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发展定位和长期发展规划_初中学校发展定位

hacker|
59

文章导读:

北京第四十三中学的发展规划

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发展规划(讨论稿)

一、基本情况分析

1.自然情况:

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占地面积17000平方米,有教职工211人,专任教师148人,其中高级教师38人,一级教师69人,初级教师50人;有48个教学班,学生总数近2000人。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办学条件有了明显地改善,有教学楼三座,教学实验楼一座,办公楼一座,装备多媒体教室三个,语音教室两个,学生机房两个,电子阅览室一个,配套较为齐全的理、化、生实验室各三个,校史展览室一个,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劳技教室和心理咨询教室各两个,以及教师阅览室和学生阅览室,现有图书约5.1万册。

近年来学校曾获得市、区:“市首都精神文明单位”,“市先进党支部”,“市红旗团委”,少年军校和营养餐市级先进单位等;二十二项荣获称号。

学校现任校级干部5人,平均年龄44.8岁,中层干部8人平均年龄47.8岁。设有政教处、教学处、总务处和校长办公室三处一室。目前学校是教研组、年级组双轨建制,设有语文、数学、外语、物理、生化、史地政、体音美、电教8个教研组,14位教研组长,从初一到高三有七位年级组长。

2.办学的优势与不足

办学优势:

(1)五十六年来形成的优良传统与文化底蕴

a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四种精神”,特别是“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是四十三中人团结拼搏的不竭动力;

b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集体主义精神与集体凝聚力;

c四十三中的辉煌历史与突出业绩鼓舞四十三中人为申办“示范高中校”而不懈努力;

d多年来形成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与良好校风以及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2)有一支年龄梯度合理,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团结敬业,廉洁勤政,能于吃苦,敢于负责,密切联系群众的干部队伍。

(3)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勇于探索,乐于奉献特别能战斗的骨干教师队伍。

(4)有一支年富力强,甘于奉献,并且有一定教育经验的班主任队伍和年级组长队伍。

(5)青年教师观念较新,上进心强。相当一部分同志有一定的潜质,可塑性强。

(6)近年来,教育教学设施有了较大改善,能基本上满足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电力增容、电子阅览室、机房、局域网、语音教室、多媒体教室,以及专业教室的装备)。

(7)多年来稳定的教育教学质量,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较强的办学基础。

存在的不足:

(1)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有待挖掘、提高,教科研没有形成气候。

(2)教师的综合指导能力有待提高,从学科单一到综合指导需加强学习与培训,特别是面对新课程,尤显力不从心。

(3)教育教学尚不能形成四十三中的特色,办学特色需着力挖掘与培养,这是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4)教学观念相对陈旧、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教学手段仍显落后,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仍是滞碍学校发展的主要因素。

(5)学校场地小,校舍紧张,也是滞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得以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办学思路与管理理念

1.办学思想:

树立“人本位”的理念,为人的素质全面提升服务,关爱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在学习期间都得到全面发展;关心每一位教师,使他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都获得成功;尊重每一位家长,使他们对学校工作都能够满意。

2.学校定位:

四十三中已是我区一所“优质资源”校,既要承担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秀人才的任务,又要承担培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的合格毕业生的任务。教育教学质量都要跻身我区重点校和高中示范校行列,努力申办“市级高中示范校”。

3.管理理念:

管理不仅仅是一种“控制”,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一种服务,管理方略应有利于将办学思想转化为办学行为。

实施“制度与情感二维动态管理”的模式。制度管理是依法治理,他起到定向的作用,是一种行为法规;情感管理是以德治理,他是一种氛围,起到自觉约束的作用。所谓“动态”是指管理活动中,两个维度的权重,因时而异,因势而异,因人而异。情感与制度共同营造四十三中人的四种精神,即:进取精神、拼搏精神、钻研精神、奉献精神;共同培育四十三中人的四种意识,即:创新意识、忧患意识、创一流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三、五年发展目标:

1.三支队伍建设:

(1)五年内建成一支年龄梯度合理,精通业务,管理能力强,教育观念新,廉洁勤政,团结协作,密切联系群众的干部队伍。

一年内形成崇尚师德,廉洁勤政,团结协作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

两年内具备精通业务,善于管理,能于协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能力;

五年内建成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高素质、高威望的干部队伍。

(2)五年内建成一支师德高尚,观念前卫,掌握现代化教育手段,专业知识扎实,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学生满意的教师队伍。

