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 1、哪位高人能较具体的分析一下安徽的经济发展概况及趋势?
- 2、安徽省电力公司的企业文化
- 3、如何构成安徽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战略执行力
- 4、战略定位是什么?战略定位有什么作用?企业战略定位的核心是什么?
- 5、关于企业发展战略与对策的思考
哪位高人能较具体的分析一下安徽的经济发展概况及趋势?
致安徽经济发展的十点建议!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批准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被国家冷落三十年的安徽终于第一次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即将结束的时代,安徽终于迎来大发展的机遇,《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示范区规划》国家给安徽制定战略定位发展如下:
一、规划范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范围为安徽省长江流域,主要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全境和六安市的舒城县、金安区,共59个县(市、区),辐射安徽全省,对接长三角地区。2008年规划区人口3058万人,地区生产总值58l8亿元,分别占安徽省的45%和66%。《规划》提出,到2015年,示范区经济总量大幅提高,地区生产总值比2008年翻一番以上,城镇化率达到5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开放合作不断加强,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人居环境更加良好,长江、巢湖水质改善。到2020年,示范区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自主创新水平居全国前列,生态环境优美,与长三角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成为安徽乃至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城市带。
二、产业空间格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将构建“一轴双核两翼”的产业空间格局,“一轴”包括安庆、池州、铜陵、巢湖、芜湖、马鞍山6个沿江市,这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轴线;“双核”指合肥、芜湖,这是我省目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两大增长极,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区域;“两翼”包括滁州和宣城市,着力打造承接沿海地区特别是长三角产业专业的前沿地带。
三、产业承接发展重点:围绕产业升级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吸纳资本、技术、人才、品牌等要素,明确了皖江城市带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方向。重点从振兴装备制造业,加快提升原材料产业,加速壮大轻纺产业,着力培育高技术产业,积极发展与长三角联系紧密的现代服务业,建设现代农业等方面提出了产业承接发展的重点。
如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正处于全面转型,跨越发展,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新时期,安徽迎来大发展时刻,沉睡多年战略定位徘徊不前的安徽终于有了明确清晰的发展方向,安徽正处于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阶段,不可否认,安徽仍然是不发达地区,仍有诸多制约安徽大发展的因素,安徽大发展应具备以下十点建议:
1、打造廉洁高效具备现代服务意识的政府
省内官场浮夸风、“假、大、空”十分盛行,实干作风非常薄弱,贪腐前仆后继,买官卖官、官场裙带风、家族化盛行 ;需要花很大力气改善和铁腕清除官场跑官买官不作为等萎靡作风,铲除乱作为官员,展示安徽新形象,打造小政府、大社会,比发达地区更高效率的办事服务意识和思维模式。
2、推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政策,积极吸纳人才的战略
一份网上统计资料显示:安徽对高校毕业生吸纳能力太弱,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北京、山东等省市,是接纳安徽毕业生主要流向地区。尤其是博士生和硕士生,流出率竟分别达到了78.73%和79.30%”。
21世纪大发展的前提就是人才战略,在全球WEB2.0时代, 落后地区寻求大发展,必须拥有比发达地区更加先进的思想观念和思维理念,清除与时代发展脱节的年龄偏大公职人员,积极推行吸纳人才战略,突破一切阻力,向全国公开招贤纳士,推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政策,开动和引导政府和民间一切力量与智慧千方百计找差距、寻思路、重民生、求发展,安徽大发展更需要詹夏来这样实干型的领头人。
3、创造稳定透明的法律环境,
建立公平、透明的制度环境,开展打击权力寻租活动,严肃惩处违法、违规、违纪的政府机构或政府公务人员个人的征敛、收缴行为,使政府的分配行为与其行政职能相对应,抑制腐败的孳生。逐步减少和淡化行政部门的权力,使其权力行为转变为服务行为。要加强对公职人员的制度约束。
建立积极稳定透明的法律环境中,更能为现代商业社会体系服务。使软环境得到很大改善,成为地区软实力的代表。
4、建立皖南旅游区
以合肥为中心的高速和高铁正在建立,而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的这片中国最丰富的皖南旅游区通向长三角中心城市交通依然不完善,应尽早联合苏浙沪向国家申请立项沪芜城际铁路,(上海-湖州-广德-宣城-芜湖,约260公里,这条城际铁路并与宁杭、宁安城际铁路相连),同时在沪芜城际铁路广德段扩建至黄山的快速铁路支线(广德-宁国-绩溪-黄山),把皖南最丰富的旅游区(黄山、池州、宣城)建设成为上海、南京、杭州三极品字形经济区域中心1-2小时交通圈,从而皖南地区与长三角中心城市步入”同城效应”时代;
从城市区域化发展来看主要表现为集聚→中心化→扩散→中心城市→重新集聚→扩散→城市群的演化路径,因此,皖南旅游区与上海、南京、杭州城市群处在1-2小时交通圈内,正处于城市区域发展的“重新集聚”阶段,因此,城市圈的发展的前提必定是更快捷的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地理空间的缩短必定带来深层次的多重互动,从而更易接受来自上海、南京、杭州等长三角城市强大的辐射功能,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相互交往的“集聚效应”作用,同时,交通的便利更能向长三角展示灿烂的徽文化、文房四宝、徽派建筑、徽学、徽墨等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5、建造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平台
安徽拥有众多的文化资源,名人故里数不胜数、灿烂的徽文化、悦耳动听的黄梅戏;特别是仅次于京剧的黄梅戏,因官僚主义排挤人才的多种因素,黄梅戏如今已下滑到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凋零状态!相对于昆剧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今年世博会大放异彩,黄梅戏已经在文化产业中已经边缘化了。
振兴文化产业,大力清除省内官僚主义,特别是铲除“假、大、空”者,切勿让外行人领导内行人,真正让内行的人负责文化产业,吸收大批优秀人才,大力宣传和推广徽文化,特别是在当今诚信普遍缺失的现代商业社会里,更应推介徽商的“诚信、戒欺”的精神。积极通过图书、音像、影视、传媒、演艺、网络等各种平台推广安徽的文化产业资源,为经济发展起到桥梁的作用。
6、跨越式发展:避免“先污染,后治理”模式
安徽发展最快的县---广德,因其毗邻江浙两省,吸引长三角投资最多的县,经济发展快速,引人瞩目,但由于着重GDP,引进了化工、纺织印染等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甚至连个污水处理厂都没有,广德县的空气质量明显比省内周边县市差。
走跨越式发展是沿袭过去“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以低价卖土地承接和引进长三角被撵走的淘汰污染高耗能企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短期发展,创造官员政绩GDP,还是着眼长远,只有另辟蹊径;发展经济和周边区域比拼GDP污染环境非明智之举,扬长避短,走比较优势战略发展道路,在相对生态环境良好,劳动力成本较低下寻求突破,必须以目前尚未环境被污染的情况下,着重生态环境建设,引进无污染的轻工业企业,打造长三角生态休闲后花园,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为本,走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走可持续、和谐发展道路。
7、土地开发过程中维护农民的利益,避免暴力拆迁
