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樊登读书这几个产品里哪一个最适合我,各自有什么?
非凡精读比较不错,功能多。
目前樊登读书主要的业务是樊登讲书,另外最近推出了几个新产品,包括非凡精读馆、企读和新父母,其中企读主要是面对企业用户的,也就是做企业培训或者说员工福利的,在内容上和樊登讲书比较相似,也是通过讲解的方式引导员工读书。
但是结合了员工培训和企业沟通等具体的场景,新父母主要是针对亲子教育这个领域的,其实现在不止打工人的压力越来越大,孩子也在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家长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陪伴孩子成长,但是现在这方面的产品和内容不算太多,新父母算是填补了一个空白。
非凡精读馆我觉得你可以重点关注一下,这个产品会邀请一些学者和专家来深入讲解名著书籍,相比樊登讲书来说要更加深入。
作为刚刚走出校园没多久的你来说我觉得可以从非凡精读馆和樊登讲书里去选择,或者不差钱两个会员都买了也行,对照着听,但是记得听完以后觉得有价值的一定要去读原文,不要让自己的头脑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总结如下:
干货也更多一点,现在这两块的会员是分开购买的,我觉得樊登读书在非凡精读上还是下了功夫的,作为刚刚走出学校的大学生我觉得是比较适合新手的。
大咖书房和樊登读书有什么区别
樊登读书会讲解比较详细。
作为众多知识付费产品中的一款,樊登读书会的内容选择塑造了用户画像:70%的用户都是女性,消费人群以中高端为主。
按照热度,樊登读书App最火的书,前5名依次是《正面管教》,播放量6134万,《亲密关系》,播放量4774万,《终身成长》,4326万,《非暴力沟通》,播放量4108万,《父母的语言》,3701万。基本都是和家庭育儿沟通相关的,而相对来说关注这些的都是女性,而且妈妈居多。
这就是樊登读书产品方面和其他知识付费产品的不同,但除了产品定位和内容运营之外。
读书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本身具有可以温暖人们生活的温度和力量,就像一位慈爱的母亲,用她的体温抚慰每一颗疲惫而孤独的心灵,同时给予人们更多前行的力量。
罗胖《罗辑思维》|人的价值正在重塑市场结构
本文为混沌大学《罗振宇:从人的角度重估商业价值》的学习笔记
讲者为罗辑思维和得到创始人罗振宇
1 . 罗胖以 递弱代偿 的概念,贯穿整个以人为中心的商业逻辑,递弱代偿分成两个部分: 新分工 和 新系统 。以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来看,随着科技和社会的演化和市场的竞争,个体和组织的能力和资源会慢慢弱化,为了补偿这个总体向下的趋势,则产生了新分工,新的协作体系会生成新的系统,使得整个社会继续发展。
2 . 举个例子,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传统出租车公司的角色(叫车需求的分派)会被弱化,出租车司机的专业性也慢慢被更多人取代(有车有手机导航就可以载人),于是像Uber、滴滴的公司崛起。这就是科技的进步(网速的发展和手机的价格下降)生成一个新的分工(载客的门坎降低,分派自动化,评分系统),形成一个新的系统(Uber、滴滴做为新的系统中心),这就是递弱代偿,也是事物演进的基本规律。
3 . 从整个商业的角度来看,未来的新分工,体现于促成交易的介质改变了。早期是权力和资本在促成交易,但现在连资本都变成资源本身,投资公司有钱也不一定干得了事,要到处投资。
4 . 早期的资本促成交易,黄金的工业化时代,有钱的人可以大量投资设备,雇工人在流水线面前,重复执行工作,最著名的是福特公司。这个现象到最后, 连工人自己都忍受不了这种折磨,公司只好提高每个人的薪水 ,一方面让工人有能力买车,一方面把工人留住。资本为交易入口,也是自由共同体的黄昏,它正在弱化。(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台积电......
