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伺服定位系统公司_国产 伺服

hacker|
105

文章导读:

伺服电机的国产品牌有哪些?

伺服电机是闭环控制系统,而步进是开环控制系统,伺服成本贵,步进的成本低,伺服适合跑高速,步进主要应用于中低速,都需要专用的电机驱动器,伺服电机国产品牌主要有雷赛、鸣志、研控、英纳仕、森创等。

伺服电机和其他电机(如步进电机)相比到底有什么优点:

1、精度:实现了位置,速度和力矩的闭环控制;克服了步进电机失步的问题;

2、转速:高速性能好,一般额定转速能达到2000~3000转;

3、适应性:抗过载能力强,能承受三倍于额定转矩的负载,对有瞬间负载波动和要求快速起动的场合特别适用;

4、稳定:低速运行平稳,低速运行时不会产生类似于步进电机的步进运行现象。适用于有高速响应要求的场合;

伺服电机国内有哪些厂家!

国内通用伺服品牌主要有(包含台湾):台达、东元、和利时、埃斯顿、时光、珠海运控、星辰伺服、步进科技等;

国产数控伺服主要有:华中数控、广州数控、大森数控、凯奇数控等;

伺服电机主要有:华大、登奇、强磁、中源等。

扩展资料

到目前为止,高性能的电伺服系统大多采用永磁同步型交流伺服电动机,控制驱动器多采用快速、准确定位的全数字位置伺服系统。典型生产厂家如德国西门子、美国科尔摩根和日本松下及安川等公司。

日本安川电机制作所推出的小型交流伺服电动机和驱动器,其中D系列适用于数控机床(最高转速为1000r/min,力矩为0.25~2.8N.m),R系列适用于机器人(最高转速为3000r/min,力矩为0.016~0.16N.m)。之后又推出M、F、S、H、C、G 六个系列。

20世纪90年代先后推出了新的D系列和R系列。由旧系列矩形波驱动、8051单片机控制改为正弦波驱动、80C、154CPU和门阵列芯片控制,力矩波动由24%降低到7%,并提高了可靠性。

这样,只用了几年时间形成了八个系列(功率范围为0.05~6kW)较完整的体系,满足了工作机械、搬运机构、焊接机械人、装配机器人、电子部件、加工机械、印刷机、高速卷绕机、绕线机等的不同需要。

以生产机床数控装置而著名的日本发那科(Fanuc)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也推出了S系列(13个规格)和L系列(5个规格)的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L系列有较小的转动惯量和机械时间常数,适用于要求特别快速响应的位置伺服系统。

日本其他厂商,例如:三菱电动机(HC-KFS、HC-MFS、HC-SFS、HC-RFS和HC-UFS系列)、东芝精机(SM系列)、大隈铁工所(BL系列)、三洋电气(BL系列)、立石电机(S系列)等众多厂商也进入了永磁交流伺服系统的竞争行列。

德国力士乐公司(Rexroth)的Indramat分部的MAC系列交流伺服电动机共有7个机座号92个规格。

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的IFT5系列三相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分为标准型和短型两大类,共8个机座号98种规格。据称该系列交流伺服电动机与相同输出力矩的直流伺服电动机IHU系列相比,重量只有后者的1/2,配套的晶体管脉宽调制驱动器6SC61系列,最多的可供6个轴的电动机控制。

德国博世(BOSCH)公司生产铁氧体永磁的SD系列(17个规格)和稀土永磁的SE系列(8个规格)交流伺服电动机和Servodyn SM系列的驱动控制器。

美国著名的伺服装置生产公司Gettys曾一度作为Gould 电子公司一个分部(Motion Control Division),生产M600系列的交流伺服电动机和A600 系列的伺服驱动器。后合并到AEG,恢复了Gettys名称,推出A700全数字化的交流伺服系统。

美国A-B(ALLEN-BRADLEY)公司驱动分部生产1326型铁氧体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和1391型交流PWM伺服控制器。电动机包括3个机座号共30个规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伺服电机