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示范区的兴起,外来投资者特别是长三角投资者纷至沓来,地方政府纷纷建立开发区、工业园吸引外资,低价征用农民土地,拆除农民房子,甚至对农民抵制非法征用农民土地采取抓捕、打人、拘留都暴力手段等情况屡见不鲜。
在这网络大爆炸的时代,采此手段只能为地方抹黑。在地方发展经济过程中,征用土地和拆迁房屋应积极与农民协商沟通,按照法律补偿标准规定赔偿失地农民,并给农民办理社保,或者以农民土地作为股份入股当地开发区,参与当地分红,避免暴力行为,与民友好协商,才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8、建立开明、开放的言论环境,积极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理
中安在线旗下的中安论坛对于针砭时弊的文章往往采取封帖和删除,对发帖者ID进行封杀,合肥论坛对批评时政的帖子也多有限制,从某种意义透示了安徽网络舆论的自我封闭,也揭示了省内论坛在全国无任何影响力。
批评时政、针砭时弊、建言献策,其实都是发帖者对家乡的关心与关注,对一些黑暗现象和乱作为现象进行曝光,对地区发展提出自己的思路,需要论坛管理员引导得当,并不是一删了之。
对突发事件及公共危机事件处理,切勿对网络民意置之不理,充耳不闻,在人类文明政府的最基本的底线基础上,应以积极的态度应对突发事件。然而省内官员“假、大、空”盛行,也无任何个性官员有开明、开放的实际举动和言论。
在WEB2.0时代,更需要开明、开放的环境,官民互动,广开民智,调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
9、大力建设好公路交通等基础设施
“汽车跳,安徽到”!“到了安徽,年年修路,就是路修不好”!这是外省人对安徽公路的评价,也正是安徽公路的真实写照,也令每一个皖省人蒙羞。特别是同时与江苏浙江两个最发达省份接壤的宣城地区,其境内318国道坑坑洼洼,坐车就像坐摇窝子车,蹦蹦跳跳,把人五脏六腑都要颠出来。
要想富,先修路,修好路,这是任何地方发展经济必备的前提;成功的人士找方法,失败的人士找借口;看不到的差距就是最大的差距,看不到危机就是最大的危机;安徽交通部门应深刻检讨和反省“豆腐渣”公路形成的原因,不能老拿与发达有差距的借口来搪塞,否则就是安徽发展的绊脚石和罪人。
建设好质量优良的公路和路边具有生态绿化带,是吸引外来投资者的必备条件。
10、 加大扶持本省民营企业的力度,争创知名品牌
综观省内没有一家民营企业在全国叫得响,更无中国知名品牌;其深层的原因是官场肉食者对民营企业抑制限制以及“吃、拿、卡、要”等等的竭泽而渔的政策大行其道.
作为国企的奇瑞汽车的辉煌跟当时的芜湖市委书记詹夏来实干作风密不可分,正是由于詹的汽车梦和他务实的作风,奇瑞成了中国三大民族汽车品牌之一,詹是安徽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最实干的官员。
创造宽广、宽容、宽厚的良好环境,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和金融方面扶持支持引导的开明政策,积极引导全民创业,民营经济将成为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
关于霍山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查
围绕新形势下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我们最近对霍山县作了一次调研,感到这个县发展经济的路子和经验值得重视和总结,由此也对加快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作了一些思考。
(一)霍山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库区和老区县,区位比较闭塞,资源也很有限,先天条件并不优越,但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一条很有特色的发展路子,成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引起广泛关注。通过座谈和考察,印象比较深的有五点:第一,面对宏观环境和经济周期变化,各地经济发展多数经历过起伏,但霍山经济始终保持稳定健康的发展态势。1990年—2004年14年间,全县GDP年均增长13.7%,高于全省县域同期平均增速2.2个百分点。第二,霍山曾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目前工业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格局相当突出。1989年,该县工业增加值仅占生产总值的24%,去年高达53%,居全省各县之首;2004年,全县财政收入63%来自工业税收。第三,作为一个深处大别山区的边缘小县,外向型经济已形成一定的气候。霍山大兴开放之风,形成了人人谈开放、举县抓招商的良好氛围。2004年,全县出口创汇5047万美元,位居全省县级前3强。第四,面对宏观调控和各种要素制约,霍山的园区经济仍然办得红红火火。该县工业园区创建于2002年,短短两年多时间,入园企业20家,其中有16家企业、26个项目是在宏观调控之后进入园区的。第五,霍山的发展不只是工业经济一枝独秀,而是呈现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生动局面。他们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明确提出,“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污染不进霍山”,“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多做,劳民伤财的事坚决不干”。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们打造了在全国叫得响的四张“名片”: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全国社会治安模范县、全国文明村镇先进县、浙商最佳投资城市。
(二)在同样的宏观环境下为什么基础条件并不优越的霍山县能够突破局限、加快发展?通过调研,感到最根本的有三条:
一是霍山县在发展过程中较好地坚持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地赋予解放思想以新的内涵和实际内容。在他们看来,对于一个信息比较闭塞、市场化进程起步较晚的山区县,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是具有决定性的先导力量,必须紧抓不放。为此,他们在提出每一个发展思路和战略部署前后,都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发动工作。在“工业富县”战略初提之时,县委、县政府先后组织党政干部、企业家等不同层次的代表“四上宁国”,连续开展几轮思想大讨论,形成了共识,使工业强县战略在全县牢固生根。从一定意义上讲,霍山发展的过程就是与时俱进、解放思想的过程,是从认知到实践、由精神变物质的过程。
二是霍山县在发展中抓住了能人兴县这个关键,培育了一批高素质的市场主体,形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力量。他们善于发现和利用市场经济的先知先觉者,注重发挥乡土能人的作用,鼓励党政机关中懂管理、善经营的人才到企业发展,催生了一批企业家梯队和高素质企业群体,带动了各类市场主体的发育。为营造能人创业和企业家成长的良好环境,他们注重集中力量扶持大户,注重资源配置向能人和优秀企业家集中,对有贡献的企业家经济上给实惠、政治上给地位,促进企业资本积累的进程,激发企业家创业和发展的积极性。从1992年开始,霍山县就对年纳税百万元以上的企业家,按纳税额的1%给予奖励,产生了很大的激励效应。突出“人”的作用还表现在干部队伍建设上,他们有明确的用人导向,真正把懂经济的干部充实到经济主战场,让能干事的人有舞台。特别是霍山有着良好的包容环境,外面的优秀干部来得多、扎得下根,并影响和带动了本土干部的成长。
三是霍山县较好处理了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走上了“政府创造环境,社会发展经济”的良性循环。作为县一级,霍山和多数地方一样,有着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也面临调控手段和要素资源不足的制约。霍山县能够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营造出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和环境。当地的企业和群众反映,霍山党政干部的心思和精力是用在发展、用在经济建设上的。大家的兴奋点不在于位子和帽子,而在于怎么把工作干好、把经济抓上去;工作的着力点也不是放在怎么抓权、怎么管企业上,而是真心实意为企业办实事、解难事,为市场主体提供优质服务。
