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哥大背调后会录取吗
哥大背调后如果简历所说都是真实的就会被录取。
背调出现这几种情况,offer铁定会被取消。
1、候选人信息有问题。很多企业会对候选人的信息做背景调查,包括学历信息和身份信息。如果发现信息不符,会以简历造假取消offer。
2、候选人工作履历造假。企业最关心的还是候选人工作经历是否真实。说白了,是不是有真才实学。如果工作经历造假,包括以前的工作单位、工作时间都可能会被取消offer。
3、候选人薪资待遇虚报。薪酬待遇也是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综合评估。如果候选人对薪资待遇虚报,也可能面临被取消offer的情况。
扩展资料背调的内容:
1、诚信方面:调查候选人的实际情况是否与简历的实际情况相符,比如候选人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入离职时间等等。
2、品德方面:调查候选人的离职原因,是否具有不可告人的因素,比如贪污受贿、泄露商业机密等。
3、人际关系方面:调查候选人在前雇主单位的人际关系是否融洽,比如是否跟之前同事相处不来,与上司不和等等。
哥大惊爆什么样的腐败丑闻?
哥大惊爆腐败丑闻,员工骗取校方数十万美金助学金。
一些学生根本不具备津贴条件,却拿到了助学金,几年间拿到高达数十万美元,他们用这些钱满世界旅游和度假,还用支票对学校主管表示“thank you”,但和留学生遭遇的不公相比,这仅是沧海一粟。
周四报道了一则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的腐败丑闻:一名学院前职员通过一项暗藏数十年的计划,帮助3名学生从学校获得了数十万美元的经济援助,自己则从中拿了至少35万美元的“回扣”。
嫌疑人Melanie Williams-Bethea曾是教育学院的财政援助主管,她被指控从2008年起就与她认识的学生一起经营着一个骗局。目前Williams-Bethea在曼哈顿联邦法院首次出庭后,被获准以5万美元的保释金保释。
师生联手,骗取学校巨额助学金
据报道,Williams-Bethea在哥大教育学院一直工作到去年5月。一项刑事诉讼称,这位47岁的皇后区居民在与学生们来往时,非法赚取了至少35万美元。
她曾和一名女性学生在多米尼加共和国、夏威夷、新奥尔良和安圭拉等地度假,2011年她们还一起在加勒比海乘游轮巡游。Williams-Bethea现在面临与联邦学生援助有关多项指控,其中包括密谋、贿赂和欺诈等罪名,涉案的学生们也被捕了。
在教育学院的网页上,赫然写着这是“美国第一所,也是最大的教育研究生院”,有5000多名学生在这里学习关于健康、教育、领导力和心理学的相关学科。
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也叫哥伦比亚教师学院,是一所世界顶尖的教育学研究生院,由慈善家Grace Hoadley Dodge和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教育家尼古拉斯·默里·巴特勒于1887年创立于纽约。
美国律师Geoffrey S. Berman称,被告Williams-Bethea伪造文件证明学生遭受了极端的经济困难,称学生因此需要比其他人更大的支出。
据报道,Williams-Bethea在2013年至2017年期间向三名学生提供了数十万美元的资金,在学生没有参加课程时,通过虚报他们的学费、杂费、生活费等成本,让他们顺利得到津贴。
据称,学生们还用自己的支票向Williams-Bethea支付了一些钱,这些支票的备忘录中带有诸如“Thank You”等信息。
Berman还说:“这笔被骗资金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进了Williams-Bethea的口袋。但学生贷款欺 诈最终会影响到的是所有学生和纳税人,导致学费上涨和贷款利率上调。”
留学生也是受害者
美国教育部监察长办公室地区负责人Debbi Mayer表示,这次欺诈行为“伤害的是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
当局在法庭文件中说,这三名学生通过不正当奖励总共收到了数十万美元,每次通常就是数万美元。一名学生在几年内获得了近100万美元的助学金、奖学金和贷 款,且并非全部都是合 法的。
报道称,学校在发现Williams-Bethea被指控的不法行为后就解雇了她。教育学院发言人James Gardner称,去年春天,在一次金融援助奖评审中,他们发现了这一欺诈行为。
“我们立即展开了一项内部调查,发现了一名工作人员的不当行为。学院向联邦和州政 府报告了调查结果,并一直与联邦调查人员密切合 作,揭发与这些不当行为有关的所有事实。”
Gardner补充说:“我们非常重视欺 诈和盗用大学资金的问题,对这个问题上的背信弃义深感痛心。”
这虽然是哥大教育学院的一个腐败丑闻,但在这样的财务丑闻之下,最大的受害者其实是更多需要帮助的学生,甚至是带着梦想跨洋而来的留学生。这样的丑闻带来的学费上涨和贷款利率的上调,无疑会加重留学生个体和家庭的经济负担。高校中可操作的“灰色地带”与不公平远不止于此。有人说:名校录取成了拍卖,才是让人最糟心的。
更大的不公
留学生能进到自己梦寐以求的学校,除了前期漫长的准备拉锯战,还要面临重重困难,比如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错综复杂的申请流程、漫长的等待......