中国有哪些工厂生产伺服比较好

伺服电机市场有多大?怎么回答才好呢,一下我引用下周恩堂的《2010年大陆交流伺服系统市场剖析》把这篇分析报告看完,你想要知道的在这里面就应该都能找到。

2010年大陆交流伺服系统市场剖析

作者:周恩堂,北京捷孚联合咨询有限公司

交流伺服系统作为现代工业自动化与运动控制的支撑性技术之一,由于其高速控制精准、调速范围广、动态特性和效率高,广泛应用于机床、印刷设备、包装设备、纺织设备、橡塑设备、电子半导体、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以及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领域。

1999年,国产交流伺服电机及其全数字式伺服驱动器基本自主开发成功,但产业化方面比较滞后,尚未形成商品化和批量生产能力,国内对精密交流伺服电机控制系统的需求还主要依赖进口,如日本三菱、松下、富士和德国西门子等。但近几年,随着国内电机制造能力的空前提升,交流伺服技术也逐渐为越来越多的厂家所掌握,加上交流伺服系统上游芯片和各类功率模块的不断推陈出新和智能化,促成了国内伺服产业在短短的不足十年时间里实现了从起步到全面扩展的发展态势。比如数控系统企业中的广州数控,电机和驱动企业中的南京埃斯顿、桂林星辰、东元、珠海运控、和利时电机,运动控制相关企业中的深圳步科、杭州中达,乃至以变频器为龙头产品的台达、汇川等都已纷纷投身伺服产业并实现了批量化生产。与此同时,国外交流伺服厂商在大陆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刺激下,大举开拓国内市场,陆续在国内设置工厂或办事处,招募代理商,利用本地资源,批量生产和销售各种规格的交流伺服系统产品。大陆交流伺服市场竞争愈加激烈。

从基本结构来看,交流伺服系统主要由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和反馈装置、接线电缆(含插头)及滤波器、电抗器、电阻器等相关配件组成。其中,伺服电机和驱动器是伺服系统的核心部件,占整个伺服系统成本的90%以上。在北京捷孚联合咨询有限公司(JFUnited)于2010年4月推出的《2010大陆交流伺服系统市场调查报告》中,该报告研究的“交流伺服系统”研究范围包括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及上述配件,但以伺服电机和驱动器这两个核心部件为主要研究内容。在上述定义的基础上,捷孚联合(JFUnited)从交流伺服系统的整体市场、细分应用市场和主要供应商表现等三个方面,对大陆交流伺服系统市场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分析。

金融危机下,大陆交流伺服系统市场仍然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2009年市场容量超过45亿元,同比2008年增长23.9%

根据北京捷孚联合咨询有限公司(JFUnited)最新调查报告《2010年大陆交流伺服系统市场调查报告》显示:2009年,大陆交流伺服系统市场规模达45.78亿元人民币,市场规模同比2008年增长23.9%。金融危机下,大陆交流伺服系统市场仍然呈现如此“繁荣”景象,主要得益于国家四万亿元投资计划及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对宏观经济的推动。随着中国经济整体形势的好转,伺服系统重点应用行业如机床、电子半导体、纺织、包装、印刷、新能源等积压订单迅速得到释放,2009年下半年以来,多数交流伺服系统生产企业的销售呈现较快增长趋势,其中松下、施耐德、路斯特等供应商的交流伺服系统业绩增长幅度甚至超过了100%,而安川、富士、台达、东元等厂商的交流伺服系统业务增长速度也达到20%或者更高。

目前,交流伺服系统产品供不应求,许多供应商排产紧张,产品缺货严重,市场对2010年增长预期普遍比较保守

2009年大陆交流伺服市场高速增长的态势,使伺服行业诸多厂商准备不充分,上游芯片原材料等供应不足,许多供应商排产紧张,产品缺货严重,其中日系品牌如富士、三菱、安川等,缺货程度最为严重。另外,2010年,特别是下半年的国家宏观政策和经济走势还不明朗。因此,大多数供应商对市场前景的预期也倾向于保守,相比2009年的整体市场实际增长有大幅下降,捷孚联合(JFUnited)预计2010年大陆交流伺服系统的市场增速约为16.1%;而2010年之后大陆交流伺服系统的发展趋势难以预计。