霍山的经验当然不只这些,放在全省来看,最值得总结的一条,就是他们能把看明白、想明白的事干明白。对于县域经济发展,很多县都不乏好的想法和思路,很多人都能看清楚、说清楚,但怎么把思路转化为行动,把看明白、想明白的事真正做明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霍山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对认准的事,就一以贯之、坚定不移地去干,不走神,不翻烧饼;在于他们对于决策部署的落实有着很强的执行力,做到方向明确、措施具体,能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统筹各种手段和资源,做到政令畅通、执行到位。从工业富县的提出,到山口经济的推进,再到园区经济的发展;从提出思路,到形成共识,再到做出成效,从霍山的发展轨迹中,我们看到了一种求真务实的精神,一种锲而不舍的作风,一种上下同心的合力,一种运作资源的能力。更可贵的是,霍山的经济发展是一场“接力赛”,而这种“接力赛”源于领导班子的相对稳定。在霍山,人们经常提到的几届县委、县政府负责同志,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任职时间都比较长,都有从副职到正职、从政府到党委这样一个经历;而且,在霍山,历任领导一届继承一届,一届发展一届,做到了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正是这样一种风气和传统,使该县发展少了折腾,形成了越干越会干、越干越明白的良性循环。
(三)霍山的经验表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县一级自身。只要各县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总能找到适合本地实际的路子和办法。调研发现,霍山发展也面临一些自身难以解决的、带有共性的矛盾和问题。比如,作为一个地处偏僻的人口和资源小县,霍山县不论是经济规模还是经济素质,要实现新的突破,压力很大。尽管霍山工业发展启动较早,形成了一定的先行优势,但由于山区县地理区位的先天不足,要素供给和配套环境相对薄弱,发展容量较为有限,一方面,县里要千方百计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县域的弱小功能又难以承载大企业的需求,成长起来的优势企业不得不走出去寻求更大发展空间,县域面临“做大”与“留大”的两难局面。同时,金融服务薄弱的问题在霍山很突出,每年通过招商引来的资金还抵不上存款外流的数量。此外,县里对县域功能缺失问题反映也比较强烈,感到上面管得还是多了一些,县级政府事权、财权和管理权不统一的矛盾对工作钳制较大。
(四)县域兴则全省兴。霍山发展的经验和面临的问题,很多方面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从中可以得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启示。
第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树立正确的导向。我省县域经济整体基础还较为薄弱,要全面振兴县域经济,需要有加快发展、迎头赶上的决心,更要有坚持不懈、长期作战的思想。首先,要以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统领县域经济发展。应当充分尊重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循序渐进推动发展,形成有利于县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正确导向。一方面,在上对下的指导上,省、市要为县一级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形成一个有利于县级干部从长计议的预期,引导县一级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多做强基固本的事情上,放在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上;另一方面,县一级自身尤其是领导团队,要进一步强化统驭力、执行力和转化力,对认准的发展路子,坚定不移、一以贯之抓落实,把好的思路转化为好的发展绩效,真正把看明白、想明白的事干明白。其次,正确的导向需要科学的激励机制。在激励和支持政策上,实行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对发展相对薄弱地区,重点支持他们做一些打基础的事情;对发展相对较好的地区,则支持他们更快、更好发展,发挥倍增效应,形成县域经济的排头兵和甲级队;奖励政策必须打破“平均用力”现象,比如,对经济强县,应当在体制上赋予他们更大的自主权,使其管理幅度和深度与经济扩张的能力相匹配;奖励的方式也要改革,比如对办得好的园区,可以奖励用地指标,或在园区建设引导资金上予以倾斜等。其三,正确的发展导向说到底是用人导向问题。县域经济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选好、用好党政主要领导。要强化任期观念,处理好干部提拔与稳定任期的关系,避免领导干部过快流动,影响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同时,加大干部“双向”交流的力度,选择一批视野开阔、熟悉经济、作风务实的省、市年轻干部到县一级任职,同时选拔一批县直和乡镇干部到省、市机关和发达地区锻炼。
第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找准方向和突破口。县域经济必须走特色发展之路。不管各县情况如何差异,加快工业化是基本取向。抓住工业化这个主要矛盾,县域经济的其它诸多派生矛盾也就迎刃而解,霍山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此。当然,工业化途径可能有所不同,有的是优先发展加工制造业,有的则从农业产业化入手,而有的可能先从三产突破,但无论如何,工业化是不可逾越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要加速工业向园区集中、资本向能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把工业化与市场化更好地结合起来,把工业化与城镇化更好地结合起来。当前,特别要在两个方面寻求突破:一是要在开放型经济上突破。通过外向型经济,可以植入先进的观念、技术、人才等稀缺要素,有效突破县域工业化的瓶颈约束,实现工业的快速扩张。要进一步强化开放的观念、市场配置资源的意识,全力推进东向发展战略,把招商引资和开放型经济作为推进工业化的主要途径来抓。二是要在工业园区上突破。越是在宏观调控趋紧的情况下,越是要大力发展工业园区,决不能有丝毫的犹豫和退缩。要把招商引资与发展园区工业更好结合起来,注重围绕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强化产业链招商,引导关联企业进园区,促进企业集群化发展。
第三,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着力培育内生力量。要着力培育内生力量,让一切有利于创业的思想活跃起来,把各类创业主体激活起来,使一切领域的创业潜能释放出来。首先,要培育市场主体。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创造适宜民营企业发展的气候,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让民营经济唱主角。其次,要加快成长一批能人和企业家。目前我省县域不少企业家存在着素质不高、“小富即安”等问题,有的缺乏职业企业家精神、“官本位”意识还比较浓。必须加大引进、培养和开发力度,创造一个有利于能人和企业家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让想创业的能人和企业家成就梦想。
第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有效化解要素瓶颈约束。重点是三个方面:一是金融支撑体系问题。在继续加强与国家有关银行的合作、争取更多支持的同时,当务之急是加快地方金融的发展。要发掘民间资本的力量,引导、鼓励、支持县域民间资本发展县域金融组织和资本市场。二是人才保障问题。要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观念,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通过在大中城市设立窗口或建立研发基地等形式,搭建吸引外地优秀人才的平台。各县可以依托县级职业技术学校等教学设施,围绕企业用工需求,组织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三是土地供应问题。省里应当在坚持“总量控制、动态平衡”的原则下,根据各地发展的不同情况,优先保证重点园区、重大项目的正当用地需求。
第五,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大力推进城乡统筹。首先,要坚持以城带乡,加快城镇化步伐,引导人口向城镇集聚。应当把县城建设作为推进我省城镇化进程的战略支点,提升载体功能,增强人口和产业集聚度。其次,要坚持以工促农,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要运用工业协作理念,加快培育农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行业协会、购销大户和农村商品经纪人,从根本上解决“大市场”与“小农户”的矛盾。其三,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要重点加大农村公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特别要集中财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健全农村低保、合作医疗、社会救济等各项制度,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第六,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把县级政府的主要着力点放到营造环境上,推动整个政府行政理念的变革。围绕建立“服务型政府”,大力促进行政资源的重新整合,推动制度创新和政府管理创新,真正把政府的职能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环境上来。省级要围绕县域的实际需求,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核心是简政放权,从根本上改变县域治理结构,为县级政府转型提供支持。当前要进一步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做到能放则放、该放就放。同时,大力推进县域综合改革,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扶持力度,加快建立农村基层工作运行新机制,改进省直部门对县一级服务方式和服务水平,全面改善县域经济发展环境.
