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 1、休克昏厥的人怎样进行急救?
- 2、打击人得哪个穴位会使人麻痹或晕眩,具体是哪个部位,人体器官
- 3、有人晕倒如何急救及注意事项
- 4、人在昏迷时按什么穴位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 5、休克现场急救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休克昏厥的人怎样进行急救?
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 1、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应取平卧位或头和脚抬高 30 度,注意保温。 2、尽快消除休克原因,如止血,包扎固定,镇静、镇痛(有呼吸困难者禁用吗啡), 抗过敏,抗感染。 3、给氧,鼻导管给氧 2-4L/分,每 4 小时清洗导管一次,保持通畅,必要时可用面罩吸 氧。呼吸衰竭时可给呼吸兴奋药。 4、保持静脉输液通畅,必要时可做静脉切开,以利于血容量的补充和用药及纠正水、 电解质紊乱,酸中毒,按病情掌握药量、滴速,保证准确及时给药。 5、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必要时用药物雾化吸入,有支气管痉挛可给氨茶碱、 氢化可的松,药物剂量遵医嘱执行,如出现喉头梗阻时,行气管切开。 6、早期在扩容疗法同时可酌情应用血管收缩药,如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等药物提升 血压,一般维持在 80-100/60-70mmHg 即可,不可过高,当血容量补足时,也可用血管扩张 药,如异丙肾、苄胺唑啉等。输入此类药物时应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和尿量,避免药液外溢 至血管外。 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准确记录。 (1)密切观察 P、R、BP 的变化,根据病情 15-30 分钟测量一次。 (2)体温每四小时测一次,低于正常时要保温,高温时应给予物理降温,避免体温骤 降,以免虚脱加重休克。 (3)观察意识,当中枢神经细胞轻度缺乏氧时,病员表现烦躁不安或兴奋,甚至狂燥, 随休克加重,由兴奋转抑制,病人表现精神不振,反应迟钝,甚至昏迷,对此病人应适当加 以约束以防意外损伤,亦可使用镇静剂,但需注意血压。 (4)注意皮肤色泽及肢端温度,如面色苍白常表示有大出血,口唇或指甲发绀说明微 循环血流不足或淤滞,当胸前或腹壁有出血时,提示有 DIC 出现,如四肢厥冷表示休克加 重应保温。 (5)注意尿量、颜色、比重、PH 值,病情重或尿少者应留置导尿,每小时记录一次尿 量,如每小时在 15ml 以下或尿闭,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以防急性肾衰,保持尿管通畅, 预防泌尿系逆行感染。 (6)严密观察心率变化,如脉速,末稍紫绀伴有颈静脉怒张,呼吸困难,咳血性泡沫 痰,提示心力衰竭,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7)测中心静脉压,可做为调整血容量及心功能之标志。休克期 CVP 在 10 厘米水柱 以下应补充血容量, 不宜使其超过 12-15cm 水柱, 否则有发生肺水肿危险, CPV 高于 15cm 如 水柱,而休克尚未纠正者,应给予强心药。 (8)休克病人根据病情立即抽血验血常规、血型、血钾、钠、氯、CO2 结合力和血浆 蛋白,红细胞比积等,以做为抗休克治疗的用药依据。 8、按时做好褥疮护理及口腔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9、饮食可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或给予鼻饲。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12. 如何理解休克? 是机体受到强烈致病因素侵袭后,由于有效循环血量锐减,造成全身组织血液灌流不足,引 起一系列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的病理过程。 13. 何谓有效循环血量? 所谓有效循环血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不包括储存于肝、脾 和淋巴窦中和停滞于毛细血管中的血量。 