大陆交流伺服系统市场集中度比较高,西门子、安川、松下继续保持市场的领导地位

根据捷孚联合(JFUnited)调查数据来看,2009年大陆交流伺服系统供应商前10家企业占据了市场份额的67.9%,其余企业占市场份额的32.1%。其中排名前三的西门子、安川、松下的销售额均在4亿元以上,共占据29.3%的市场份额,继续保持市场的领导地位。这三家企业自身定位和优势不同:西门子定位于高端应用行业,产品技术性能优越,以整体解决方案的项目为主,在数控系统领域优势非常明显,数控领域的优势带动了西门子伺服产品的销售。安川、松下同为日系品牌,均定位于国内中端应用市场,产品性价比优势明显,对大陆客户的吸引力较强。

大陆交流伺服市场以外资品牌为主,国产品牌整体市场份额较小,而且与国外先进技术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大陆交流伺服市场以外资品牌为主,市场份额的前四名都被外资品牌占据,2009年外资品牌市场份额达到80.9%;大陆品牌数量较多,但多数企业规模偏小,整体市场份额只有19.1%。在外资品牌中,日本品牌和欧洲品牌表现突出。而台湾品牌、大陆品牌及其它品牌虽然也各有特点,也在努力跟进和开拓市场,但差距仍然不小。

日本品牌:在大陆市场早期,日系品牌凭借较好的产品性能、较低的价格在大陆市场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代表性品牌有安川、松下、三菱等。日系品牌与上位机构的联系多采用脉冲方式,与早期的数控兼容性较好。

欧洲品牌:大陆交流伺服市场中欧洲品牌的企业数量较多,品牌定位于中高端市场,产品价格较高;多数欧系品牌伺服电机各功率段产品比较全。从销售规模上讲,西门子、博世力士乐等企业的市场份额相对较高,另外施耐德凭借近两年快速的发展,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其它的欧系品牌(如伦茨、路斯特等)市场份额相对较小。

台湾品牌:台湾品牌以台达与东元为代表,产品设计理念主要来自于日系品牌,在价格上更具优势。台湾品牌主要定位于大陆中低端市场,近两年大陆对台湾品牌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台湾品牌的市场前景也相对较好。

大陆品牌:大陆品牌目前市场规模普遍偏小,只有广数凭借其在数控系统方面优势获得了较高的市场份额。大陆品牌凭借低价格和本土化售后服务策略,在中低端市场占有较大比重,但在高端数控市场的占有率不高,高端数控市场仍然被西门子、发那科等外资品牌占领。在技术方面,6轴、7轴联动伺服、机器人伺服等高端应用,以及通讯总线接口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与国外先进水平至少还有20-30年的差距。

其它品牌:除上述品牌外,目前大陆市场还有一些其它的品牌,如韩国品牌等,但是这些品牌的市场规模都比较小。

机床、印刷、纺织、包装是大陆交流伺服系统的重点应用行业,机床、电子半导体以及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对交流伺服的需求增长较快,不同细分领域的竞争格局差异较大

现代交流伺服系统最早被应用到宇航和军事领域,比如火炮、雷达控制等,后来逐渐进入到工业领域和民用领域。工业应用伺服用量最大的行业依次是:机床、印刷、纺织、包装、橡塑、电子半导体、电子半导体和风电太阳能,合计超过87.4%。

机床:在机床领域,市场份额排名靠前的厂商在数控系统领域有较大的影响力,并且在数控系统方面的优势有助于其交流伺服产品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扩大。这些企业早期的数控系统基本上可以与其它品牌的伺服系统兼容,但最近几年各数控系统生产企业开始重点推广整体解决方案,与数控系统搭配的伺服系统主要为自身产品,对其它品牌伺服系统不再兼容。近两年大陆数控机床的产量变化幅度较小,随着大陆宏观经济的回暖,数控机床领域的增长潜力比较大,伺服系统的需求增长预期也比较高。