安徽省电力公司的企业文化
“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建设国际一流企业”的企业愿景是公司的奋斗方向,是国家电网人的远大理想,是公司一切工作的目标追求。
建设世界一流电网:从我国国情、能源资源状况和电网发展规律的实际出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自主创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原则,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
建设国际一流企业:坚持以国际先进水平为导向,以同业对标为手段,推进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把公司建设成为具有科学发展理念、持续创新活力、优秀企业文化、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国际一流竞争力的现代企业。 “奉献清洁能源,建设和谐社会”的企业使命是公司生存发展的根本意义,是公司事业的战略定位,是公司工作的深刻内涵和价值体现。
电网不仅是连接电源和用户的电力输送载体,更是具有网络市场功能的能源资源优化配置载体。国家电网公司是国家能源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能源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在中国能源的优化配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充分发挥电网功能,保障更安全、更经济、更清洁、可持续的电力供应,促使发展更加健康、社会更加和谐、生活更加美好是国家电网公司的神圣使命。 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服务电力客户、 服务发电企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四个服务”的企业宗旨体现了公司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的统一,是公司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公司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承担着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责任。公司坚持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把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作为检验工作成效和企业业绩的根本标准。
服务电力客户:公司作为经营范围遍及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供电人口超过10亿的供电企业,承担着为电力客户提供安全、可靠、清洁的电力供应和优质服务的基本职责。公司坚持服务至上,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深化优质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
服务发电企业:公司作为电力行业中落实国家能源政策、联系发电企业和客户、发挥桥梁作用的经营性企业,承担着开放透明、依法经营的责任。公司遵循电力工业发展规律,科学规划建设电网,严格执行“公开、公平、公正”调度,与合作伙伴共同创造广阔发展空间。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公司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实施主体之一,承担着优化能源资源配置,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增长对电力需求的责任。公司坚持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相统一,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服务清洁能源开发,推进节能降耗,保护生态环境,履行社会责任,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是公司的价值追求,是公司和员工实现愿景和使命的信念支撑和根本方法。
“诚信”,是企业立业、员工立身的道德基石。
每一位员工、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单位,每时每刻都要重诚信、讲诚信,遵纪守法、言行一致,忠诚国家、忠诚企业。这是公司履行职责,实现企业与员工、公司与社会共同发展的基本前提。
“责任”,是勇挑重担、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
公司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担负着重要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每一位员工都要坚持局部服从整体、小局服从大局,主动把这种责任转化为贯彻公司党组决策部署的自觉行动,转化为推进“两个转变”的统一意志,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劲动力,做到对国家负责、对企业负责、对自己负责。
“创新”,是企业发展、事业进步的根本动力。
公司发展的历程就是创新的过程,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建成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需要大力倡导勇于变革、敢为人先、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精神,全面推进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实践创新。
“奉献”,是爱国爱企、爱岗敬业的自觉行动。
企业对国家、员工对企业都要讲奉献。在抗冰抢险、抗震救灾、奥运保电、世博保电等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公司员工不计代价、不讲条件、不怕牺牲,全力拼搏保供电,这就是奉献;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缓解煤电油运紧张矛盾、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等重大考验面前,公司上下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这也是奉献;广大员工在平凡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同样是奉献。坚持在奉献中体现价值,在奉献中赢得尊重,在奉献中提升形象。 “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是公司和员工勇于超越过去、超越自我、超越他人,永不停步,追求企业价值实现的精神境界。
“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本质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科学发展。 公司立足于发展壮大国家电网事业,奋勇拼搏,永不停顿地向新的更高的目标攀登,实现创新、跨越和突破。公司及员工以党和国家利益为重,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向更高标准看齐,向更高目标迈进。
战略目标:把国家电网公司建设成为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的现代公司(简称“一强三优”)。
电网坚强:电网规划科学,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灵活高效,智能化水平高,技术装备和主要运行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经营区域实现全部联网。
资产优良: 资产结构合理、质量好,盈利和偿债能力强,内部资源配置效率高,金融和海外资产健康快速增长。
服务优质:保障安全、经济、清洁、可持续的电力供应,服务规范、高效,品牌形象好,利益相关方综合满意度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在社会公共服务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业绩优秀:安全、质量、效益指标在国内外同业中领先,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价值高,企业健康发展,社会贡献大。