有效循环血量的影响因素包括充足的血容量, 有效 的心排出量和良好的周围血管张力。 14. 试述中心静脉压及意义? 是指右心房及胸腔内上下腔静脉的压力,正常值 5-12cmH2O 之间。将中心静脉压与血压 结合观察,能反映病人的血容量、心功能和血管张力的综合情况。 15. 何谓肺动脉楔压,正常值及意义? 是指用特制的导管自静脉插入经右心楔入肺动脉分支,用以监测左心功能情况。正常值为 6 -15.5mmHg。测定肺动脉压和肺动脉楔压,可了解肺循环、左心房和左心室舒张末期的压 力以反映肺循环阻力的情况。 16. 哪些征象说明休克情况好转? 神志从抑制转为清醒,从烦躁转为安静;血压回升、脉压增大;脉率减慢、脉搏有力;皮肤 转为红润、四肢温暖;尿量增多,稳定在每小时 30ml 以上;中心静脉压恢复正常。 17. 休克病人为什么要观察尿量,如何观察? 尿量是反映肾脏灌流及全身容量是否足够的敏感指标, 提示休克的恶化或好转, 是观察休克 变化的重要指标。休克病人应留置导尿管记录每小时尿量、尿比重及入量。尿量应维持在每 小时17ml 以上。 18. 外科休克的护理诊断有哪些? (1)体液不足:与机体大量失血失液有关; (2)组织灌注量改变:与休克的病理生理改变有关; (3)体液过多:与抗休克治疗时大量输液有关; (4)有重要脏器损害的危险:与休克时各脏器组织缺血、缺氧有关; (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卧床、皮肤缺血、缺氧有关; (6)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禁食、摄入减少有关; (7)潜在的并发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9. 休克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快速、及时、足量地补充血容量,同时注意强心和调节血管张力; 去除病因是抗休克的根本措施;保护细胞和器官功能,纠正酸中毒。 20. 简述休克快速补充血容量的护理: 立即建立两个以上的静脉通道,保证输液通畅,以迅速纠正循环血容量不足。密切观察生命 体征及中心静脉压的变化。 21. 简述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 严格查对血管活性药物的名称、用法及用量,以保证用药的准确无误。 均匀滴注血管活性药物,以维持血压稳定,禁忌滴速时快时慢,以至血压骤升骤降。 扩血管药必须在血容量充足的前提下应用,以防血压骤降。 若病人四肢厥冷、脉细弱和尿量少,不可再使用血管收缩剂来升压,以防引起急性肾功能衰 竭。 严防血管收缩剂外渗致组织坏死。 22. 如何能早期发现休克? 答:首先应对存在有可能发生休克因素的病人提高警惕,加强观察。观察中第一是看病人的 面色、神态,如有可疑,第二步是触,触摸病人四肢末端皮肤并扪脉搏,第三步是测血压, 如发现脉压减小应考虑有早期休克存在。 23. 试述早期休克的临床表现? 病人表现精神兴奋、烦燥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速、脉压差变小,每小时尿量 少于 30 毫升。 24. 急性肠梗阻病人表现口渴、尿少、眼球下陷、脉速、血压偏低。请估计是何种脱水?程 度如何?应首先补充何种液体? 是中度等渗脱水。首先补充等渗盐水,后补充葡萄糖液,二者交替使用。 休克是一种全身性严重反应,严重的创伤如骨折、撕裂伤以及烧伤,出血,剧痛 以及细菌感染都可能引发休克。休克时间过长,可进一步引起细胞不可逆性损伤 和多脏器功能衰竭, 所以一定要争分夺秒送院急救。 休克可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血液分布性休克。遇到休克病人,如能立即找出休克原因,予以有 效的对症处置最为理想。然而在紧急情况下,有一些病不能马上明确原因,立即 采取措施,同时立即送院救治。 1.尽量少搬动、少打扰病人,保持其安静。 2.松解病人衣领、裤带,使之平卧。休克严重的头部应放低,脚稍予抬高。 但头部受伤、呼吸困难或有肺水肿者不宜采用此法,而应稍抬高头部。 3.注意病人保暖,但不能过热。 4.有时可给病人喂服姜糖水、浓茶等热饮料。 5.有肺水肿、呼吸困难者,应给予氧气吸入。 6.对某些明确原因的休克者,如外伤大出血,应立即用止血带结扎,但要 注意定时放松,在转运中必须有明确标志,以免时间过久造成肢体坏死;骨折疼 痛所致休克者,应固定患肢,并服用止痛药以止痛。
满意请采纳
打击人得哪个穴位会使人麻痹或晕眩,具体是哪个部位,人体器官
去百度查 有的
太阳穴
。
少林36致命大穴并不仅仅指的是经络腧穴当中的穴位,而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下边我仅对头颈部致命部位用现代医学眼光进行阐述:
1、脑枕部是指后脑枕骨粗隆上下这一部位。脑枕部与后颅窝相对应,向下与颈部没有明显的界限。暴力打击脑枕部,常常造成致命的后果。很早以前,脑后正中的枕骨穴就已被列为“致命穴”。
脑枕部遭打击极易形成脑震荡: 脑组织受着颅骨的直接保护。颅骨下面,三层脑被膜之间和脑室中的脑脊核对脑组织也起着保护作用。当头部遭暴力打击时,被打击部位的脑脊液立即向其它部位分流,以此来缓冲外力对脑的震荡。但头的各部位对外界暴力的缓冲又是不均衡的。人的前额可以承受较强的外力,对外力震荡具有很好的缓冲性。与前额部相比,脑枕部是对外力冲击承受力最差的一个部位。比如少林僧人练习头顶开砖、开钢板等,自然的使用前额,而没有使用脑枕部的,因为各脑室在颅腔内的解剖位置大多比较靠前,脑脊液在后脑的缓冲余地较小,分流效果较差有一定关系。因此,以暴力打击脑枕部,极易形成脑震荡甚至造成更严重的脑损伤。
打击脑枕部易引起颅内对冲伤:较强的暴力打击在脑枕部,颅内损伤并不一定都在着力点的下方,而常常是在着力点对侧前额部的脑膜上。这类颅内损伤我们称之为对冲伤。颅内的对冲伤主要是由强烈的震荡引起的。以较强的暴力或富有弹性的钝器打击脑后枕骨,会使头部产生强烈的震荡,并使脑实质在颅腔内发生急剧的移位,反冲在对侧的颅骨内板上,引起硬膜下出血,形成血肿。颅内对冲伤并不是打击头部的任何部位都能随机地发生。绝大多数颅内对冲伤都是发生在脑枕部着力的情况下,打击头部的其它部位则极少发生。这与颅腔内面的结构特点有密切关系。在颅腔内面,颅骨骨板绝大部份都比较平滑,只有额前部高低不平,骨嵴边缘棱角锁利,甚至有骨棘突起。当脑枕部遭到暴力打击时,可致使脑实质在颅腔内急剧向前移位,脑额叶和颞叶前部反冲于前侧的颅骨内板,脆弱的脑皮质和脑血管与坚硬的骨棘和锐利的骨边缘相碰撞,颅内损伤则很难避免。因而,打击脑枕部极易引起额部的颅内对冲伤。
2、颈后枕下三角区是指颈后发际以上,枕骨粗隆以下,颅、颈交界的部位。在这一部位上,头、颈之间形成了一个明显的斜坡,深层为颅底的枕骨斜坡。枕骨斜坡上的肌肉在皮下围成了一个三角,因此,这一部位被称为枕下三角区。经络之上的“风府穴”、“天柱穴”和“藏血穴”都在这一区域内。这些穴位早在古代就被视为要害穴位。
颈后有深浅两层肌肉及项韧带的保护,一般的钝性暴力不易伤害到骨质。然而以手掌外侧和拳外侧猛力砍切颈后颅、颈交界处,却可以直接伤害到脑干,引起致命的后果。由于头颅本身的重量和颈椎有较大的灵活性,打击颅颈交界部位,会使头部产生剧烈的鞭打摆动动作,并闲此使大脑受到强烈的震荡。这种剧烈的鞭打动作造成的头部震荡,可使脑实质在颅腔内发生移位,并使系于脑中轴上的脑干受到牵拉、扭转或撞击于颅底枕骨斜坡,引起严重的脑震荡或脑干损伤。打击后使人立即昏迷或因脑干、延髓功能损害,至呼吸、心跳骤停而立即死亡。
打击颈后忱下三角区或以两手抓住敌方头部猛力向两侧扳拧,很容易造成颈椎骨折、脱位,压迫脊髓神经引起四肢麻痹、高位截瘫。由于颈椎椎体在脊柱中相对较小,椎管也相对窄小,颈段脊髓又最为膨大,因而颈椎椎管与颈段脊髓对比显得不够宽大。颈椎损伤时,颈段脊髓损伤也因此而容易发生。第五颈椎以上脊髓损伤时,还会引起膈肌瘫痪。膈肌瘫痪后,伤员的自主呼吸不能维持会很快因窒息而死亡。由于目前脊脊髓损伤尚不能达到使功能恢复的程度,因此,凡打击颈后引起第五颈椎以上脊髓损伤大都不能存活。 颈后的枕下三角区内有两条重要的动脉血管——椎动脉和枕动脉。其中椎动脉是人体向颅内供血的两条动脉之一(另一条是颈内动脉)。椎动脉沿颈椎上行,呈弓形行走于枕下三角区内,经枕骨大孔进入颅腔,向颅内供血。颈后枕下三角区遭锐器砍切时,可以切断椎动脉,引起严重的大出血。椎动脉损伤会使脑失去一条重要的供血渠道,迅速陷人缺氧状态,最终会因大量失血而死亡。
3、颈侧颈动脉三角
颈动脉三角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线的颈内侧三角中。颈动脉陷于颈动脉三角处接近皮下,颈总动脉在此分支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因此,在颈侧的颈动脉三角处,能用手触摸到颈动脉的搏动。人们通常都会认为,锐器切颈是颈部危害最大的损伤。但实际上打击或压迫颈动脉三角,远比切颈造成的危害更大。暴力打击或压迫颈动脉三角,常常立即导致昏厥或死亡。其致昏、致死的速度非常快,常常使人感到意外和突然。致昏、致死的原因是压迫刺激了迷走神经和颈动脉窦的结果。
颈动脉三角内有一个特殊的压力感受装置——颈动脉窦。颈动脉窦位于颈部两侧,距喉结左右5——6厘米,颈总动脉向上分支的部位。颈动脉窦是颈动脉分支处的膨大部分,称为“压力感受器”,是颈动脉上的一个重要神经感受装置。在颈动脉窦的血管壁上,有大量密集的压力感受神经末梢。这些神经未梢,可以敏感地感受到动脉血压的变化,以及来自外界的其它压力变化
