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地球上任意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不超过六个人
六度分隔理论,该理论认为世界上任何互不相识的两人,只需要很少的中间人就能够建立起联系。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斯坦利·米尔格拉姆于1967年根据这个概念做过一次连锁信实验,尝试证明平均只需要6步就可以联系任何两个互不相识的美国人。
米尔格拉姆连锁信实验
米尔格拉姆的研究本来在无特定的市民大众进行,而不是在专业的、需要高度合作的数学界及演艺界进行。然而仍遭受不少抨击。于首次连锁信实验,米尔格拉姆寄出60封信给堪萨斯州威奇塔市自愿参加者,请他们转交到麻萨诸塞州剑桥市某指定地点的股票经纪人。
参加者只能把信交给他认为有可能把信送到目的地的熟人,可以亲自送或者通过他的朋友。虽然有50个人参与了实验,但组中只有3封信送到了目的地。
米尔格拉姆在他1967年的那篇著名论文中提到在最初的实验中,其中的一封信在不到4日的时间内,就被传达到了目的地,但是他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那就是实际上只有不到5%的信件最终被送达了。在随后两次连锁信实验,因完成连锁的比例太低,实验结果未被发表。
但是幸运的是,研究者发现很多微妙的因素会对连锁信实验的结果产生极大的影响。研究者尝试在不同种族和不同收入人群中来重复实验,他们发现巨大的差异。事实上,在米尔格拉姆合著的一篇论文中揭示如果信件的最终接受者为黑人,实验的送达率为13%,而如果是白人,则送达率上升为33%,尽管实验者开始的时候并不知道接受者的种族。
虽然饱受议论,但米尔格拉姆带来了不少新奇的发现。经过多次改良实验,米尔格拉姆发现信件或包裹在人们心目中的价值是影响人们决定继续传递它的重要因素。他成功将送达率提升至35%,后来更上升为97%。
抛开对“地球是很小的”这样论断的怀疑不说,人们对“某个特定世界是很小”的论断是没有丝毫怀疑的(例如:从某个学院到密歇根大学到蒙特利尔犹太人社区。平均来看,为实现一次送达,需要6个中间人从而得出了六度分隔理论的说法(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他可能源于六个自由度的说法 (Six Degrees of Freedom)。
不仅如此,米尔格拉姆还发现了漏斗效应,他发现大部分的传递都是由那些极少数的明星人物完成的。在一个5%的飞行员实验中,他发现2/3成功的传递是由同一些“明星”来完成的。
尽管如此,这个实验仍然存在着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假设:它假设传递链条中所有的实验者都完全有能力发掘链条终端的两个人传递的有效性。
扩展资料:
Facebook 的团队为了宣扬 Facebook周年纪念的朋友日,研究了当时已注册的 15.9 亿使用者资料,要在如此巨量资料上计算透过几个人,可以找到两个人之间关联的数字,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2016年2月4号时于网站 FACEBOOK research 公布标题为 Three and a half degrees of separation 的研究结果,发现这个神奇数字的“网络直径”是 3.57,翻成白话文意味着每个人与其他人间隔为 3.57 人。如果仅考虑美国使用者的话,这个数字会降到平均 3.46 个人。
根据追踪研究发现,这个“分离度”从 2011 年开始有持续下降的趋势。2011年,来自美国康乃尔大学、意大利米兰大学的学者与脸书研究团队合作,计算了当时的 7.21 亿使用者资料,发现这个数字是 3.74。
现在 Facebook 的人口成长将近 2 倍,这个数字却降低了一些。Facebook 研究团队在这个整合、无法回推追踪的大数据上,使用不同学者发明的一些统计技术与算法,精确预测这个距离。
找人对自然的征服的事例