现代公司: 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和科学的集团管理体系,队伍素质好,自主创新能力和信息化水平高,企业软实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强。
战略途径:转变公司发展方式 转变电网发展方式(简称“两个转变”)
按照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简称“四化”)要求,实施人力资源、财务、物资集约化管理,构建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生产、大营销(简称“三集五大”)体系,实现公司发展方式转变。
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实现电网发展方式转变。 坚持抓发展、抓管理、抓队伍、创一流(简称“三抓一创”)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电网发展战略、经营管理战略、人才强企战略、科技发展战略、信息化战略、金融支撑战略、产业支撑战略、国际化战略、企业文化战略、品牌发展战略等,推动公司又好又快发展。
电网发展战略:遵循电网发展规律,加大电网投入,坚持“一特四大”(特高压,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和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增强电网优化配置能源资源和抵御严重事故风险的能力,促进大型能源基地集约化开发和清洁能源快速发展,以持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
经营管理战略:贯彻依法经营企业、严格管理企业、勤俭办企业的方针,积极开展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深入推进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充分挖掘内部资源潜力,持续提升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资产运营效率。
人才强企战略:把队伍建设作为提升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建立适应“两个转变”需要的人力资源管控体系和工作机制,实施全员教育培训,全面推进各级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抓好紧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增强队伍素质,激发员工创造活力,为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科技发展战略: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贯彻建设一流人才队伍、实施大科研、创造大成果、培育大产业、实现大推广(简称“一流四大”)的战略要求,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克服制约“两个转变”的技术瓶颈,解决生产运行和经营发展中的技术难题,抢占国际电力科技制高点,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信息化战略:把信息化作为推进“两个转变”、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瞄准国际先进水平,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的原则,全面推进信息化企业建设,以信息化支撑生产专业化和管理现代化,确保网络和信息安全,为“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建设提供有力的信息保障。
金融支撑战略:发挥公司金融资源潜力,把握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机遇,遵循金融行业发展规律,推进产融结合,强化金融管控,加强人才和机制建设,加快现代金融控股集团建设,形成金融产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盈利水平,为公司发展提供金融支撑。
产业支撑战略:按照上规模、上水平、集约化的发展方向,拓展直属单位业务领域,延伸产业链,形成规模经营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做优做强做大直属产业,为“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智力支持、服务保障和效益贡献。
国际化战略: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强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参与能源等相关领域的国际分工,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公司发展空间,不断提升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企业文化战略:遵循企业文化建设基本规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适应公司发展改革新要求,坚持融入中心、服务大局,以人为本、全员参与,重在建设、突出特色,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建设以“四统一”为基础的优秀企业文化,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软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公司科学发展。
——坚持“统一的核心价值观,统一的发展目标,统一的品牌战略,统一的管理标准”,是公司统一的优秀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和重要基础。
——推行公司基本价值理念体系是建设统一的优秀企业文化的核心。
——实施企业文化建设精品工程、落地工程、评价工程(简称“三大工程”)是建设统一的优秀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
品牌发展战略:全方位提升“国家电网”品牌的知名度、认知度和美誉度,强化安全管理,规范服务行为,履行社会责任,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增强企业软实力,推动企业与利益相关方建立起相互信任、和谐互动、通力合作的良好关系,凝聚发展合力,塑造国际一流的“国家电网”品牌。
——公司品牌是内质外形建设成果的集中体现。推进品牌的统筹规划,统一品牌宣传、统一品牌管理,规范使用VI手册,深化文化环境建设,提升“国家电网”品牌价值和形象。
——通过对内提高管理水平、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对外履行社会责任、全面加强公司与利益相关各方的和谐互动,树立公司讲政治、负责任,强管理、重服务,求创新、作表率的央企形象。
战略保障: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企业文化建设、队伍建设(简称“三个建设”)。
党的建设是“三个建设”的首要任务,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是“三个建设”的重中之重,建设统一的优秀企业文 化是“三个建设”的重要基础,提高全员素质是“三个建设”的根本着力点。
只有不断加强公司党的建设,才能保证公司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只有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才能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实现基业长青;只有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才能提高广大员工的能力素质,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如何构成安徽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战略执行力
摘 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安徽作为中部大省,科技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所有科技型企业中占了一定比重。对这一企业群的战略执行力研究能够有效促进其发展。另外,企业的战略执行力要素匹配性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的战略调整指引方向。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 战略执行力 匹配性 技术创新力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凸显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2013年1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对为我国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人员和组织给予奖励。从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深入推动科技发展的举措可以看出,科技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安徽作为中部大省,近几年来经济发展趋快。其经济与科技发展情况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经济总量增速不断加快。虽然近年来安徽省总人口变化不大,但是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呈直线增长。这一成就与科技进步是分不开的。但不能否认的是,其在全国排名中仍比较靠后。