五年以内全校1/5教师跻身区级“1—4—1工程”骨干教师行列,1/10的教师成长为区学科带头人行列或学科把关教师;力争培养出市、区的“名教师”。

(3)建成一支敬业爱岗,服务意识强,一专多能,办事高效,师生满意的员工队伍。

2.形成一套适应办学思想的管理模式,建设顺应学校发展的管理体制,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使管理更趋于科学化、人文化,真正实现管理的控制功能,服务功能,文化功能。

3. 建设与现代化教育配套的教学设施。五年内数字化、多媒体设备进入教室,初步实现网络教学与远程教学的能力,同时逐步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

4.抓住我区教育资源调整的契机,力争区政府和教委的支持,建成标准运动场和高标准的专业教室,从根本上解决该校办学条件。

5.创设科研的氛围,搭设教科研的平台,以教科研为依托,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成立教科室,建立奖励机制,两年内使参与校区课题的教师人数达到1/3,五年内承担国家级课题,使参与教科研人数达到3/4以上。

四、实现目标的措施:

1.队伍建设

(1)加大青年干部的培养力度,在工作实践中,着力发现—培养—锻炼—使用年轻干部,五年内将干部平均年龄降至45岁以下,“发现”要摒弃求全责备,“锻炼”要用其长,容其短,“使用”要扬其长,避其短。

(2)加大考核力度,引进选拔机制,根据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两年内实现干部的岗位考核与竟聘上岗。

(3)落实“中心组学习”制度,开展干部的校本培训,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借鉴兄弟学校的管理经验,努力提高管理能力,特别是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同时要加强廉洁奉公的教育,做到警钟长鸣,为此要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努力建成干部队伍的坚持原则、 团结协作、廉洁勤政、不断创新的良好风气与工作氛围。

(4)以课程改革为载体,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使教师在观念的更新、方法的创新、成果的出新的同时提升自我,充分抓住该校作为新课程实施试点校的机会,出经验,出成果,出人才,出名师。

(5)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在广大教职工中开展弘扬崇尚师德的教育,坚持每年三月五日的“师德标兵表彰会”。在评优、晋级、评先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的原则。

(6)落实每两年一届的德育研讨会和教学研讨会,根据形势的需要与学校实际确定中心议题。组织优秀论文的评选,加强研讨,使每一次研讨会都做到有目标、有准备、有成果,有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

(7)加大教师教育教学效果的评价力度,两年内完善评价方案,(另作为一个校本科研的课题)确定评价程序,使评价与评优、晋级、评先、奖励工资挂钩,引进用人的竞争机制,激活用人管理体制,逐步实施高职低聘和低职高聘。

(8)着力抓好“英才工程”,努力落实“一年入门,三年过关,五年成骨干,十年出成果”的培养目标,通过校本培训、考察参观、专家讲座、学术交流等活动,促成目标的落实。

2.转变管理理念,改革管理体制,强化激励机制,完善制度建设。

(1)不断完善岗位职责与规章制定,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形势的需要,同时也体现我们对管理理念的理解。

(2)实施层级管理,明确责任目标,实行责任追究,以期树立责任意识,发挥各个层面的积极性,使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得以落实。

(3)全面深刻地理解“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逐步体现管理是一种服务,一种文化,。

(4)强化管理中的激励机制,不但要注重物质激励,即有明确的奖励条例,关心职工的福利待遇;同时注重精神激励,重视目标激励,个人成长目标与学校总体目标的一致性,它不但是一种价值取向,也是一种凝聚的载体,信任的激励,他体现对人的尊重与诚恳,用其长避其短,重其能容其过;肯定激励,树立我们队伍自己的榜样,对教职工的每一点进步都能发现并加以肯定,使工作中做出成绩的同志得到应有的尊重。

(5)建立“校长开放日”制度,接待社会、家长教职工的来访,广泛听取对学校工作的意见。

4.教学管理突出实事求是、严谨务实。

(1)落实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明确教学质量的基本目标(普通校第一)和较高目标(重点校水平)。

(2)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完善评价指标,拓宽评价渠道,坚持“评教评学”的定性与定量的两个渠道,问卷与座谈的两种形式,并尽可能地征求家长的意见。

(3)坚持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管理原则,摒弃事倍功半、形式主义的框框,各项管理目标分层次要求,不搞一刀切,重视过程,重视提高,做到两个有利于,即: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教师个人的发展。