大约从5000年的农业文明时代开始,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对自然界的破坏开始加剧,毁林开荒、过度放牧使森林和草地等遭到了严重破坏,引起了水土流失、沙漠化,使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速度大大高于自然丧失速度。特别是18世纪以来,人类由农业文明跨入工业文明,伴随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对自然界的索取急剧增加,加上环境污染,使全世界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遭到了严重破坏,并以惊人的速度减少。全世界由于自然环境的破坏及滥捕滥猎,已使上千种野生动物灭绝。据估计,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灭绝速度几乎要比过去快100~1000倍。人类活动造成的生物多样性丧失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说明。
(1)栖息地的丧失和片断化。全球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使很多生物失去栖息地。拥有50%物种的栖息地的热带雨林,比原有面积减少一半,大部分国家的森林均成片断化,被退化土地所围绕,损害了森林维持野生生物种群生存和重要生态过程的能力。中国的天然林被砍伐和形成片断化情况更为突出。
(2)掠夺式的过度利用。人口的增长,对生物资源无止境的索取,使生物资源严重破坏。大量的森林、鱼类和野生生物资源遭到过度采伐和滥捕滥猎,物种生存受威胁,有的达到了绝灭的程度。例如我国羚羊、野生鹿、珍贵毛皮动物和各种鱼类物种种群数量已大大减少。中国海域的经济鱼类资源在60年代已出现衰退现象,由于采捕过度,现在海洋渔获量大大下降,如大黄鱼等优质鱼,目前几乎不成渔汛。很多野生药用植物和珍贵的食用菌,由于长期人工采摘和挖掘,使其分布面积和种群数量大大减少。许多国家级保护动物成了人们的盘中餐,而搜寻珍稀商品(如象牙)和用作宠物、猎奇收藏品也危及了某些种群,同时使另一些种群惨遭灭绝。
(3)环境污染。城乡工农业污水排放,大气污染,重金属以及难以降解的化学品富集化,引起水域、大气和土壤污染。污染物的排放,已使生态系统忍受力和大气扩散能力负担过重。臭氧层的耗竭、酸雨和空气污染都对今天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了重大的伤害。污染物沿着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转移,使一些敏感物种种群数量减少或消失。我国受工业废弃物明显污染的农田达0.1亿公顷,约占农田总面积的10%,受农用化学物污染的面积也达0.1亿公顷。中国不少湖泊和河流被工业废水污染,使得某些水生生物消亡。
(4)农业和林业的品种单一化。在农业上为了达到更高的收获量,往往就种植单一的高产品种,这些作物在世界经济中占重要地位。随着作物种类数量降低,与之相应的固氮细菌、菌根、捕食生物、传粉和种子传播的生物以及一些在传统农业系统中几世纪共同进化的物种消失了,如印度尼西亚在过去15年内已有1500个水稻地方品种消失了。农业上品种的高度一致性对病虫害的爆发和其它灾害的发生缺乏抵御能力。林业上为了人类的需要往往毁去物种丰富的林地,种植单一树种,例如转变为咖啡、油棕和橡胶的种植园,使各类生物失去原有栖息地。
(5)外来种的引入。外来种的引入能够引起物种的灭绝,因为有些外来种常引起当地传统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破坏,造成生态失衡。某些地区由于人类的定居,任意引入外来物种,特别是动物,往往导致整个或部分的陆生动、植物的灭绝。自从1600年以来,由于外来种的引入,全世界的两栖类和爬行类共有22个种灭绝;在新西兰,自1000年以来,青蛙和蜥蜴有9个种由于引入外来种而使之灭绝或接近灭绝,23个种和亚种的当地鸟类濒临灭绝。在具有极高特有种的非洲裂谷省的一些湖泊里,引进鱼种以使当地的土生种濒临灭绝;外来的蠓、蛇和其它引进动物,可能很快就会导致当地土生动物的灭绝;而引进的食草动物如羊、驯鹿等也会使土生的植物消灭。外来种还使土著植物灭绝,在菲律宾,由于引入猪、山羊和兔子,在1790~1840年间,有13个土著植物灭绝,包括两个特有种。在1992~1993年,相继在中国福建东山和厦门马峦湾发现一种双壳类沙筛贝,这个物种原产美洲,80年代首次在香港水域发现,目前,上述两处桩柱、浮筏和一切养殖设施表面几乎百分之百被它占据,把以往数量很大的藤壶、牡蛎等都排挤了,因争夺饵料,使养殖的菲律宾哈仔、翡翠贻贝等产量大幅度下降。再如,在80年代我国从英国和美国引进的大米草和互叶米草,在中国沿海滩涂种植,收到一定生态效益,但因繁殖迅速,与养殖业争夺场地,改变了原来的滩涂生物群落。不仅如此,外来种的引入还会导致原有生境的破坏,引起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因此对外来种的引入要考虑其可能发生的后果,要持慎重态度。