2.安徽省科学技术人员人数在逐年递增。RD活动人员和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的人数增长尤为明显。但值得注意的是,安徽省对高技术人才需求与人才供应还存在矛盾。单位:亿元;%
表1 安徽省RD经费构成表
3.科技型企业是安徽省科技研究的主力军。从表1知,近年来,企业投入的科研经费在全省科研投入中所占比重达到了70%以上,而且其投入总量还存在逐年增加的趋势。这也正是安徽省科技型企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表2 2008年-2012年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数量与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表
4.大量的科研投入,随之而来的是科技产出逐年递增,08年之后尤为明显。尽管大型科技型企业的产品数量占大量比重,比如合力、美的等,但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产出的高新技术产品也不容小觑,如欧宝机电、宇宁生物科技等科技型中小企业榜上有名。
5.安徽省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研创新扶持力度逐年加大。从表2的数据可看出,自2009年起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数量大幅度上升,这对安徽省的科研创新能力提高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综上数据和分析可以看出,安徽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必然性和必要性。但是,由于外部经济环境多变、科技更新换代速度快、内部管理存在问题等原因,很多企业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难以走上持续发展的正轨。本文从安徽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战略执行力构成要素及匹配性方面进行研究, 以期对改善这一现状起到帮助作用。
二、相关概念分析
1.科技型企业与科技型中小企业。
(1)科技型企业。根据美国学者F. G. Doody 和H. B. Mumtser 的观点, 高技术企业可定义为是一类体现出高增长率、高额的研究与开发费用、高附加值、强烈的出口导向和高技能的劳务密集的生产技术的公司。而国内关于科技型企业的界定比较通行的是陆立军等提出的“科技型企业( 高技术企业) 应是指那些研制、开发、生产、销售高技术产品或大规模运用高技术的企业, 它不同于一般企业的本质特点是在为社会提供产品或劳务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基于新兴科学知识的技术含量比较高”。
(2) 中小企业。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内市场的不断开放,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它们成为促进我国经济进步的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国内对中小企业这一企业群体有十分明确的界定。根据国家工信部2011年7月发布的文件,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关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界定如下:从业人员300人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3)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由科技人员主办或创办,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科学研究、研制、生产、销售,以科技成果商品化以及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高新产品为主要内容,以市场为导向,实行“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知识密集型经济实体。
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简单地说,它是由“知本”驱动而非资本驱动,即企业的驱动主要依靠现代科技,如软件开发、生物工程、新能源、先进制造技术等。而传统企业主要依靠资金、土地、技术等要素,且占比较大,而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中,掌握现代科技的人力资源是占比较大的,可以形象地称之为“知本”。
2. 战略与战略执行力
(1) 战略。战略是企业行动的总纲,是表明公司如何达到目标、完成使命的综合计划,它能使竞争优势达到最大,竞争劣势达到最小。一般的企业战略包括公司战略、经营战略和职能战略。企业战略包括战略规划、战略制定、战略执行以及战略控制四大方面。战略规划和制定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而战略的执行则关系战略目标的实现与否。
(2)战略执行力。战略执行是一个由组织内外相互联系的多个系统共同完成的复杂过程。战略执行力是在企业发展的动态坏境下,运用各种资源实现战略目标的能力。企业的战略执行力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分析。
三、安徽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战略执行力构成要素分析
作为中小型企业,它们在整个市场中的话语权和整体实力相对较弱,因此要通过制定和执行与企业能力和资源匹配的战略来提升竞争实力。而在身处安徽省这一中部省份的特殊背景环境下,科技型中小企业要想走出省内,走向全国乃至国际,就必须通过不断提升自身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来打破区域限制,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提升战略执行力极其重要。本文总结了技术创新力、企业文化塑造力等五大方面的安徽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需具备的战略执行力构成要素。 1.技术创新力。技术创新力是科技型企业的生命之源和发展根基。没有创新能力的企业难以在科技市场立足,对身处中部市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更是如此。自08年以来,安徽省亿元以下规模的科技型企业数量逐年递减,它们中一部分企业通过创新发展升级为亿元以上企业,另一部分则因为创新能力不足而在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中被淘汰。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构成不仅包括企业现有的创新能力,还应包括企业调动所有资源提升自身创新能力,促进自身成长的能力。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由“现有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潜力”两部分构成。对安徽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不仅要通过提升现有技术能力来提高战略执行力,还应做好技术人才储备和培养,以增强企业的创新潜力,这才是科技型企业的持久发展之道。
2. 企业文化塑造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判断企业文化是否会促进企业的发展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惟一标准就是该企业文化是否提高了企业的执行力。因此,对任何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塑造力都尤为重要,对安徽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也不例外。
企业文化的塑造需要一个长期过程,而不是短期见效的“特效药”。 因此,许多科技型企业一般都将技术视为生命,但对企业文化的重视程度远不及技术。通过对许多安徽省科技型中小型企业网站的查询,发现它们当中有很多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这对企业的持续发展是不利的。
