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 1、俄罗斯世界杯缘何定位球进球猛增?
- 2、俄罗斯世界杯一共打进多少进球
- 3、俄罗斯世界杯用球有多高科技?
- 4、俄罗斯世界杯的169个进球中,角球有多少个
- 5、是定位球 看看英格兰是怎么向NBA学习角球战术的
俄罗斯世界杯缘何定位球进球猛增?
利用角球机会,乌姆蒂蒂力压费莱尼的强力头槌,为法国队顶开了通往最终之战的大门。被挡在决赛之外,比利时众将脸上写满了遗憾与不甘。他们曾通过定位球进攻淘汰五星巴西,却被法国以相同的方式击败。
英格兰名宿莱因克尔感叹,这是一届属于定位球的世界杯。如他所说,定位球在比赛中的作用愈发明显。除上述两场比赛外,在法国击败乌拉圭、英格兰完胜瑞典等场次中,首开纪录的进球同样来自于定位球。
过往两届世界杯,通过定位球转化的得分占总进球数的比例未到三成。而据统计,在本届世界杯迄今共产生的158粒进球中,有近70粒源于定位球,占比突破四成。32强中,仅塞内加尔和秘鲁没有通过定位球完成破门,其余30支球队均有斩获。因此定位球得分激增,且多队善于把握定位球机会,这是本届世界杯的突出标签。
究其原因,首先与视频助理裁判(VAR)技术的引入相关。VAR技术在本届世界杯上刷出满满存在感,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点球数量的提升。此前20届世界杯,单届吹罚点球的纪录是2002年的18个,然而今年这一数字已被刷新至28。若算上不幸归在瑞士门将佐墨头上的乌龙,通过点球转化的得分有22粒,已超之前两届点球进球数之和。
点球增加确实提高了定位球的进球占比,但又并非是唯一原因。数据显示,比过往两届世界杯增多的不仅是点球数量,还包括通过任意球或角球配合的破门。且定位球形成攻门后的进球转化率远高于运动战,换言之,定位球配合已成为决定比赛走势的大杀器,这也正反映出本届世界杯传控遇冷的情形。
在稍有失误就可能断送全盘努力的杯赛中,稳固防守是各支球队的第一要务,于此基础上寻找反击或定位球机会,这成为被多数主帅青睐的战术选择。当对手腹地密密麻麻站着八、九个甚至更多的防守球员,想把皮球传进球门谈何容易。德国、西班牙控球压制却只开花不结果的局面,在本届世界杯上屡见不鲜。当地面进攻频频受阻,自然需要在别的地方动动脑筋。
不仅期待创造奇迹的黑马喜欢防守反击,强如法国队都在与阿根廷和比利时的比赛中主动回收,加强防守的同时为姆巴佩等快马留出反击的空间,纵然一击不中换个定位球也是好的。博格巴、托利索、费基尔不是不能将皮球控在脚下,但交出无谓的控球率,法国人收获了理想的结果。
综上来看,强队破密集防守需要利用好定位球,弱队以下克上需要利用好定位球,实力均衡打破僵局同样需要利用好定位球。所有球队都在钻研定位球战术,进球率上升就也在情理之中了。
俄罗斯世界杯一共打进多少进球
169粒总进球
从1998年世界杯开始,世界杯决赛圈的参赛队伍扩展到32支,比赛总数也从52场变为64场,总进球数也有了大幅提升。本届世界杯一共打入了169粒进球,排名历史第二名,仅次于1998年和2014年世界杯的171球。从进球数来讲,本届世界杯毫不逊色于任何一届世界杯。从场均进球数据来看,本届世界杯场均进球2.6球,在世界杯历史上排名不高,要知道,1958年世界杯以前,场均进球数每届都在3球以上,其中1954年世界杯的场均进球数高达5.38个。不过,从1962年世界杯至今以来,场均进球数均保持在3球以下,也侧面印证了现代足球发展的趋势。
