋向未定;第四,定位未来中国,是个responsible stakeholder。
丁原洪:我觉得我们对美国的一些提法不要过分重视,美国对中国从来是两手的,美国现在说什么“两面下注”,美国争取中国往美国希望的方向走,也做好了其他可能变化的准备。在佐利克这个词之外,我们还需要看看美国其他方面的做法。
今年美国发了几个重要文件:国情咨文,国家安全报告,美国不单纯是stakeholder,它还有另外一面,它的军方调动,它到印度去,日本去,不能不说有针对中国的一面,美国继续用他的两手,不同时期提法不同。整体来说,美国对华政策是美国国家利益决定的,我们争取稳定中美关系,但这有没有可能,我们也需要做两手准备。
潘振强:我对中美关系观察比较久了,我卷入中美关系和基辛格访华是同步的,是1971年。我认为,要有个平常心来对待中美关系,这是一对非常复杂也非常重要,同时也是非常脆弱的双边关系,存在着相当程度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美政策定位比较清楚,我们希望和美国搞好关系,不对抗,做朋友,做伙伴,我们当然希望做responsible stakeholder连续性非常强,美国就不是。
美国对我们始终是不放心的,从尼克松开始,对我们的两手就没有变过。他们对我们有需求,或者说共同利益,但另外一方面始终对我们不放心。两手政策是美国对华政策的一个常态。克林顿1998年提出建设中美战略伙伴关系,我们国内有些学者很激动,但我到美国看了一下,发现美国人不这么看。
现在又提出了stakeholder这个概念,要引导中国成为一个responsible stakeholder。接触加遏制,接触加防范,接触加融合,看它侧重于哪个方面,看他所处的状态,经常有些变化,因此中美关系一会上一会下,这也好象变成了中美关系的常态。
金灿荣的业务成果
《国家公务员必读400题》,主编和两作者之一,北京现代出版社,1989年。
《过去十年的中美关系》,责任编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
《20世纪美国与亚太地区国际关系》,责任编辑,北京现代出版社,1992年。
《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博士硕士文库》,执行主编之一,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
《应对危机:美国国家安全决策机制》,主编之一,北京时事出版社,2001年2月。
《发达国家政府管理制度文库》,总主编之一,北京时事出版社,2001年5月。
《冷战后的美国国会与美国贸易政策》,专著(根据博士论文改写),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即出。
《美国国会概论》,全国人大研究室各国议会研究丛书之一,北京华夏出版社即出。 《希望与历史之间:迎接21世纪对美国的挑战》(美国总统克林顿著,主译和审校),海南出版社,1997年。
《大外交》(亨利·基辛格著,审校),海南出版社,1998年。
《希特勒之死:来自俄罗斯秘密档案的定论》(彼特卢娃、彼得·沃森著,审校)),海南出版社即出。
《新的拔河:国会、行政部门与国家安全》(杰若米·罗森纳著,主译和审校)),北京新华出版社即出。 《互利共赢是中美两国唯一的选择》(讲座,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13年4月13日,金灿荣登上今年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的首场讲座,纵论当前国际热点和中国外交。主要谈及周边形势、中美关系和朝核危机三方面问题。
场讲座,纵论当前国际热点和中国外交。主要谈及周边形势、中美关系和朝核危机三方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