在正常情况下,颈动脉窦不断地感受血液的压力变化,传递神经冲动进入延髓,刺激迷走神经中枢,使心跳活动不致于过强,动脉血压不致于过低或过高。当血压突然升高时,颈动脉窦要承受较大的压力,于是它就会频频地发放神经冲动,传至延髓的心血管中枢,使心跳减慢、血压下降,以保持心率、血压的相对稳定。相反,在血压突然下降的情况下,颈动脉窦承受的压力也随之减弱。此时,它又可以通过减压反射来调节动脉血压,以保持血压的相对稳定。
由于颈动脉窦的存在,使颈动脉三角对一切外界压力显得十分敏感。当颈动脉三角遭到直接打击或压迫时,颈动脉窦所承受的压力要远远超过循环血压。这种强大的压力刺激会通过延髓的心血管中枢反射性地引起心脏功能抑制或心脏功能衰竭,使心率骤减、心力衰弱、血压迅速下降,并因脑供血、供氧不足而很快导致昏厥或死亡。如果同时压迫两侧的颈动脉窦,几秒钟内便可以使人昏迷。
打击或压迫颈动脉三角,会刺激颈部的迷走神经,对心跳和呼吸产生双重的抑制作用。迷走神经受到刺激以后,会将兴奋传入延髓的迷走神经中枢,反射性地引起心率减慢、心力减弱,血压大幅度下降,同时还会引起长时间的反射性闭气使吸气突然终止。甚至会引起心力衰竭和呼吸骤停而导致死亡。
4、喉部的要害主要为咽喉和喉结。
在颈部前面,两锁骨内侧、胸骨柄上缘有一个凹陷,凹陷内有下行的无名静脉、气管、食管以及膈神经和迷走神经分支。气管位于皮下最表层。这一凹陷部位通常被俗称为咽喉,在中医经络学上,又被称为“天突穴”。自古被视为要害部位,少林拳法中还传有“二捅天突穴,锁喉致昏哑”的技击歌诀。
以手指用力直戳天突穴,可以猛烈地压迫气管,刺激迷走神经和膈神经,引起反射性的呼吸困难和剧烈咳嗽,甚至引起窒息。肺部的迷走神经直接分布于气管及肺内的支气管树,支配着肺脏的呼吸,而膈神经则直接分布于人体最主要的呼吸肌——膈肌的中央,支配着膈肌的运动。膈神经遭强烈刺激必然造成膈肌痉挛,引起剧烈咳嗽和呼吸困难,迷走神经遇强烈刺檄则会通过延髓的迷走神经中枢使肺的呼吸功能受到反射性的抑制,其结果,很容易导致窒息。
以手指持续用力掐拿天突穴,可以使气管、无名静脉、迷走神经和膈神经同时受到压迫,并可因呼吸受阻、静脉回流受阻、脑缺氧和神经反射作用,引起窒息或昏迷。
打击或掐拿天突穴,一般不会造成致命的后果,但如果咽喉被刺破,则会造成严重的血胸和纵膈气肿,使大量血液流入胸腔,并使纵膈和颈部皮下发生气肿。血胸和纵膈气肿会压迫肺脏和心脏,都可以在短时间使人死亡。
喉结在颈部正中,突出于皮下,成年男子尤为显著。喉结上通咽和口、鼻腔,下连气管,是肺脏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气要道。喉由软骨构成支架,其中甲状软骨为最大的一块,甲状软骨在颈的突出的部份即为喉结。
喉结通常被人们视为要害部位。打击喉结、扼喉、勒颈、以及锐器切颈常常被当作致命的杀伤手段。据法医临案统计,很多自杀或杀人者都习惯于在喉结上下切颈。无论自杀或他杀,切颈者多误认为切断气管或喉管便可以轻易致死。但事实上,切断气管仅仅缩短了呼吸道,并不能构成真正的死因。而徒手以拳、掌打击喉结或勒颈、扼喉、压迫喉结,却都能致人于死地。
锁喉、扼喉、勒颈、以掌指持续地压迫喉结一般并不能使人立即致死,多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死亡速度比较缓慢。压迫喉结致死,主要是由于阻断了呼吸和阻断了脑循环血流引起的。
以掌指压迫喉结,一般都不能使呼吸道完全阻塞。呼吸道完全被阻塞的可能性极小,只有以较细的绳索勒压在甲状软骨与舌骨之间时才会发生。由于扼喉时呼吸受阻是不完全的,因而造成的窒息也是不完全的。在这种情况下致死过程就需要持续一段时间。而以掌指压迫喉结时,一般也不能完全阻断头、颈部的循环血流。向头部供血的颈动脉因为有胸锁乳突肌的覆盖,不易被完全阻断,深层的椎动脉受颈椎的保护,根本压迫不到,仍能保持畅通。所以,颈部受压时动脉供血受阻也是不完全的。只有颈静脉回流受阻通常比较严重。然而颈静脉回流受阻也不能在喉结受压后立即形成。因此,由动脉供血不足,静脉回流受阻引起的头部淤血、颅内压升高和脑缺氧也需要持续一定的时间才能真正形成。
无论压迫了呼吸道使肺通气受阻,还是压迫了动、静脉血管使脑循环血流受阻,都会由于脑血流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升高,氧分压逐渐下降,引起大脑缺氧而导致死亡。在脑缺氧形成以后,脑组织仍有一定的耐受时间,一般脑缺氧1—3分钟可使人陷入昏迷,5—6分钟才能使人完全死亡。脑缺氧形成以后,还会刺激颈动脉中的“化学感受装置”,使人产生强烈的深呼吸欲望,继而会产生窒息的恐惧心理和垂死的反抗和挣扎。在抵抗力量较大的情况下,死亡速度通常比较缓慢,一般都需要几分钟时间。
以拳、掌打击喉结可以立即致人于死地。这主要是由于喉结上的喉上神经和食管上的迷走神经丛受到强力刺激,致使心跳、呼吸产生反射性抑制的结果。