12球乌龙先生
随着决赛中曼朱基奇打入一粒乌龙球,本届世界杯的乌龙球总进球数为12粒,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此前历届世界杯中,乌龙球产生最多的一届也就只有1998年世界杯的6粒,也难怪不少球迷戏称要把金靴奖送给“乌龙先生”。最终,“乌龙先生”也决定了大力神杯的归属。
6球金靴射手
姆巴佩和格列兹曼终究没能上演“帽子戏法“,这意味着在射手榜上以6球一枝独秀的凯恩,摘走了金靴奖的荣誉。从1987年世界杯开始,过去的12届金靴得主中除了2002年罗纳尔多打入8球之外,其余均未超过6球。凯恩也仅追平上届世界杯打入6球的J罗,遗憾未能将进球数提升一点。此外,凯恩的金靴含金量也被不少球迷质疑。在他的6个进球中,有3个是点球打进,还有一个是队友射门折射在他身上打进,进入淘汰赛后仅打入一粒点球,他恐怕要被扣上“水货金靴”的帽子了。
71粒定位球
俄罗斯世界杯是名副其实的“定位球世界杯”,本届世界杯一共打进169个进球,71个进球是由定位球攻入,达到了总进球数的42%。在定位球大放异彩的本届世界杯上,30支球队通过定位球得分,只有秘鲁和塞内加尔成为例外,在世界杯历史上非常罕见,定位球成为各支球队的常规进攻武器。此外,2010年和2014年世界杯,定位球在淘汰赛中的进球比率分别是27%和26%,本届世界杯定位球在淘汰赛中的占比高达55.6%,翻了一倍多。英格兰是定位球利用率最高的球队,一共打进的12粒进球中,9粒是通过定位球打进的,独占世界杯历史该项统计首位。
22粒点球
世界杯决赛中,格列兹曼打入1粒点球,将本届世界杯打入点球总数改写至22粒,这也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而本届世界杯定位球进球占比增加,与点球的增加有一定关系。上两届世界杯全部64场比赛的点球数分别是9个和12个,数量并不多,此前20届世界杯,单届吹罚点球的纪录是2002年的18个,本届世界杯点球激增和VAR的首次使用有很大关系,尤其是小组赛,判罚点球数量高达18个,难怪有球迷把今年的世界杯戏称为“点球杯”。31粒绝杀/平球
本届世界杯让大家印象深刻的是出现了多场比赛的绝杀与绝平的比赛,而从进球时间分布来看,也印证了这一点,据统计,在总计169粒进球中,在比赛的85+分钟进球(包括加时赛)的数量达到了31粒,仅其中小组赛就出现25粒,也令本届世界杯赛场更加跌宕起伏。
俄罗斯世界杯用球有多高科技?
检验一个世界杯比赛用球的标准是什么?任意球破门,或许是最直观可见的方式。
俄罗斯世界杯用球“电视之星18”,仅从外形论着实不起眼,仅用6块球皮拼成,略显突兀的马赛克,外观向1970年世界杯黑白皮球致敬。但这并不妨碍“电视之星”开赛仅4天就成为主角:它已经造就了三个精彩的任意球。
电视之星。
无独有偶的是,戈洛文、C罗和科拉罗夫的任意球,都是直接绕过人墙顶端,从守门员左手边钻进理论上的死角,这似乎意味着,“电视之星”是任意球高手们的福音?