(4)坚持以必修课为主的原则,努力使必修课体现“研究性”原则,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完成必修课的基本任务,即:提高基本觉悟,掌握基础知识,发展基本能力,促进身心健康,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健体。

(5)全面考核教师工作的五项指标

a常规:教学常规完成情况,即教师的尽职状况。

b提高:任教班级在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以及年级排位在中考、高考、毕业会考、市区统考的提高幅度。

c负担:学生的负担状况。

d反映:评教评学的学生评价,家长反映。

e成果:教学改革成果,教科研成果,指导学生特长发展的成果。

4.德育管理注重实效性,突出针对性,力争前瞻性,把工作做到学生心里,使其内心深处发生变化。

(1)德育工作要“低进入,高标准,严要求”,克服好高骛远、程式化、模式化的做法,从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做起,从爱自己,爱父母,做起,逐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加强德育科研队伍的建设,指导实施德育科研,通过专家讲座,参观学习,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德育科研的自觉性,主动性,五年内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出教育经验,出教育精英,出教育成果。

(3)树立创新意识,摒弃墨守成规,提倡创造性地工作,提倡借鉴外来经验,反对机械模仿。

(4)建立学生教育档案,跟踪学生的教育效果,从“学困生”开始,逐渐积累教育经验。提倡班主任写教育札记,积累教育案例,为教育科研提供鲜活的素材。

(5)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健康课要增加心理健康的教学内容,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前者面对整体教育,体现普遍规律,后者面对个别指导,体现特殊疏导,两个渠道有机结合。

5.严格财务制度,强化财产管理,为学校的发展提供物质保证。

(1)认真、严格落实学校的财务管理制度,不折不扣地落实“三重一大”制度,确保有限资金的有效使用。

(2)建立自查、年审制度,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解决在校内。

(3)努力增收节支,反对铺张浪费,节水、节电,节约开支。

(4)挖掘一切潜力,开辟多种渠道,争取市区财政部门和市区教委的支持,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办学环境。

6.安全是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基本保证

(1)主要领导亲自抓,层级管理,分兵把守,群防群治,增强责任意识,层层签定责任书。

(2)实施责任追究制度,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负总责,保卫干部负主要责任,处室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负具体责任,谁的问题谁负直接责任。

(3)建立监察、排查制度,建立突发事件的紧急预案,以防止或减少直接损失。

中小学未来的发展,你认为应该如何规划?

小学是人生发展的基础阶段,是学习力建立、品格养成的重要阶段。如果人生用高楼大厦作比喻,小学就是地基,所以需要规划。

擅长就是潜能,潜能需要激发,并刻意练习才成为能力。既喜欢又擅长就是天赋所在,天赋一定是长板。通过长板习得,可以快速提高孩子学习的自信心和热爱度。这也是孩子学习动力的源泉。

社会生活压力增大,很多父母没有时间教育子女。知识竞争越来越严重,父母希望子女有高学历傍身。绝大多数父母不知道如何教育子女,也不知道应该教育些什么。在这种背景之下,很多父母选择了让子女从小上名校,参加补习班。 而这种教育会使小学生缺失人格塑造、价值观培养和知识体系的构建。而这些素质在将来社会中的作用会越来越明显,家长若一直不履行自己的教育职责而一味的放在学校托管,学生会丧失决断的能力以及对抗风险的抗力。

所以,我认为未来的小学教育应该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孩子能确立自我学习的兴趣,这样学校就不用全面接管家庭教育,以避免教育成本的增加,同时也可以防止家庭教育的空缺让孩子得不到应有的教育。

现在的幼儿园教育多采取游戏化、小班化、互动化和情景化,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和学习内容与小学相差甚大,若幼小衔接不当,则容易使孩子面对小学感到茫然无措,对学习失去兴趣,影响教育效果。未来的小学教育必须解决幼小衔接的问题。

未来小学教育的发展看看国家相对应的政策就知道了。诸如素质教育,学中玩,玩中学,那就是我们现时的追求……抛却功利性,顺其自然就好。

初中三年规划和目标

初一:从小学升入初中,适应新环境,在新环境中努力拼搏,争取获得优异成绩。

1、学习目标要明确,找出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制定有效的学习方法使自己进步。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劳逸结合,良好习惯养成以后,就能自然而然地按照一定的秩序去学习。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3、打好基础,为以后的学习扎根,上课好好听讲,做好笔记,下课多复习。做好每一件小事。