最重要的,是一个难得的被公平对待的机会。
如果说中国的高考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那出国留学却更像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留学生的辛酸,只有留过学的人才能真正体会。一个公平的机会,对留学生来说尤其重要。有人辛辛苦苦,明明什么条件都满足了,却去不了梦想的学校。但有人却只需要花上一笔钱就能轻松得到入学机会。
野鸡大学买卖泛滥无力改变,但当连名校的入学机会都能用金钱买到的时候,留学生们辛辛苦苦的拼搏似乎瞬间失去了光华。而这些买卖名校录取名额的源头都指向了一个美国大学的重要部门——校董理事会(Board of Trustees)。
美国大学的校董理事会往往由多名成员构成,以哥伦比亚大学的24名现任校董理事成员为例,他们所有人都获得了哥大的学位。更有多名理事与哥大结下不解之缘,本科、硕士甚至博士学位都选择在哥大攻读。
美国高校存在校董理事会成员的推荐入学的情况, 也称为特招学生。大学接受捐赠,因此捐赠者的孩子就有了步入美国名校的机会。
据悉,每个校董每年会有1~2个推荐的名额,正是由于名额有限,所以校董并不会轻易推荐他人。事实上,几乎所有美国一流大学的资金筹措办公室都列有一张“发展项目”名单,将那些仰仗父母为学校捐赠或有可能捐赠巨款的学生排在录取名单的前面。
家境殷实的学生可以通过资金捐赠的方式,得到校董理事的推荐,经过考察合格之后得到录取资格。但这种推荐并不是无条件的,学生需要达到学校要求的语言成绩等。
Board of Trustees的成员可以是基金会也可以是个人。假设现在基金会作为一个组织,手里有若干名校的录取名额,基金会的成员则可能会将这些名额转让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这一过程如果没有金钱的交易的话,是完全符合一般大学录取的操作规范的。然而,一旦校董个人或是校董组织中的成员将推荐名额出价转让给他人,有价格就会有市场,而且目前来看,这一灰色地带并没有得到足够的监管。
这一灰色地带所产生的“校董推荐”名额交易有点像是黑市,不受监管,且存在层层代理商,代理商一层又一层加价之后,最终达到中国家长眼前的报价可能已经是天价。
排名稍靠后的学校几十万美金可以拿到名额,而排名顶尖的学校甚至需要加价到上百万美元来获取一个校董推荐的名额。
但即使是如此的天价,也不能保证录取可以万无一失。
选择出国留学就是选择一条更公平的路,但这种“买offer”的通道不仅造成了入学不公,更是给本就缺乏管理的留学生申请中介市场打开了一个“黑市”。而对名校本身来说,接收质量较低学生的入学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教育质量。
当学生踏入职场时,他们名校毕业的标签伴随着他们的弱点,会让学校得到“教育质量远不如从前”或“留学泡沫”的负面评价。
写在最后
留学的路上,即便有种种不公和一路的艰难险阻,仍然有人坚定不移地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着。和人心里坚定不移的力量比起来,不公或许会带来暂时的愤愤不平,但终究无法与决心抗衡。
只要坚持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这条路是自己想要的,继续走下去就对了。
傅瑾的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
昨天下午,一位厦大校方知情人士对导报记者透露,在校方的调查下,傅瑾本人向组织承认了博士学历造假,“她并没有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历!”目前,厦大已经辞退傅瑾,并知会其本人搬离校方宿舍。
据悉,傅瑾是厦门大学首位因为“学历造假”而被辞退的教授。
7月23日,“傅瑾刚退出了福安一中83级同学QQ群”,傅瑾的初中同学、资深媒体人陈强在微博上披露了这一消息。
方舟子在网上炮轰傅瑾的消息,让福安一中83级同学QQ群里议论纷纷。在老同学的眼里,中学阶段的傅瑾成绩一般,“我们都是福安一中83届毕业生,她复读一年后,于1984年考取了福建医学院”。
陈强在微博上披露说,傅瑾1989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在福建省职业病防治院,后来到美国自费留学,“其父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副总经理,当时只有富裕家庭子女有条件在工作后出国镀金”。
被厦大聘为教授的傅瑾,在老同学看来比较低调。在中学同学聚会时,她没有给大家名片,只是说自己“在厦大教书、做科研”,并没有提及自己是博士。
连日来,针对“学历门”的争议,老同学们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傅瑾“专业上有一定水平”,但在陈强看来,“水平是水平,学位是学位,两码事!”依他的标准,“正直的人都应该对事实真相保持洁癖,这样社会才可能干净。”
厦大女教授文凭造假续 厦大回应:傅瑾文凭造假已辞退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记者 佘峥)厦大医学院教授傅瑾的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文凭到底是真是假?厦大昨日给出调查结果:是假的!