3.企业高层领导力。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业务范围相对集中,经营管理决策的影响面和影响深度相对较大。企业高层管理者尤其是企业家的个人领导力对企业战略执行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安徽省绝大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中,企业形式以有限责任公司为主。因受此种形式影响,公司高层的领导决策有更大的自主权。但是,缺乏市场和舆论监督,这种自主权也对企业高层的领导力形成更大的挑战。
企业高层领导力包括组织能力、分析决策能力、凝聚员工的能力、学习能力等,这些能力的集合能够催生一个高效的企业高层。企业高层具备优良的领导力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战略执行力。
4.企业财务支持力。财务是企业的命脉,因此财务支持是企业战略执行力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中小型企业之所以称之为中小型企业,主要原因就是其总资产数额较小,流动资金就更少。因此,安徽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承担着更大的风险和挑战。
企业财务支持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其次,对人才引进与培养的财务支持。再次,对企业文化塑造的财务支持。
5.国家政策解读力。安徽省规模在亿元以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占科技型企业总量的一半以上,且产出也在逐年增加,可以说是促进安徽省经济持续发展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但是,这一企业群体在整个市场中仍处于弱势地位。融资难、创新动力不足、国家政策扶持不到位等现实问题始终困扰其发展。虽然近年来,安徽省出台相关政策,并成立专项基金用于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企业的自救和自谋发展十分重要。
通过解读国家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相关政策来制定发展战略可以成为这一企业群体的发展手段之一。企业的国家政策解读力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国家政策关注力,即企业必须有关注国家政策的驱动力;二是能够解读出国家相关政策的倾斜方向;三是有根据相关政策制定战略目标并有效执行的能力。
四、安徽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战略执行力匹配性分析
强大的战略执行力表明企业能以规范、标准的流程控制业务以高于对手的效率运行,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基础,也是企业生存的基石。可以说,只有正确的执行才能让战略落地,只有准确的执行才能让策略实施,只有严格的执行才能让组织运行。安徽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一个特殊的企业群体,其战略执行力与战略目标之间的匹配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战略执行效果。
1. 重技术轻管理。这是在科技型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中小企业中表现尤为明显。首先,企业的组织结构与企业战略匹配度较低,影响了战略目标的有效执行。其次,企业管理人员素质与企业战略匹配度较低,管理人员思想和行动跟不上企业战略的制定和执行往往对企业发展形成一种障碍。再次,企业管理制度与企业战略匹配度较低,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具有较大随意性,很难与企业战略目标有效匹配。
2. 重权威轻人文。由于行业的特殊性,科技型中小企业内部,无论是管理层还是基层员工,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对权威的崇拜。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很难形成一个公平、开明的决策环境。另外,领导者独揽决策大权也会导致影响战略执行力。安徽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以有限责任公司为主,这样的企业形式更容易滋生重权威的企业领导者,领导人独断专行严重影响企业发展。
3. 技术型人才流失严重。本文在前部分已经分析过技术型人才在科技型企业中的重要性。但是目前安徽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技术型人才流失率高。这一问题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工作压力大、待遇低过预期、工作环境差等都可能导致员工离职。技术型人才的缺乏会大大降低企业的战略执行力。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安徽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战略执行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企业应在逐步改善和完善以上问题的基础上促进战略执行力与战略目标匹配。
五、总结
安徽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需要企业内外合力推动。外力主要是国家和省政府相关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内力主要是企业的战略执行力。对企业来说,光制定战略目标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良好的战略执行力与之匹配。本文从安徽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所处大环境入手,分析了这一企业群体战略执行力的构成要素以及其与战略目标的匹配性,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但是,本文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缺点,如部分内容分析不够细致,数据处理较粗糙等。
总之,安徽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存在较好的发展前景,但是需要企业内部全力以赴,对战略的规划、制定、执行和控制进行全面把控,以提升自身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竞争实力,助力安徽省和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
战略定位是什么?战略定位有什么作用?企业战略定位的核心是什么?
战略定位是什么: 企业发展的逻辑原点。
战略定位作用:回答我是谁,解决身份问题
战略定位核心: 决定取舍。
要了解战略,需要明确如下三个概念:战略、战略规划、战略管理。
战略就是定位、方向与目标。战略的本质是选择。选择的难点在放弃。
战略规划包括制定战略以及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所设计的步骤(路径)、策略及具体的举措。
战略管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战略管理包括战略规划,狭义战略管理就是战略规划在实施过程中的检查(战略质询) ,调整与期终战略审计。
制定战略规划,实施战略管理的意义:
首先,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要再发展或更进一步,或者是遇到发展障碍或困境,又或者是谋求在市场竞争中获胜,这些都需要战略方针指引;
同时,仅有战略方针是不够的。还需要规划具体的步骤、策略以及一系列的举措,刻画出可行的路径,来保障战略实现。
同时,企业内外环境时刻都处于变动之中,战略制定后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要积极地进行战略管理。包括根据内外变化对战略进行相应调整,与内外环境保持动态平衡;同时,战略在实施过程中,也会逐步曝露初始的战略设计所存在的不足,比如缺陷或考虑不周,这都需要对战略予以改进完善。
当然,要做好战略规划与管理并非易事,没有精湛的功力,也就一般般了。
企业可以自己组织内部人员编制战略规划,实施战略管理,也可聘请外部咨询机构帮助。
国内战略咨询机构有明德战略,创始人娄勇是国内战略管理第一人,专注战略二十年,美誉深具,企业信服。
关于企业发展战略与对策的思考
孟汉华
1.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武汉新世界珠宝金号有限公司专营“新金”品牌珠宝首饰,公司创立于1983年,是集原料采购、设计、生产、零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经营企业,拥有30年卓越服务经验,是新中国成立后武汉市成立的第一家专业金店,上海黄金交易所综合类会员单位,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武汉金饰珠宝行业协会会长单位,湖北省最著名和规模最大的珠宝首饰品牌。