初二:一个充满挑战的新生活,在初二里我们要有新的学习目标,新的行为计划,为初三的学习打好基础。

1、学习中遇到难题及时解决,在初二学习过程中碰到问题,要通过和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等过程立刻解决,要做到不懂就问将任何不懂的问题斩于当下。

2、课前预习,自己经过独立思考,有了初步印象,再加上课上老师的讲解、分析和自己的进一步学习,理解会更为深刻。

3、挑战难题,挑战自我,不要把时间全都浪费在巩固上。

初三:集中精力学习,轻松应对中考。

1、集中精力学习,初三年级,重点抓好自己的学习,尽可能多地掌握各学科的文化知识,为圆满完成初中学业打下良好基础。

2、恰当安排各项学习任务,使学习有秩序地进行,到一定时候对照计划检查总结一下自己的学习。

3、克服消极心理,保持乐观的心态,培养积极的学习动机,保持学习内容的新鲜感,学会挖掘所学内容的新意,寻找科学学习方法,轻松应考。

扩展资料

初中生学习方法

1、认真听讲。

初中生学习主要就是要先认真听讲,听老师讲课的时候最好是在上课之前看看这一节的内容,看看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在哪里,然后记住,课上听老师讲解,让老师来解决自己的疑惑。

2、做好笔记。

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是真的,听明白了之后可能过一会儿就忘掉,而记在笔记本上是不会消失的,把自己不懂的和重要知识点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有空的时候随时拿出来巩固一下。

3、独立完成作业。

初中生也是有作业的,每个老师都会留对应的作业,自己要独立完成,遇到不会的作业的时候标注一下,可以问下学习好的同学或者在家里的话就问问家长,不要不写作业,坚持做一个自律的孩子。

4、积极请教老师。

如果在课堂上有不会的,或者自己有什么想法的话,下课就要找老师请教一下,尤其是数学,比较复杂,不会公式的话要问下老师这个公式的运用,才能更好的巩固自己的基础知识点。

5、总结考试知识点。

只要考试的话,就在考试后总结一下,自己会做的,擅长的是什么方面,自己不擅长的地方在哪里,有什么期中期末经常考到的知识点,把这些都总结到自己的笔记本上,做好标记。

6、时时刻刻都要有学习的态度。

初中生可能也贪玩,但是有作业的前提下要先完成作业再出去玩,哪怕是暑假或者寒假的时候也不能光玩,需要做好作业,没事儿的时候可以自己给自己留作业,比如说默写课文之类的。要有一个积极的学习态度,才能学习好。