厦大昨日单独约见本报记者,做出正面回应,并公布了对傅瑾的调查结果:傅瑾应聘厦大,提供的是一份“完全假的”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文凭,“这是一起十分恶劣的主观故意的造假行为”。
校方也公布了对傅瑾的处理决定:解除和傅瑾的工作合同,做辞退处理,同时要求傅瑾本人通过公开渠道,向厦大师生员工、校友和关心厦大的社会各界人士做出“深刻道歉”。
据介绍,傅瑾本人已经承认了造假行为。
校方也坦承自己的工作失误,表示,厦大为自己工作失误,没能及时鉴别出傅瑾文凭的真伪,从而给厦大声誉造成重大影响,表示歉意。
校方还表示,厦大对社会各界人士对厦大和厦大医学院的关心和爱护,表示感谢。
20日晚,厦大医学院教授傅瑾被曝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是假的。21日,包括本报在内的媒体对此进行报道。
校方介绍,21日从媒体获此消息后,学校马上展开调查,并联系傅瑾本人,但是,正值厦大假期,傅瑾不在国内,直到22日才联系到她本人。
校方表示,厦大经过非常谨慎认真的调查,确认傅瑾应聘厦大给厦大提供的博士文凭“完全是假的”,“她根本没有在哥伦比亚大学读博士”。
厦大昨日为本报出示了傅瑾在2004年应聘厦大讲座教授时出示的所谓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的复印件,它显示傅瑾在1999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 “博士学位”,上面甚至还有哥伦比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席、导师和系主任的签名。
从2004年到2008年,傅瑾作为厦大讲座教授,每年有一个月在厦大工作;2008年12月,傅瑾向厦大提出全职工作的申请,并获批。厦大从2009年9月聘她为全职教授,并为她申请“闽江学者”特聘教授。
校方昨日明确表示,已经断定这是一起十分恶劣的主观造假行为,严重违背学术道德,完全丢失学术诚信。
厦大说,对厦大来说,这是一起欺骗行为,也是违法行为——厦大和傅瑾的工作合同要求,应聘者要对自己提供的所有材料真实性负责,不得有任何欺骗。
据介绍,傅瑾本人承认了造假行为。
校方诚恳承认工作失误
但是,傅瑾为何能凭借一份假的博士文凭,获得厦大讲座教授以及后来的全职教授的职位?校方昨日也做了解释,并承认工作上犯了失误。
据介绍,傅瑾在2004年应聘厦大讲座教授时,提供了假的博士文凭,但是,没有被鉴别出。更重要的是,按照教育部的规定,海外应聘者的文凭都必须经过中国驻外使领馆的公证,但是,厦大医学院当时认为,这只是每年一个月的讲座教授,并不是全职教授,因此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来审核。
2008年,傅瑾应聘厦大全职教授,因傅瑾已经和厦大合作了四年,是厦大的讲座教授,学校没有对她提供的证书等再做进一步的严格审核。
校方昨日诚恳地承认自己工作失误,表示,一直以来,厦门大学对任何一位应聘者的审核都有一套严格的程序,但是,从傅瑾事件来看,厦大在一些环节上在执行规定和程序上不够严格。
校方一位负责人昨日在被本报问及从傅瑾事件得出的经验教训时,坦承,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教训,这个教训就是在任何时候都要严格地按照规定和程序来办事情。
这位负责人表示,傅瑾事件给厦大造成不良影响,对厦大所有的校友、所有的师生员工、所有关爱厦大的人来说,都是深深的伤害,“我们感到非常的抱歉”。
要求傅瑾“深刻道歉”
厦大昨日明确表示,将解除和傅瑾的工作合同,做辞退处理,但是,校方同时也指出,将实事求是地评价傅瑾在厦大的工作。
校方说,已经把校方的这一决定通知傅瑾本人,并要求傅瑾郑重地向所有厦大校友、厦大师生员工以及关心、热爱厦大的社会各界,做出“深刻道歉”。
校方还表示,将对傅瑾在厦门大学工作期间的所有工作进行评估,如果没有按照合同要求履行自己的职责,学校将按照合同的规定,追究所有的责任。
但是,校方也指出,将实事求是地评价傅瑾在厦大的工作,绝不因为她在文凭上造假,就把她所有的工作和成绩都抹杀。
校方介绍,从傅瑾2009年9月1日上任全职教授到造假被曝光前,根据记录以及厦大医学院院系同事、学生的反映,她的工作是认真负责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科研成果。