戈洛文世界杯揭幕战直接任意球破门。 一颗比赛用球决定一届世界杯任意球产量,这并非危言耸听:
贝克汉姆对阵哥伦比亚的圆月弯刀。
1998年世界杯首次引入彩色设计、并使用合成泡沫为填充物的“三色球”,使得那届世界杯诞生了6次任意球直接破门,贝克汉姆对阵哥伦比亚的圆月弯刀更是深入人心。
2002年用球“飞火流星”。
2002年,轨迹飘忽的“飞火流星”成为当届门将们的噩梦,上至大师级的罗纳尔迪尼奥,下至名气泛泛的斯文松,多达9次的任意球得分证明“蒙一脚”着实有奇效。
2006年用球“团队之星”。
2006年世界杯的“团队之星”是全世界第一颗以3D方式设计的足球,采用了全新的异形拼块和无缝压合技术,只由14块球皮拼接而成,最大程度地消除了球体表面不规则的凹凸。
然而,这只主打“精准度”的高大上新球,却并不是任意球高手们的最爱,除去贝克汉姆依旧来者不拒外,总共6粒的入球又回到了1998水准。
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用球“普天同庆”。
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用球“普天同庆”则属于“天降奇兵”,不少球员甚至因皮球触感的特殊,而改变了主罚方式:
譬如8年前首个任意球破门的乌切,就索性瞄准了球门远端,打门将一个猝不及防,而秉持“匠人精神”的日本队远藤保仁、本田圭佑,则采取了最令门将无法防范的“电梯球”。
弗兰则在屡次尝试失败后,选择了指东打西——禁区左角外弧线球打入右上角。
2014年巴西世界杯用球“桑巴荣耀”。
4年前的“桑巴荣耀”,则堪称历代世界杯比赛用球最不待见任意球的存在。
整届杯赛一共只有3个直接任意球入网,哲马伊利的任意球要感谢法国队人墙主动让出空隙,梅西的破门则是大包大揽任意球“积少成多”,大卫·路易斯的远程轰炸也是电梯球路数。除此之外,皮尔洛、C罗、内马尔、斯内德等定位球好手郁闷地发现,比起站在任意球前,还是运动战破门更容易。
俄罗斯世界杯的169个进球中,角球有多少个
俄罗斯世界杯的169个进球中,
有26个角球破门。
本届世界杯有个鲜明特点,那就是定位球破门率大幅度提高。数据统计显示,俄罗斯世界杯169个进球中有73个进球来自于定位球,定位球得分率竟然达到了惊人的43.1%。
其中有26个是角球破门
,自1966年英格兰世界杯以来,这一数据是所有世界杯中最高的。
在过去,定位球是弱旅爆冷赢球的重要手段,密集防守快速反击,然后争取前场定位球得分,这套战术成就了太多黑马。不过本届世界杯,无论是豪门球队还是鱼腩弱旅,定位球都成为了破门得分的利器。如此高的成功率就连英格兰名宿莱因克尔都在社交媒体上惊呼本届世界杯为“定位球世界杯”。
是定位球 看看英格兰是怎么向NBA学习角球战术的
世界杯全队12个进球有9个是定位球 看看英格兰是怎么向NBA学习角球战术的
虽然世界杯的大幕已经落下,但关于世界杯的话题热度仍然不减。
英格兰时隔28年后重返世界杯四强,哈里·凯恩也为英格兰拿回一座金靴奖的奖杯。然而,关于英格兰的争议也一直没有断过。很多人认为英格兰进四强是因为运气好,一路没怎么遇到强队。凯恩也被很多人指责为“最水金靴”,因为除了队友的远射碰在自己腿上的一个进球外,他没有一个运动战进球。
其实,只要认真看过英格兰队的比赛你就会发现,三狮军团取得这样的成绩,绝对不是碰运气那么简单,他们有一个制胜的法宝——定位球。众所周知,在比赛打不开局面时,定位球往往能够起到改变比赛走向的作用。
本届世界杯总进球169粒,其中71粒都来自定位球,占到了总进球数的40%以上。而英格兰的12粒进球中,9粒都是定位球进的,竟然占球队总进球的75%……