喉上神经是迷走神经的一个分支,也是颈部皮下一个重要的感觉神经末稍。食管迷走神经丛在紧靠气管后壁的食管上,由左右迷走神经相互交错而成。迷走神经联系着延髓迷走神经中枢,对心跳、呼吸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强力打击喉结,会刺激喉上神经和食管迷走神经丛产生强烈兴奋,传入延髓,引起反射性闭气、突然窒息、心率锐减、血压下降,甚至引起呼吸、心跳骤停而立即导致昏迷或死亡。
5、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
太阳穴在中医经络学上被称为“经外奇穴”,也是最早被各家武术拳谱列为要害部位的“死穴”之一。少林拳中记载,太阳穴一经点中“轻则昏厥,重则殒命”。现代医学证明,打击太阳穴,可使人致死或造成脑震荡使人意识丧失。
太阳穴的位置是颅顶骨、颧骨、蝶骨及颞骨的交汇之处,称为“翼点”或“翼缝”。此处是颅骨骨板最薄,而且是骨质脆弱的部位。颅骨为一层坚硬的骨板,对脑起着保护作用。颅骨骨板各处薄厚不一,平均厚度为5毫米,最厚处为1厘米。而太阳穴处的骨板厚度仅为1——2毫米,是颅骨最薄弱的部份,受到打击或挤压,很容易形成骨折。骨折后可直接影响脑的功能。
在颅内的这一部位,血管分布相当丰富,因此构成了众多的颅内出血来源。起于颌内动脉的脑膜中动脉,在硬脑膜外沿颞骨鳞部向上行走,并在太阳穴处的颞骨鳞部分支为脑膜中动脉前、后两支。同时,脑膜中静脉也与脑膜中动脉相伴行。在颅内更深一层的硬脑膜下,还分布有大脑颞叶的皮质动、静脉。
太阳穴遭暴力打击,不仅可以因颅骨部骨折损伤脑膜中动脉,而且常常可以在颅骨完整的情况下损伤脑膜中动、静脉,在中颅窝基底部形成硬膜外血肿。脑膜中动脉破裂形成血肿,不仅十分迅速,而且后果极为严重。脑膜中动脉破裂,可使人立即陷入昏迷,昏迷后的间歇清醒期极短,多则不足1小时,少则只有10分钟,常常在损伤两小时后完全昏迷。如果伤后6小时仍不能有效地制止出血,即可以致命。脑膜中动脉的两个前后分支损伤以及大脑颞叶皮质沟内的动脉损伤,会在脑膜的更深一层形成以颞区为中心的巨大颅内血肿。由于出血部位较深,因此,具有更大的危险性。
由于脑膜中动脉紧贴颅骨下行走,因此在颞骨鳞部形成了非常特殊的解剖特点。太阳穴深层组织中的脑膜中动脉,在颞骨鳞部内面的骨板上形成了一条较深的骨沟——颞骨动脉沟。这条骨沟在本身就很薄的骨板上,构成了一条明显的薄弱带。打击太阳穴,往往首先容易在这条骨沟上造成骨折,而颞骨动脉沟处的骨折,又多容易累及骨沟内的脑膜中动脉损伤,引起颅内血肿。
脑膜中动脉前支则完全穿过骨板,在颞骨内面形成了一条长2厘米左右的骨管。由于骨管的存在,使脑膜中动脉前支的一段被完全固定。当太阳穴遭外力打击时,脑膜中动脉前支极易在骨管处撕裂。同时,颞骨骨折也很容易在骨管处形成.当骨折线横跨骨管时,对血管造成的损伤以及由此而引起的颅内血肿,往往更为严重。
因此,在头部两侧的太阳穴,实际上构成了一个致命的危险区,即以颅骨颞鳞部为中心的颅骨骨折多发区和以大脑颞叶为中心的颅内血肿多发区。
太阳穴深层脑组织是大脑颞叶。颞叶是大脑皮层的位听中枢。位听中枢支配着人的位听神经,可以通过中耳感受听觉、感受外界音响的变化。同时,还可以通过内耳“前庭装置”感受体位在空间的变化,并由此来调节全身肌肉的紧张度,维持身体平衡。因此,大脑皮层的这一区域除感受听觉,还控制着人的平衡感觉。
此外,太阳穴皮下又是“三叉神经”和“睫状神经节”的汇集之处。三叉神经传导头面部感觉,是对痛觉最为敏感的脑神经。睫状神经节是调节视力活动的重要神经节。
太阳穴一旦受到暴力打击,首先会震动大脑颞叶的位听中枢,使位听神经受到强烈刺激.造成暂时性的平衡感觉丧失,全身肌紧张调节紊乱。同时,也会刺激太阳穴皮下的神经,使人头晕、目眩、两服发黑,平衡不能维持。因而,以一般暴力打击太阳穴虽不至于造成颅脑损伤,但很容易将人击倒。我国民间武术中过去就有“一法打太阳,拳中倒地下”的记载。
6、耳是听觉器官,同时又是位觉器官。除了感受听觉,它还有感受人体空间体位变化,维持身体平衡的功能。耳根部即耳垂后根部,在耳垂后,下颌角以上,颞骨乳突以下的凹陷处。民间又称之为“撅阴穴”或“耳后穴”
耳分为内耳、中耳和外耳。外耳包托耳廓、外耳道、鼓膜三个部分。声波传入耳道,首先要经过耳膜。中耳位于内、外耳之间,起着传导声波的作用。内耳由骨迷路和膜迷路构成,分为感受听觉的部分和感受空间体位变化的部分。其感受空间体位变化的部分又称为“内耳前庭分析器”,包括一个椭圆囊、一个球囊和三个不同方位的膜性半规管。在椭圆囊和球囊的囊壁和三个半规管的壶腹嵴上,生有大量纤毛细胞,其毛束插入一种叫作“耳石”的固体颗粒。在正常情况下,耳石给纤毛细脑一种均匀的压力,使人有一种习惯的平衡感。此外,在三个半规管内充满淋巴液。当人正常体位改变时,半规管中的淋巴液必然流动,从而引起耳石倾斜,纤毛弯曲,对周围的末梢神经产生一种新异刺激。末梢神经接受刺激后,将兴奋传至大脑位觉中枢,使人由此感受到空间体位的变化,同时,又会使全身肌肉紧张度发生重新调节,以适应身体姿势的变化,维持身体平衡。前庭器官“过敏”的人,在较大的体位改变时,会引起过强的反应,出现头晕、恶心、甚至呕吐、虚汗等症状,称为“晕动症”。