(6)全球气候变化。在未来的几十年中,空气污染的一个巨大的副效应——全球变暖——将对地球上的生命造成巨大的伤害。人类引起的大气中温室气体(主要是CO2和CH4等)的增加可能导致下一个世纪大气温度上升1~3℃,将会使陆地物种的忍受极限向极地转移125公里,或在山地垂直高度上上升150米。许多物种的现在分布可能跟不上预期的气候变化,一些物种可能消失,因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能发生较大的变化。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依存、开发、掠夺、和谐。在各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不同,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也采取了不同的态度。
第一个时期,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原始社会,人和自然是一种依存的关系,人依附于自然。人类一方面直接或通过简单的生产工具从大自然获得所需的一切,另一方面又要承受自然界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各种威胁。这一时期,人类被动地适应自然,与自然的关系处于一种原始的和谐状态。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青铜器、铁器的使用及至农业、畜牧业出现后,人类开始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改变自然,使得这种关系进入了开发阶段。在这一时期,由于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的能力有限,还没有对自然造成较大的破坏。但是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近现代大工业生产出现后,人类的自信心和对生存环境的不满足感,驱使他们去“征服自然”“统治自然”,毫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掠夺,人与自然的关系进入了第三个时期。在这一时期,掠夺性地开发资源,一方面对大自然造成破坏性的灾难,另一方面也招致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与惩罚。然而,人类终究是有理性的。当这种掠夺式的开发难以为继时,人与自然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一个城市找人只需六个人?
这是六度空间理论啊 ,是一个数学领域的猜想,名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中文翻译包括以下几种: 六度分隔理论、六度空间理论以及小世界理论等。
六度空间理论指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这就是六度空间理论,也叫小世界理论。
六度分隔的现象,并不是说任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都必须要通过六个层次才会产生联系,而是表达了这样一个重要的概念:任何两位素不相识的人之间,通过一定的联系方式,总能够产生必然联系或关系。显然,随着联系方式和联系能力的不同,实现个人期望的机遇将产生明显的区别。
社会网络其实并不高深,它的理论基础正是“六度分隔”。而社会性软件则是建立在真实的社会网络上的增值性软件和服务。有这么一个故事,几年前一家德国报纸接受了一项挑战,要帮法兰克福的一位土耳其烤肉店老板,找到他和他最喜欢的影星马龙·白兰度的关联。结果经过几个月,报社的员工发现,这两个人只经过不超过六个人的私交,就建立了人脉关系。原来烤肉店老板是伊拉克移民,有个朋友住在加州,刚好这个朋友的同事,是电影《这个男人有点色》的制作人的女儿在女生联谊会的结拜姐妹的男朋友,而马龙·白兰度主演了这部片子。