据介绍,傅瑾在过去三年时间里,在厦大总共指导了十位研究生,其中有两位已经毕业;以她作为通讯作者,发表了6篇的论文,其中影响因子最高是4.337,以她为主持人,获得了6项的科研课题,其中包括一项是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前期项目,资金的资助额是60万元,其间,她还获得了四项国家专利,其中三项是第一申请人,一项是第二申请人。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撤销傅瑾“闽江学者”特聘教授称号的决定
傅瑾,女,1967年10月出生,2009年4月8日起受聘我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根据厦门大学《关于解除傅瑾与我校聘用关系的决定》(厦大人〔2012〕121号),经核查,傅瑾不具有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博士学位造假。
按照《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福建省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有关实施办法的通知》(闽教高〔2004〕111号)中《闽江学者奖励计划实施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决定撤销傅瑾“闽江学者”特聘教授称号。
福建省教育厅
2012年9月3日
扩展资料
学位造假
“打假斗士”、话题人物方舟子又出手了,这次“中招”的是一名厦大教授。2012年7月20日晚9点12分,方舟子发微博称,根据网友爆料,厦大医学院教授傅瑾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有假。此言一出,立即引发网民关注。
昨日,本报记者与厦大方面取得联系,但截至记者发稿时,校方暂未就此事做出回应。 不久厦大出面回应称傅瑾博士文凭的确造假。
疑点1
两份简历学位专业不同?
方舟子在其博客和微博中表示,此事是因为一名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作过的网友向他反映称,厦大医学院基础医学部的“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傅瑾,在简历里声称“1999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药理学专业”,其实她的“哥大博士”学位涉嫌造假。
方舟子称,他随即展开调查,在厦大网站上找到了两份关于傅瑾的简历,其中在厦大医学院网站上,傅瑾的简历是说她“1999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药理学专业”,但在厦大药学院网站师资介绍中,傅瑾的简历却写着“1994年9月-1999年10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生理生物物理,博士”。
“一个人怎么可能连自己获得博士学位的专业都搞不清楚呢?”方舟子首先发出这样的质疑。
疑点2
哥大校方查不到入学记录?
方舟子继续展开调查,他介绍,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论文都会存在其图书馆里,输入作者名字即可从该馆的图书目录中查到,而且美国正规大学的博士学位论文通常还会送到Proquest存档。
方舟子称,他输入“傅瑾”却找不到她的学位论文,在Proquest搜索“傅瑾”,同样找不到她的论文。
有网友提出,傅在美国有可能用了英文名,所以输入中文名的话就有可能找不到论文。方舟子说,在获得博士学位前后,还要把自己的研究工作写成论文,作为第一作者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他没能检索到傅瑾在哥伦比亚大学期间曾经发表过第一作者的论文,只有第二、第三作者的论文。因此,这就排除了傅瑾使用别的名字做博士研究的可能性。
方舟子表示,他还写信向“哥大”校方询问,得到回信说,对方将学位的确认事宜都已交给一个名叫“National Student Clearinghouse”的机构受理,该机构是收费服务的商业机构,办起来麻烦,因此他没有去办。但是,一个网友去办了。
昨日下午2点28分,方舟子在微博上发出该机构的回复,并称对方回复的内容是找不到傅瑾获得过哥伦比亚大学学位或曾经在该校入学的记录。
疑点3
不是博士而是“博士后”?