打击耳部轻则可以击穿耳膜、损害平衡机能,重则使人昏迷或造成脑脊液耳漏,使人毙命。以拳面或手掌击打耳部,可以因外力震荡和气浪的冲击造成中耳鼓膜破裂,引起耳内出血、疼痛、耳鸣和听力丧失。有时还会伴有头晕、恶心、休克等症状。
打击严重时,空气在狭小的耳道中形成强大的压力,可以造成内耳迷路震荡,致使内耳迷路出血,出现晕眩、恶心或短暂的昏迷,并使前庭器官的平衡机能遭到破坏,出现感觉偏差、站立不稳、无故摔倒。内耳迷路震荡所造成的昏迷,不同于脑震荡。不仅意识容易恢复,而且前庭器官的机能也易于得到代偿。因此,内耳迷路震荡后的昏迷只是暂时的、一过性的。重力打击外耳部,不仅可以损坏耳膜、造成内耳迷路震荡,而且常常造成脑脊液外漏,脑脊技外漏是颞骨骨折的直接后果。颞骨骨折后,外漏的脑脊液就会自骨折裂缝进人耳道,从耳道内流出。颞骨骨折同时又是颅脑外伤的一部分,因此,出现脑脊液外漏时,还常常会出现昏迷、面瘫等脑震荡和脑损伤的症状,严重时还可以使人毙命。在耳根部皮下,有耳大神经、枕小神经等多条神经分支重叠分布。因此,耳根是一个极为敏感的部位,掐拿耳根部会产生剧烈的酸疼感,用力掐拿可以使人晕厥。
耳根在颞骨乳突下靠近颅腔底部及颅底与脊柱的连接部位。在耳根深层的颅腔内,是脑干与脊髓的连接部位。称为延髓。耳根部皮下缺少皮下组织,肌内、皮肤极薄。耳根恰恰是从头侧面的薄弱部位上接近颅底和延髓。因此,民间传统点穴理论中有“耳筋通达于脑府,而相距又极近”的描述。
延髓是人的生命中枢,延髓的机能活动控制着人的心跳、血压、呼吸等所有基本的生命活动。 打击耳根部,很容易使颅底受到震荡。颅底震荡必然会波及延髓,使脑干受到展荡、牵拉或发生侧向移位,引起心跳突然减弱、减慢、血压下降、呼吸短促、困难,造成生命垂危。甚至可以出现严重的昏迷或心跳、呼吸骤停使人立即毙命。严重的颅底震荡有时会造成颅底骨折,颅底骨折一般都出现昏迷并有脑脊液自耳道中漏出。
颏部又称为颌下三角区。颏部是下颌底部的下颌骨下缘与下颌支前缘及上部颈根之间围成的一个三角区。颏部向下与颈部相联,向上通过下颌头与颅腔底部相连。下鄂两侧的下颌头与颅底部的颞骨下颌窝共同组成下颌关节。由于下颌关节的存在使得颌下角与颅腔底部在骨结构上形成了紧密的联系。
在颌下三角区正中,有一个重要的经络穴位,即任脉的廉泉穴。自古民间就将其视为要害穴位,有“击打廉泉穴,气绝一命休”的描绘。由于打击廉泉穴常常因为头部的摆动和震荡使人跌倒,因此民间又有人将它给俗称为“跌倒穴”。
打击颏部可直接形成颅底部损伤。整个颏部处于下颌底部,通常只能以拳或掌根由下向上打击才能伤及。单纯的颏部损伤并不十分重要,真正能够对生命构成严重威胁的,是由打击颏部引起的颅底损伤。
当颏部遭拳、掌打击时,暴力可以经过受力面,沿下颌骨向上传导至颅底,使下颌关节头猛烈地撞击颅中窝,造成颅底骨折。
打击颏部造成的颅底骨折比起其它原因引起的颅底骨折都更为严重。因为颅腔底部构造特殊,骨面有较多的骨粗隆和骨嵴,各处的抵抗力强弱不一,所以,打击颏部使颅中窝受到撞击后,常常可以在颅底形成很长的骨折线。其骨折线绕过坚硬的骨粗隆和骨嵴,由颅中窝延伸至颅底的薄弱区。
打击颏部,引起颅底骨折,往往会发生没有直接损伤的口、鼻出血,并有脑脊液耳漏或脑液鼻漏。脑脊液外漏多与血液混合在一起,所以耳、鼻中异物一般呈乳黄或粉红色。严重的颅底骨折常常合并较重的脑挫伤,因此会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和程度不同的昏迷。由于颅底骨折很难探查,所以,凡严重的颅底骨折大多迅速死亡。
有人晕倒如何急救及注意事项
身边人晕倒了怎么急救?对于该种情况的急救,应该先分清是属于哪类原因引起。不同情况应该采取不同的急救 措施 。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有人晕倒的急救 方法 及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
有人昏倒了怎么急救
低血糖昏厥的急救
大多是困饥饿、营养不良所造成,昏厥后也应使病人乎卧。如神智尚清醒,可给产糖水、食物,不多时病情即可迅速好转。低血糖较严重,处于昏迷状态的,只要注射适量高渗葡萄糖,也可很快地清醒。
心源性昏厥的急救
系由于心脏功能异常,心排血量突然减少引起。心源性昏厥发病突然,持续时间较长,病情较凶险,应争分夺秒全力抢教,否则,有心脏骤停导致死亡的危险。急救宜采用 拳击 胸前区或胸外心脏挤压术。并迅速护送病人去医院抢救。
血管性神经昏厥的急救