如何制定学校发展规划

它首先是从英国开始的。SDP项目在二十世纪80年代初在英国由一些学校和地方教育当局提出。提出的背景有二:一是这一项目采用“草根理论”探索学校管理问题,迎合了当时教育管理“权力下放”的趋势,有力地推动了校本管理局面的形成;二是由SDP项目本身的功能决定的,它能促进学校的发展和变化,促进学校效能的提高。 二十世纪90年代,英国科学和教育部颁发了《学校发展规划实践指南》,呼吁全国中小学推广这一方法,从而使SDP项目在英国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学校管理改革项目。随后,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丹麦、美国等国家也开始推广这一项目,使其产生了持续的国际性影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也积极推荐“学校发展规划”这个项目,旨在通过校本管理、社区参与以及提高学校的自治能力,来提高各国中小学的综合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学校发展规划现已成为国际教育界的研究热点,成为中小学学校管理领域普遍为人们所采用的一种管理工具。学校发展规划在国际学校管理改革的背景下,适应学校管理的现状和改革需要,开始走进我国中小学管理的新实践。学校发展规划的推广和应用,将对提高我国中小学的办学水平和学校管理效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将越来越成为人们日益关注并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何谓学校发展规划 (一)何谓学校发展 学校发展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主要指学校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从发展的主体来看,学校发展包括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领导者发展等;从发展的具体内容来看,学校发展包括学校硬件发展与软件发展,硬件发展主要有教学设施的更新与提高、校园建筑的建设等,软件发展主要有学生与教职员工素质的提高、学校形象的提升、学校品牌的树立与扩张、校园文化的建设等;从发展的方式来看,学校发展包括规模发展与内涵发展;从发展的性质来看,学校发展有渐进式发展与跨越式发展。 (二)何谓学校发展规划 学校发展规划(School Development Planning),又可称为学校蓝图、学校远景计划、学校战略规划、学校设计等,简称SDP。 西方国家SDP项目对学校发展规划的解释为:通过学校共同体成员的共同努力,系统地分析学校的原有基础及学校所处的环境,发现学校的优先发展项目,确定学校的发展方向和教育目标,促使学校挖掘自身的潜在资源,按照自己的价值观,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最终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我国理论界对学校发展规划的基本为:学校发展规划是指学校根据国家或地区教育发展战略计划的要求,结合自身条件,对学校未来三至五年内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和发展途径,如学校发展目标、发展规模与速度、组织结构、人力资源、办学条件和实施策略等方面所做的安排。学校发展规划包括确定社区未来三至五年对学校的需求,寻找学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学校发展的前景和目标,提出实现这些目标优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办法、行动计划和措施。 (三)学校发展规划的基本内涵 理解发展规划,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校发展规划绝不是几位校长冥思苦想的结果,也不是请人捉刀代笔的文案,它应是校长、教师、投资方、学校管理者、学生家长、学校管理委员会、地方教育官员等共同参与,立足于学校实际制定的学校发展的行动计划。 第二、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应立足过去,指向未来,既有对过去的诊断和分析,又有对未来的预测和憧憬。规划强调把握现在,任何一种规划都不是“为规划而规划”,它强调的不仅仅是静态的结果,更关注动态的规划及其实施过程。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结果。 第三、从时限上看:学校发展规划往往是学校三到五年的远景规划。其意义在于通过学校发展设计,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学校发展规划是一种手段,而不是一种目的。它主要是通过成功地应对教育改革和变化,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水平。因此,学校发展规划的中心应放在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上。与此同时,也应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专业技能获得。 三、学校发展规划的功能 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对于促进学校发展、提高学校效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指向性 规划是全面而长远的发展计划,在一定时期内,规划是学校各种活动、行为所要达到的境界和标准,是学校各项行动的航标。科学而符合实际的规划,具有极大号召力,使全校师生员工,朝着规划所指向的目标而奋斗,并鼓舞士气,增强凝聚力,提高学校工作的效率和效益。 (二)可控性 规划的指向性特征决定了规划具有控制的意义。规划制定并为群众所理解和认同后,校长就可以根据规划中所制定的目标,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如人力、财力、物力等),努力实现预定目标;同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还要尽力排除各种干扰,纠正偏离目标的各种行为,抑制不符合目标的其它需要;规划要求师生员工围绕目标和要求,按一定的活动方式及日程去行动,所以,它对有效调控师生员工的行动方式具有积极作用。 (三)激励性 规划能激励人们的行动,鼓励人们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当师生员工行动遇到障碍时,规划中的目标给人以克服困难的力量;而当行动较为顺利时,规划中的目标又给人以鼓舞,增添人们行动的热情和信心。当全校师生员工看到鲜明、具体的目标,并感受着目标的一步一步实现,就会形成了强烈的动向感,朝着既定的目标奋进。 (四)可衡性 正确而切合实际的规划中的目标,既是各项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也是终结点,因而它是人们检验和衡量各项工作成效的尺度。校长通常根据既定的目标要求检查工作的达成度,使精心设计的学校发展蓝图变成客观现实。工作好坏、质量高低的评价,不是来自主观和感觉,而是以是否完成规划中目标的客观实际为依据。规划的可衡性,还体现在能使学校、学校里的各个部门能根据规划要求具体衡量各自工作的成效。 (五)发展性 校本发展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逐步兴起并得到流行的一个教育理念和发展策略,近些年来在我国也得到了重视和传播。其含义是以学校为本位,以学校为基础,以学校为主体。 以往,我国政府部门对学校控制过多,社会对学校干预过多,学校不能自主发展、自主办学。学校规划也主要是按照上级领导的布置去开展工作,规划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校本发展是一种重视学校自身力量和学校自身发展的教育观念。它主张在政府宏观指导和积极参与下,学校自主办学和自主发展。即:校本发展则需要学校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推进发展策略,发挥自主办学的功能作用。在校本发展的理念下,学校规划的制定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需要学校从自己的优势和弱势中寻求变革,在大量的比较参照中重新定位,制定科学可行、符合实际的行动纲领,并实事求是地去操作实践。这一切,包括规划的制定和实施,都将有效地调动学校各种人员的积极性,并有力促进学校的自主发展。 