5 . 个人在崛起,也是拜互联网发展所赐。人类是一个想象共同体,只要你能够说出好故事、好的理想,在互联网的传播之下,你很快可以聚集大量的资源向你靠拢,比如网红罗永浩做了锤子手机,发布会当天没有其他公司敢在同一时间开,因为知道流量会被吸走。这就是为什么个人会成为下一个交易入口,取代权利和资本。
6 . 人做为交易入口的趋势,就是一个新分工,也告诉我们商业正在人格化。马东曾经说:「 今天如果你不是一个网红,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一个 CEO 。 」在国外也几乎所有著名公司CEO都被当英雄崇拜,比如Elon Musk, Steve Jobs, Jeff Bezos。
7 . 商业人格化带来的是信任 ,因为对人的直接信任,所以促成交易。
8 . 除了人以外,知识也成为另一个交易入口,人是知识的载体,而知识本身是用来生产需求的。你不知道潜水是什么? 钓鱼是什么? 你就不会去消费相关产品。这也是罗胖一直谈的,消费升级的背后其实就是认知升级。
9 . 知识既然是一个新的交易入口,于是有了知识服务,知识服务本身并不是传道授业,而是站在门口赞叹,初期是做营销,做流量转化,后期直接作内容本身,把大部头内容针对用户的场景(音频),重新做出有立体感好吸收的知识。
10 . 知识服务是罗胖提出来的,也是罗辑思维这几年找到的一个新分工,替大家输出好的内容,创业就是创造新分工。
11 . 共享经济不是剩余的东西,拿出来有效利用,它会直接带来两种结果。要不就是有人直接专业干这行(比如滴滴司机),要不就是放弃。于是 共享的本质也是在创造新分工 。
12 . 以人作为交易入口的新分工,对商业带来的系统变化,在组织内部是 以事情为主线,按事组队 ,个人只对自己努力,不为集体努力,也就是「联盟」的概念。在组织外部则变成以组织为结点的合作,公司群体的崛起,罗辑思维是营销部,混沌是商业课程,互为独立又互为合作。
13 . 以网红为节点,聚集的垂直型市场,并不是社群经济。社群不应该经营,而是好产品和服务为用户附能的结果,最好的社群应该就是苹果粉,当苹果粉在外面排队抢iphone的时候,苹果从来没有出来端茶过,社群是结果,想要做社群,去打磨你的产品。
14 . 网红带来势能,可以低成本汇集流量,但也需要信用才能促成交易。 势能和信用该如何达成平衡 ,是很重要的一环。
从递弱代偿的框架,再由促成交易方式的转变,罗胖给了「人」这个新维度。这已经是两年多前的演讲,如今还是在这个趋势下。
当以人为交易入口时,其实 人的角色就是做为个体,更好地去感知客户的需求,也更好地去服务客户 。比其以往大机构地一致化服务,个性化的需求,小社群次文化的需求,也可以得到纾发和满足。
但这样的发展方式,能不能突破群体之外,达成更多的连接,也许是得到后面需要尝试的。
回到今年何帆在《变量》里提到的小趋势,重建社群也许就是在这个以人为交易入口带来的趋势下演进。 人为交易入口的市场肯定是碎片化的市场 ,每一个小领域都有个网红,每个网红都能带来垂直的市场分流,但每个市场之间又互不相连。
何帆说的重建社群,也是一群人为自己的第二人生,为自己的价值观,因为遇上一个连接者(书里称为凝结核),而聚集在一起繁荣生长。这是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从商业的角度来看也是有个人起了头(比如阿那亚的曹寅),然后这个项目就做成了。
新分工带来的就是细分市场的满足。
罗胖说以人为基础的公司不需要融资,因为它起手就是赚钱的,搭配经济周期走缓的大环境,这个趋势估计还会继续往前。
在我看来,新分工已经慢慢成熟,网红成为一个又一个节点,但这会架构出什么样的系统和商业环境? 知识服务真的有生产出新需求吗? 如果有它应该会有相对应的上下游(即系统)出现
从得到的发展来看,卖知识内容的上游是一些创作者,下游是学习的用户,但这看起来是传统的教育系统,换了一个场景,也许互联网教育是知识服务后面走出来的新系统,替成年人的教育创造出一个新的市场。
这个市场会不会慢慢从通识教育走向专业教育,从学术走向实用,从学科走向碎片化的知识体系。值得我们期待。
1 . 递弱代偿有两个核心:新分工(分化)和新系统(媾和)
2 . 人是想象的共同体,通过一个人的说服,去连接所有资源。一个故事,凝聚协作体系
3 . 网红红不久是事实,从组织的角度,公司不能建立在网红的基础上,但对个人来说是机会,PAPI酱、罗永浩聚合大量资源,他未来就有很多可能性
4 . 不要讨论动机,赚钱还是理想,因为说不清楚,今天想的和明天想的可能都不一样 ,说一个好故事,把事情做成。
5 . 人类升级就是聚合资源(权钱人)的方式不同
6 . 赋能之后,每个人都是君王,每个人都是中心
7 . 世界没有颠覆,一脉相承
8 . 讲故事的点上,想象空间只有一个
9 . 内容电商=人的电商 (人格化)
10. 以人为基础的公司不需要融资,它起手就是挣钱的
11 . 人是知识的载体,知识会反过来成就人
12 . 人和人的直接信任,做人格比做平台好
13 . 共享不等于剩余,共享的结果要不就是专业干,要不就是干不下去,所以共享带来新分工,促进社会分工。
14 . 未来一定是更精细分工,所有分工(包括中间商)都有价值
15 . 信息免费,人格讯息收费
16 . 创业就是创造新分工
17 . 知识服务者不是传道授业者,只不过是站在门口赞叹的人
18 . 学校是最好的联盟,说好要分手,且没有绑架