记者发现,方舟子发出的傅瑾另一份简历里写着“1999-2000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神经与遗传发展学院博士后”。于是,有网友提出疑问:没有博士学位的话,怎么还能读博士后呢?
方舟子认为,美国医学院毕业生都是医学博士,可以去做博士后。所以,中国医学院毕业生即使是学士,也在美国自称医学博士,然后去做博士后。傅瑾应该就属于这种情况,她在哥大做的是这类“博士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傅瑾
推荐信会有人调查吗?
这个视学校而定,一般学校是不会核查推荐人的真实性的,但学校的想法有时候很难猜测,比如哥大会调查推荐人的真实性。另外,有些申请PhD项目的学校或是英国的学校,不排除会联系推荐人。所以,推荐人信息不要捏造。学校一般会通过邮件、电话等来核查,比如哥大会让推荐人上传自己的工作证或其他材料等。对于大牛推荐人,一定要老老实实,因为其他人可能都很清楚推荐人的背景
推荐信,也叫recommendation letter或者reference letter,一般有比较固定的格式,一般来说,两封比较常见,也有部分院校或者项目要求提交三封。推荐人理论上可以是任何愿意为学生说几句好话的人,但是考虑到其效力,一般大家都是找比较有权威的人做自己的推荐人。
任课教授和死党闺蜜,大家肯定选择前者作为推荐人,毕竟后者的推荐基本没有什么说服力,除非你的死党闺蜜是风云人物,这里暂不讨论这种极端个例。在我看过的很多留学申请案例中,留学申请的推荐人,绝大多数同学都找的自己的授课老师,两封都来自老师。部分同学除了老师,还会实习领导或者科研项目带教老师写一封。
推荐信的主要内容是夸学生,除此之外,推荐人一般还要在信中介绍和被推荐人的关系,和被推荐人认识多久了等,便于阅读人衡量推荐意见的效力。
一般推荐信不要太短,不能像中国公务体系里面那样简短地写一句”此生非常优秀,特此推荐“,也最好别泛泛地写几句不疼不痒、换个学生名字也适用的万金油评价。
考虑到国内目前在位的正教授很多英语书写能力一般,难以书写流畅、无阅读障碍的推荐信,很多学生都是自己代劳,写好了给老师签字。这个时候,自己给自己写推荐信,不要以为就可以为所欲为,想怎么捧自己就怎么写。”像这是我遇到过的最优秀的学生”这种话,还是要结合你的GPA和其他条件量力而行。稍微渲染一下可以,但是别吹捧过头,就好像有的人的照骗和本人差别大的亲妈都认不出来了。
单个推荐人对学生认识一般都不够全面,而两到三封推荐信各有偏重,正好可以呈现一个较立体的学生。因此,不要每封推荐信都全方位夸一遍,那样的话,两三封推荐信就失去了部分意义,并且有可能让人家质疑其真实性。
我在回答关于推荐信的问题的时候,一般将推荐信按照以下两个维度进行划分,一个是推荐人的知名度,一个是推荐的力度。
如果推荐人是你申请的专业的领域内非常活跃的大牛,比如在世界知名院校任教,或者学术发表异常活跃,引用很高,那么这封推荐信就算是一封牛推,反之,为非牛推。
如果推荐信的推荐力度很大,毫无保留,那么这封推荐信就是一封强推。如果,推荐人对学生并不熟悉,出于对自己的羽毛的爱惜,对于“该同学是一个非常优秀、非常值得录取的候选人”这个意见会有所保留,不会把话说的那么给力,那么这就是一封非强推。
大部分申请的学生,拿的都是强推非牛推,比如中国大陆大部分高校的教授写的推荐信。这些信,基本都是学生自己写好给教授签字的,学生自己夸自己,虽然不会夸张到不正常,但是绝对毫无保留。
不少同学不了解第二个维度-推荐强度,只在乎推荐人的title以及推荐人所在的机构名气。
不少机构,抓住了学生们的这个心理,开发了一些背景提升项目。虽然价格不菲,但是仍然不乏购买者,因为这些项目大力宣传项目结束给推荐信。就像最开始的那个聊天截图一样,很多学生就是图那封推荐信才买的。
之前有个学生打听一个某海外大学的科研项目,纯授课的形式,十几个小时的课程,上完就给推荐信。我就问,这个推荐信能写什么?说你准时出现在摄像头前面,是一个守时的人?还是说你都听懂了,很优秀?所以,这种项目很难拿到一封有内容和说服力的推荐信。