“新金”品牌主要经营珠宝首饰零售、批发和制造业务,在武汉市江汉经济开发区拥有一个占地1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0多平方米的首饰文化产业园,在市中心拥有一个8000余平方米的珠宝首饰信息物流中心,在湖北省内及中部地区拥有100余个连锁(加盟)店及600余家经销商,产品销售遍布湖北、河南、江苏、北京、安徽、上海、天津、山西、内蒙古、湖南、四川成都、陕西西安等地区,更在香港设立子公司,使国际最前沿、最时尚的珠宝首饰设计和经营理念源源不断与公司对接。
自2001年起,公司先后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计量保证能力等认证,使得“新金”品牌拥有坚强的品质保证。“新金”牌首饰先后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湖北名牌产品”、“湖北著名商标”,公司荣获武汉市“文明单位”、“百强企业”,“优秀企业”,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守合同重信用单位”,被中宣部和商务部等6个部委授予“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优秀示范店”,被中国黄金协会命名为“全国黄金行业明星企业”,被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优秀企业”、“科技创新企业”和“品牌创建优秀企业”。公司更拥有一批工艺美术师、工程师、经营师以及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劳动模范、优秀企业家,武汉市质量贡献奖,湖北省优秀民营企业家、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优秀营业员、全国黄金行业优秀企业家、全国黄金行业劳动模范等卓越员工及精英管理团队。
2012年,在广大干部员工的团结奋力拼搏下,企业克服了经济减缓和市场乏力的影响,取得了较好的经营实绩:预计可完成工业生产总产值73.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76.79亿元。
2.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企业经济建设进入了新阶段、发展进入了新时期,但也存在一些长期困扰企业发展的问题:
(1)品牌市场定位不清晰:没有与竞争对手形成较大差距,时时被对手紧盯甚至超越的风险无时不在;品牌发展与市场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
(2)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组织和产业结构亟待优化;产品技术支撑市场的抗风险能力不强。
(3)缺乏政策上的宽松环境: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尤其表现为缺乏广泛和灵活的融资渠道,资金成本较高。
(4)招工难与用工成本高制约和影响企业发展:既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又加重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困难。
2012年中国珠宝玉石首饰年鉴
3.企业应对的主要措施
3.1 以科技为先导,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核心竞争力
一是加大产品的研发设计和不断更新的能力,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专利技术水平;二是坚决实施“精品工程”,降低生产成本、损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三是在品牌发展战略中实行差异化生产,发掘传统首饰文化;四是巩固和强化与相关科研院所及国际行业组织的战略合作关系,开展多层次的技术、管理合作,提升企业的科研及管理能力。
3.2 积极研究商品流行趋势,抢占市场潮头,引导市场消费,把握市场话语权
(1)持续调整商品结构,加大以钻石、翡翠、有色宝石为主的营销策略。
(2)抓好销售网点建设工作,增设特色专营门点,重塑“新金”品牌形象。
(3)加强对加盟商的支持和服务力度,一是从品牌、文化、管理等方面做好对加盟商的支持工作,二是利用现代金融产品,积极抓好加盟客户的融资对接业务,形成良性发展的产业链;三是发展一批对新金品牌形成良性支撑的战略合作伙伴。
(4)抓住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机遇,网络销售工作发展势头迅猛,对企业销售战略起到了较好的支撑作用。
3.3 全力抓好黄金交易市场,打造中部黄金交易高地
(1)抓住国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资本市场的机遇,巩固提升了黄金交易市场在湖北武汉的旗帜性企业地位,成为公司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2)全力抓好营业网点的布局工作,积极拓展期货居间人业务和有关金融产品投资衍生业务。
2012年中国珠宝玉石首饰年鉴
3.4 着力实施人才成长工程,专业人做专业事
(1)大力抓好人才引进工作,加强对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职业操守等方面管理,提升市场开发能力、客户维护能力、咨询指导能力;建立过硬的生产经营管理团队。
(2)抓好职工培训和职业生涯教育,重点强化提升员工的品牌意识和服务意识;着力打造一批行业领军人才。
(3)健全和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实施所有岗位全覆盖的岗位绩效考核。
4.企业发展对策思考
珠宝首饰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顺利度过世界经济寒流的严冬,一方面需要企业自身的坚韧努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国家给予大力扶持。
(1)国家应加大对珠宝首饰企业的政策法规支持力度,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为企业创造一个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环境。
综观社会全局,每一次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最先受到冲击的往往是那些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最弱的中小企业,这也包括珠宝首饰企业。比如紧缩银根政策,就让很多资金本来就不足的中小企业资金链出现断裂风险。
稳定的政策环境是珠宝首饰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一方面,国家应通过立法制定一些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另一方面要督导已有政策法规的有效贯彻执行,尽力减少中小企业的负担,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2)搭建珠宝首饰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①帮助珠宝首饰企业解决信用评估问题。②帮助珠宝首饰企业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运营效率,解决企业目前面临的诸多困题。③有效地帮助企业应对招工难题。
(3)完善贷款担保体系,积极拓展企业融资渠道。①建议建立珠宝首饰企业专门的贷款担保基金,建立多种资金来源、多种组织形式参与、多层次结构的担保体系。同时建立直接融资市场,推动企业产权流动,建立珠宝首饰企业上市融资的育成机制。②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同时减轻企业税负,解决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发票问题。
(4)帮助珠宝首饰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①帮助珠宝首饰企业练好内功,提升经营者的综合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开展企业家素质与珠宝首饰企业经营管理系列培训或专题讲座。②帮助企业做好公司的治理结构、发展战略、管控体系、盈利模式,企业与产品的定位,帮助企业整合有限的资源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赢得市场的主动权,追求企业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2012年中国珠宝玉石首饰年鉴
安徽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最实干的官员。创造宽广、宽容、宽厚的良好环境,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和金融方面扶持支持引导的开明政策,积极引导全民创业,民营经济将成为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关于霍山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查围绕新形势下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我们最近对霍山县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