19 . 社群是好产品的结果,来自产品和服务,所以不需要特别经营 ,不可能先建立社群,才把货买给大家
20 . 势能和信用之间难以平衡,有势能才能低成本吸附价值,有信用(60秒)才能形成交易
21 . 让人看到你的笨和蠢
22 . 知识服务=时间解决方案 (筛选)
23 . 未来商业的战场就是总时间分额
24 . 爱是什么感觉? 好像突然有了铠甲,好像突然有了软肋
25 . 不要谈行业, 20~30 岁没有存量, 40 岁抛弃存量
26 . 越是分化的社会,你只能成为精英,别无出路
请您以罗振宇老师提出的从"人"的角度重新评估商业价值的全新角度剖析自己所在产业生态或选取一个自己熟悉的案例,分析其现有存在资源能否重新构建,重新凝结,重新整合以促成新的分工,实现新的商业价值。
罗振宇老师提出商业的人格化,促成交易的不再是权力和资金,而是具体的人带来的势能,加上其构建的信任,直接构成交易。
以人为交易入口,人又是知识的载体,知识生产需求,于是新的交易分化带来新的分工,替商业带来洗牌。
我想以教育这个产业,来看人对其资源重新构建和整合的影响。
传统教育主要还是 自上而下 的方式,政府补助学校,学校聘请教授进行教学。当然也有一些私营的学校或者市场上的补习班,较多是以升学为主力,进行密集式的训练。
补习班一直都有名师光环的现象,一般大学的教授也在学生里经验里有好老师、混老师,这是说 人在教育产业里自然就带有节点的特质 ,好老师容易聚集很多学生,不论是在商业化的环境还是在传统教育体制内。
但这个市场主要还是在教育体制内循环,业界偶有讲师、企业内培训,一直没有拓展到一般的大众。
得到藉由罗胖的魅力人格,有了比较好的势能,试图把原本高等教育的知识内容,只接转化为更容易吸收的课程,比如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
这就是一个人做为交易入口,带来的资源重新凝聚,最后扩大更广泛的受众 。
以往只有北大经济系的学生能获取的知识,放在得到上面,突然有超过三十万人也在学习。我认为罗胖做为节点却是帮助更多知识创作者触及了更大量的用户。而得到的专业则是怎么把这么生涩的内容,变得更容易吸收,和生活产生关联。
有了这样的起头,不同领域大量的头部内容也开始往得到靠拢,比如心理学的武志红、清大管理的宁向东。教育产业从专业知识走向平民化,在得到的场景里头发生。为什么大家更愿意到得到里付费上课,其实也是 基于对罗胖个人的信任 。
罗胖和得到带来的新分工,当大家习惯在网络上、微信群里学习交流的时候,又促成大量的在线教育和机构,学英语的、写作的、生涯规划、心理咨询,各式各样的成人教育市场突然就展开了,学科间的边界也在慢慢消失。
人凝聚资源,用产品带来新分工,用进而扩大了整体的市场,这些是我看到人作为交易入口带来的发展,也是商业重新赋予人与人之间信任的一个契机。
结合自己所在的产业,剖析自己对未来商业模式,产品定位以及社会分工等方面是否具有竞争力。
未来想以说书人为创业的方向,其对标樊登读书会和Youtuber的说书脱口秀。
就商业模式来看,樊登读书会直接卖自己的说书音频,并在打响名气之后,转向线下的书店,做垂直的服务。Youtuber则是卖流量做广告为主。
以罗胖人的角度来看,都是先有流量,再导向产品,但就产品的属性,我认为樊登卖自己的内容,还是比较一致且有机会发展成具有魅力人格体的品牌。
由于在台湾的市场还没有类似KOL,所以在台湾发展一个说书品牌还是有机会的。唯独台湾人看比较多聊天节目,对一人脱口秀的形式不太习惯,所以视频、音频的内容需要分开来策划,但商业模式是可行的。
产品的定位,樊登读书会主要是导读为主,并梳理重要的内容,卖导读也卖书本身。换句话说,说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书,而是一个大概的整理加上个人解读。
说书的产品定位也是一样,“让书的内容更立体、更吸引人”,初期卖导读整理,后期和出版社合作。向对相关话题、领域有兴趣的消费者,做更立体的导读。
从社会分工来看,在书籍市场里面,导读和推荐本来就存在。书商需要找有名的人来推荐,作者本身也会有个自己的序言,来引导。有时候光是这一部分就是十几页内容也许说书补足的就是这一块的效率和分工。
新分工带来的就是细分市场的满足。 罗胖说以人为基础的公司不需要融资,因为它起手就是赚钱的,搭配经济周期走缓的大环境,这个趋势估计还会继续往前。 在我看来,新分工已经慢慢成熟,网红成为一个又一个节
两个会员都买了也行,对照着听,但是记得听完以后觉得有价值的一定要去读原文,不要让自己的头脑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总结如下:干货也更多一点,现在这两块的会员是分开购买的,我觉
学校是最好的联盟,说好要分手,且没有绑架 19 . 社群是好产品的结果,来自产品和服务,所以不需要特别经营 ,不可能先建立社群,才把货买给大家 20 . 势能和信用之间难以平衡,有势能才能低成本吸附价值,有信用(60秒)才能形成交易 21 . 让人看到你的笨和蠢 22 . 知识
心理咨询,各式各样的成人教育市场突然就展开了,学科间的边界也在慢慢消失。 人凝聚资源,用产品带来新分工,用进而扩大了整体的市场,这些是我看到人作为交易入口带来的发展,也是商业重新赋予人与人之间信任的一个契机。 结合自己所在的产业,剖析自己对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