1967年,哈佛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兰姆(Stanley Milgram)就设计了一个连锁信件实验。他将一套连锁信件随机发送给居住在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的160个人,信中放了一个波士顿股票经纪人的名字,信中要求每个收信人将这套信寄给自己认为是比较接近那个股票经纪人的朋友。朋友收信后照此办理。最终,大部分信在经过五、六个步骤后都抵达了该股票经纪人。六度空间的概念由此而来。这个连锁实验,体现了一个似乎很普遍的客观规律:社会化的现代人类社会成员之间,都可能通过“六度空间” 而联系起来,绝对没有联系的A与B是不存在的。这是一个更典型、深刻而且普遍的自然现象。那么,怎样用数学理论揭示 “六度分隔现象”?这是现代数学领域又一个重大的数学猜想。
这有点儿像地图的邻接色问题,只不过邻接色问题是通过数学方法可以精确证明的(即最多只需要使用4种颜色即可),而六度分隔理论我个人估计只能通过不完全归纳来形成假设了吧,社会的模型还是比二维地图模型要复杂莫测得多。
不管理论如何深奥,“六度分隔”和互联网的亲密结合,已经开始显露出商业价值。人们在近几年越来越关注社会网络的研究,很多网络软件也开始支持人们建立更加互信和紧密的社会关联,这些软件被统称为“社会性软件” (Social Software)。例如Blog就是一种社会性软件,因为Blog写作所需要的个性和延续性,已使Blogger圈这种典型的物以类聚的生态形式,越来越象真实生活中的人际圈。据致力于研究社会软件的毛向辉介绍,国外现在更流行的是一种快速交友,或者商业联系的工具,例如LinkedIN。人们可以更容易在全球找到和自己有共同志趣的人、更容易发现商业机会、更容易达到不同族群之间的理解和交流,等等。
社会性软件的定义很多,而且还都在不断的发展演变过程之中。它的核心思想其实是一种聚合产生的效应。人、社会、商业都有无数种排列组合的方式,如果没有信息手段聚合在一起,就很容易损耗掉。WWW成功地将文本、图形聚合在一起,使互联网真正走向应用;即时通讯又将人聚合在一起,产生了ICQ这样的工具。然而这还是虚拟的,虚拟虽然是网络世界的一种优势,但是和商业社会所要求的实名、信用隔着一条鸿沟。通过熟人之间,通过“六度分隔”产生的聚合,将产生一个可信任的网络,这其中的商业潜能的确是无可估量的。
聚合作为社会研究的对象也具有实际价值。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开发了一个算法,能够识别一篇文章中某些文字的“突发”增长,而这些“突发”增长的文字可以用来快速识别最新的趋势和热点问题,因此能够更有效地筛选重要信息。过去很多搜索技术都采用了简单计算文字 /词组出现频率的方法,却忽略了文字使用增加的速率。如果这种方法应用到广告商,就可以快速找到潜在的需求风尚。
社会、网络、地域、商业、Blog,这些词汇你也许都听麻木了。然而一旦那些预见先机的人找到聚合它们的商业价值,被改变的绝不仅仅是网络世界。
六度虽然是个社会学的理论,但是实际上它更像一个数学理论,很多人说六度和四色问题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我看来,六度理论很好的阐述了在一个网状结构(我们的人类社会)下,不同节点之间的联系和连接关系,然而它并不完整,并不足以指导我们的实践。
在这一时期,由于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的能力有限,还没有对自然造成较大的破坏。但是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近现代大工业生产出现后,人类的自信心和对生存环境的不满足感,驱使他们去“征服自然”“统治自然”,毫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掠夺,人与自然的关系进入了第三个时期。在这一时期,掠夺性地开发
的员工发现,这两个人只经过不超过六个人的私交,就建立了人脉关系。原来烤肉店老板是伊拉克移民,有个朋友住在加州,刚好这个朋友的同事,是电影《这个男人有点色》的制作人的女儿在女生联谊会的结拜姐妹的男朋友,而马龙·白兰度主演了这部片子。1967
衰退现象,由于采捕过度,现在海洋渔获量大大下降,如大黄鱼等优质鱼,目前几乎不成渔汛。很多野生药用植物和珍贵的食用菌,由于长期人工采摘和挖掘,使其分布面积和种群数量大大减少。许多国家级保护动物成了人们的盘中餐,而搜寻珍稀商品(如象牙)和用作宠物、猎奇收藏品也危及了某些种群,同时使另一些种群惨遭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