印刷:目前大陆印刷机械的市场集中度较高,高端设备主要集中在几家领先企业,这些企业比较注重品牌,对价格的敏感度相对较低,其采用的交流伺服系统多为高端品牌。其它中小企业则比较注重价格,以采用中低端品牌为主。印刷机械行业的需求主要来自于印刷机械产量的增加和无轴印刷设备等新产品的发展方面。

纺织:纺织行业采用变频器、PLC等产品较多,因此,在变频器、PLC等领域影响比较大的企业,其伺服产品更易于在纺织行业有效推广。纺织行业受金融危机影响大,2009年行业发展基本跌到谷底,2010年随着宏观经济的好转,行业发展将有大的提升。另外,目前大陆纺织机械行业正面临产品升级,低端的纺织机械逐渐被淘汰,高端纺织机械(能够提高纺织质量的纺织机械)逐渐增多,交流伺服系统的用量也会逐年增大。

包装:包装机械是对交流伺服系统需求最具潜力的一个行业。目前国内包装领域采用的高端设备以进口产品为主,国产相关设备与进口产品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可提升的空间较大,而设备的改进将会大量应用伺服系统。

电子半导体:电子半导体设备如打孔机、插件机等主要采用200W、400W等小功率的伺服系统,欧系企业在小功率电机领域的价格比较高,竞争力较弱。因此,该领域主要为日系、台系和国产品牌。2009年,中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内销产值2.1万亿元,同比增长15.8%,电子半导体行业应用市场成为大陆交流伺服市场增长的一个亮点。

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当前中国面临着巨大的资源、环境和能源的压力,国家已经明确提出发展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的战略规划。风电场叶轮的变桨控制、太阳能电池板的角度调整等都需要应用到大量的伺服控制产品,而且对伺服的安全防护性能和精度、稳定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领域成功打开市场的仅有西门子、路斯特等少数几家企业。2009年,大陆风电装机容量不断增加,并且保持了较快增长。伺服系统在风电领域需求量的增长与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的增速基本相同,因此伺服系统在风电领域的需求前景比较看好。

5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09-12 下午 10:51:44

    点:1、精度:实现了位置,速度和力矩的闭环控制;克服了步进电机失步的问题;2、转速:高速性能好,一般额定转速能达到2000~3000转;3、适应性:抗过载能力强,能承受三倍于额定转矩

  • avatar
    访客 2022-09-12 下午 10:15:12

    无轴印刷设备等新产品的发展方面。纺织:纺织行业采用变频器、PLC等产品较多,因此,在变频器、PLC等领域影响比较大的企业,其伺服产品更易于在纺织行业有效推广。纺织行业受

  • avatar
    访客 2022-09-12 下午 10:22:16

    伺服的需求增长较快,不同细分领域的竞争格局差异较大现代交流伺服系统最早被应用到宇航和军事领域,比如火炮、雷达控制等,后来逐渐进入到工业领域和民用领域。工业应用伺服用量最大的行业依次是:机床、印刷、纺织、包装、橡塑、电子半导体、电子半导体和风电太

  • avatar
    访客 2022-09-12 下午 09:50:46

    销售呈现较快增长趋势,其中松下、施耐德、路斯特等供应商的交流伺服系统业绩增长幅度甚至超过了100%,而安川、富士、台达、东元等厂商的交流伺服系统业务增长速度也达到20%或者更高。 目前,交流伺服系统产品供不应求

  • avatar
    访客 2022-09-12 下午 03:26:34

    后者的1/2,配套的晶体管脉宽调制驱动器6SC61系列,最多的可供6个轴的电动机控制。德国博世(BOSCH)公司生产铁氧体永磁的SD系列(17个规格)和稀土永磁的SE系列(8个规格)交流伺服电动机和Servodyn SM系列的驱动控制器。美国著名的伺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