血管性神经昏厥的急救多由于疼痛、精神紧张、恐惧、焦急、疲劳、悲伤、愤怒和气候闷热等原因,使患者全身小血管扩张,造成血压下降,大脑缺血所致。病人在昏厥前有预兆,如感乏力、气闷、心慌、头晕、眼花,然后突然晕倒。对这类昏厥病人,应让其迅速平卧,保持头低足高体位,以改善其脑部血液供应。并解开患者的衣领和腰带等,使其保持呼吸畅通。
身边人晕倒了怎么急救?通过以上介绍相信你有一定的了解了吧。正确做好急救措施很重要。平时这些常识都可以了解了解,是很有用的。
有人突然晕倒怎么办
大家可以掌握如下原则:
1.看到有人倒下,先别忙着扶,首先检查意识是否清醒,可轻拍双肩,大声询问,如“大爷,您怎么了”,并观察对方的反应。
2.如果跌倒者意识不清楚,再查有没有呼吸,方法是看胸部是否有起伏。没有呼吸,一般就没心跳了,应马上使其平躺,用掌根在其胸部正中(两乳头连线中点)连续快速用力按压。按压的深度应达到胸部厚度的1/3,成人一般为5厘米,频率为100~120次/分。如果没有受过正规的急救培训,可不做人工呼吸。这时旁人应立即打120求助。
3.如果跌倒者没有意识,但有呼吸,应让病人保持侧卧位,最好右侧卧位,目的是避免舌头后坠及呕吐物阻塞呼吸道,造成窒息。长时间不醒的属于昏迷。有的过了一会醒了,一般是晕厥,往往为一过性的脑缺血导致的短暂意识丧失。醒了以后,过一会再扶起来,如果呼吸、脉搏正常,一般问题不大。
4.如果跌倒者意识不清,同时口吐白沫,伴有剧烈的抽搐,估计是癫痫发作,这种情况可不做任何处理,等他发作停止后自己苏醒。
5.如果意识一直清楚,也不要贸然扶起来。首先应询问哪里不舒服或伤到哪了。如果说腰伤了,让他动动腿,假如不能动,也没感觉,可能有脊髓损伤,这时千万不要挪动病人,只能等待专业救援人员,以免不当的搬运加重损伤。
6.跌倒者清醒的情况下,还要问问有什么病。有的病人自述有糖尿病,没吃饭,可能是低血糖,应让他喝含糖饮料。
7.有的跌倒会引起外伤,如果有出血,先要止血,即压住出血的部位,包扎不是最重要的。血止住后再包扎。
高血压晕倒的急救方法
1、病人发病时,会伴有脑血管意外,除头痛、呕吐外,甚至意识障碍或肢体瘫痪,此时要让病人平卧,头偏向一侧,以免剧烈呕吐时将呕吐物吸入气道,然后通知急救中心。
2、病人突然心悸气短,呈端坐呼吸状态,口唇发绀,肢体活动失灵,伴咯粉红色泡沫样痰时,要考虑有急性左心衰竭,应吩咐病人双腿下垂,采取坐位,如备有氧气袋,及时吸入氧气,并迅速拨打120。
3、病人在劳累或兴奋后,发生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或急性心力衰竭,心前区疼痛、胸闷,并延伸至颈部、左肩背或上肢,面色苍白、出冷汗,此时应叫病人安静休息,服一片硝酸甘油,并吸入氧气。
4、血压突然升高,伴有恶心、呕吐、剧烈头痛、心慌、尿频甚至视线模糊,即已出现高血压脑病。家人要安慰病人别紧张,卧床休息,并及时服用降压药,还可另服利尿剂、镇静剂等。
温馨提醒
要想将高血压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必须“四管齐下”: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膳食、健康生活方式;二要劳逸结合,每天有规律运动;三要学会放松,对工作、对生活保持良好心态;四要定时体检,确诊为高血压的应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即使是“临界高血压”,也应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
突然晕倒急救注意事项
1、一旦发生心脏骤停或者呼吸停止,立即进行现场人工呼吸。
2、躁动不安的昏迷患者应有人看护,防止发生摔伤、撞伤等意外。冬季要注意为昏迷患者保暖。
3、不要拍打、摇晃病人头部,不要胡乱翻转、拖拉和搬运病人。
人在昏迷时按什么穴位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人中——督脉经 取穴:在面上鼻与口之间,中间上1/3与2/3的凹陷处。 主治:夏天时间又热又湿,长时间在露天的地方容易令人中暑及头晕,这时按「人中」可以纾缓晕眩、昏迷的情况,对抽筋、消渴、虚脱及休克也有帮助,配合「合谷」更有解暑清热,醒神开窍的作用,以解不省人事。 神门:减轻心胸不适 问:不知是否天气又焗又闷,有时候心口感觉不适,如何是好? 答:这时按「神门」可减低心胸闷疼痛。 ●神门——手少阴心经 取穴:手腕部分有横纹的地方尽处,第一条横纹凹陷的地方,尾指对落。 主治:夏天炎热,有时候会感到心闷、心跳急促,或是胸口不时作闷,心口疼痛,也可按「神门」。此外,如出现头晕,甚至是突发性的头晕而不支倒地的情况,按「神门」亦可以纾缓头晕不适。 