四、学校发展规划的内容 根据以上对学校发展规划的分析,学校发展规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学校的现状分析 一般包括学校历史和办学传统,学校发展中的特色和优势,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学校目前面临的挑战,社区及教职工对学校的期望等方面的分析。现状分析是学校规划制定的现实依据。 (二)办学理念和办学指导思想 在不同学校的办学规划中,这一部分的表述存在差异,但以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办学指导思想三种表述居多。主要内涵为:“三个面向”、“四有目标”、“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是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理论和政策依据 (三)学校发展目标定位 学校发展目标主要由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两方面构成。办学目标是指学校准备在将来多久的时间内发展成为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其中的重要内容是学校的办学特色;培养目标则是学校希望将本校学生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其中很多内容是由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法律规定的。 如: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的学校发展目标:办学目标——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成为“上海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品牌学校;深入推进教育改革,锐意进取,注重开发学生潜能,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实验性学校;模范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探求新时期办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成为辐射改革成果,输出办学经验的示范学校。培养目标——南洋模范中学的教育是指向“人”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人格主体性和社会化的发展教育;是努力践行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是学校通过有组织的认知过程与环境影响,养成学生健康的心理和文明行为规范的现代教育。学校通过这样的教育,促进学生的智能和人格和谐发展,使南模学子具有:出色的才智+健全的人格。 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需要分阶段实现,所以学校发展目标包括: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近期目标与中期目标的时限一般是2~3年。 学校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是办学特色,所以,本部分需要探明学校特色的概念及内涵。 (四)学校发展规划的实施系统 本部分主要是针对学校选择的优先发展项目,分别确定具体目标、具体任务、实施步骤等。优先发展项目是从德育、课程、课堂教学、教育科研等学校中心工作中选择的。它是落实学校发展目标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五)学校发展规划的保障系统 主要以下内容:组织保障(学校的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的保障);对无保障(师资队伍、科研队伍和管理队伍的保障);学校条件的保障(学校的硬件建设的保障);制度保障(管理制度、评价制度等方面的保障)。 ☆五、学校发展规划的设计步骤 (一)学校现状的调查分析 这一步主要是在对学校的原有基础、办学传统及教育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学校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寻找学校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而为确定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学校发展目标提供依据。 这项工作应由校长与学校共同体的所有人员一起商讨、共同分析,取得共识。必要时,还可借助于问卷调查的方法,广泛了解教职员工对学校现状的认识。如可向教职员工调查以下内容:我们的优势;我们亟待提高的地方;我们的短处;我们的担忧;我们情愿做的事情;我们需要什么;我们要抵制什么;我们的自豪之处;学校目前的总体状况如何?是否学校的某些部门比另外一些部门更加有效?为什么?学校现在的成绩比以往如何?学校现在的成绩与同类型的学校比较如何? 在学校现状的分析中,尤其要重视学校的优势分析。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发展优势,不同学校有不同的发展优势,不同的校长和教师也有不同的发展优势。制定规划时,学校管理者应对自己学校的发展优势要有充分的认识,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对学校的特色目标进行定位。 学校发展优势的分析,包括学校物质层面、精神层面以及外部环境的分析,如学校的办学条件、教师队伍、社区环境、学生家长状况、学校条件结构、学校文化等,其中学校文化的分析是重要的方面。许多名牌学校在其悠久历史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学校十分重要的教育资源和教育优势。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就能形成学校鲜明的特色。如南京一中是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校。新中国成立前,该校就曾推进首席导师制,造就了一大批杰出人才。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任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学校传统文化和经验的继承,并注入新的内涵,以导师制为突破口,构建导师制的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导师制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康成长,在省内外产生较大的影响。导师制作为南京一中历史上的教育模式,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重新成为该校的办学特色。 (二)对学校发展的目标进行定位 学校发展的目标一般包括三个维度:方向(办学特色),程度,时间。如上海的曹杨中学的目标定位:“文理兼通,以文见长”,在人文修养方面有高度素质,3年成为上海市一流、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示范性和实验性中学。 学校发展目标的三个维度中,最重要的是方向,而方向往往又是和学校特色的定位相联系的。 1、学校发展特色的选择 学校特色是指管理者和教育者根据现代教育思想和本校独到的办学理念,从学校实际出发,在教育实践中努力挖掘、继承发扬并积极创造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优势,所形成的有鲜明个性、独树一帜、成效显著的运行机制、办学风格和教育教学模式。 学校的发展就如同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一样,要有自己的个性,要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东西,要有把自己同其他区别开来的特点。学校特色是一所学校的标志和灵魂,是一所学校历史发展过程中最珍贵的、最值得珍惜和总结的东西。 学校特色是立足于本校,从本校实际出发,密切结合学校实际的产物。学校特色必须是具有鲜明个性的,是独树一帜、与众不同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学校特色化就是学校个性化,就是学校优质化。 