大部分此类项目,甚至不是1V1的形式,而是一批好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人,大家一起上课,那课程结束,授课教授写推荐信的时候,就更困难了。只看大家听课的表现,很难有区分地给大家写出差异化推荐信来。
据我了解到的信息,不少此类机构开出的推荐信,都是模板类的,名字换一换,一下子都开出来了,根本不可能针对性地为每个授课学生去写推荐信,给10个学生写推荐信的工作量,估计比教授10个小时的课都不小。
还有一些项目,连模板类的推荐信都不开,而是换成知名公司或者XX大学认可的证书或者证明,因为这些参加证明比推荐信还省事儿。首先,开证明可以光明正大扣掉名字用模板,不会被诟病,参加证明本来就没有什么差异。
其次,现在不少国外大学的申请系统,考虑到正常情况下,被推荐人看不到老师给自己写的推荐信内容,在学生提交雅思、G、成绩单等材料的时候,只要求学生填写推荐人的邮箱信息,学生提交申请以后,推荐人的邮箱会收到一封含有上传推荐信的链接。推荐人需要把自己给学生写的推荐信上传帮助学生完成全部申请流程。因此,那些科研项目的推荐信撰写人,需要在学生递交申请的时候,帮学生们对应递交推荐信。一个学生还可以接受,如果10个学生,光对号入座,可能就够眼花的了。即使现在这些老师不亲自提交,只负责把包含上传连接的邮件转发给学生,让其自行上传,区分10个学生申请的学校,并且分别发给每个学生,也是一件费时间的事情。
相比较下来,参加证明就没有这个问题,课程结束立马发证明,不会在项目结束几个月甚至第二年的时候,被参加过项目的学生要求转发包含上传链接的邮件。
学校会调查推荐人的真实性吗?一般怎么调查?
这个视学校而定,一般学校是不会核查推荐人的真实性的,但学校的想法有时候很难猜测,比如哥大会调查推荐人的真实性。另外,有些申请PhD项目的学校或是英国的学校,不排除会联系推荐人。所以,推荐人信息不要捏造。学校一般会通过邮件、电话等来核查,比如哥大会让推荐人上传自己的工作证或其他材料等。对于大牛推荐人,一定要老老实实,因为其他人可能都很清楚推荐人的背景。
哥大背调是录取后审核吗
是的。
背调出现这几种情况,offer铁定会被取消。
1、候选人信息有问题。很多企业会对候选人的信息做背景调查,包括学历信息和身份信息。如果发现信息不符,会以简历造假取消offer。
2、候选人工作履历造假。企业最关心的还是候选人工作经历是否真实。说白了,是不是有真才实学。如果工作经历造假,包括以前的工作单位、工作时间都可能会被取消offer。
3、候选人薪资待遇虚报。薪酬待遇也是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综合评估。如果候选人对薪资待遇虚报,也可能面临被取消offer的情况。
成全部申请流程。因此,那些科研项目的推荐信撰写人,需要在学生递交申请的时候,帮学生们对应递交推荐信。一个学生还可以接受,如果10个学生,光对号入座,可能就够眼花的了。即使现在这些老师不亲自提交,只负责把包含上传连接的邮件转发给学生,让其自行上传,区分10个学生申请的学校,并且分别发
同学QQ群里议论纷纷。在老同学的眼里,中学阶段的傅瑾成绩一般,“我们都是福安一中83届毕业生,她复读一年后,于1984年考取了福建医学院”。陈强在微博上披露说,傅瑾1989年大学毕业
12年9月3日扩展资料学位造假“打假斗士”、话题人物方舟子又出手了,这次“中招”的是一名厦大教授。2012年7月20日晚9点12分,方舟子发微博称,根据网友爆料,厦大医学院教授傅瑾的美
值厦大假期,傅瑾不在国内,直到22日才联系到她本人。校方表示,厦大经过非常谨慎认真的调查,确认傅瑾应聘厦大给厦大提供的博士文凭“完全是假的”,“她根本没有在哥伦比亚大学读博士”。厦大昨日为本报出示了傅瑾在2004年应聘厦大讲座教授时出示的所谓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的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