三阴交:纾缓头晕不适 问:夏天一热,我便容易头晕,有没有穴位可帮助改善这个情况? 答:搓按「三阴交」可改善血气,纾缓头晕不适。 ●三阴交——足太阴脾经 取穴: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三吋,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头晕乃身体血气不够所引致,而「三阴交」与气血盛衰的关系密切,按此穴有助改善血液循环。平时多按可有助改善头晕的情况,而且改善血气,减轻失眠问题。另外有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小便不利,按「三阴交」也会有帮助。 太冲:对付头痛眩晕 问:我有时会头痛加上头晕一起来,有没有方法可纾缓此两种痛呢? 答:按「太冲」可纾缓头痛和眩晕。 ●太冲——足厥阴肝经 取穴:在足背侧,当第一第二跖骨间结合部的前方凹陷处。 主治:「太冲」对于头晕会有一定的纾缓作用,尤其肝火引起的头晕,另外如头痛、眩晕也可按「太冲」来帮助减低痛楚。不少女孩月经不调,按「太冲」也会有纾缓作用。 少商:急救昏迷情况 问:严重中暑时,会出现昏迷的情况,有没有合适的穴位可作急救之用呢? 答:可按拇指的「少商」作急救。 ●少商——太阴肺经 取穴:在大拇指外侧,指甲外下角0.1寸处。 主治:「少商」是急救穴,倘若晕倒,甚至昏迷不醒,情况紧急的话,可先按少商穴来作急救。如因中风而昏迷,也可以试按少商穴。因为少商穴的位置面积比较细,所以一定要用体积较细的东西(如牙签或笔头)来点刺这穴才会见效。
休克现场急救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休克发生时,患者往往出现皮肤湿冷、出汗、面色苍白或青紫、表情冷漠、体温下降,这是微循环血流不足的表现。
不久前,一位医生在自己的办公室突然晕倒休克,脸色发白体温下降,并且很快就失去呼吸和心跳,他的同事以最快速度赶来急救,但最终仍无力回天。很多人把休克和昏迷当一回事,其实不然。昏迷是一种症状,昏迷时可能伴随休克,也可能没有休克。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发现晕倒者休克,要争分夺秒急救,和死神抢夺时间。
休克发生时,患者往往出现皮肤湿冷、出汗、面色苍白或青紫、表情冷漠、体温下降,这是微循环血流不足的表现。此外,患者伴随烦躁不安、反应迟钝甚至昏迷,这是心脑缺血的表现。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要特别警惕,这是休克的预兆。有些伤者在送院急救途中表示自己“太困、发冷”,其实这往往就是休克的前兆,提示患者症状很危险。
怎么判断是否发生休克?还可试试下面的办法:压迫前臂或下垂前臂时,正常人手背的静脉会怒张鼓起,而休克时则无此现象;压迫正常人的指甲背部,放松后血色即恢复,如果按压3秒后不见血色恢复而呈紫色者,这是休克的表现。休克病人往往会出现口渴、尿少和血压测不到等。
休克是一种全身性严重反应,严重的创伤如骨折、撕裂伤以及烧伤,出血,剧痛以及细菌感染都可能引发休克。休克时间过长,可进一步引起细胞不可逆性损伤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所以一定要争分夺秒送院急救。休克可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血液分布性休克。遇到休克病人,如能立即找出休克原因,予以有效的对症处置最为理想。然而在紧急情况下,有一些病不能马上明确原因,立即采取措施,同时立即送院救治。
1.尽量少搬动、少打扰病人,保持其安静。
2.松解病人衣领、裤带,使之平卧。休克严重的头部应放低,脚稍予抬高。但头部受伤、呼吸困难或有肺水肿者不宜采用此法,而应稍抬高头部。
3.注意病人保暖,但不能过热。
4.有时可给病人喂服姜糖水、浓茶等热饮料。
5.有肺水肿、呼吸困难者,应给予氧气吸入。
6.对某些明确原因的休克者,如外伤大出血,应立即用止血带结扎,但要注意定时放松,在转运中必须有明确标志,以免时间过久造成肢体坏死;骨折疼痛所致休克者,应固定患肢,并服用止痛药以止痛。
危害更大。暴力打击或压迫颈动脉三角,常常立即导致昏厥或死亡。其致昏、致死的速度非常快,常常使人感到意外和突然。致昏、致死的原因是压迫刺激了迷走神经和颈动脉窦的结果。 颈动脉三角内有一个特殊的压力感受装置——颈动脉窦。颈动脉窦位
够所引致,而「三阴交」与气血盛衰的关系密切,按此穴有助改善血液循环。平时多按可有助改善头晕的情况,而且改善血气,减轻失眠问题。另外有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小便不利,按「三阴交」也会有帮助。 太冲:对付头痛眩晕 问:我有时会头痛加上头