在俄罗斯世界杯的赛场上,英格兰队的定位球设计,尤其是角球战术设计,着实让人们眼前一亮。凯恩的进球中也有2个是利用角球打进的。可以说,这个金靴也是英格兰人早就“设计”好的。
接下来为大家拆解一下英格兰比较有代表性的角球战术。
“挡拆”战术
“挡拆”是篮球比赛最常用的进攻战术之一。在世界杯开始前,英格兰队主教练索斯盖特曾经亲自前往美国向NBA球队取经。他对NBA球队在篮下创造空间的战术感到非常好奇,并且认为其中有一些自己可以借鉴的理念。
最终在世界杯的赛场,索斯盖特的英格兰队完美的将“挡拆战术”移植了过来。最典型的一次发生在小组赛对阵巴拿马队的比赛里。
比赛中,特里皮尔开出角球,当球在空中运行时,两名英格兰球员在禁区中路创造出了空间,如同篮球比赛中三分射手拉到外线的过程。与此同时在禁区弧顶,阿什利·扬利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对方的防守球员,使约翰·斯通斯获得了足够长的冲刺距离。随后,拍马杀到禁区中路的斯通斯在没有人防守的情况下头球破门。
①斯通斯在禁区外开始启动,而阿什利·扬则挡住了负责盯防斯通斯的巴拿马后卫;②亨德森迎着球的飞行方向冲向近角;③斯特林则沿相反方向冲向远角,他们两人将防守球员带离了中路,在禁区里创造出了进球空间。
④球从亨德森的头顶飞过,此时他已经吸引了两名禁区中路的防守球员的注意力;⑤与此同时,斯通斯已经赶到了禁区中路,阿什利·扬的“挡拆”帮助他甩开了巴拿马后卫。
⑥斯通斯在禁区中路完成破门,此时他的身边已经没有了防守球员,一如篮球比赛中的扣篮。
一字站位
关于角球的“挡拆战术”,英格兰队还进行了改造升级,这一点着重体现在“一字站位”上。
我们知道,在发角球时,防守方通常有两种防守形式:区域防守和贴身盯人。所谓区域防守,就是将场地进行区域划分,每名球员负责自己的区域;盯人防守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看着一个人。
英格兰的集中站位会让防守队员处于两难的境地,对方无法按照划分区域来盯防进攻球员,也无法贴身紧跟自己的防守对象。另外,这种站位也让防守方无法预知进攻队员的跑动方向。
相反,这样的站位可以帮进攻球员对防守队员进行“反定位”。角球发出之前,进攻队员对“谁带走谁,谁挡住谁”这些问题早已了然于胸。
在1/4决赛对阵瑞典队的比赛中,英格兰队又对这一战术进行了一次完美的演示。
英格兰球员的“一字站位”。
在角球开出后,靠近球门的球员选择向前点移动带开防守球员,身为高点的斯通斯则向后点移动。
留在中路的凯恩率先移动(红圈标注),以“挡拆”的方式卡住了落点附近的两名防守球员,而马奎尔则在稍晚的时机启动,利用由凯恩的“挡拆”所创造出的空间(蓝色箭头标注)完成漂亮的头球攻门。
帽子了。71粒定位球俄罗斯世界杯是名副其实的“定位球世界杯”,本届世界杯一共打进169个进球,71个进球是由定位球攻入,达到了总进球数的42%。在定位球大放异彩的本届世界杯上,30支球队通过定位球得分,只有秘鲁和塞内加尔成为例外,在世界杯历史上非常罕见,定位球成为各支球队的常规进攻武器。此外
两届世界杯增多的不仅是点球数量,还包括通过任意球或角球配合的破门。且定位球形成攻门后的进球转化率远高于运动战,换言之,定位球配合已成为决定比赛走势的大杀器,这也正反映出本届世界杯传控遇冷的情形。在稍有失误就可能断送全盘努力的杯赛中,稳固防守是各支球队的第一要
169个进球中,有26个角球破门。本届世界杯有个鲜明特点,那就是定位球破门率大幅度提高。数据统计显示,俄罗斯世界杯169个进球中有73个进球来自于定位球,定位球得分率竟然达到了惊人的43.1%。其中有26个是角球破门,自1966年英格兰世界杯以来,这一数据是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