2、学校发展程度的定位 学校发展程度的定位,指学校在同类学校中所处地位的发展定位。如品牌学校,可追求成为全国的领先校,乃至世界一流名校;也可追求成为全省、全市同类学校中的首席;还可追求成为本学片同类学校中的首席。 3、学校发展目标体系的形成 当学校的特色与程度定位准确后,可选择目标实现的时间范围,然后将方向、程度、时间有机组合起来,形成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总体目标一般是抽象的,还需要将总体目标进一步具体化,形成层次化的目标体系,从而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规划中的众多目标纵横排列,形成了层次结构。反映目标系统的众多目标可按层级结构进行分解,从而使各级目标之间产生从属关系、递进关系,显现目标的不同层次。一般地说,高层级的目标往往从宏观角度出发,体现其战略性和概括性的特点;而低层级的目标,往往从微观或中观角度出发,反映出战术性和具体性的特点。就目标层次而言,有隶属层次(总体、部门、个体等目标)、时间层次(远期、中期、近期等目标)、要求层次(高级的和中级的、低级的目标)。总之,各种不同目标紧密相连,组成了有层次的目标系统,使目标具有某种秩序、策略并能发挥其整合一致的作用。 在确定和表述各层级的目标时应注意:目标是明确的,经过努力是可以达成的;目标是可考核、可衡量的,可以估量成效的。即应当明确做什么,达到什么要求,应该在什么范围什么时间内进行,应该如何估量目标成效。 具体的目标应该具有以下特点:有达成的标识(或成功的标志);有测评点;有测评标准;有达成度的测评办法;有明确的时间规定;有明确的责任人。 (三)制定各部门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是学校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是学校发展规划中可操作的一环。 行动计划一般包括两个系统:一是支持保障系统,包括达成目标所需的思想保障系统、组织保障系统、队伍保障系统、制度保障系统、经费和条件等保障系统;二是反馈调控系统,建立反馈网络、反馈渠道,并建立有效的调控系统。 学校是一个社会系统,系统内的事情千头万绪,学校不可能一下子完成所有的事情,所以,学校在制定行动计划时,应首先确定优先发展项目。学校优先发展项目不宜过多,要选择对学校目标实现能产生关键影响的项目,一般以三到五种为宜。 行动计划要把重心放在优先发展项目上。围绕优先发展项目,制定各部门的行动计划,落实各部门的具体目标和具体行动。部门规划应具有以下特点:具体;可测量;可完成;真实、联系学校实际;确定时限;可以评价;可以检查。各个部门的行动计划必须详细阐述:要达到的目标(学校整体目标、各个部门目标);任务(具体说明为达到目标各个部门必须采取的行动);负责实施这项行动的人;实施行动、监控和检查所需的时间;成本问题(教职员工所画的时间、经费和物质资源、培训成本) 计划中的每一项目标和行动都应包括清晰的成功标准。标准可以是学期的标准和年度的标准,也可以是整个三至五年规划时期的标准;标准尽可能使量化的;标准应当具有挑战性并且可以实现。 学校规划的制定是学校共同体成员一起探讨的结果,确定后,应向学校教师公布计划,并通过大大小小的会议,不断讨论计划的进展,不断督促教师把工作重心放在学校发展规划的落实上。 (四)建立监控和评价机制 学校规划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过程,实施监控和评价有助于学校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和修订计划。规划过程是一个循环和持续的活动过程。在学年结束时,应当安排时间,让那些参与学校规划及其实施的共同体有关人士正式检查和评价这一学年规划实施的效果。这样,一个评价活动会对下一个学年规划活动的实施和规划目标的实施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学校要重视建立学校发展规划的监控和评价机制。 监控,主要是进行日常检查以促进规划准时实施和完成,促进学校实现自己所定的目标。应当有一个规划指定的管理人员检查日常进展情况,通过口头或书面报告向校长和学校管理委员会汇报情况。监控中需做好的工作:审查行动计划和有关文件,如教学材料和备课本;详细检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课堂观察。 各部门应向校长提供计划实施的评价报告,评价针对下列事项:目标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为什么说目标已经达到?超过了还是没有达到?行动在规定的日子内实施吗?时限真实吗?规划对学习/学习成果有什么影响?影响的证据是什么?量的还是质的?什么方面尤其成功,为什么?我们在这一过程中学到什么?对将来的规划有何启示?起初的工作有价值吗? 学校建立监控和评价机制,把监控和评价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中。学校还应当建立管理台历,包含规划活动的关键日期,以便校长和学校有关教师能够记录与学校发展规划有关的活动。 六、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要求 (一)要重视调查研究 学校规划是帮助学生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制定规划的过程应该是各级干部和师生在校长的领导下各司其职共同完成的系统工程,是调查研究、数据处理、现状分析、综合归纳出思路的过程。这样才能正确地把握自身条件,看到自己的成绩,找出自身不足,明确学校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重点发展项目,落实切实可行的措施。 (二)要独立思考 如何创办特色学校是校长制定规划面临的重要课题。所谓特色学校,应该是指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有别于其他学校独特的办学风格、独到的教育思想、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特色学校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全面科学规划和有计划地建设。既然特色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等各方面要有别于其他学校,那么校长应改变从属思维的定势,改变被动思维的模式,学会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特色轨迹。只有这样才能用于改变,大胆创新,使学校个性化、特色化。 (三)要立足于实际 例如,上海的建平中学,在总体思考的基础上,构建了“跨世纪工程”,提出“合格+特长=建平人”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合格加特色的学校,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学校提出并建立成阶梯状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体系,各种目标逐步递进、螺旋形上升。在改革初期,学校领导向全体教师提出“致力团结奋斗,三年振兴建平”,“魂系建平、心思改革”的要求。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根据“外围向核心带近”的总策略思想,分别在创造第三课程--建设校园文化、改革第二课程--选修课和课外兴趣小组的系列化和正常化、改革第一课程按程度分层次教学等方面适时地提出阶段性的奋斗目标。当建平的办学模式得到社会认可时,提出“认清形势,抓住时机,把建平建成高层次、高素质、高品位、高水平的一流学校”的口号。这些,对建平来说,也许行得通,但对于其他学校,尤其是非重点学校来说,就不一定行得通,这就需要实事求是。 (四)规划要具有可能性、重点性和伸缩性 我们精心设计的规划,必须是经过努力奋斗有可能达到、有可能实现的规划,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是“跳一跳能摘到的果子”。忘记了这一条,规划的各种作用都将变为零。因此,设计规划,首先要考虑可能性,也可称之为达成性。同时,我们设计的规划中所制定的目标,必须是带有较大重要性的指标,是办好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十分必要又必不可少的目标。如果把非常重要的目标忽略了,而定出一些无关紧要或次要的目标,这就不是科学、合理的规划了。而且,制定规划中的目标要有一个弹性,要留有余地,有一个松紧、伸缩的区间,一般在上限、下限之间,要留有较大的余地。

5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07-15 下午 06:15:16

    合实际的规划,具有极大号召力,使全校师生员工,朝着规划所指向的目标而奋斗,并鼓舞士气,增强凝聚力,提高学校工作的效率和效益。 (二)可控性 规划的指向性特征决定了规划具有控制的意义。规划制定并为群众所理解和认同后,校长就可以根据规划中所

  • avatar
    访客 2022-07-15 下午 10:01:32

    奇心,让孩子能确立自我学习的兴趣,这样学校就不用全面接管家庭教育,以避免教育成本的增加,同时也可以防止家庭教育的空缺让孩子得不到应有的教育。现在的幼儿园教育多采取游戏化、小班化、互动化和情景化,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和学习内容与小学相差甚大,若幼小衔接不当,则容易使孩子面对小学感到茫然无措

  • avatar
    访客 2022-07-15 下午 07:38:06

    教学改革成果,教科研成果,指导学生特长发展的成果。4.德育管理注重实效性,突出针对性,力争前瞻性,把工作做到学生心里,使其内心深处发生变化。(1)德育工作要“低进入,高标准,严要求”,克服好高骛远、

  • avatar
    访客 2022-07-15 下午 11:19:17

    原则、 团结协作、廉洁勤政、不断创新的良好风气与工作氛围。(4)以课程改革为载体,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使教师在观念的更新、方法的创新、成果的出新的同时提升自我,充分抓住该校作为新课程实施试点

  • avatar
    访客 2022-07-16 上午 01:27:13

    校,应该是指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有别于其他学校独特的办学风格、独到的教育思想、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特色学校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全面科学规划和有计划地建设。既然特色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等各方面要有别于其他学校,那么校长应改变从属思维的定势,改变被动思维的模式,学会独立思考,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